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辛八載粹真知:《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刊行

2021-01-21 澎湃新聞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走上工業化道路,同時也確立了軍國主義國家體制。由於國內政治的演變與持續的戰爭推動,近代日本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戰爭決策體制。6月28日上午,《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以下簡稱「叢編」)出版座談會在北京大學舉行。叢編所發掘整理的有關政治體制建構、軍事戰略制定、社會經濟動員、思想文化控制諸多領域的史料,正是其戰爭決策的多方面表現。本次會議由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北京大學、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科研院所的三十餘位學者與會。

與會者合影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徐勇教授、臧運祜教授任《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總主編,「叢編」以2009年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日本侵華史料整理與研究」的結項成果為基礎,先後共有中日兩國三十七位學者參與,前後耗時近八年編纂而成。叢編全書分為政治外交、軍事戰略、殖民經濟、社會文化四編,共選定十七個專題,結集四十六卷冊。

此套叢編的主體材料,大多出自日本原防衛廳(現防衛省)戰史部、外交史料館、國立公文書館及國會圖書館、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各大學圖書館、亞洲歷史資料研究中心等各相關研究機構,以及各類非賣品文獻、舊報刊、人物專輯等,更有相當一批在日本也未公開發表的一手檔案。此外,叢編還選錄了一部分臺北「國史館」、中央研究院,及美國國家檔案館、國會圖書館等館藏史料。可以稱得上是海峽兩岸迄今為止,篇幅最大、相關史料收錄最為完整的日本侵華決策專題史料匯集。

新書發布:歷時八年,鴻篇巨製

圖書發布會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總編輯楊群主持。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主任張帆教授首先致辭,他向編委會成員與出版團隊表示祝賀,同時高度肯定了叢編在抗日戰爭史研究中所做出的貢獻。

其後,徐勇教授對叢編從醞釀到問世的整個歷程做了詳細回顧。他特別指出,中國抗日戰爭史應該包括中國抗戰與日本侵華兩大側面。叢編所涉的日本侵華這一側面,旨在從資料層面還原近代日本軍國主義軍政高層的政策與戰略決策的歷史,廓清中日關係與近現代日本歷史研究中的疑難歧見。這也正是該書最大的特色與價值所在,對抗日戰爭史、中日關係史、世界近現代史,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日本史學會名譽會長湯重南教授 指出,這部鴻篇巨製具有篇幅最大、最為完整;系統性、全面性;中日專家共同合作等特點,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近代史所研究員張海鵬教授認為,史料編纂是一項「吃力討好」的工作,叢編作為抗戰專項工程子項目的成果之一,做出了很大的學術貢獻。從甲午戰爭到第二次中日戰爭,為何日本全民支持這種不正義的戰爭?不僅令人難以理解,也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叢編從史料的方面,特別是通過日本自身史料,來凸顯、分析和解讀日本發動戰爭的機制,有助於今後弄清日本舉國戰爭體制的形成問題。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中國二戰史研究會會長徐藍認為,叢編的出版不僅是抗戰史學界的大事,也是二戰史學界的大事。她評價該書謀篇布局、統籌規劃獨具匠心,主題的設計具有很高的戰略格局。決策研究是國際政治與國際關係研究的核心問題,有關決策過程的檔案資料能夠揭示出一個國家的體制與性質。這對於國際法西斯的比較研究也有很大價值。目前國際學界對於法西斯概念的內涵與外延認識存在分歧,日本也曾有過關於法西斯肯定論和否定論的爭執。如果能從決策層面考察一個國家發動戰爭的動機,將會更有利於看清戰爭的性質。

此外,李玉與彭敦文兩位教授則分別代表南京大學「中國抗日戰爭研究協同創新中心」、武漢大學「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含中國抗戰)檔案資料收集整理與研究」項目團隊,向叢編的出版發行表示祝賀。李玉教授更帶來其特意為叢編出版而創作的打油詩一首,贈予編委會。

會議現場

出版座談:從決策層面探究日本侵華

隨後的出版座談環節由臧運祜教授主持,汪朝光、楊伯江、高士華、張俊義、彭玉龍、張皓、潘洵、羅存康等學者分別發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汪朝光研究員談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歷史研究最重要的就是史料支持。關於抗戰研究的史料十分豐富,但如何運用這些史料值得思考。日本侵華史料與中國抗戰史料非常之多,叢編從決策層面收集、編輯史料,有明確的重點,也有助於理解日本侵華戰爭的全過程。全書在侵華決策的主題之下,又分成不同的專題領域,除一般熟知的政治、軍事方面的決策外,該書還有意識地完善了經濟與思想方面的內容,在決策層面思考日本發動的思想戰、文化戰、教育戰與心理戰等具體事實。結合自身的電影史研究,汪朝光指出,中日戰爭期間日本在中國淪陷區的電影戰略也有其決策過程,而且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表現形式。特別是在淪陷區電影檢查制度方面,日本對於中國基層信息的收集與掌握之全,遠超於當時的中方。

