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校尉作品首發於微信號 烏鴉校尉
1938年11月7日,一個17歲的孩子來到了德國駐巴黎大使館,要求見外交官。
接待員覺得一個17歲的孩子不會有什麼問題,於是就把他帶到了使館秘書恩斯特·馮·拉特的辦公室。
突然,男孩不知道從哪裡拔出一支手槍,大喊:「打死你這個骯髒的德國佬!」
他對拉特連開5槍,由於他過於緊張,手臂顫抖,只有2發子彈擊中拉特的腹部,但兩顆子彈已經射穿了多個內臟,2天後,特拉還是因為搶救無效而死亡。
這個只有17歲的刺客,名叫赫舍·格林斯潘,是個猶太人。
赫舍·格林斯潘
四天前,格林斯潘收到了父母的信。
在書信裡,父母告訴他,10月28日這天,17000名猶太人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連夜被德國政府強行驅逐到波蘭。
他們每人只許攜帶一個行李箱。猶太人被趕走以後,他們身後的財物被納粹政府和鄰居當戰利品吞了。
聽到這件事,17歲的格林斯潘怒氣填胸。
在小學時,他就受到日耳曼民族學生的歧視,只能退回到猶太小學就讀。上了初中,又因為被歧視而退學。
1937年,他的德國入境許可到期了,不允許再進入德國;1938年1月,他的波蘭護照也到期了,波蘭也不讓去了;同年8月,格林斯潘的法國籤證到期,需要在3個月內離開。
此時,格林斯潘沒有國籍,哪個國家都去不了,到處受排擠。
現在,就連他的父母也要被驅逐了,憤怒的格林斯潘再也忍不下去了。
格林斯潘刺殺拉特的新聞剛出來,希特勒與宣傳部部長戈培爾欣喜若狂。
希特勒與戈培爾
戈培爾在當天日記中寫道:真是天賜良機。要是錯過上帝給我的這個機會,我就萬世不赦了。
於是,數千納粹黨員、衝鋒隊、秘密警察,開始在德國各地展開行動。
一場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種族大屠殺,就此拉開序幕……
1
時間撥回到1913年,歐洲大陸陰雲密布,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已經在奧地利逃了4年兵役的希特勒,買了一張火車票逃到了德國。
第二年,世界大戰爆發,希特勒自願加入德國巴伐利亞陸軍。戰場上,他表現極度英勇,兩次負傷,獲得了兩枚鐵十字勳章。
圖:1914年慕尼黑廣場,希特勒慶祝一戰爆發
雖然希特勒出生自奧地利,但他從小就對奧地利的多民族結構很不滿意,他恥於與奧軍中的猶太人並肩作戰。
希特勒從小就覺得,只有日耳曼民族才配稱得上人,其他民族都是」垃圾「,猶太人更是」垃圾中的垃圾「。
在當時,這種種族歧視是普遍性的,整個歐洲大陸上,討厭猶太人的並不在少數。其原因是因為在他們眼裡,猶太人太「奸詐『、」狡猾「了。
雖然猶太人去放高利貸是因為自己的宗教信仰難以融入當地人的生活等諸多原因。但這些都不重要,在歐洲人眼裡,他們就是一幫「窮兇極惡」放高利貸的人,一直持續了幾百年。
至於猶太人為德國做了多少貢獻,不了解的民眾壓根就不在乎。
在希特勒奪取政權的過程,「反猶」,成為了他重要的執政綱領之一。
1920年, 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國工人黨(納粹黨)的《25點綱領》中,明確提到了「反對猶太人的唯物主義思想」。
8月13日,希特勒在慕尼黑髮表的第一次演講就是:」我們為什麼反猶太人?」
只要不斷重複「猶太人」、「猶太人」、「猶太人」,就有討厭猶太人的民眾支持他。
後來,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一書中,甚至豪不避諱地說道:「只有摧毀猶太人,才能迎來德國的復興!」
「我開始試著閱讀這些馬克思主義的文章……然後我開始尋找這些惡作劇文章的作者,在作者一欄,全部都是猶太人……」
「猶太人難道會在馬克思主義的幫兇之下,戰勝全世界的人類嗎?他的王冠,同時也是人類葬禮的花環……」
1933年,希特勒當上了德國總理,總攬大權。
