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歐洲地形有許多高山,這給德國帶來了什麼機會、運氣?

2020-12-04 靜慧帶你領略歷史

雖然歐洲地形特點有許多高山,如著名的阿爾卑斯山,它脈橫亙南部,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向東伸展為喀爾巴阡山脈,向東南延伸為韋萊比特山、特納拉山脈,向南延伸為亞平寧山脈,向西南延伸為庇里牛斯山脈。但是幾乎所有的山脈峻岭都匯集於南部,相反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約佔全洲面積的40%,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約佔全洲面積的60%。全洲平均海拔300米,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歐洲東部和中部,主要有東歐平原、波德平原和西歐平原。這簡直就是送給德國的機會,多平原地帶則德軍的坦克和摩託化部隊可以完全發揮它的功能,像一把利劍撕開防線。尤其是在對法國作戰中優勢尤其明顯,法國地勢較低,全國三分之二的地區低於海拔250米。東南部地勢高而北部和西部主要是平原和低矮丘陵,而德國的軍隊迅速佔領的部分正是在法國的西部以及北部地區。

在閃擊波蘭中,軍隊依託了波德的中歐平原地勢,而在「黃色行動」閃擊法國中又依託了西歐平原的地勢,如果把德國的裝甲師用在中國的西南地區,勢必它的行動會受地形的嚴重影響,事實上德國裝甲部隊在蘇聯就遇到了地勢上的困難,雖然蘇聯也多平原但是有大量沼澤地,這令裝甲部隊陷入困境。歷史上歐洲地形就有利於騎兵,如匈奴王阿提拉,號稱「上帝之鞭」的蒙古軍隊,「真主之劍」哈立德還是查理曼都憑藉著騎兵橫掃過東歐。而在二戰中,雖然騎兵因為對火器的劣勢而被逐漸淘汰,但是德國又依靠著作戰速度與騎兵相似的裝甲師取得了優勢地位。在氣候上來說,歐洲大陸氣候溫和溼潤。是典型的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這有利於德軍的推進,可以更少地考慮氣候變化。而在德軍對蘇聯作戰時,就因為對氣候的不適應,加上蘇聯寒冷多雪的天氣大大降低了德軍的戰鬥能力。綜上所述,歐洲的地理與氣候條件確實幫了德國不少的忙。

是這樣的,歷史在格局上多帶有必然性,偶然只是少數,在歷史面前如果不存在,假設不成立,所以每個人的每一舉動對歷史都有著一定的意義,每一個舉動都承擔著一定重量的責任。歷史對我們今天的意義。在閱讀《全球通史》時發現每章後都有「歷史對我們今天的意義」,是啊,如果只是空談,無以致用,歷史也就失去了意義。而歷史最大的意義便是對今天產生著影響。

二戰有著非凡的意義,它完成了對歐洲霸權的破壞而向多元化發展,二戰中英法忙於交戰,導致了殖民地無政府管理,使各個殖民地相繼獨立。歐洲幅員遼闊的帝國幾乎消失,這幾十年可以說是歐洲衰弱的幾十年,它們已經失去了歷史上的主導地位。另一個意義在於我們更加了解了自身的力量,知道了原來存在輕易使自身種族滅絕的方法。從原子彈投下的那刻起,我們就感到恐慌(雖然我沒出生)。愛因斯坦說過:「下一次世界大戰將用石塊打仗。」說明了人強大的破壞力與欲求會使人類文明退後好幾萬年。

湯因比這樣描述歷史,「它有助於人們理解未來」。未來?未來即使對原子能的恐慌,對自然資源未來的恐慌,對日益增多自然災難的恐慌。我們陷入絕對的危機中,如今朝鮮問題也沒有和平解決,而「太平洋警察」美國又總通過一定手段,在經濟上掠奪中國,讓在中國的美國國債失去價值;在軍事上,通過戰爭掠奪阿富汗、伊拉克等各個中東國家的自然資源。幾乎每個國家都心懷鬼胎,在為自身的利益在盤算。在表面的和諧中,人類又應該如何應付這些即將到來的危機呢?

