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海外有的是殖民地,為何沒有選擇抵抗到底?

2020-12-06 寂寞的紅酒

文/寂寞的紅酒

1940年5月,德國集結300多萬軍隊全面進攻法國,雙方在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及法國北部一帶展開激戰。由於英法荷比盧五國聯軍沒有扛住德國的進攻,德國輕鬆的突破了防線,英法殘存的主力部隊渡海逃往英國。法國政府見勢不妙,沒怎麼抵抗就舉起了白旗宣布投降,德國人幾乎兵不血刃就進入了巴黎。當時法國還控制著本土的南部,海外更是擁有本土面積數十倍的殖民地,為何法國沒有選擇繼續抵抗,而是向德國投降?

第一,法國雖然擁有遼闊的殖民地,但經濟和工業都集中在本土,殖民地沒有什麼工業,也沒有什麼經濟,本土一旦丟失也就失去了抵抗的資本,這是工業國和殖民國家特有的軟肋。法國國土面積小,地形較為平坦單一,沒有中國那樣進行人海戰和遊擊戰的條件,只能進行阻擊戰。德國閃擊法國靠的是機械化部隊,而法國基礎設施完善,交通四通八達,德國機械化部隊在法國簡直如魚得水。如果法國選擇抵抗,用不了多久本土就淪陷了。本土淪陷後別說翻盤,能不能保住海外殖民地還不一定。如此一來,還不如直接投降德國,起碼能保留部分領土和海外殖民地。

第二,法國在一戰中損失慘重,整整損失了一代人,戰爭已經把法國人嚇破了膽。法國人口少,經不起折騰,因此誰都不願意打仗,所以才有了馬奇諾防線和綏靖政策。由於怕打仗,所以二戰開打後,戰事剛剛失利,法國人就早早的舉旗投降。其實不是法國人不行,是法國人真心不願意抵抗,真要和德國魚死網破,德國也得崩掉兩顆牙。英國人比較倔,脾氣也大,非要和德國硬抗,結果把褲子都輸沒了。

第三,精明的法國人早就算好了,兩面押寶,維希法國向德國投降,戴高樂等人跑到海外抵抗。維希政府投靠了軸心,自由法國綁到了盟國的戰車上,不管哪邊贏法國都是勝利方。二戰各國打的如火如荼,而法國人蹲在草叢裡掛機,等到戰爭快結束,一個滿血復活,給已經殘血的義大利和德國補了兩刀,因此成了五大戰勝國。

