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發現號從正式服役開始,一直到2011年回歸,這款誕生自上個世紀的太空梭,在全世界的關注下,結束了自己在太空中長達27年的飛行生涯,發現號對於太空梭產業的意義,不是用語言可以闡述的,在發現號回歸地球不久後,美國便將其鄭重地進行了保管珍藏。
明明同時期誕生的太空梭有好幾個型號,但全美國卻一致認為,最有紀念意義的是這艘漂浮了27年的發現號,這款誕生自上個世紀的古董機,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呢?太空梭的構想,在上個世紀80年代被美國提出,在此之前人們唯一接觸太空的途徑就是發射火箭,但是高昂的成本和只能使用一次的限制,使發射火箭成為了發達國家的專屬,甚至連部分發達國家,也沒有如此高的經濟實力,可以頻繁發射火箭進行宇宙探索。
如何研製一款既可以飛入太空,又可以循環利用的載人太空梭,成為了美國當時主要的研究目標,從相關構想被提出開始,美國陸陸續續研製了五款太空梭,並依次投入使用 在這幾款太空梭中,發現號並不是第一架被研製出來的太空梭,美國最開始研製的實際上是實驗機企業號,不過企業號由於技術局限問題,沒有做到脫離大氣層,所以不被算入太空梭的範疇中。
接下來的幾款分別是哥倫比亞號和挑戰者號,這兩款雖然在功能上符合太空梭的定義,但同樣是由於技術局限的問題,根本沒有像美國當局設想的一樣,可以在外太空長期執行任務並進行回收,但是此時的幾款太空梭,距離實現這個目標也已經很接近了,緊隨其後的發現號的誕生,正式表明美國真正研製出了預想當中的太空梭,被命名為發現號的這款太空梭,其機體編號為OV-103。
這款飛機的研究歷程接近六年之久,因為有哥倫比亞號和挑戰者號成功的先例,在設計發現號的時候,科研人員們只需要做出細節方面的改動,就可以使發現號擁有更加優越的性能,發現號攜帶有三個主引擎,是為了在加速時突破大氣層,其瞬間產生的推力足以讓發現號實現這個目的,2011年發現號從太空歸來,結束了自己長達27年的遠徵,這架總航程將近2.3億公裡,繞地球飛行總次數達到5600多圈的太空梭先祖,最終由華盛頓的航空航天博物館進行了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