相關焦點

  • 歐洲地形特徵:以平原地形為主,海拔最低的大洲,海岸線曲折漫長
    世界上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地形類型,以及不同的分布狀況,形成不同的地勢高低起伏,從而形成了不同的地形特徵。世界七大洲都有各自的地形特徵,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歐洲的地形特徵。從經度範圍來看,歐洲位於20°W往東至60°E,位於東半球,從緯度範圍來看,歐洲位於40°N至70°N之間,地處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
  • 芬蘭在二戰時為何能被德國看中,單憑武器裝備就足以引起德國注意
    二戰時期的德國憑一己之力,在整個歐洲大陸掀起了一場規模空前的腥風血雨,除此之外德國還是有一些幫手的,雖然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但至少在某些局部地區,這些國家給德國的間接援助還是很強大的。芬蘭就是這樣一個國家,芬蘭位於歐洲北部,在二戰時期是一個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但在二戰爆發之前,這個國家在整個國際上的知名度並不高。
  • 二戰中德國和日本誰相對更強?
    為什麼這說,從二戰中的各自國家的戰績我們就能看得出來了,德國佔領了大部分的歐洲地區,日本佔領了亞洲和東南亞的大部分地區,義大利之佔領了非洲的一小部分地區,從以上就能看得出來,各自的一個大概實力差距了。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詳細討論下各自的差距。
  • 二戰後的烏克蘭,明明是歐洲糧倉,為什麼會發生饑荒
    因為我們在看歐洲地圖的時候能夠發現,整個歐洲除了俄國就這個比較大了。確實,烏克蘭面積是歐洲大陸上第一的,除了俄國。而且地形都是平原,而且土壤非常肥沃,真的是沃野千裡。非常適合農作物生長,現在的烏克蘭也被稱為歐洲的糧倉。不過,在二戰後,作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卻發生了大饑荒。
  • 山地地形中的「低山、中山、高山和極高山」是如何劃分的?
    確實不錯,根據山地海拔高度的不同,我們可以把山地劃分為「低山、中山、高山和極高山」等四大類,下面我們就以我國的山脈來舉例介紹一下這四類山地。中國主要山脈分布圖「低山」是指海拔在500米至1000米之間的山地,低山是山地當中的「矮個子」,在有些時候一些海拔剛剛500米出頭的低山,和海拔在200米至500米之間,有一定起伏的「丘陵」地形很難區分開,所以我們在生活當中也往往不會說丘陵這個詞
  • 二戰歐洲和東亞戰場打的火熱,西亞中東國家都在做些什麼?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法)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2182字,閱讀約5分鐘提起二戰歷史,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歐洲戰場、太平洋戰場和遠東戰場的重要戰役上。這些年一直火熱的西亞地區怎麼會沒有存在感?明明戰火已近,為何沒有捲入戰爭?西婭在做什麼?
  • 解密:二戰時期,美國大規模輸入德國科學家的計劃
    邱吉爾首相曾經有一句名言:「我們之所以能夠打贏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是因為我方的德國科學家比德國的德國科學家厲害得多」。 這雖然是一句戲言,但也揭示了二戰時期最大的秘密——盟國對德國科學家的秘密爭奪。因此,我們首先就可以明確:有計劃的掠奪德國科學家,其實是盟國都在竭力做的事情。
  • 二戰中的芬蘭:堪稱歐洲的平頭哥,先後和蘇德兩大強國交手
    二戰爆發後,芬蘭先後捲入了蘇芬戰爭和蘇德戰爭,與德國、蘇聯兩大強國先後交手,而且讓對手吃了不少的苦頭,堪稱「歐洲的平頭哥」。1917年2月6日,芬蘭宣布脫離俄國獨立,從此成為了一個獨立國家。儘管蘇聯政府承認了芬蘭的獨立,但他們對芬蘭的獨立一直耿耿於懷,所以蘇聯策動了芬蘭國內布爾什維克進行起義,導致芬蘭陷入了內戰中。芬蘭人平定了國內起義後,遂對蘇聯採取了嚴重的敵視政策。
  • 捉迷藏、拔釘子,東奔西走遠徵北美——二戰德國的「天氣戰爭」
    諾曼第登陸其實德軍也得出6月上旬天氣惡劣的結論,只是沒算到這12小時空隙。二戰爆發後,再沒有人跟德國分享,幾個條件最好的觀測地也在盟軍控制之下,德國失去了重要的天氣情報來源。為解決危機德國先派出氣象船,遍布大西洋的潛艇也有投放自動氣象浮標,回傳氣象情報的任務。
  • 德國二戰失敗後,全世界都在爭奪德國科學家,到底為什麼呢?
    美蘇兩國當時都為他們提供非常優厚的條件來招募他們,甚至有人說美國太空計劃能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這些德國科學家。那麼這些曾經為納粹德國服務的科學家到底擁有多麼先進的技術呢?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德國二戰時期的科學家與軍工業到底在當時是什麼水平。一、所向披靡的德國戰車T34-76是一款設計精良的坦克,它的裝甲傾斜,對手很難從前部穿透。
