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侵華日軍細菌戰第100部隊:把活人當作豚鼠做實驗

2021-01-10 澎湃新聞

新華社長春9月17日電消息,侵華日軍第100部隊(簡稱「第100部隊」),一個神秘而陌生的番號。日本侵華期間,這支以「防疫」為幌子的神秘部隊研究各類致命細菌並製造細菌武器,無數人遭到殘害,無數動物植物淪為實驗品,整個東北乃至全國都籠罩在細菌戰的巨大威脅中。

如今,恐怖的細菌戰已經成為歷史,日本侵略者企圖極力掩蓋的歷史真相已經被揭開。我們要控訴侵略者當年慘絕人寰的累累罪行,更要記住當年在如此威脅之下,依然頑強奮鬥的同胞。這些同胞見證了第100部隊帶來的苦難,也為取得抗戰勝利而不屈抗爭。

細菌戰「惡魔」悄然降臨

1945年8月,長春西郊孟家屯附近,一處神秘的院落裡,不少日本軍人忙著燒毀照片、實驗記錄和一些相關資料。他們企圖完全燒毀的資料裡,隱藏著一段多年以來被掩蓋的可怕事實。

1949年12月,由前蘇聯主持進行的一場細菌戰審判,讓被隱藏已久的第100部隊露出真容。據戰犯高橋隆篤、平櫻全作、三友一男等人交代,侵華日軍第100部隊是為準備細菌戰而工作。秘密從此被揭開。

據偽滿皇宮博物院科研中心主任劉龍介紹,日本侵華戰爭中,騎兵曾是重要兵種,需要大量的獸醫來進行傷病軍馬的救治和防疫,因此組建了獸醫部隊滿足此類需求。但隨著日本侵略戰爭的擴大,日本侵略者需要更具致命性的武器,這催生了他們研究細菌武器、發動細菌戰的想法。於是,臭名昭著的731部隊誕生了,與此同時,第100部隊這個「惡魔」也悄無聲息地開始製造罪惡。

偽滿皇宮博物院研究人員趙士見研究相關史料發現,第100部隊的前身是1931年11月關東軍設立的臨時病馬收容所,1933年2月,關東軍司令部命令臨時病馬收容所改編為關東軍臨時病馬廠,並將廠址由奉天(今瀋陽)遷址到新京(今長春)。1936年4月23日,關東軍參謀長板垣徵四郎向陸軍省呈報《對充實在滿兵備意見書》,提出「改編『關東軍臨時病馬廠』,使之成為收治傷病馬、防疫、細菌戰對策的研究機關,新設『關東軍軍獸防疫廠』(掛牌時正式名稱為『關東軍軍馬防疫廠』)」。

1936年8月1日,關東軍軍馬防疫廠成立,標誌著日軍第100部隊正式成立。1940年底,根據關東軍命令,這支部隊採用秘密番號,即滿洲第100部隊。

以馬匹等動物防疫為研究內容的幌子,很快就被扯下。1937年,一份名為「關參一發第一八七七號」的命令文件正式下發,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向日本陸軍大臣杉山元命令提請「軍用細菌研究從業者命令件」報告,任命高島一雄等人從事軍用細菌研究。至此,第100部隊從此前宣稱的防疫研究,正式走向了有組織的國家軍用細菌研究。「這標誌著第100部隊正式走向了國家有組織犯罪的不歸路。」趙士見說。

第100部隊存在期間,「魔爪」伸向了很多地方。據介紹,第100部隊是一個系統龐大的細菌戰部隊,由本部、分廠和軍團獸醫部隊三部分構成,其中本部是由總務部、教育部和業務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部構成,分支機構主要在大連、牡丹江等地。所謂的「軍團獸醫部隊」則是第100部隊與一線部隊結合所設立的特殊的細菌部隊,比如日軍第20軍的2631部隊、第11軍的2630部隊。

就在日本侵略者忙於秘密研究細菌武器、準備發動細菌戰的同時,黨領導下的東北地區抗日武裝的鬥爭一刻也沒有停歇。第100部隊正式成立的同時,在吉林通化、撫松等東北多地,東北抗聯第一軍、第二軍等武裝力量給侵華日軍帶來了有力打擊。抗聯的隊伍在一次次戰鬥中不斷發展壯大,英勇的東北人民也投入到打擊日本侵略者殘暴統治的洪流中。這樣的形勢,也刺激著近乎瘋狂的侵略者,企圖用殺傷力更大的細菌武器來消滅反抗的力量。

在苦難中頑強抗爭

一直以來,侵華日軍731部隊臭名昭著,其大量使用人體進行細菌實驗等罪行令人毛骨悚然。研究表明,第100部隊作為731部隊的「惡魔兄弟」,其恐怖罪行較731部隊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是,為何第100部隊的真相一直鮮為人知?

