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大和還厲害的日海軍王牌潛艇,航程繞地球一圈半,能起降飛機

2020-12-04 老特有話說

第二次世界大戰短短的6年出現了很多我們印象深刻的武器,比如德國的虎式坦克,蘇聯的喀秋莎,美國的野馬戰鬥機,以及日本的大和號戰列艦。說道日本海軍的王牌艦艇,人們只知道大和號,殊不知大和號並不是日本海軍唯一的王牌,日本海軍真正的王牌是伊400大型載機潛水艇。

說道伊400潛艇,它還有一個外號,「核動力潛艇出現之前世界最大的潛艇」也就是說它和大和號一樣都是自己領域的重量級選手。那麼這款潛艇多大呢?伊400長超過293英尺,水下排水量為6560噸,在現在和我海軍052D排水量差不多,但是在當時卻是一個奇蹟。除了排水量數據這些紀錄之外,伊400有一個「潛艇空母」的外號,它在水上的時候,甲板上可以起降偵察機,它自己也攜帶著三架偵察機,它們的作用和航母偵察機一樣,都是為伊400提供周邊偵查支援的。

除了大之外,伊400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能跑路,和現在核潛艇一樣,伊400的續航裡程可以繞地球一圈半,而且是沒有任何補給的情況之下完成的成績。之所以有這樣的成績,也是和伊400的尺寸分不開。它也成了二戰期間最強大的潛水艇,甚至超過了德國潛水艇。

這麼一艘武裝到牙齒的潛水艇,它的戰績是不是極其輝煌呢?非常遺憾,日本海軍伊400的命運和大和號差不多,都是繡花枕頭上戰場結果碰了一鼻子灰。

事實上,伊400巨大的身軀和很遠的航程也成了它的負擔。為什麼呢?我來解釋一下。

眾所周知,潛艇被發明以來執行的都是很隱秘的任務,它一般都是在暗處打黑槍,很少有一艘潛艇和一艘武裝到牙齒的軍艦對抗,那是因為無論潛艇多厲害它始終在水下,而且需要為水下航行付出一定代價。

伊400也想過單挑美國海軍軍艦,但是它的體型太過巨大,導致它一出海很快就會被聲吶發現,這就讓它失去了隱秘性。

其二因為日本的軍工業落後,伊400從出生之日起就成了一個體弱多病的孩子,電子系統故障頻發,燃料不足問題。隨著BUG的增多,伊400的處女航一拖再拖,1945年3月,伊400終於迎來了處女航,它的任務是攻擊17000海裡外的巴拿馬運河。這對於伊400來說是一場長途跋涉。

經過3個月的漫長準備,克服了燃料不足、新裝置更換等問題,三艘伊400踏上了徵程,然而此時的日本本土已經在美軍轟炸機的轟炸範圍之內,三艘伊400潛艇將成為日本軍隊在投降之前,最後派出的海軍艦艇。

8月15日,三艘伊400終於到達指定攻擊位置,也就是巴拿馬運河,但此時日本已經無條件投降,三艘潛艇之後放棄攻擊任務向美軍投降。

戰後,伊400潛艇被美軍拖回美國研究,在當時美國專家眼中,伊400是可以改變戰局的裝備,但是它出現得太晚,日本的軍工實力也無法將它成規模製造。因此伊400隻有接受成為展品的命運。