此外,中日戰爭是兩國全方位的戰爭,以往中國學者在研究過程中對日方資料的運用,在某種程度上不及日本學者對中方資料的利用。如今,叢編收錄了大量日文材料,不僅有助於中國學者在研究中對日文資料的運用;同時,較之散落的原始材料,此次彙編成冊更提升了學者的使用便捷度。最後,汪朝光強調,長期以來由於抗戰觀念的深入人心,導致現實中常常將中國抗戰與日本侵華這兩個概念混為一談。抗戰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是無限的榮耀,是一場勝利的、衛國與民族獨立戰爭;而日本軍國主義所發動的侵略戰爭給中國留下的則是永遠難以磨滅的災難與苦痛記憶,這是兩個需要區分的視角。諸如,細菌戰、化學戰並不屬於抗戰範疇,而是日本侵華戰爭的產物。從這一角度看,叢編立足於日本侵華決策的定位非常好。汪朝光期待今後能夠出版一套中國抗戰決策史料叢編,這樣就能對中日戰爭的認識更為完整。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楊伯江研究員指出,叢編將決策作為主線展開構思新穎,該書對於當前日本相關現實問題研究方向或選題的確定均有重要影響。日本與其他國家存在很大區別,其戰後政治、經濟、社會對歷史的繼承性、延續性比較強,因此對日本戰前歷史的研究就顯得格外關鍵。

對於這樣一項重要成果怎樣充分發揮價值,楊伯江談了幾點建議。首先,關於史學研究的國際合作問題。叢編現已吸收了日本學者加入編纂工作,今後若從長遠計,除日本外還可以考慮拓展到韓國、美國甚至歐洲學界。731部隊的很多材料都掌握在美國人手中;韓國曾經作為日本的殖民地,亦存有許多史料。歷史研究的國際合作,將是一個很好的創舉。其次,重要成果的國際傳播問題。為提高叢編的使用率、辨識度和國際影響力,建議將叢編序言單獨出版,儘快翻譯出英、日文版本向國際傳播,並可增加一些索引類內容。楊伯江期待它能夠走出國門,在世界上發揮更大作用。

《抗日戰爭研究》主編高士華研究員則結合目前參與的日本戰史叢書翻譯項目,將叢編與之對比。相比於叢編已涵蓋的有關日軍撤退的相關內容,戰史叢書尚有一些內容未及收入,高士華特別讚許該書軍事戰略部分中的化學武器與生物武器作戰兩個專題。日本雖然有許多進步學者在從事此項研究,但很難期待該國政府方面動員力量,對此投入精力。中國學者對生化武器作戰問題的關注,將十分有助於真正認識這場戰爭,以及日本在二戰、侵華戰爭中的作為。

《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書影

《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概述

叢編第一編集合了政治外交史料,藉以考察近代日本對外戰爭決策的動力,即其政治形態與國家體制結構問題。分為《侵華戰爭指導體制及方針》、《戰爭體制的確立與演變》、《外交》、《戰後審理》四編。

第二編為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軍事戰略相關史料,這一編在全書中所佔比例最大。其中,大部分為日方戰敗投降時曾設法加以銷毀的戰時機密文件。共發掘整理出如下七個專題:《戰爭的發動及其戰略(太平洋戰爭前)》、《太平洋戰爭時期的對華戰略與謀略》、《平型關與臺兒莊作戰》、《戰略大轟炸》、《化學武器作戰》、《生物武器作戰》、《兵要地誌測繪》。

第三編為殖民經濟史料,包括《農業》、《貨幣金融》、《工商業》三個專題。這批史料的公布,對認識和分析戰前日本高層的決策思維及決策過程,能夠發揮重要參考作用。

第四編為社會文化方面史料,著重收集整理日本軍政決策機關如內閣、陸軍省、外務省、興亞院、國民精神總動員中央本部、大政翼贊會等機構團體的有關決議、命令、通知、報告、宣傳手冊以及行動綱領、指導方針、法律政策、實施方案計劃等文件,分為《思想戰與文化宣傳》、《戰爭社會動員》、《佔領區的殖民教育》三個專題。

此外,尚有若干專題因出於各方面考慮而未及收入,只能忍痛割愛。而已收入的專題內容均按照,專題解說、資料影印件、資料點評的體例結構展開,以盡最大努力保持史料的可靠性及其原始面貌。