隨即,也開始了對猶太人的迫害:
猶太人不得競選公職,不得擔任文官職務,不得在新聞界、農業、廣播界、教育界、戲劇界、電影界工作。
1934年,他們又被攆出了交易所。同時律師、醫藥業等職業也被逐漸禁止。
1935年9月15日,希特勒頒布了《紐倫堡法律》。規定猶太人由德國公民淪落為德國屬民。
禁止猶太人與雅利安人通婚。禁止他們在婚外發生性關係,禁止猶太人僱傭35歲以下的雅利安女僕。
在此後的幾年裡,希特勒又在此基礎上補充了13條法令,猶太人的地位以及合法權益被徹底剝奪。
當時,許多雜貨鋪、副食店等商店門上都掛著「猶太人禁止入內」的牌子。猶太人有時候連一些日常生活用品都買不到。
各種侮辱猶太人的標語,貼得滿大街都是。在路德維希港附近的一個公路急轉彎處,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小心駕駛,急轉彎,猶太人時速75公裡!」
還有不少猶太人因為各種原因被納粹政府抄家,沒收財產。
這個時候,已經有一些聰明的猶太人開始逃離德國。
比如我們都熟悉的愛因斯坦,早在1933年3月10日,納粹剛上臺不久,愛因斯坦便在美國發表了一個不回德國的聲明。
1935年,愛因斯坦又申請了在美國的永久居住權。
但像愛因斯坦這樣的猶太人並不多。
大多數的猶太人,在歐洲都被歧視慣了,他們世世代代幾百年都是這樣過來的,他們覺得自己是德國公民,納粹再過分也不會真的把他們怎麼樣的。
1936年,德國在柏林舉辦了一屆奧運會,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面貌。
為了做一下表面文章,在奧運會期間,德國的店鋪、旅館等消費場所,都悄悄摘下了「猶太人禁止入內」等歧視性標語,暫時停止了迫害猶太人的活動。
德國政府為了欺騙全世界做的舉措,讓一些猶太人又產生了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
「看,這個政府還是有底線的嘛。有些人就是杞人憂天。」
然而,奧運會結束沒多久,納粹就原形畢露。
1938年11月9日晚,在納粹的慫恿和操縱下,德國各地的希特勒青年團、蓋世太保和黨衛軍化裝成平民走上街頭。
他們瘋狂著手中的棍棒,對猶太人的住宅、商店、教堂進行打、砸、搶、燒。
僅僅一個晚上,便有約267間猶太教堂、超過7000間猶太商店、29間百貨公司被摧毀,大火燒了一整晚。
大約3萬名猶太人還在睡夢中,就被抓去了達豪、布痕瓦爾德和薩克森豪森集中營了。
大街上滿地破碎的玻璃,在月光的照射下猶如水晶般發光。這個夜晚因此得名「水晶之夜」。
11月13日,「水晶之夜」事件發生的第三天,德國政府又針對猶太人出臺了更加嚴苛的法令:
要求猶太人把焚毀的教堂清除乾淨,修成停車場供德國人使用;強制每個猶太人佩帶有「J」字母的侮辱性標記;
更顛倒黑白的是,猶太人明明是被迫害的人,他們卻強迫猶太人向納粹賠償10億馬克。
身在德國的大批猶太人終於坐不住了,很多人紛紛準備逃出德國。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這時候想逃,已經晚了。
2
1941年8月,某小鎮上,德國黨衛軍二級突擊隊,殘忍地槍殺了8、900名當地的猶太人。
猶太人的5歲以下的小孩都沒能逃過一劫,他們先是被關在一棟建築物裡,8月19號,3輛卡車把他們拉到一個步槍靶場,全部射殺。
最重要的是,這一幕並不是發生在德國,而是蘇聯境內基輔南部的一個小鎮子上。
3年前的水晶之夜事件,喚醒了許多對納粹政府還抱有幻想的猶太人,他們想盡各種辦法逃出德國。
希特勒迫害猶太人之前,德國猶太人佔德國總人口的1%左右。那時的德國總人口大概在7000-8000萬人左右,算下來德國有70-80萬左右的猶太人。
但到了水晶之夜後,二戰前夕,德國境內就只剩下20多萬猶太人了。
他們有的逃往中國、有的逃往中東、有的逃往美洲。
可是,猶太人沒有自己的祖國,他們大多數跑不了多遠,只是跑到了其他歐洲國家。
有1000多名猶太人坐船來到美國後,美國人堅決不讓他們上岸,他們只能返回歐洲,分流到其他歐洲國家去。