相關焦點

  • 讓人膽戰心驚的飛機,能繞赤道飛行一圈,一旦墜毀波及數萬人生命
    美蘇爭霸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也誕生了不少如今看來非常駭人聽聞的超級武器,除了各類核武器外,美蘇還破天荒研製了各類體型巨大的超級轟炸機。這些轟炸機大都擁有超過兩百噸的最大起飛重量和接近一萬公裡的航程,同時能夠裝載大量武器攻擊敵人重點目標,只要轟炸機一靠近,就能讓對方膽戰心驚。
  • 能繞地球飛行80圈:核動力轟炸機這麼厲害為何還是被拋棄?
    美蘇在冷戰時期都曾對核動力飛機進行過研究。美國於1946年推出了核動力飛機推進計劃,改裝了一架當時世界上最大的B36遠程戰略轟炸,型號為X-6/NB-36H,安裝機載核反應堆,1955年開始試飛,至1957年共完成了47次飛行。
  • 日本海軍未宣戰就擊沉蘇聯潛艇,為何戰鬥民族選擇沉默?
    此次調動的航程十分遙遠,計劃經由阿拉斯加州荷蘭港、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南下通過巴拿馬運河,之後途經加勒比海、北大西洋抵達英國,最後沿北極航線抵達摩爾曼斯克,幾乎跨越了大半個地球,這次遠航自然也知會了英美方面,以便沿途提供後勤支援。■1942年9月25日,L-16潛艇從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起航前的留影。
  • 俄羅斯400噸「巨獸」一飛沖天,飛行3天繞地球一圈,再破紀錄
    近年來,我國在軍事領域方面發展很快,但由於在大功率航天發動機方面存在不足,我國在大型飛機研發方面仍頻頻受阻。不過,俄羅斯有這樣一款大型飛機,起飛重量超過400噸,被稱為「巨獸」,其一飛沖天,飛行3天繞地球一圈,再破世界紀錄。
  • 科學怪談:若飛機在天上停留一天,那麼它能繞地球一圈嗎?
    科學怪談:若飛機在天上停留一天,那麼它會繞地球一圈嗎?最近關注了一個專門討論科學怪談的論壇,裡面每天都會提出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每一個都非常有意思,而且顛覆我們的認知,最近裡面又拋出了一個顛覆性的問題,它說,假若飛機在天上停留一天,那麼它是否會繞地球一圈?剛開始遇到這個問題時,小編也是滿腦袋的問號,但仔細一想才明白,這個問題涉及到了地球的自轉。
  • 潛伏在大西洋底的幽靈,二戰德國潛艇部署
    有人說二戰時德國陸軍加上英國海軍可以天下無敵,而德國海軍和英國陸軍則是戰鬥力最渣的部隊。即便如此,德國潛艇部隊仍然在二戰開戰初期在大西洋沿岸地區取得的一系列閃電般的勝利,很快讓法國強大的海上力量拱手稱臣,進而嚴重威脅到不列顛群島與北美大陸之間的海上供應線。
  • 小學生眼中的《流浪地球》,繞地球轉一圈,沒有船,沒有飛機
    還記得孩子當時的表情嗎?是不是即開心,又興奮呢,雖然家裡有電視機,但是應該很少有父母會陪孩子一起看動漫吧。然而去電影院就不一樣了,相信孩子更樂意在父母的陪伴下看自己喜歡的影片。最近有一部很火的電影,那就是由吳京、屈楚蕭、吳孟達等人主演的《流浪地球》,應該很多人都看過吧。
  • 打贏地球保衛戰的十大王牌武器
    現在,DARPA即將推出的這款雷射器能安裝到飛機上,功率達150千瓦,一旦外星人的飛碟從母艦出動,它就能派上用場。    2.高超音速飛行器    玩過電腦遊戲的人都知道,要想壓倒外星人,光靠勇氣和智慧不夠,人類還得有速度夠快的飛行器。在這方面,「獵鷹HTV-2」近乎完美。
  • 鄧尼茨的狼群,德國U型潛艇一覽
    IX級的魚雷管為前四後二,攜帶22條魚雷,此外還可在耐壓殼外額外儲存10條魚雷。該級艇還可攜帶44枚TMA或66枚TMB水雷,標準型的甲板炮是一門105毫米炮。因為備彈多且自持能力強,該級艇的任務範圍非常廣泛。但相對應的是由於體積大,該級艇下潛速度和水下隱蔽性都比VII級差。
  • 俄軍潛艇的這一絕招,令美國海軍嘆服
    搭載十幾枚甚至二十幾枚潛射洲際彈道飛彈的戰略核潛艇,是當前人類開發並列裝的威力最大的毀滅性武器,特別是以俄羅斯颱風級核潛艇和美國俄亥俄級核潛艇為代表的巨型戰略核潛艇,幾乎都具備"一艇滅一國"的強大威力。而最近俄羅斯核潛艇亮出的新絕招不但讓美國海軍嘆為觀止,也讓整個美國政府為之震動。
  • 能繞地球80圈,飛行3個月不降落,核動力飛機究竟有多強?