編纂者在進行學術史實清理的基礎上,同樣抱持著基於史實研究的現實關懷。在探尋並揭示歷史真相的同時,並以促進東亞地區歷史和解為使命,努力讓記憶發揮新的、健康的、和平的作用。由此,叢編亦希望能夠發揮以下幾點作用:1、持續推進學界的基礎性資料整理工作。2、拓展侵華戰爭時期的日本相關研究的廣度與深度。3、為解決歷史認識問題提供研究的依據。4、為實際解決戰爭遺留問題,如領土(含琉球主權歸屬)、勞工、「慰安婦」、生化武器作戰、無差別轟炸等服務。5、通過歷史認識與戰爭遺留問題的解決,促成東亞國家民族擺脫近代歷史的陰霾,進而取得心靈和解,真正友好相處。

相關焦點

  • 15388頁機密檔案揭露日本侵華罪行
    昨日,《日本侵華戰爭軍事密檔·最高決策》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發布,15388頁機密檔案揭露日本侵華罪行。書中涉及絕大部分檔案是首次公開。昨天,《日本侵華戰爭軍事密檔·最高決策》一書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首發,15388頁機密檔案揭秘日本侵華罪行,絕大部分檔案是首次公開。
  • 日本侵華期間,為什麼沒有發現大慶油田?專家表示只差200米
    據史料記載,1959年9月,地質專家在進行石油普查時,第一次在黑龍江省大慶市大同區發現了石油存在的證據。很快,大慶油田的第一口油井,松基三井建設完成了。到1963年底,大慶油田共開發出薩爾圖、杏樹崗和喇嘛甸三大油田,原油產量從此呈井噴式增長。到70年代時,大慶油田已經能年產原油5000萬噸了。至此,我國算是徹底脫掉了貧油國的帽子。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獲贈120件二戰文物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獲贈120件二戰文物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17 17:17 來源: 新華社新華社南京3月17日電(記者 蔣芳)今年是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 公衛歷史丨日本侵華戰爭中的生化戰
    化學、生物戰是日本侵華戰爭中的一個噩夢,它不僅使中國人民遭受巨大的損失,時至今日依然是揮之不去的夢魘。
  • 八國聯軍侵華,有一個國家只派了50名士兵就來揚武耀威了
    八國聯軍侵華,大家都不陌生吧,當時八個國家,則是由日本、美國、英國、俄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王國和奧匈帝國。八國聯軍則是以鎮壓義和團之名來進行瓜分和掠奪中國。八國聯軍的到來,使中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而在瓜分中國的時候,八個國家都派出了士兵。軍隊人數也各有不同,相差甚大。日本派了足足8000人、俄國4800人、英國3000人、美國2100人、法國800人、而義大利王國只派了53人,但這不算什麼,還有比他更少的,那就是奧匈帝國,僅僅只派了50人。看到這些數字,實屬讓人震驚。
  • 金大校友郭俊鉌先生與南京大學的日軍侵華暴行研究
    3000冊悉數捐於南京大學,大大推動了南京大學的侵華日軍暴行研究。為了回擊日本右翼勢力的謬論,我國史學界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興起了抗日戰爭史研究的熱潮。 此時的郭俊鉌已經是擁有臺灣金禾出版社有限公司的成功企業家。作為日本侵華災難的親歷者,他認為自己在維護歷史真實、揭露日軍侵略暴行的事業中,應該擔負起一份責任與使命。
  • 日本關東大地震背後的世紀陰謀·揭秘日本侵華的深層原因
    赤坂離宮日本軍國主義分子還散布一種思想成了日後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他們不斷向民眾表達自己國家國土狹小、地質構造惡劣、災難頻發,所以必須向外拓展新的生存空間,目標是中國東三省。日本侵華這個野心由來已久。1904年明治天皇在位時日本就曾為跟俄國爭奪在中國東北的利益發動了戰爭,而且日本還打贏了,因為英美不答應進行調停,就有了日俄條約,規定兩國必須從中國撤軍,把南滿鐵路的使用權交給了日本,還允許日本駐紮了2萬多的軍隊,被稱為關東軍。
  • 日本侵華被擊斃的軍銜最高的將領是誰?正是南京大屠殺元兇之一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華民族奮起抵抗,經過八年艱苦卓絕的鬥爭,終於擊敗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整整八年的時間,如果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算起,就是整整十四年的抗戰。
  • 中國39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赴日本作證(圖)