趙士見說,日本侵略者因為擔心戰敗後罪行暴露,戰敗前夕,日本陸軍省命令關東軍司令部將所有有關第100部隊的資料、器材全部銷毀或帶走,廠房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在戰後長春市進行調查的資料中,曾在第100部隊中擔任過車夫的市民王均說,當時他看到部隊辦公室門前有人用汽油燒毀數千張照片,燒了一夜還未燒完,很明顯是在毀壞證據。

第100部隊的殘暴罪行不可能被燒盡。吉林省博物院原黨委書記、副院長趙聆實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從事第100部隊的相關研究。通過對當年見證人的多次走訪,趙聆實等專家揭開了這支部隊一直試圖隱藏的累累罪行。

據趙聆實介紹,第100部隊遵照日本軍部的命令,為了儘早研究、製造出對動物、植物進行細菌戰的細菌武器,部隊本部及其各支隊從建成就投入到緊張的研製工作中。凡是有可能對動植物進行細菌戰的細菌,他們都進行反覆研究,最後終於確定鼻疽菌、炭疽熱菌、牛瘟菌、鼠疫菌、斑駁病等為主要細菌武器。

趙聆實說,第100部隊利用大量動物進行實驗,卻並不是用於真正的防疫,而是為了培養、製造細菌。當時,第100部隊在20餘棟、1萬多平方米的場舍裡,飼養了大批動物,其中以鼠和馬為多。據戰後調查推算,第100部隊當時每年繁育、獲得的鼠、兔、馬等實驗動物達幾萬隻(匹)。其中,用於實驗的馬匹等動物有相當一部分掠奪自中國百姓家庭。

隨著研究逐步深入,專家發現了第100部隊更令人恐懼的一面:進行人體活體實驗。日本戰敗後,第100部隊遺址附近的一些百姓無意間發現了事實真相。趙聆實介紹說,1949年春天,有一些村民到第100部隊遺址附近挖馬骨做肥料的時候,挖出了人骨,並且越挖越多。村民們還發現了巨大的屍體掩埋場,慘狀無法描述。

多方資料進一步證明,第100部隊曾把活人當作細菌實驗對象。有檔案資料記載,第100部隊成員、陸軍獸醫少尉安藤敬太郎證實,曾親眼看見把活人當作豚鼠做實驗。戰後,第100部隊的陸軍獸醫大內保、西村武志等人向駐日盟軍司令部揭發第100部隊長官若松有次郎進行人體活體實驗。現存美國的「A報告」和「G報告」,更是以生動的圖文記錄形式,直接指出第100部隊曾用人體活體進行炭疽菌和鼻疽菌效能實驗並進行了殘忍的活體解剖。

據《前日本陸軍軍人因準備和使用細菌武器被控案審判材料》一書記載,日軍曹長(上士)實驗員三友一男供認,他在第100部隊裡參加了用活人做細菌感染或毒物藥殺實驗。一些人是在沒有察覺的情況下服下了摻在食物中的實驗毒藥,每個人都被要求多次食用這些有毒食物,以供三友一男等人觀察。三友一男證實,為了保密,用作實驗的人在實驗完成後都被採取注射有毒物質等方式殺害。

實施細菌戰,是日軍發動侵華戰爭的重要手段。據劉龍等專家介紹,現在發現的檔案資料證明,第100部隊曾在海拉爾等地進行過野外細菌試驗,還曾參與過在諾門坎戰役中向蘇軍投送包含鼠疫、霍亂等烈性傳染病菌等溶液和細菌彈。當時東北一些地方發生的鼠疫,也被證明與第100部隊有關係。

在被侵略者踐踏的東北,無辜的平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士都成了細菌戰的受害者。在如此苦難和威脅中,中華兒女依舊頑強不屈奮起抵抗。楊靖宇、曹亞範、魏拯民、周保中、趙尚志等抗日名將和無數抗日戰士、志士,用不朽的抗爭、偉大的犧牲讓日本侵略者始終不得安寧並最終讓這群野獸走向了覆滅。