    就戰鬥機本身來說,如今打擊能力以及航程最為出色的戰鬥機應該就是轟炸機了。而提起轟炸機,很多人都會想到服役於俄羅斯空軍部隊的圖160戰略轟炸機,畢竟這款轟炸機的體量可是世界上最大的。 不過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可不是這款圖160,而是同樣出自蘇聯之手的圖-119核動力轟炸機,這款轟炸機是全球唯一一款核動力轟炸機
  • 一次飛行可繞地球80圈,美軍都不敢隨意擊落,這才是真正的轟炸機
    各國海軍中大部分潛艇和航母都是以核能為動力,其中美國就現役11艘核動力航母。二戰後,核能被認為是一種能夠服務社會的新型產業,所以各國科研人員都將注意力放在可以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飛機上,想要將飛機與核反應堆完美結合,從理論層面來說,一磅濃縮鈾燃料釋放的能量可以驅動一架飛機不停的環繞地球飛行80圈。
  • 獨挑大梁:二戰前期的皇家海軍管鼻燕戰鬥機傳奇
    1940年,英國皇家海軍已經不可避免的深陷二戰泥潭。由於國家還未來得及轉入戰時狀態,軍用飛機的生產線和調配圈就成為了海軍與空軍的主要爭奪目標。位於國土絕對防禦圈東側的美軍,需要用珍珠港災難中倖存的艦艇,守護阿留申群島→紐幾內亞的漫長海域。位於國土絕對防禦圈西側的英軍,也必須想辦法組織日本可能的染指印度洋企圖。2艘搭載著管鼻燕的光輝級艦隊航母,奉命通過蘇伊士運河,臨時加入英帝國東方艦隊。他們首先襲擊了位於馬達加斯加的維希法國海軍基地,接著在錫蘭海域準備迎擊南雲忠一的日本航母艦隊。
  • 英國海軍最強條約重巡,曾終結納粹王牌襲擊艦
    霍金斯"號是英國海軍在一戰期間設計建造的大型巡洋艦,並且引領了條約型巡洋艦的潮流。"德文郡"號則是英國海軍最具代表性的條約型重巡洋艦倫敦級的一艘,在二戰時期表現十分活躍,航跡縱橫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久經沙場。"德文郡"號最突出的戰績是在1941年11月攔截並擊沉了德國海軍最著名的偽裝襲擊艦之一"亞特蘭蒂斯"號。
  • 《王牌戰士》熊大和熊二煉獄怎麼打 熊大和熊二煉獄單刷攻略
    導 讀 王牌戰士熊大和熊二怎麼打?
  • 400噸航空怪物72小時連飛,環繞地球1圈多!美:這還真是個奇蹟
    然而有一款運輸機運載量幾乎是運20的3倍。同時這架航空怪物曾在16名機組人員的操作下,在72小時內連續飛行了50005公裡,以及創下了其他6項世界紀錄,這背後究竟有什麼樣的深意呢?其實,創造紀錄的飛機正是大名鼎鼎的安124運輸機。
  • 從巔峰滑落,二戰後的英國作戰飛機第二部分:海軍艦載戰鬥機
    該機裝有開縫式襟翼,起降性能甚佳,頗受海軍飛行員喜愛。著名試飛員艾瑞克·布朗認為海黃蜂天生就是贏家,他聲稱海黃蜂在關閉一個發動機的情況下都能輕鬆切單發戰鬥機的尾巴。不過海黃蜂實在沒有贏家的命,一方面是噴氣機的強力競爭,另一方面這種飛機不適合在小型航母上使用。在熱帶部署的大黃蜂和海黃蜂都遭遇了木材脫膠分層和白蟻啃食的問題。
  • 中國飛往美國的航班,為何要繞北極一圈之後才到,不會浪費時間嗎
    中國飛往美國的航班,為何要繞北極一圈之後才到,不會浪費時間嗎飛機現在非常常見的一種交通工具雖然現在的普及比較多,但是關於飛機的飛行路線一還是讓很多人感到不解的,這這當中就有中國飛往美國的航班,從地圖上來看直接穿過太平洋應該是最快的方式,但是我國的航班一直選擇的是繞北極一圈之後才到達美國,這樣難道不會更浪費時間嗎?
  • 航程2.3億公裡,繞地球飛5600多圈
    美國發現號從正式服役開始,一直到2011年回歸,這款誕生自上個世紀的太空梭,在全世界的關注下,結束了自己在太空中長達27年的飛行生涯,發現號對於太空梭產業的意義,不是用語言可以闡述的,在發現號回歸地球不久後,美國便將其鄭重地進行了保管珍藏。
  • 航程2.3億公裡,繞地球飛行5600多圈
    美國發現號從正式服役開始,一直到2011年回歸,這款誕生自上個世紀的太空梭,在全世界的關注下,結束了自己在太空中長達27年的飛行生涯,發現號對於太空梭產業的意義,不是用語言可以闡述的,在發現號回歸地球不久後,美國便將其鄭重地進行了保管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