    12月11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在展示新增的文物史料。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近一年的時間裡新增文物、史料816件。這些文物直接或間接地證明日軍侵華和在南京進行大屠殺的歷史。
  • 日本侵華戰犯林正筆供:曾活體解剖中國戰俘
    原標題:日本侵華戰犯林正:曾活體解剖中國戰俘 國家檔案局26日在其官網發布了《日本侵華戰犯筆供選》第十六集:林正。 根據第十六集摘要,據林正1954年10月9日筆供,他生於1920年,日本山口縣人。1941年參加侵華戰爭,1945年8月被俘。
  • 揭秘侵華日軍細菌戰第100部隊:把活人當作豚鼠做實驗
    新華社長春9月17日電消息,侵華日軍第100部隊(簡稱「第100部隊」),一個神秘而陌生的番號。日本侵華期間,這支以「防疫」為幌子的神秘部隊研究各類致命細菌並製造細菌武器,無數人遭到殘害,無數動物植物淪為實驗品,整個東北乃至全國都籠罩在細菌戰的巨大威脅中。
  • 為轉移矛盾,不惜發動侵華戰爭,當時的日本有多亂?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的爆發,日本開始發動侵華戰爭,中國東北很快被攻陷,日本為了完成侵佔中國的宏偉霸業,在此地建立了「偽滿洲國」,移民計劃也開始執行,至此中國開啟了14年的抗日戰爭之旅,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才對世界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在長達14年的抗戰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而日本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才發動侵華戰爭
  • 【史海鉤沉】張生:日本侵華模式初探——以「華北事變」為中心
    實際上, 研究日本侵華模式, 有助於我們加深對日本軍國主義本質和中日間衝突的具體形態的認識。本文擬以1935年前後的「華北事變」為中心, 初步勾勒日本侵華模式的幾個相互關聯的側面。未盡之處, 尚待進一步研究。
  • 《溫州市志(1991-2012)》正式出版刊行
    《溫州市志(1991-2012)》於日前完成編纂,並正式出版刊行。12月28日上午,該志主編張聲和在市政協二樓作《歲月多遺策 人物滿東甌·溫州歷代方志編纂淺談》講座時說,歷代溫州志書為永嘉學(溫州學)的研究提供了可遵可循的文獻。活動現場,還舉行《溫州市志》捐贈儀式。
  • 日本侵華期間,臭名昭著的731部隊做的實驗,簡直滅絕人性
    日本侵華期間,在中國所犯下的罪孽可以說是罄竹難書,成立731部隊進行細菌實驗就是其中一項,但是對於這點日本人一直都是否認,並且毀滅了能夠毀滅的一切證據,不過據日本《京都新聞》22日報導,日本學者19日公布一份二戰後的政府公文,據稱首次證實了日軍731部隊(又稱關東軍防疫供水部)曾生產細菌,具有重要歷史意義,這讓日軍當年犯下的罪行無處可逃
  • 朝鮮被日本吞併後多少人加入侵華日軍,為何說二鬼子更加兇殘
    甲午戰爭後,朝鮮逐漸淪為日本殖民地,直到二戰結束後才重獲自由。在這幾十年時間中,大批朝鮮義士流亡各地堅持抗日,但也有很多人主動加入到日軍中,成為日本侵略亞洲的幫兇。日本吞併朝鮮後,為了安撫朝鮮民心,更為籠絡朝鮮實權派,給予朝鮮王室極高的待遇,從而也使得很多李氏子弟死心塌地為日本效力。
  • 「波蘭支持日本侵華」?粉碎虛假的網絡謠言,還歷史真相
    本文主要收錄闢謠三篇流言:波蘭在巴黎和會上支持日本接管德國在山東的利益;波蘭支持日本佔領東北三省;波蘭提供電報技術幫助日本侵華;波蘭承認偽滿洲國與顧維鈞回憶錄;波蘭在巴黎和會上支持日本接管德國在山東的利益
  • 華夷之辨:為何清是我國正統王朝 而日本侵華則是外族入侵
    他們甚至用日本侵華戰爭,來做佐證的例子。說日本攻打中國是屬於侵略戰爭,那麼蒙古與滿族攻佔中國也是侵華戰爭。他們之間的區別,僅僅是成功與不成功的問題!然而在我看來,這種說法卻是忽略了事情的本質。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華夷之辨:為何清朝屬於我國正統王朝,而日本則是外族入侵!
  • 抗戰老兵繳獲日本軍刀,直接拒絕日本天價購買,如今收藏在博物館
    日本發起的侵華戰爭,對中國造成了極大的災難,他們所犯下的罪行也都是無法原諒的。在抗戰期間我國團結一致,期間湧現出來了無數的愛國人士,毫不猶豫的為國家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老兵,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河南人,更是當時的一位神槍手,在抗戰期間付出了很多艱辛,也擊殺了無數的日本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