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問:德國發動一戰的主因是與英、法等國在海外搶殖民地嗎?
是的。別說一戰,二戰都是如此。在當時的歐洲國家,殖民意識根深蒂固,普遍認為要想實現工業化,並走上強大,必須依靠殖民地提供工業生產所需的資源和工業製成品傾銷的市場。
德國是後起之秀,當德國完成統一,發展工業就面臨資源和市場兩大局限,因為好的殖民地都被之前的英法等老牌殖民國家瓜分完了,德國只搶到非洲一些貧瘠的殖民地。德國又不像美國那樣能夠依靠廣袤的本土以及大部分美洲提供資源和市場去擴大工業,更沒有沙俄那麼龐大的地盤所提供的豐富資源。
德國曾經找過當時的世界霸主英國,商量著讓英國讓渡一些殖民地,德國以工業品進行置換。但是英國拒絕了德國,於是德國就決定以武力爭搶。而要在海外爭搶殖民地,德國沒有能力,因為其海軍力量遠不如英國,與法國比也不佔優勢。雖然德國在提爾皮茨的努力下建設了規模看起來不錯的海軍,但底蘊太差,要想拿到海外與英、法海軍作戰,德國心裡沒底。所以,用自己的陸上軍事優勢,在歐洲大陸擊敗法國,並吸引英國投入不擅長的陸戰,最終逼迫英法割讓殖民地,就成為德國的戰略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