德國開戰以後,希特勒大軍進攻的速度超乎想像的快,以至於很多猶太人剛跑到鄰國,鄰國就被德軍佔領了。
1933年-1940年德國猶太人逃出德國示意圖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波蘭就被德國佔領。
一位名為維克多·克倫佩勒的猶太人,在日記中寫下了一段絕望的話:「對於我們來說,注射嗎啡或者其他類似的東西是最好的歸宿,我們的生活已經結束。」
1939年底,波蘭當地納粹和警察頭目計劃、德國納粹選了一處開闊地,此地為眾多鐵路交匯處,是一個不錯的交通樞紐,非常方便運輸「犯人」。
第2年,他們在這個地方建成了著名的奧斯維辛集中營。
在今後的幾年裡,源源不斷的猶太人被送到這裡殘忍殺害。
1940年5月,德國大軍突破荷蘭防線,這個國家的14萬猶太人通通陷入絕望,從5月15日開始後的一周裡,便有200多名猶太人自殺。
阿姆斯特丹1939年到1940年一年時間,自殺人數就翻了三番,其中大多數是猶太人。
1940年夏天,納粹出臺了一系列反猶措施:
防空襲保護範圍不再包括猶太人;猶太公職人員不能再獲得升職;不允許再任命新的猶太人……
法國投降之後,法國猶太人自然也難逃厄運。
1942年至1944年,蓋世太保和保安警察將法國北部7.5萬名(包括1萬名兒童)猶太人關押在法國的德朗西集中營。
此後分76批次,用專用列車將這些人押送到奧斯維辛等集中營統一屠殺。
蘇德開戰後,蘇聯的猶太人也難逃一死。
從1941年6月22日德國發起進攻開始,僅僅用了2個多月的時間,德軍就千裡奔襲,完成了著名的基輔包圍圈。
這場戰役,蘇軍損失約70萬人,有665000人被俘。
戰俘中,被凡是被確認出來是猶太人,就被成批拉出去槍斃。
於是便出現了本節開頭的一幕,蘇聯境內大量猶太人被屠殺,甚至連小孩也被拉去靶場練槍使。
僥倖沒有被卡車拉到靶場的孩子,留在建築物內也是生不如死。
根據當時的隨軍的牧師記錄:
「他們(小孩)半裸著身體,躺在糞便上,身上叮滿了蒼蠅。一些年齡稍大一點的會吃牆上掉下來的灰,而嬰兒大小的孩子大多數已經餓得昏睡過去……」
3
1940年,德國上映了一部反猶電影《猶太人蘇斯》。影片中,猶太人蘇思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惡人。
他得到了一位沙場英雄卡爾·亞歷山大王子的器重,被任命為財務顧問。
結果,蘇斯卻用了一些狡猾的手段,一方面從亞歷山大的臣民那裡榨取錢財,另一方面則從誘姦了許多漂亮的德國女性。
一名名為瑪利亞的女性,為了保護丈夫不受蘇思的威脅,委屈就範,之後便自殺了。
亞歷山大死後,蘇斯被抓了起來,並被絞死在獄中。
為了讓猶太人看起來更可惡,導演還使用了猶太教神秘主義勒夫拉比的形象,作為蘇思罪惡勾當背後的神秘力量,在故事中時不時地出現。
這部反猶電影最讓人感到悲哀的是,有120名猶太人「本色出演」了,自己在電影裡醜化自己。
在納粹黨的淫威之下,他們自己把自己演成一個個「陰險狡詐」,令人討厭的猶太人。
屈服於納粹,是當時猶太人覺得自己還能活下去的唯一途徑。
影片上映的第二年,居住在德國的猶太人就不能遷出德國了,二戰前,德國加奧地利還有30萬猶太人,到了二戰後僅剩下4萬左右。
不能出去了,佔領區的猶太人還在幻想,只要我老老實實遵守規定,一切都能過去的。
但事實遠比他們想像的冷酷。
1943年2月12日,17歲的路易絲·雅各布森在法國德朗西集中營用鉛筆給父親寫下了一張卡片:
「親愛的爸爸,壞消息:繼姑姑之後,輪到我離開了。」
路易絲和她的媽媽犯了什麼罪呢?——被人舉報沒有佩戴猶太人標識。
被帶走後,她們以為很快就可以回來了,1943年2月,路易絲給父親寫下了這張卡片:
「沒關係,我和每個人都一樣,精神狀態良好,吃得也很好,我會以一個良好的狀態離開。」
「至於媽媽……完全不要讓她擔心……也許在她出獄之前我就回來了。」
然而,路易斯一行的148名猶太人的目的地,是奧斯維辛集中營。
路上,同行的一位化學工程師的女友伊爾瑪小聲地對她說:「告訴他們,你是一個化學家。」
