在相對論中,如何準確地定義觀察者的角度?

2020-12-06 天文在線

物理學家:每當聽到物理學家在喋喋不休的討論相對論時(並且感謝你的時間),你會經常聽到他們說「......從移動觀察者的角度......」或「......觀察者看到......」。那都很好,可是如何準確地定義什麼是觀察者的角度呢?

圖解:在綠色參考系中事件B與事件A同時發生,但在藍色參考系中事件B較早發生,在紅色參考系中事件B則較晚發生。

當你從自己的角度描述某些事物時,你會說「它在我前面十英尺」或「它在我的左邊」或「它以30英裡/小時的速度超過我」。你定義了一組方向(向前,向左等)和相對於你自己的距離(不管有多遠)。在一個更微妙的層面來說,你的角度也包括時間。 「未來方向」和所有其他方向和距離一樣是個人的和主觀的。時間的主觀性是愛因斯坦相對論的重要觀點之一。

一個簡短且有學術氣的回答是,由觀察者來確定坐標系。這只是數學上的說法,當你討論事情發生的位置和時間時,你可以描述成你所處的位置和手錶顯示時間。

你位於個人坐標系中非常特殊的原點(中心)。

我們習慣於共享一個坐標系,例如(也稱作)統一時間或經緯度,所以很容易被假想為「正確的坐標」是存在的。實際上,這種「通用坐標」之所以有用,只因許多人在隨波逐流想法的驅動下而同意使用。公正地說,告訴別人你在街角或緯度和經度比使用你個人坐標系更有用,這相當於說「我就在我身邊」。這在哲學上很有趣,但實際上沒什麼用。

雖然你可以用某種標準坐標系來描述一個觀察者穿過城市的軌跡,但這不是觀察者的角度。這是用別人的角度來描述他們的位置。從他們自己的角度來看,觀察者不會觀察到太多他們的位置變化,因為他們觀察到城市在他們身邊移動。

當你讀到這篇文章時,你可以說「屏幕在我前面兩英尺」(或者它有多遠)或者更簡明地說「屏幕的位置是x = 2」(其中x方向是向前的,y方向是向左的,z方向是向上的)。從其他人的角度來看,屏幕的位置會不一樣。地鐵上坐你旁邊的人(如果你正在地鐵上讀到本文),屏幕的位置將是「x = 2和y = 3」或者更簡潔「(2,3,0)」。

如果你上過物理入門課程,你會聽過一個人從懸崖上踢出一個球的故事。這個問題是說「在20米高的懸崖頂部有一個人,在突如其來的驚嚇中,從懸崖上踢出一個球,這樣它最初以3米/秒的速度橫向移動。它會降落在哪裡?」令人興奮的答案是:距離懸崖底部橫向移動約6米。

提出這個問題時,你面對的是一個古老的難題,早在製圖時代之前就一直困擾著物理學家:我應該使用什麼樣的坐標?最正確的答案是:儘可能使用可以讓你變懶惰的坐標。

黃色坐標是從踢球者的視角出發,紅色坐標是最方便的,藍色坐標可以有很多實際功用,但它們很難描述。

如果你將坐標中心放在懸崖底部,軸與地面和懸崖對齊(上圖中的紅色軸),那麼一個軸表示離開地面的高度,而另一個軸表示離懸崖的距離。非常方便。在這種情況下,懸崖的底部位於(0,0),球被踢到(0,20),然後在(6,0)處落在水中。你可以使用踢球者的視角(黃色軸),此時,可以將懸崖的底部定義為在他們底下20米,並且球下落了20米,且橫向移動6米,(6,-20)。

物理學的美妙之處在於它能夠模仿宇宙的至高無上的尊貴。你可以在不指定坐標的情況下編寫物理定律,允許我們定義階段(形成坐標),並讓宇宙隨心所欲地運行。如果願意,你可以使用任意坐標(藍色軸)。但不建議這樣使用。水平面不再僅僅是「z = 0」或「z = -20」,而是一個等式。重力不再指向「負z方向」,而是偏向一邊。你仍然可以用完全相同的物理定律來解決這個問題,只是必須做更多的工作,這對於一個物理學家來說絕對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正常空間中,方向是坐標系的一部分(向前,向左/向右)。當我們交談時,我們已經習慣了這個概念(就像「你臉的左邊有東西。不,是我的左邊,你的右邊。 好吧,現在到處都是。」)。你已經知道如何更改坐標方向。如果你希望讓你的「左方向」成為你的「向前方向」,只需向左旋轉90°。如果你想讓你的「向上」成為你的「向前」,只需向後旋轉90°(平躺)。這很容易做到。

觀察者們相對於彼此的方向不同,他們在「向前」(實線)和「側向」(虛線)的方向上會有分歧。

在相對論中,未來只是另一個方向。顯然時間有點特別。您可以使用標尺或字符串在任何空間方向上測量距離,但要在時間方向上測量距離,你需要一個時鐘。因此,要定義相對論中的觀察者,您可以在中心定義一個坐標系,並在用時鐘來定義一個時間。