殘酷過往永遠銘記

1925年,37個國家代表籤署了《禁止在戰爭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氣體和細菌作戰方法的議定書》(《日內瓦議定書》),日本是籤署國。然而,日本侵略者卻在戰爭中踐踏了當初的諾言。

「日本在侵華戰爭中研究並大量使用細菌武器,不僅造成了大量居民的傷亡,給受害者留下了巨大的心靈創傷,還破壞了自然環境。」劉龍說。據介紹,當時第100部隊投放的一些細菌武器不僅造成大量人員、動物感染並致死,還汙染了河流、草原和森林。戰敗前夕,倉皇逃竄的日本侵略者還不忘把實驗場裡的一些感染病菌的動物放出去禍害無辜百姓。

遺憾的是,殘暴的侵略者並未得到應有的懲罰。「1945年,第100部隊是940人左右規模的部隊,但之後真正接受審判的人少之又少。」偽滿皇宮博物院科研中心研究人員彭超說。彭超研究發現,第100部隊大部分人都在戰後回到日本,其中除了部分人主動揭發第100部隊曾進行人體實驗等罪行外,大部分人選擇隱瞞這段歷史。有些人在回國後甚至成了日本獸醫學界的知名人物。第100部隊的長官高島一雄、並河才三、若松有次郎等人在回國後,也沒有受到審判,反而過上了安穩的生活。

慶幸的是,頑強的抗日武裝力量和廣大群眾沒有被細菌武器擊倒。「這樣的奮鬥精神和民族精神,是我們戰勝惡魔不可缺少的力量。」劉龍說,在恐怖的細菌戰面前,頑強的中國軍民沒有屈服,而是用長期艱苦卓絕的鬥爭,用巨大的付出和無私無畏的犧牲,贏得了最後勝利。

歷史真相併未被永遠埋沒。上世紀50年代,長春市曾組織對第100部隊的罪行進行調查,並拍攝了照片等資料。1950年的《長春新報》曾刊登第100部隊的多幅罪證照片。一些曾在第100部隊當勞工的群眾,也用自己的經歷還原了這支「惡魔部隊」的真相。

如今,長春市在第100部隊遺址基礎上建設了一座遺址園,供人們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在偽滿皇宮博物院,由多位研究人員組成的專題研究組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按照計劃,一些文獻資料和當年的實物展品將在今年冬天得以展出。

「我們正在聯繫國內外專家學者共同開展相關研究,尋找更多史料檔案和實物,來揭示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揭露這種反人類的罪行。」偽滿皇宮博物院副院長趙繼敏說,未來該院會以數位化的展覽展示等手段,讓更多人知道日本侵略者的細菌戰給世界人民帶來的深遠影響。

「今天我們研究第100部隊的累累罪行,是為了讓人們記住當年細菌戰的恐怖後果,記住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永遠無法抹除的歷史汙點。以史為鑑,我們希望能有更多人知曉這段歷史,更加熱愛和平,更好傳承我們的民族精神和奮鬥精神,不讓歷史悲劇重演。」趙聆實說。