但當路易絲被納粹黨問起她的職業時,她還是天真地說:「學生。」
於是她被送進了毒氣室……
猶太人在進入集中營時,會被納粹篩選,有能力工作的,就留下來當免費勞工。
缺乏勞動能力的老弱病殘,便直接被送進一間長得像浴室的房間,但他們等來的不是水,而是毒氣。
通往著名的奧斯維辛集中營、海烏姆諾集中營等死亡集中營的路,是一條暢通的道路。
來自歐洲22個國家的猶太被裝進密不透風的火車上,沒有窗戶,一百多人擠在一節車廂裡,很多人還沒有倒目的地便死亡了。
下車後,他們看到了和平安逸的鄉間風景,以為只是被趕到城市之外生活。
但等待他們的,是一扇扇永遠也走不出的大門……
納粹黨以衛生的名義,將猶太人扒得一絲不掛、並剃成光頭,還給每個人身上紋了編號。
在集中營裡,還有一家所謂的「醫院」,無論什麼病,醫生都只會給這些病人一種藥膏,繃帶都是紙做的,有些病人飢餓難忍,甚至開始吃自己的繃帶。
醫院旁邊,還有一間「手術室」,納粹醫生在這裡進行各種活體實驗。
他們將人閹割、截肢,做火燒實驗,也有生物製藥廠在集中營批發「試驗品」。
納粹創造了史無前例的流水線式的屠殺方式。
1945年3月,蘇聯紅軍解放波蘭全境後。一隊紅軍戰士在波蘭重鎮但澤郊外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集中營。
集中營內,德國人早已離開,只剩下一些奄奄一息的猶太人和滿地屍體。
倖存者告訴蘇聯紅軍:在營地的西南角上有一個德國人戒備森嚴的院子。每周都會有一些人被送進去,再也沒出來...
紅軍營長帶隊進入了那個院子,發現空氣中瀰漫著一股刺鼻的臭味。
他們衝進一個房間,發現有幾個巨大的冰櫃。打開後現場的人全驚呆了:裡面全是凍硬的人體殘肢。
院子裡面還有幾個巨大的池子,池子裡面全是屍體和大量有奇怪臭味的皂基溶液。
那是納粹用猶太人脂肪做成的肥皂。
一位曾在肥皂工廠工作的倖存者回憶道:
1944年2月魯道夫博士製造人體脂肪肥皂的配方 :5公斤人體脂肪的混合用10升的水和50克的燒鹼。把這一切都煮沸2到3小時,然後冷卻。肥皂浮到表面,而水和其它沉積物留在底部。鹽和鹼的混合物被添加到該混合物中。然後新鮮水加入,並將混合物再煮沸2或3小時。經冷卻後的皂倒入模中。
在集中營裡,蘇聯紅軍發現了堆積如山的頭髮,以及1.4萬條用頭髮做成的毛毯。
早在納粹黨建立之初,希特勒就把自己的反猶政策,明明白白列在了自己的「黨綱」中。
然而,納粹黨快要上臺的時候,猶太人沒有跑;
希特勒上臺之後,《我的奮鬥》在賣出了上百萬冊,但大多數人買完後都沒有心思讀完,沒有看出希特勒的本性,猶太人沒有跑;
希特勒開始推行限制猶太人政策時,除了少數聰明人外,猶太人沒有跑;
紐倫堡法案頒布,明確從法律上開始歧視猶太人,大多數人依然無動於衷;
等到了水晶之夜,納粹分子手中的屠刀已經架在他們脖子上的時候,他們才想起來逃跑。
然而,一切都已經晚了。
從水晶之夜到德國戰敗,不到6年的時間裡,納粹通過各種方式一共殺害了600多萬猶太人。
截止到1945年,戰前波蘭原有350萬猶太人只剩下7萬餘人;荷蘭原有14萬猶太人只剩下3.5萬人;羅馬尼亞原有65萬猶太人僅剩下25萬人;而德國和奧地利的33萬猶太人僅剩下4萬人;希臘原有7萬多名猶太人僅剩下1.6萬人。
蘇聯境內,烏克蘭有90萬猶太人命喪黃泉,白俄羅斯的24.5萬和俄羅斯的10.7萬名猶太人也成為納粹滅猶的犧牲品,捷克斯洛伐克的35.6萬猶太人僅剩下1.4萬……
直到蘇聯紅軍攻入柏林,這場人類歷史上少有的慘絕人寰的種族滅絕大屠殺才終於停手。
在這個世界上,種族歧視的問題並沒有因為戰爭的暫時結束而消失,更不會因為白左做做表面文章就不再出現。
相反,它一直存在於人的心底,一旦有民粹主義者的煽動,它就會捲土重來。
下一次,還會有人重蹈覆轍嗎?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烏鴉校尉(ID:CaptainWu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