相關焦點

  • 土耳其實力遠低於法國,為何能從法國手中奪走一塊殖民地?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歐洲眾多國家當中,目前法國是最為強大的,並且也是唯一沒有美國駐軍的國家,所以法國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受美國限制的,作為老牌發達國家只有自己欺負別人,別人是不可能欺負自己的,但是讓人感到好奇的是,法國不但被欺負了,而且還是被不如自己的土耳其欺負的,土耳其從法國手中硬生生的奪走了它的殖民地
  • 作為殖民大國:為何法國至今還保留著最多的海外領地?
    原標題:作為殖民大國:為何法國至今還保留著最多的海外領地?曾幾何時,法國是世界上第二大殖民地保有國。其殖民地範圍僅次於巔峰時期的大英帝國。但和英國、西班牙等殖民大國不同,法國至今仍然保留著最多的海外領地。這些分布五湖四海的區域,不僅沒有在20世紀60-70年代的民族解放浪潮中獨立,反而安心於法國海外省之下。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 拿破崙打下一塊殖民地,國土大於法國5倍,為何他要低價售給美國
    拿破崙打下一塊殖民地,國土大於法國5倍,為何他要低價售給美國?   圖:   在1830年發生了一件最著名的事情,就是拿破崙把當時的比自己國家面積還要大五倍的殖民地選擇低價賣給了美國
  • 本是法國的殖民地,如今法國請求他們獨立,他們卻根本不同意!
    ,這到底是為了什麼?在十幾年的時間裡,一百多個國家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之後隨著二十一世紀的到來,殖民地的數量已經很少了,就算有也已經很少有人知道的,為什麼這些殖民地會選擇成為獨立的國家,因為選擇了自由,就意味著可以獲得更好的發展,無論怎樣,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可是對於南美洲的法屬蓋亞那這塊殖民地卻完全不一樣了,這塊殖民地在法國的統治下一直存在著
  • 為什麼從沒聽說過德國或普魯士在海外有殖民地?
    現如今,哪怕經過了二戰之後的殖民地獨立狂潮,英國和法國依然在全球各地佔據著不少殖民地。但是即便是全部加起來,德國擁有的殖民地仍遠少於英國和法國,而且最為悲催的是,還全丟了。為何會這樣呢? 第一,是由於德國崛起太晚。德國直到公元1871年才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領導下完成了統一。而此時,英國、法國等國基本完成了對於世界的瓜分。
  • 為何法國海外領土保留這麼多?原因很簡單
    在高峰期法國的殖民地也曾遍布全球七大洲,在1920年時其領土面積還高達1150萬平方公裡,人口也達到1.1億人。(法國海外殖民地示意圖,其中藍色區域為20世紀上半葉存在的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的殖民地,藍色條紋為其勢力範圍)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蘇成為了世界秩序的主宰,而美蘇儘管在很多方面都有分歧,但卻都支持全球各地的殖民地獨立。因此英法兩個殖民帝國的很快在二戰後陷入全面危機,各地獨立浪潮此起彼伏。
  • 如今還有殖民地?扒一扒法國的殖民地
    但當時西班牙在中南美洲一帶的壟斷,同時法國在16世紀晚期因在宗教戰爭中失利造成了內亂,都使得法國有必要建立殖民地帝國。 法國早期曾企圖以巴西作為殖民地,並在1555年及1612年入侵裡約熱內盧及聖路易兩地,但由於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對法國的戒備及阻止,使得法國在兩地及北美佛羅裡達的侵略均告失敗。
  • 為什麼英國殖民地大多成為發達國家,法國西班牙的則比較落後?
    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都曾經擁有很多海外殖民地,是世界殖民大國。隨著殖民地經濟的發展和民族意識的覺醒,絕大多數殖民地都實現了獨立。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很多英國殖民地再獨立後都成了發達國家。當然,也並非所有前英國殖民地都成為發達國家,比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埃及等非洲國家。而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殖民地,獨立後幾乎沒有產生一個發達國家。這到底是為什麼呢?1.英國殖民地的地理條件好。一個國家要想成為發達國家,有好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條件很重要。
  • 二戰印度幫英國打德國,獲得自治權,法國殖民地就沒那麼幸運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很多國家都為世界反法西斯勢力的勝利,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但是卻並沒有成為五常之一,相反在二戰初期被迅速以閃電戰拿下的法國卻可以,這的確會引發多國的不滿,但是二戰期間,法國真的那麼弱嗎?沒有打就投降了嗎?
  • 一戰前殖民地最多的是英國,第二是法國,第三是哪國?