(原題為《苦難見證:揭秘侵華日軍細菌戰第100部隊》)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日媒:日軍731部隊用活人做細菌實驗 至少3千人死於非命
    日軍侵華期間,有一個研究細菌戰與生化戰的部隊,正式名稱為「關東軍防疫給水部」,通稱「731部隊」、或「滿洲第731部隊」。日媒稱,這支部隊在戰爭期間以活人從事各種異常殘忍的人體實驗,造成至少3000人死亡。
  • 日軍「731」活人細菌實驗3000餘受害者名單確認
    [提要] 權威專家金成民近日對外公布最新史料發現:1939年至1945年,至少有3000餘人被侵華日軍第731部隊在哈爾濱平房區本部直接用作活體細菌試驗材料,無一生還,研究人員已獲得3000餘受害者確切名單…[我來說兩句]
  • 日本侵華期間,臭名昭著的731部隊做的實驗,簡直滅絕人性
    日本侵華期間,在中國所犯下的罪孽可以說是罄竹難書,成立731部隊進行細菌實驗就是其中一項,但是對於這點日本人一直都是否認,並且毀滅了能夠毀滅的一切證據,不過據日本《京都新聞》22日報導,日本學者19日公布一份二戰後的政府公文,據稱首次證實了日軍731部隊(又稱關東軍防疫供水部)曾生產細菌,具有重要歷史意義,這讓日軍當年犯下的罪行無處可逃
  • 國家社科基金披露200份實驗報告 日軍細菌戰再添新證
    新華網哈爾濱7月7日電(記者鄒大鵬 王建)在全面抗戰爆發80周年之際,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美日俄四國保存的七三一檔案調查研究及綜合利用」課題組向新華社記者獨家披露了233篇侵華日軍進行細菌戰實驗的研究報告。課題組專家表示,這批檔案為揭露侵華日軍違反國際公約發動細菌戰提供了新證據。
  • 「毒液」瓶、注射器:考古為侵華日軍731部隊罪行再添實證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細菌實驗室和特設監獄遺址上,「四方樓」航拍全景。在此之前,《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舊址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考古發掘報告》在京舉行新書發布暨研討會,展示了考古工作對這一抗戰遺址的重新發現。侵華日軍第731部隊本部舊址位於黑龍江哈爾濱市中心以南約16.5公裡,其本部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的遺址,位於哈爾濱市平房區新疆大街47號。
  • 日731部隊實驗:人凍僵後澆開水 骨肉馬上分離
    供奉細菌戰醫務人員和高級官員的「慰靈室」、輸送被實驗者進行活體實驗的「死亡通道」「凍傷實驗室」「黃鼠飼養室」……一座座陰森可怖的日式建築無言地陳說著當年侵華日軍細菌戰的罪證。近日,新華社記者實地探訪了位於哈爾濱市的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罪證遺址,看到了日軍曾在這座魔窟裡犯下的滔天罪惡。
  • 揭秘日軍731部隊細菌試驗受害者身份
    731部隊罪證陳列館館長金成民(右一)向山邊悠喜子(中)介紹731部隊細菌戰及人體實驗受害者牌位。  本版圖片均由侵華日軍731部隊罪證陳列館提供  中國學者近日宣布,日軍侵華時期,被日本憲兵隊以「特別移送」方式交給關東軍第731部隊進行人體實驗的受害者中,已有1467人的身份得到確認。據專家估算,這個被日本侵略者稱作「馬路大」的群體,至少在6000人以上。   所謂「馬路大」,在日語中意為「圓木」,是731部隊對那些接受人體實驗的受害者的汙辱性稱呼。
  • 被刻意隱瞞的日軍暴行,死亡人數近百萬
    (圖)侵華日軍731細菌部隊的創辦者石井四郎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後不久,一場經過精心準備的葬禮正在日本東京郊外隆重舉行。葬禮的亡者是侵華日軍罪惡細菌戰試驗的先鋒幹將石井四郎。(圖)731部隊用兒童進行戶外人體消毒實驗為了掩蓋罪惡行徑,諸如731部隊這樣罪惡的日本細菌部隊,都會欺騙當地的老百姓,將邪惡的死亡試驗場和殺人工廠偽裝成為木材廠或淨水部隊等。而日軍的內部人員也常常戲謔地將用於細菌實驗和人體解剖的那些健康活人稱為是「木料」。除此之外,日本細菌部隊的惡魔們還殘忍地將中國被俘軍人和當地老百姓用於「實地試驗」。
  • 美國解密細菌戰:731部隊產2470枚細菌炸彈
    該報告記述了731部隊總部的體制、配置、任務、職責以及細菌戰和人體試驗的有關信息。據新華社哈爾濱7月7日電 (記者王建)記者從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731問題國際研究中心獲悉,該中心「美國解密日本細菌戰檔案調查研究」課題組完整編譯出關於侵華日軍細菌武器的《阿爾沃·湯姆森報告》。
  • 侵華日軍細菌戰受害者後代:還原真實的歷史現場 為無名者正名
