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關於翡翠的「種」的解釋簡單來說就是翡翠的組織結構與構造就說我們行家所說的種。這樣的解釋是簡單的從礦物學上來說的,但是隨著對翡翠的深入細緻了解以後似乎越來越不能實實在在的有針對性的去分析到一份翡翠材料或者落實到一件最終成品的「種」好與壞。而要更加確定和細緻的判斷一塊翡翠的種好與壞不得不說一說後期珠寶學對於翡翠提出了四個要素那就是緊密度、細膩度、通透度、硬度。這四要素更加清晰的讓我們能夠準確分辨翡翠的種好與壞而不是單純的分辨老與嫩,今天我就來聊一聊這四要素。
(1)細膩度簡單的說就是組成翡翠的晶體顆粒大小,關於這方面的描述行話有「種老肉細」同時也有「肉細種不夠」看起來很矛盾的兩句話其實並不矛盾。只因為它們所描述的但是相對的情況,種老正常情況下會伴隨著肉細這種情況說的是組織結構緊密並且晶體顆粒細膩,也有肉細但是組織晶體直接結構不緊密。比如說圖一中的這塊翡翠成品就把這兩種情況都表現出來了。中間白色的位置與周圍帶黃翡的位置單從中來說是不一樣的,但是整體晶體顆粒是非常細膩的只是結構上因為周圍有色的填充以後變得比中間位置更加緊密。所以這塊翡翠採取了中間磨砂處理周圍拋光處理的方法讓它更加具備立體感和層次效果,從而讓料子從種水到顏色都充分表現出色也更加有美感和價值。
(2)緊密度簡單的說就是組成翡翠的晶體之間是否緊密相連這種情況我們會描述「種不錯但是底子稍粗一些」這種貨具體表現就是拋光以後具備表層光澤但是就是看起來肉粗一些。
(3)通透度我也會想到兩句自相矛盾的行話那就是「種老水長」與「種老水長」同樣的它們所指的都是相對情況並不是絕對情況。當構成翡翠晶體結構緊密和內部雜質較少的情況下就會是「種老水長」而當晶體組織不緊密但是雜質不多的時候也利於光線穿過翡翠那麼就是「種嫩水長」圖三中的翡翠原石就屬於種老水長。
(4)構成翡翠的「種」最後一個因素硬度這個因素不只是和結構緊密程度有關它還和翡翠內部其它物質的多少有關比如說硬玉巖的含量、棉的多少、角閃石的多少等一系列的因素構成翡翠的硬度這裡說的硬度和翡翠證書上說的硬度不同證書上的硬度指翡翠成品中的晶體顆粒硬度這裡說的是整體硬度這個關係到成品是否起光的效果是膠感還是蠟性光澤。比如說棉參與的過多,那麼整體硬度下降自然不會起膠起鋼。圖4中的龍牌就屬於種嫩水好,構成它水好的原因就是底子雜質不多晶體細膩但是晶體結構相互不緊密所以沒有出現翡翠珠寶級的光線。
總結起來通俗易懂的把翡翠的種的四要素體現在翡翠成品的表現中就是,硬度影響到成品拋光以後的起光效果這裡局限於表層光澤。晶體細膩程度影響到的是成品中底子和水的表現也會影響翡翠中珠寶級光線中的「螢光」效果。緻密度晶體之間的緊密程度會影響翡翠的整體硬度以及內部雜質的入侵多少?結構越緊密外界的雜質越難入侵到翡翠內部影響翡翠的品質。現代珠寶學對於翡翠的種的詳細解釋雖然,看起來和前期的解釋有些相同但是確實更加細緻不僅僅是讓我們認識翡翠的種是怎麼回事?而是讓我們能夠分辨出種的好與壞,也很好的解釋了我們認識翡翠過程中的一些看起來自相矛盾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