在相對論中,觀察者的個人坐標系包括他們的個人時間。

我們很難描繪出「時間方向」。首先,因為它需要以四維方式進行思考。其次,因為時鐘和標尺是完全不同的。這就是為什麼物理學家一直都在協調和談論數學; 它們能將我們的直覺從我們可以想像到的內容擴展到我們無法想像的內容。

事實證明,你可以做一些類似於隨時間改變方向的事情。在空間中將一個方向換成另一個方向稱為「旋轉」(沒什麼大不了的)。將時間方向交換為空間方向被稱為「洛倫茲增強(Lorentz Boost)」,或者,如果你不用物理學家的語言,用「開始向那個方向移動」。面對不同方向的人對「前進方向」有不同的角度,而相對於你運動的人會對「未來方向」有不同的角度。

觀察者之間相對的移動方向不同,他們會對「未來」(實線)和「現在」(虛線)的方向上產生分歧。

所以當你聽到諸如「當某個東西移動得很快時,它會花費更少的時間」之類的事情時,重要的是要分析出你在談論的是誰的時間,甚至是移動意味著什麼。這是從你的視角中事物的實際表達。作為觀察者,會根據你的相對位置和時鐘來定義時間和空間。當有人移動時,他們會根據你的坐標系移動到你相對的位置。當某人的時間變慢時,這取決於你的時鐘。當你意識到從另一個人的角度來看,你是一個行動緩慢的人時,那就真的頭痛了。這似乎是一種矛盾,但請記住,不同的觀察者都有自己的時鐘和坐標。這裡有很多細節。