    文章裡面表述:「侵華日軍的鼠疫戰是建構的,並不是歷史的真實」「儘管在十多年前,中國的細菌戰官司在日本打贏了,但對我來說,所有的證據都經不住推敲」「揭開此事的真相,對中國人來講是蠻痛苦的一件事情」……「這篇文章傷害了細菌戰受害者後代的感情。」
  • 惡魔的證據:731部隊歷史罪證是如何被挖掘的?
    凍傷實驗、毒氣實驗、滅壓實驗、活體解剖這些聽名字就讓人不寒而慄的反人類實驗,在當年平房區731部隊發生了無數次。3000至10000人死於731部隊的活體實驗。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細菌戰在國際法中被明確禁止,日軍對此心知肚明。進行反人道、違反國際法的細菌戰研究,自然極盡隱秘。
  • 731部隊:生不如死的痛苦折磨;慘無人道的魔鬼實驗
    滿洲第731部隊是日軍所有駐華毒氣部隊中臭名昭著的一個,它所進行的那些殘忍實驗,就像是來自地獄的魔鬼。折磨你的身體,摧殘你的意志,被抓來的俘虜無一例外會成為被實驗對象,經過地獄般得折磨後在痛苦中死去。最高紀錄是60天……6.活人解剖實驗:(1)將受害者固定在某處,在不同距離觀察手榴彈的爆炸傷害,範圍,威力(2)將受害者固定在實驗床上,解剖的731部隊老兵不會給受害者注射麻醉針劑,老兵解剖活人,731部隊新成員十幾個士兵看著老兵解剖活體受害者,受害者將會在慘嚎和痛苦中死去7.乾渴實驗:實驗原理和飢餓實驗差不多,目的是為了觀察人不喝水只遲乾麵包能活多久。
  • 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細菌戰研究製造基地,侵略者滅絕人性的滔天罪行
    參觀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聖·索菲亞教堂,遊覽中央大街、史達林公園。夜間風大偏冷,凌晨四點多小耳黑也凍的咳嗽了,給它保暖,不能生病。按照寵物店老闆提醒,今天選擇走京哈高速去哈爾濱,因為102國道大貨車多,有時堵車厲害。
  • 公衛歷史丨日本侵華戰爭中的生化戰
    可日本卻在侵華戰爭期間,公然違反國際法,研製並對中國軍民使用了大量生化武器。日軍將大批中國人用作細菌和毒氣試驗的實驗品,對他們進行殘害。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軍民在戰爭期間因遭受日軍細菌戰和細菌實驗而死亡的人數至少在10萬以上。其中日軍731部隊在實施細菌戰中最為臭名昭著。
  • 日本731細菌戰部隊的恐怖真面目:被用作實驗材料的「馬魯太」
    1933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哈爾濱市秘密設立了細菌戰研究所,稱作「加茂」部隊,由此拉開了其進行人體活體解剖、研究製造細菌武器的血腥序幕。漠視生命,把活生生的人當作各種慘無人道、血腥恐怖實驗的材料,這也是731部隊惡魔般的恐怖之處。犧牲者們都來自哪裡?日本侵略者將俘獲的中國人、蘇聯人以及朝鮮人,關押進731部隊的研究基地,作為「馬魯太」,進行各種各樣的人體實驗。
  • 日本731部隊究竟有多殘忍?10萬國人慘死,嬰兒做活體實驗
    日本731部隊究竟有多殘忍?10萬國人慘死,嬰兒做活體實驗   731部隊是二戰期間侵華日軍關東防疫給水部,對外稱石井部隊或加茂部隊,又有石井絕密機關之稱,全名為日本關東軍駐滿洲第731防疫給水部隊。
  • 美國解密檔案:731部隊至少生產2470枚細菌炸彈
    筆者從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731問題國際研究中心獲悉,該中心「美國解密日本細菌戰檔案調查研究」課題組完整編譯出關於侵華日軍細菌武器的《阿爾沃·湯姆森報告》。該報告記錄了731部隊首任部隊長石井四郎的供述,截至1942年,731部隊共研製生產了2470枚細菌炸彈。
  • 日軍七三一部隊長醫學論文曝光!人體實驗……
    來源:微信公眾號「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ID:jng1937)、《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研究》(2019年第1期 作者:魯丹)授權請聯繫初始來源。日軍七三一部隊核心成員在醫學類刊物發表了大量學術論文和研究報告,發表時間和研究內容涵蓋七三一部隊準備和實施細菌戰的整個階段,體現了七三一部隊成員的研究範圍、程度和學術軌跡。
  • 731部隊核心機密曝光(生活日報)
    受芥子彈遺害的船工劉振起  侵華日軍在中國進行化學戰,屠殺和傷害了大量中國人,而以第731部隊為代表的日本細菌部隊殘暴地有組織地使用活人進行毒氣實驗當然,那些人都是被日軍俘虜的中國人  一次偶然的機會,日本大學教授松村先生和他的學生發現了兩份表明侵華日軍利用中國人進行活體實驗的報告,其中一份就記載了1940年9月7日—10日侵華日軍進行的一次發射芥子氣毒彈實驗。以下是松村教授整理的部分報告內容:  當時,日軍向3個地點發射芥子氣彈,每個地點都放置了著裝防護面具及防護環境各不相同的一組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