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們一起讀《非暴力溝通》,雖然我們之前已經知道了很多關於他的刻板印象。什麼是非暴力?什麼是更好的溝通?
一、回顧與總結
我在學習心理學,想從非暴力交流中得到一些啟示。讓我們簡要總結一下周共享的框架
在第一節中,我們了解了非暴力傳播的四個要素,以及傳播的異化。
在第二部分,我們研究了非暴力交際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要求。
在第三部分中,我們著重介紹了聽力的方法和意義。
在第四節中,我們學習了如何使用非暴力交流來愛自己和表達我們的憤怒。
在第五節中,我們學習了如何使用非暴力交流來避免傷害,表達感激之情,並重拾對生活的熱情。
在詳細閱讀本書之前,我知道傾聽非常重要,溝通更重要。我甚至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引用了這本書的一些方法,但在這次合讀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我們交流背後的需求。
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我們憤怒是因為沒有滿足需求。我們可能真的學到了很多溝通技巧和邏輯思維,但如果我們背後的需求得不到滿足,那麼我們與他人的溝通問題就沒有得到解決。
二、心理學中的「傾聽」
就好像心理學中有許多派系,如行為主義學派主張通過行為改變來解決心理困難,而古典精神分析學派則從潛在意義的自由聯想出發,探索行為背後最深層的根源。對象關係學派將人們帶入關係中,分析你與他人之間的互動模式,並帶你從關係中看到自己行為背後的意義。
我們不能說哪個學校的方法更好,最終目標是表達人們的需求。非暴力交際中的傾聽是對心理諮詢和最重要的分析和處理。
很多人認為心理諮詢老師坐在那裡聽別人的話,很容易得到錢。事實上傾聽是一項非常困難的技能。
首先,你必須學習很多知識來做代言,以便在訪客講述自己的痛苦時發現「病症」,同時,你必須放棄多年來對我們日常生活習慣的評價,平靜地對待你聽到的每一件怪事。
傾聽不是像醫生的脈搏或聽診來初步了解情況,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開始真正的「心理手術」,在這個過程中,當事人的身體已經打開,沒有時間分心或猶豫,對於每一個小細節,你都可能忽略了問題的主要癥結。
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顧問將自己轉換成「手術刀」來分析客戶的傷口,如果他不小心,他會傷到自己的。所以在一次諮詢之後,特別是那些剛剛入門的輔導員身心疲憊。即使是經驗豐富的顧問也經常會陷入困境。
所以,我們學會傾聽,不是學「禮貌」來對待別人,而是培養內功,疏通自己的心靈,體驗專業的訓練,讓有可能真正了解別人的心。
寫在結尾
在這本書中,非暴力交流的方法和意義被非常清楚和仔細地描述,當時,我們需要的是培養自己的心靈,培養我們運用非暴力交流的能力。我們可能真的知道對方背後的需要,但我們是否願意面對,是否想成為真正能解決問題的人,並不取決於我們是否掌握了技巧,而在於我們是否願意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