  • 烏鴉校尉:二戰六百萬猶太人被迫害,有沒有逃跑的機會?
    希特勒與戈培爾戈培爾在當天日記中寫道:真是天賜良機。要是錯過上帝給我的這個機會,我就萬世不赦了。於是,數千納粹黨員、衝鋒隊、秘密警察,開始在德國各地展開行動。最重要的是,這一幕並不是發生在德國,而是蘇聯境內基輔南部的一個小鎮子上。3年前的水晶之夜事件,喚醒了許多對納粹政府還抱有幻想的猶太人,他們想盡各種辦法逃出德國。希特勒迫害猶太人之前,德國猶太人佔德國總人口的1%左右。
  • 波羅的海下發現巨大圓盤,科學家:可能是二戰時德國製造的飛碟!
    許多航行在波羅的海上的船隻在這裡沉沒,對於海洋打撈者來說,這裡就是一個充滿寶藏的樂園。這裡不但有前蘇聯戰鬥機,還有英國潛艇,更有德國二戰時期唯一一艘航空母艦格拉夫·齊柏林號的殘骸。如果你足夠幸運,能發現一艘百年前運輸財物的沉船,光是古董的價值就能讓你一生享用不盡。所以波羅的海一直是各國打撈隊最熱門的地帶,據說有海洋探索公司為探索波羅的海還專門打造了一艘潛水艇。
  • 二戰時期德國飛彈黑科技不僅有防空飛彈還有反艦飛彈等
    ,德軍即使在二戰後期有如此高科技的武器,卻沒有充足的轟炸戰進行作戰,還沒有充足戰鬥機護航,東線和西線制空權在1943年後被盟軍牢牢掌控,德軍在1943年開始量產到1944年末停產累計有2500枚。之後戰績還包括英國海軍的「伊莉莎白女王」級「厭戰」號戰列艦,雖然都沒有擊沉但嚴重重創英軍這兩艘戰列艦,使其提前告別二戰一直維修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海軍「大草原」號輕巡洋艦,美國「薩凡納」號巡洋艦以及英國「烏幹達」號輕巡洋艦等等,也都曾經遭受到德軍弗裡茨-X制導炸彈的攻擊,命中率百分之九十左右,但擊沉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五,這從側面顯示出戰爭運氣重要性,並不是更高科技就能改變戰爭進程,也不是命中就能達到預定效果
  • 這是二戰策略遊戲的巔峰 但許多人並不會玩
    比如德國在1936年時就已經擁有了在當年最先進的二號坦克的生產技術,如果想要強行研究屬於1939年的三號坦克的話,其耗時就需要890天,顯然是不划算的。不過這並非是無法逾越的障礙,因為每個國家的國家專注選項中都有一些內容可以降低特定科技的國家關注選項。比如德國,就有許多與裝甲部隊相關的內容,解鎖之後就可以讓其獲得超越時代的坦克技術。
  • 蘇芬戰爭因果概述,它對當時歐洲乃至二戰局勢的影響深遠!
    芬蘭距離蘇聯首都特別近,史達林擔心德國會以芬蘭為跳板進攻蘇聯,所以蘇芬之間籤訂了互不侵犯的條約,1934年後確定此條約十年內有效。 但1938年蘇芬再次進行談判,目的是希望能夠一起對抗德國,但長達一年的談判沒有什麼實質的進展,但此時的歐洲形勢已經不容樂觀。
  • 暢遊夏日勝地德國北海,感受阿爾卑斯山脈的雄偉壯觀
    歡迎來到百家號山中土著人,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景點是暢遊德國,感受阿爾卑斯山脈的雄偉壯觀。德國位於歐洲中部,是東西歐往來的必經通道,又是南北歐交流的陸上捷徑,獨具歐洲陸上交通的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素有「歐洲的心臟」之稱。
  • 猶太人在二戰為何會遭到屠殺?主要有三個方面,德國都有理由動手
    猶太人被稱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在他們的種族中出現了很多的富豪以及科學家,在近代科學中做出了很大的成就。不過在以前的時候,猶太人在歐洲地位卻非常低下,很多歐洲人不是痛恨他們,就是看不起他們,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前後這兩種區別待遇呢?
  • 二戰德國RSO自行火炮,卡車加大炮等於自行火炮
    二戰德國的裝甲武器數量一直都緊巴巴的,儘管德國已經搜集一切可用的裝備進行改裝,但是缺口仍然很大,這種問題在德軍由高機動作戰轉入陣地廝殺之後變得越來越嚴重,哪怕1943年德國裝甲武器產量走上頂峰,寬廣的前線平攤下來裝備密度卻低得讓人擔心,一場庫爾斯克大會戰就讓德國幾乎失去了戰役級的裝甲調動能力,
  • 你可能會選錯:二戰中,哪個國家傷亡最大,中國,蘇聯還是德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上世紀最慘烈的人間浩劫,從亞洲到歐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波及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軍民傷亡9000餘萬,經濟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堪稱世界戰爭史之最。那麼,在眾多捲入二戰中的國家中,哪個國家傷亡最大呢?中國、蘇聯還是德國?
  • 二戰時期,德國軍工有多牛?一根小小的皮帶就能看得出來
    導語:二戰時期,德國軍工有多牛?一根小小的皮帶就能看得出來 二戰期間,納粹德軍以強大的軍事實力橫掃歐洲戰場,並且其耐用可靠、打擊威力大的武器裝備聞名世界,因此在世界人民的眼裡,德軍的軍工業是一個神秘且又強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