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閃擊西歐,日本為什麼緊盯法屬殖民地?3個空軍基地是關鍵

2020-12-08 騰訊網

二戰進行到1940年7月,對整個反法西斯同盟來說,是最黑暗的一段時間。在歐洲,法國投降並「一分為二」,英國被趕回了「老家」;在亞洲,日本乘機迫使英、法兩國,關閉了國際社會對華援助的陸上通道,使得中國的抗戰更加艱難。

要知道,僅當時的滇緬公路就承運著對華物資總量的38%。對中國的全面封堵,讓日本人看到了儘快結束中國戰事的希望,這是為實施其「南下」政策的根本保障。然而,儘管法國答應關閉法屬殖民地與中國的邊境,但日本人依然不滿足。

首先,英國關閉滇緬公路3個月是有協議的,而法國僅僅是口頭答應,並未形成正式公文。也就是說,通過中越公路和滇越鐵路,進入中國的運輸線隨時可以開啟,再加上法國已經投降,日本有理由控制該地區,並徹底切斷援華的最後通道。

其次,日本人看中了法屬殖民地北部的3個空軍基地。從那裡出發的日軍轟炸機可以覆蓋雲南,在中國的戰略大後方,狠狠地插上一刀,並與中國戰場上的侵華日軍形成兩面夾攻的態勢,無論是從戰術,還是心理方面,都將起到積極作用。

更重要的一點,以此為中心,日本「南下」進攻的目標,如泰國、馬來亞、新加坡,以及荷屬東印度、菲律賓等整個東南亞,都將置於日軍轟炸的半徑以內。換句話說,拿下法屬殖民地北部,是實現其「南下」政策的第一步,一舉三得。

日本提出駐紮軍隊的要求,遭到法國維希政府的拒絕。在他們看來,同意日本人駐軍就等於法國與中國交戰,但又無力阻止其野心,雙方都嘗試在外交上解決。法國請美國出面警告日本,日本請德國從中斡旋,結果,美國和德國都很矜持。

面對日本的武力威脅,法國維希政府只好答應。但習慣於「下克上」的日軍沒等雙方籤訂協議,就武力進駐了法屬殖民地南部。說白了,就是侵略。誰知4天後的9月27日,德意日三國在柏林籤訂《同盟條約》,美國人再也坐不住了。

美國人出手,「黑暗中露出了一點光芒」。

1940年9月,隨著德意日三國同盟的建立,軸心國的對外擴張更加有恃無恐,尤其是美國因中立法案而採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助長了日本的囂張氣焰,其「南下」政策造成了遠東局勢不斷地惡化。美國人看不下去,要出手了。

一是,日本人的野心,可以說是慾壑難填,一味地退讓不可能解決問題。特別是日本武力進駐法屬殖民地,不僅中國岌岌可危,失去對日軍的牽制,後果不堪設想,而且美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菲律賓,也在其打擊範圍之內,隨時可能淪陷。

二是,德國稱霸歐洲的野心路人皆知,而英、法、荷等國在遠東的殖民地,都將囊括在日本人的勢力範圍內。任由日本「胡作非為」的結果,美國將失去在歐洲和亞洲的所有市場,這對依靠外貿起家,並迅速壯大的美國來說,這些利益不能丟。

更關鍵的是,按照《德意日同盟條約》第三條的規定,「……如果三締約國中之一受到目前不在歐洲戰爭或中日衝突中的一國攻擊時,應以一切政治、經濟和軍事手段相援助」。這分明就是針對美國,再沒有脾氣的國家也不能容忍這一點。

隨即,美國宣布禁止向日本輸出廢鋼鐵,並向中國提供2500萬美元的戰爭貸款,又增加了1億美元的對華援助。為了更好牽制日本,美國派出軍事代表團加強中國的抗戰,甚至組建一支空軍志願隊到華作戰,這就是著名的「飛虎隊」。

與此同時,增派一批軍艦和飛機到菲律賓,加強那裡的防衛力量,並開始與英國、荷蘭共同商討阻止日軍「南下」的防衛計劃。如今的菲律賓,儼然就是美國在東南亞的前線,這也充分向日本人表明了美國的態度,那就是「不要得寸進尺」。

老謀深算的邱吉爾看到美國人動真格的,也一下子來了精神,不僅大張旗鼓地譴責日本的侵略行徑,而且重新開啟了支撐中國抗日的大動脈——滇緬公路。從這時起,美軍走上了積極備戰的道路,陸軍擴編,海軍造艦,一副大戰來臨的景象。

不管怎麼說,美國一系列針對日本的措施,儘管多少遲了些,但還是猶如「黑暗中露出了一點光芒」,振奮著全世界反法西斯國家抗戰到底的信心。然而,美、日兩國真正的較量,卻延長了一年半,因為雙方都未做好與對方開戰的準備。