在地球上,我們都以大約相同的速度移動。其他人相對你移動的最快速度是每小時2000英裡(如果你正好在地球的另一側和赤道上)。根據相對論效應,包括對時間的不同意見,只有當你的相對速度是光的670000000英裡/小時中的可感知的一部分才值得討論。世界上最精確的時鐘能夠檢測慢速行走引起的不一致(相對速度小於每秒1米)。但是我們人類並不關心這些極小的部分差異,雖然我們可以檢測到時鐘差異(當我們努力檢測它們時),但它們並不值得我們擔心。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The Physicist-askamathematician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相對論?現實中有哪些與相對論有關的現象?
    這一結果令物理學家感到驚訝,因為其他大多數物體的速度取決於觀察者移動的方向。如果你把車開在鐵軌旁邊,迎面駛來的火車似乎比與你同向而行的火車要快得多。愛因斯坦提出,所有觀察者所測量的光速都將是每秒30萬千米,無論觀察者移動得有多快,方向如何。
  • 相對論哪些觀點是錯誤的?
    我認為相對論基本是一個正確的理論,但是,相對論沒有給時間、空間、場、質量、電荷、能量-----下一個準確的定義,這個體現了相對論就是一個半拉子工程,是一個不徹底的理論。我提出的《統一場論》【百度統一場論6版可以搜到】給出了時間、空間、場、質量、電荷、能量-----嚴格的定義。從統一場論角度看,相對論也有許多錯誤之處。
  • 現實中有哪些與相對論有關的現象?-現實,相對論,有關,現象 ——快...
    這一結果令物理學家感到驚訝,因為其他大多數物體的速度取決於觀察者移動的方向。如果你把車開在鐵軌旁邊,迎面駛來的火車似乎比與你同向而行的火車要快得多。愛因斯坦提出,所有觀察者所測量的光速都將是每秒30萬千米,無論觀察者移動得有多快,方向如何。
  • 如何從質量的物理定義導出相對論質能方程?
    我們現在仍然有很多人在反對相對論,有人居然認為相對論除了質能方程是正確的,其他結論是錯誤的。其實,在狹義相對論中,由時空相對性加光速不變可以導出相對論時間膨脹、長度縮短,再導出相對論速度疊加公式。 利用相對論速度疊加公式再加上動量守恆定律,可以導出相對論質速關係。
  • 這很物理:時間的形狀、廣義相對論中的時間測量
    與經典力學中的真實時鐘類似,在狹義相對論中,事實上的真實時鐘同樣是一個在慣性系中做等周期運動的物體所記錄的時間,我們把這個時間稱為這個慣性系的固有時間,即靜止於這個參照系中觀察者所親身經歷的時間。我們可以把這個時間用下圖中的表達式表示。
  • 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廣義相對論1
    ,這樣就有可能力這部分空間(世界)選取一個伽利略參考物體,使對之處於靜止狀態的點繼續保持靜止狀態,而對之作相對運動的點永遠繼續作勻速直線運動,我們設想把一個象一向房子似的極寬大的箱子當作參考物體,裡面安置一個配備有儀器的觀察者。
  • 相對論和量子理論是如何揭示現實的本質的
    它如何塑造我們對現實的看法?描述了實證主義的形上學,強調了這種世界觀如何繼續保持對現實理解的支配地位。實證主義認為,我們可以把自己從現實中分離出來,把世界看作一個超然的觀察者。它主張我們對事實的理解可以從我們與事實的關係中分離出來。通過這樣,實證主義斷言我們可以獲得關於我們周圍世界和我們所居住的社會現實的客觀事實。
  • 相對論和統一場論中時空方程的相互推導
    相對論沒有給出時間的物理定義,而統一場論給出了時間的物理定義,並且揭開了時間、空間的本質,提出了矢量光速的概念,擴展了相對論的內容。這篇文章介紹統一場論時空方程和相對論時空方程的相互推導。r反映了在s系裡,觀察者測量p點相對於原點的移動距離。以上方程在相對論中也出現過,相對論中被認為是四維時空距離。
  • 在現實生活中看愛因斯坦相對論的8種方式
    相對論是20世紀最著名的科學理論之一,但是它對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見事物的解釋如何呢?深刻的影響相對論是由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於1905年提出的,它的概念是,物理定律在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
  • 天文學家重新定義日地距離
    沒有大張旗鼓的宣傳,但天文學家已經重新定義了太陽系中最重要的距離。天文單位(au)——從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終於從一個模稜兩可的估算變成了一個單一的數字。在日前於中國北京舉行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上以全票通過而被採用的這一新標準規定,日地距離為149597870700米——是的,不多也不少。
  • 對相對論主要方程的擴展和修改
    除質點和空間外,其餘一切物理概念,像位移、時間、場、質量、電荷、速度、光速、力、動量、能量、熱、聲音、顏色-----都是我們觀察者對質點在空間中運動和質點周圍空間本身的運動所描述出來的一種性質。三,如何描述空間本身的運動?
  • 這個年齡是否適用宇宙中所有的觀察者?
    「即便在狹義相對論出現80年後,理解相對論時間的總人數仍然比沒有相信星座的人數多。」更加準確的說,我們在夜空中看的行星、恆星和其他光點與我們的年齡並不完全相同,因為光速是有限的,如果一顆恆星距離我們100光年,我們看到的就是100年前的景象,而不是今天的景象。
  • 日地距離有了精確值:149597870700米
    沒有大張旗鼓的宣傳,但天文學家已經重新定義了太陽系中最重要的距離。天文單位(au)——從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終於從一個模稜兩可的估算變成了一個單一的數字。在日前於中國北京舉行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上以全票通過而被採用的這一新標準規定,日地距離為149597870700米——是的,不多也不少。
  • 相對論中的「尺縮效應」,這種效應是如何測量的?
    那麼,相對論裡的觀察者(簡稱觀者)就需要有同時記錄一個事件的4個維度信息的能力。比如,他在空間某點拿著一個攝像機,可以記錄任何發生在這個地方的事件的時間坐標和空間坐標。而這樣一系列觀者的集合,就構成了一個參考系。比如,我們在說地面系的時候,你就可以想像在相對地面靜止的空間的所有地方都站滿了觀者。
  • 狹義相對論擴展後可解釋超光速運動
    澳大利亞應用數學家進行的研究發現,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可用於描述超光速運動。根據愛因斯坦提出的狹義相對論,任何物體的速度都無法超過光速,但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的數學家研究出新的方程式,對狹義相對論進行擴展,能夠用於解釋打破光速的物體運動。
  • 如何理解狹義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的科普文汗牛充棟,但反相的奇文也不缺,為何會這樣?狹義相對論是一個刷三觀的好例子,因為相對論顛覆了人們粗淺的自以為是的經驗常識,人們在日常生活經驗中,通常會自然而然產生絕對時空觀,絕對時空觀認為時間與空間的度量與慣性參照系的運動狀態無關,同一物體在不同慣性參照系中觀察到的運動學量(如坐標、速度)可通過伽利略變換而互相聯繫。
  •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裡中彎曲空間是如何形成的呢
    宇宙是檢驗人類所發現物理定律的最嚴肅的法官 , 被人們奉為金科玉律的牛頓三定律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 目前都被證明是不完整的,都不是無懈可擊的。曲率一一不處處為零的空間稱為彎曲空間。 初等平面幾何所研究的對象是歐幾裡得空間(歐氏空間)。
  • 日地距離有了精確值:你離太陽149597870700米
    沒有大張旗鼓的宣傳,但天文學家已經重新定義了太陽系中最重要的距離。天文單位(au)——從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終於從一個模稜兩可的估算變成了一個單一的數字。在日前於中國北京舉行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上以全票通過而被採用的這一新標準規定,日地距離為149597870700米——是的,不多也不少。
  • 休謨的時間哲學——比愛因斯坦早200年意識到相對論
    休謨的時間哲學顯示了觀察者和參考對象之間關係的基本相關性1915年,愛因斯坦給哲學家兼物理學家莫裡茨·史利克寫了一封信,信中說他最近寫了一篇關於相對論的文章並表達了對休謨的感激之情:「在發現相對論之前不久,我曾以渴望和欽佩的態度研究過休謨的《人性論》。如果沒有這些哲學研究,我就不會發現相對論。」
  • 二十世紀物理學的高峰相對論
    狹義與廣義相對論的分別傳統上,在愛因斯坦剛剛提出相對論的初期,人們以所討論的問題是否涉及非慣性參考系來作為狹義與廣義相對論分類的標誌。隨著相對論理論的發展,這種分類方法越來越顯出其缺點——參考系是跟觀察者有關的,以這樣一個相對的物理對象來劃分物理理論,被認為不能反映問題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