    文/寂寞的紅酒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局勢風雲變化,老牌殖民帝國英法俄和新興殖民帝國德意奧對海外殖民地進行了激烈的爭奪,並由此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眾所周知,一戰前殖民地最多的是英國。英國的海外殖民地佔到了全部帝國主義列強殖民地的一半,足足有世界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殖民大國。法國緊隨其後,殖民地面積位居世界第二,有1200多萬平方公裡,海外殖民地是本土面積的數十倍。第一是英國,第二是法國,那麼排名第三的殖民帝國是哪一個?答案就是德國,一個一直被忽視的殖民大國。一戰前,德國的殖民地面積259萬平方公裡,位居世界第三,比排名第四的義大利多大約25萬平方公裡。
  • 法國變成非洲殖民地,巴黎四處是黑人,還債還是無奈?
    在第一帝國時期,歐洲各列強爭奪的對象主要是對美洲新大陸的控制,而對於其他地方則是選擇在關鍵地區建立貿易據點,用以中轉和服務歐洲本土與新大陸之間的貿易。相較於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國,法國的殖民起步真的是相對較晚。
  • 殖民地都希望獨立,為何法屬蓋亞那,卻堅決不同意獨立出去
    二戰之後,世界範圍內的民族獨立意識風起雲湧,歐洲列強數百年建立的殖民體系分崩離析,各海外殖民地紛紛獨立。當年,位於南美洲北部的蓋亞那,被英國、荷蘭、法國一分為三,獨立運動興起後,英屬蓋亞那和荷屬蓋亞那率先獨立,分別成為今天的獨立國家蓋亞那和蘇利南。
  • 這個殖民地為何到今天還沒有獨立?當地人:獨立是不可能獨立的啦
    因此許多殖民地趁這個機會,紛紛鬧起了獨立。那是一個獨立的浪潮席捲世界的時代。二戰之後的十年裡,一百多個殖民地成功獨立了。到了今天,可以說基本沒有殖民地了。但是凡事總有例外。它曾經是法國的一塊殖民地,在二戰以前。二戰之後,法屬蓋亞那周邊的殖民地紛紛鬧獨立。於是法屬蓋亞那周邊多出了非常多的主權國家。但是法屬蓋亞那對獨立這件事一點熱情都沒有。有些人更是堅決的反對獨立這件事情。
  • 法國天天求這個殖民地獨立,居民卻說:不了,這樣就不錯
    殖民在我們的想像中,是一個罪惡的代名詞,近代時,西方國家在世界範圍內建立了不少殖民地,他們對當地的土著居民進行了壓迫和剝削。飽受殖民侵害的人民很似乎無時不刻都在反抗著殖民者的統治,為自己謀求獨立而自由的生活。這種情形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有所改變,西方的殖民國家被戰爭摧毀的一個比一個慘,他們沒有管轄海外的殖民地。
  • 二戰法國投降後,1200萬平方千米殖民地怎樣站隊,全倒向法西斯
    不過事實上並不是這樣,法國的殖民地由於孤懸海外,還是有選擇權的。他們還可以加入另一方,就是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1940年6月法國淪亡後,戴高樂在倫敦發表《告法國人民書》,呼籲人民繼續抗戰,標誌自由法國運動開始。自由法國運動雖然是反對法西斯的,不過並不合法,畢竟這是戴高樂一廂情願的。但不管怎麼說,法國的殖民地還是有選擇權的。
  • 法國在經過拿破崙戰敗後的崛起,殖民地增多,經濟發展空前繁榮
    也是在結束拿破崙戰爭後,法國選擇了在非洲擴大殖民地,同時也徹底賣掉了在北美的殖民地。對於法國要穩固非洲的殖民地的做法,其實無非也是為了與英國競爭北非的歸屬權。可是當時的教會滲透力很強,所以法蘭西希望硬獨立就要面對不可避免的戰爭,因此在早期法國要獲得殖民地其實很多都是虧本買賣,獲得了殖民地以後要向教會繳納更多賦稅,特別是在西班牙殖民美洲後,教會便將殖民地與巨額盈利聯繫了起來。可是法國在早期擁有的殖民地似乎都沒有做到盈利,因此擴張腳步緩慢。
  • 相比英國快速非殖民化,為什麼法國放棄殖民地過程這麼複雜?
    法國也是老牌殖民主義國家,雖然跟英國相比差那麼一點,但法國的殖民地同樣遍及各大洲,面積比法國本土大了差不多二十倍。 二戰後,兩國同時要面臨的就是殖民地的問題。經歷過戰爭創傷的兩國無力維持龐大的殖民帝國,但英國在放棄殖民地的道路上相對順利且快速。法國卻不同,法國不僅不放棄,反而還想著重新染指。
  • 為什麼今天的許多面積大國都曾經是殖民地?
    其實仔細看看地圖,這些面積大國大多集中在美洲、大洋洲、非洲這些新大陸或者半新大陸上,當年歐洲各國在殖民這些地區是,這裡幾乎沒有任何國家或政權,西方殖民者在這些地區的擴張如同跑馬圈地一樣。例如加拿大,英國人在徵服加拿大的過程中碰到的最大的敵人就是同樣來自歐洲的法國人,至於加拿大原住民,他們對英國人的抵抗微乎其微。
  • 有網友問:德國發動一戰的主因是與英、法等國在海外搶殖民地嗎?
    有網友問:德國發動一戰的主因是與英、法等國在海外搶殖民地嗎?是的。別說一戰,二戰都是如此。在當時的歐洲國家,殖民意識根深蒂固,普遍認為要想實現工業化,並走上強大,必須依靠殖民地提供工業生產所需的資源和工業製成品傾銷的市場。
  • 同樣是海外領土,為什麼法國能保留這麼多?靠的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在歷史上,很多西方列強都在全球各地佔領殖民地,但是隨著民族獨立運動的開戰,殖民地紛紛宣布獨立,列強也不得不放棄這些地盤,但是有一個國家例外,那就是法國,至今為止,法國仍然擁有5個海外省、4個海外領地以及2個地方行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