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並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從沒聽說過德國或普魯士在海外有殖民地?
    德國 但是,這些似乎與德國沒有什麼關係,同屬歐洲列強,實力不下於英法等國的德國,為什麼沒有殖民地呢 其實,德國還是有過殖民地的,只不過最終失去了而已。當然,即便巔峰時期,德國的殖民地也遠少於英國和法國。最多時,德國曾擁有德屬西南非洲、德屬東非、德屬紐幾內亞及太平洋上的加羅林群島和馬裡亞納群島等等。
  • 兩百年來的技術追趕之路|美國|西歐|德國|殖民地|歐洲_網易訂閱
    歐洲大陸被幾條山脈和大河切割開來,形成統一國家非常困難,碎了一地的幾百個國家打來打去;各國為了市場、宗教、殖民地打成一團。有人統計過,自從1600年之後三百年,西歐那麼大一塊地,和中國差不多大,一天和平都沒有,幾乎是天天打。
  • 東南亞是歐美各國殖民地,二戰中為何被日本迅速佔領
    但在二戰爆發以後,日本僅僅用了半年左右的時間,就佔領了這裡。歐美各國,幾乎沒有稍顯反抗的能力。既然東南亞對歐洲國家那麼重要,而且這些國家,實力又不弱,為什麼會眼睜睜的看著東南亞,以這樣的快的速度淪落呢?日本選擇進攻東南亞,來自於當時日本面臨的狀況實在糟糕。在二戰爆發的初期,日本滿心以為自己能迅速的吞併中國。
  • 德國為什麼發動二戰?一戰後割地賠款殖民地全部喪失,英法太絕
    此戰席捲33個國家15億人口,佔當時世界人口的75%,交戰雙方死傷近3000萬人,耗費2700多億美金,可謂損失慘重。 1919年,《凡爾賽條約》籤訂,對德國來說,本土肢解、海外殖民地喪失、軍隊縮編、支付巨額賠款等一件件心中惱怒但無可奈何之事接踵而至,一顆復仇之種已經被深埋起來了。
  • 帝國的代價,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殖民地天坑」
    20世紀20年代,法國現役陸軍扮演的是殖民地警察部隊的角色,導致他們忽略了本土的預備役部隊。英國也在印度面臨傳統的低強度衝突,以及全球範圍內的小規模局部作戰。一戰後,英國控制了伊拉克,並投入了可觀的精力,試圖將該國變成英國的附庸國,以便確保利用其石油資源。20世紀20年代末,皇家空軍投入了8個中隊駐守伊拉克,開始在該地區建設基地。
  • 為什麼說德國殖民地,是世界上最幸福殖民地,德國究竟做了什麼
    不過也有一個國家也有自己的殖民地,這個國家就是德國。我們學習歷史的時候很少能夠想到,德國殖民地的問題。其實德國不僅有殖民地,德國的殖民地甚至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殖民地了。我們看一下大致的狀況。德國統一之後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迅速增長,而且由於抓住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遇,在十九世紀末期的時候經濟超過的英國。這時候德國也想要擁有自己的殖民地了。畢竟現在自己經濟和軍事實力如此強大,沒有自己殖民地的話面子上也說不過去。不過現在世界上的殖民地都被瓜分的差不多了,於是德國只能從兩方面獲得殖民地了。第一就搶那些比較弱的國家,英法這種大國是不能動的,小國還是可以動的。
  • 揭秘近代日本為什麼沒有成為列強的殖民地?
    江戶時代的日本與中國一樣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除了中國與荷蘭之外,日本與世界各國完全沒有交流,發展更是相當落後,那麼日本為什麼沒有成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呢?原因其實很簡單,日本吸取了清朝鴉片戰爭的教訓。在與中國的貿易中,日本得到了英國戰勝清朝的消息,日本內部認為西方的船隻早晚會開到日本,各藩主為如何對待西方列強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 二戰法國投降後,1200萬平方千米殖民地怎樣站隊,全倒向法西斯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英法兩國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不過英法兩國是宣而不戰,都想禍水東引。他們以為德國佔領波蘭後悔繼續東進,進攻蘇聯。不過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1940年5月10日德國開始掉頭進攻西歐。
  • 二戰中歐洲地形有許多高山,這給德國帶來了什麼機會、運氣?
    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歐洲東部和中部,主要有東歐平原、波德平原和西歐平原。這簡直就是送給德國的機會,多平原地帶則德軍的坦克和摩託化部隊可以完全發揮它的功能,像一把利劍撕開防線。尤其是在對法國作戰中優勢尤其明顯,法國地勢較低,全國三分之二的地區低於海拔250米。東南部地勢高而北部和西部主要是平原和低矮丘陵,而德國的軍隊迅速佔領的部分正是在法國的西部以及北部地區。
  • 日本航空自衛隊緊急戰備,中國空軍來了!
    昨天下午4點多,網際網路上突然大量出現日本推特上發布的消息,大量日機緊急起飛,據一小時統計約有:小松基地至少六機三批,百裡基地302飛行隊F-4兩機(帶彈轉場小松),新田原基地至少六機三批,那霸基地至少兩機,浜松基地E-767一機,築城基地不明,厚木基地F/A-18E/F數量不明!
  • 德國一空軍戰機在訓練中誤射地面航空塔臺(附圖)
    日前來自荷蘭國防部的消息,2月23日,一架德國空軍戰鬥機在荷蘭進行例行的飛行訓練任務當中,機炮在空中意外開火,擊中了荷蘭的地面航空管制塔。  荷蘭國防部的一位發言人透露,這起事故發生地點位於北海的Vlieland島,而肇事的這架「狂風式」戰鬥機隸屬於德國空軍。
  • 塞爾維亞火了,全球38個帶亞的國家和地區,你是否也好奇為什麼?
    其中影響最深的就屬希臘和羅馬了。中文對國名和地區的翻譯,都來自於它們名字結尾的「a」或者「ia」,以「ia」結尾的多被翻譯為「尼亞」。而無論是「a」還是「ia」,都來源於拉丁文。26個英文字母就完全是拉丁字母。 拉丁文是羅馬人吸收、借鑑古希臘文字和語言體系所誕生的羅馬人的語言和文字,而未來,因為羅馬的巨大影響力,拉丁文成為歐洲,尤其是西歐各國語言文字的母版。
  • 法國海外有的是殖民地,為何沒有選擇抵抗到底?
    文/寂寞的紅酒1940年5月,德國集結300多萬軍隊全面進攻法國,雙方在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及法國北部一帶展開激戰。由於英法荷比盧五國聯軍沒有扛住德國的進攻,德國輕鬆的突破了防線,英法殘存的主力部隊渡海逃往英國。
  • 德國海軍以潛艇偷襲為核心戰術,二戰初期使英國海軍損失嚴重
    1939年9月,納粹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兩國隨即對德宣戰,歐戰全面爆發,直至40年代初,全世界已經籠罩在戰爭的陰雲之下。德國海軍以潛艇偷襲為核心戰術,使得盟國在北大西洋的戰爭形勢急轉直下。1940年6月法國淪陷後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使英軍損失慘重,失去了海上軍事屏障的英倫三島受到德國轟炸機空襲的嚴重破壞,德國把切斷英國的生命線——大西洋海上運輸線作為對英作戰的關鍵,德國海軍利用潛艇集中攻擊英國的海上運輸船隊,用消耗英國船艦的「噸位戰」實施圍困封鎖英國的「慢性絞殺戰略」以迫使英國屈服,英倫三島形勢危急。
  • 一戰失敗後的德國有多慘?海外殖民地被瓜分殆盡,賠款超千億
    一戰後的德國作為戰敗國,確實混得不怎麼樣。割地、賠款、軍事制裁這三座大山壓得德國喘不過氣來。首先,一戰的失敗導致德國領土以及殖民地權益大幅度喪失。比如,德國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戰時,就將阿爾薩斯和洛林割讓給了法國。
  • 扒一扒西歐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1)
    今天,我們開扒西歐戰機!話不多說,先上個猛圖!!!西歐噴氣式戰鬥機的歷史上圖中的37款飛機,是以開始服役時間和製造廠商排列的,幾乎包括了西歐大部分噴氣式戰鬥機,現將列表如下:(此表和下面的正文在時間上有一二處不一樣,小編無法考證,表依據第一張大圖,正文依據小編搜到的信息)現在開始正文。
  • 16世紀,西班牙、英國、法國、荷蘭相繼瓜分北美洲殖民地
    ——題記從16世紀開始,西歐各國相繼加入爭奪北美洲殖民地的行動。據一份手抄本記載,最早來到北美地區的人,並非哥倫布,而是諾曼人——982年,一個叫埃克裡的羅曼人,從冰島出發,抵達北美洲格陵蘭島。西班牙1492年8月3日,克裡斯多弗·哥倫布從西班牙出發,最終抵達北美洲。1496年,他們在古巴的聖多明各建立第一個北美移民區。之後,他們就在多米尼加的波多黎各、古巴等地,建立了西班牙殖民地。
  • 如今還有殖民地?扒一扒法國的殖民地
    ,並在七年戰爭中失去了新大陸的大部分殖民地,但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所作出的調停,使它可以收復一些在美洲的殖民地。與此同時,法國更在南太平洋建立起殖民地。 這個龐大的殖民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達到巔峰。它接收了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土黎巴嫩及敘利亞,以及德國擁有的喀麥隆及多哥,使得帝國版圖再次增加,其後更在西非建立了法屬西非,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 英國、法國、德國三國綜合實力如何排名?一國海外軍事基地數僅次於...
    德國、英國、法國三國是西方體系中除美國之外,國力最強大的三個國家,至於這三個國家孰強孰弱,下面我們就用數據來說話。、英國、日本、韓國。 法國現役兵力約28.8萬人,其中:陸軍16.93萬人;海軍4.949萬人;空軍6.05萬人; 英國現役兵力約21人,其中:陸軍11.7萬人;海軍3.9萬人;空軍5.4萬人; 德國現役兵力約17.8萬人,其中:陸軍約6萬人,海軍約1.6萬人,空軍約2.8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