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終告訴我們的是探索人們背後的需求

2021-01-11 何必這樣哈哈哈

本周我們一起讀《非暴力溝通》,雖然我們之前已經知道了很多關於他的刻板印象。什麼是非暴力?什麼是更好的溝通?

一、回顧與總結

我在學習心理學,想從非暴力交流中得到一些啟示。讓我們簡要總結一下周共享的框架

在第一節中,我們了解了非暴力傳播的四個要素,以及傳播的異化。

在第二部分,我們研究了非暴力交際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要求。

在第三部分中,我們著重介紹了聽力的方法和意義。

在第四節中,我們學習了如何使用非暴力交流來愛自己和表達我們的憤怒。

在第五節中,我們學習了如何使用非暴力交流來避免傷害,表達感激之情,並重拾對生活的熱情。

在詳細閱讀本書之前,我知道傾聽非常重要,溝通更重要。我甚至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引用了這本書的一些方法,但在這次合讀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我們交流背後的需求。

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我們憤怒是因為沒有滿足需求。我們可能真的學到了很多溝通技巧和邏輯思維,但如果我們背後的需求得不到滿足,那麼我們與他人的溝通問題就沒有得到解決。

二、心理學中的「傾聽」

就好像心理學中有許多派系,如行為主義學派主張通過行為改變來解決心理困難,而古典精神分析學派則從潛在意義的自由聯想出發,探索行為背後最深層的根源。對象關係學派將人們帶入關係中,分析你與他人之間的互動模式,並帶你從關係中看到自己行為背後的意義。

我們不能說哪個學校的方法更好,最終目標是表達人們的需求。非暴力交際中的傾聽是對心理諮詢和最重要的分析和處理。

很多人認為心理諮詢老師坐在那裡聽別人的話,很容易得到錢。事實上傾聽是一項非常困難的技能。

首先,你必須學習很多知識來做代言,以便在訪客講述自己的痛苦時發現「病症」,同時,你必須放棄多年來對我們日常生活習慣的評價,平靜地對待你聽到的每一件怪事。

傾聽不是像醫生的脈搏或聽診來初步了解情況,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開始真正的「心理手術」,在這個過程中,當事人的身體已經打開,沒有時間分心或猶豫,對於每一個小細節,你都可能忽略了問題的主要癥結。

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顧問將自己轉換成「手術刀」來分析客戶的傷口,如果他不小心,他會傷到自己的。所以在一次諮詢之後,特別是那些剛剛入門的輔導員身心疲憊。即使是經驗豐富的顧問也經常會陷入困境。

所以,我們學會傾聽,不是學「禮貌」來對待別人,而是培養內功,疏通自己的心靈,體驗專業的訓練,讓有可能真正了解別人的心。

寫在結尾

在這本書中,非暴力交流的方法和意義被非常清楚和仔細地描述,當時,我們需要的是培養自己的心靈,培養我們運用非暴力交流的能力。我們可能真的知道對方背後的需要,但我們是否願意面對,是否想成為真正能解決問題的人,並不取決於我們是否掌握了技巧,而在於我們是否願意解決問題。

相關焦點

  • 《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
    大家好,今天共讀的是《非暴力溝通》第二部分,就是原書的第3-6章節,昨天我們初步了解了非暴力溝通的4個要素,那麼今天就來具體了解一下。一、區分觀察和評價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觀察。首先我要區分感受和想法,感受即我們情緒的表達,書中提供了一些關於感受的詞語。表達需要得到滿足時:開心、幸福、欣慰、喜悅、放鬆、溫暖、感激等;表達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時:生氣、擔心、沮喪、絕望、寂寞、內疚、嫉妒等。在表達感受時,適當示弱會有助於解決衝突,有利於進行非暴力溝通。三、說出需要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要素就是需要。
  • 讀書分享·精華解讀《非暴力溝通》文終總結
    讀書分享《非暴力溝通》截止第十三章,已經全部分享完畢,對於這部全球暢銷書籍,其中的內容對我們的啟發很大,因為這不是一本講解溝通學的工具書,不是直接的教我們該怎麼說話,怎麼應對溝通,這更像是一本通過「溝通」這個話題,教我們處世之道的心理學作品,更多的讓我們發掘內心深處的美好。
  • 4招《非暴力溝通》,讓親子溝通從「雞飛狗跳」秒變「母慈子孝」
    在與孩子的互動中,你們是否經常產生衝突、誤解,溝通無果又破壞了親子關係呢?今天要給大家推薦一本心理學著作《非暴力溝通》,相信您會像我一樣有所啟發,並在書中找到「非暴力親子溝通」的方法和答案。《非暴力溝通》的作者馬歇爾.盧森堡是一名臨床心理學專家,他曾經提出聞名世界的非暴力溝通理論,並根據該理論成立了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幫助人們解決了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矛盾和衝突,甚至包括國際層面的爭端。
  • 非暴力溝通技巧講座促進白鶴社區和諧家庭關係建立
    7月11日,白鶴社區開展了「嫻鶴情」完美媽媽學堂非暴力溝通技巧——負面情緒下的親密溝通公益講座,旨在培養轄區居民科學溝通技巧,尤其是親子、兩性之間的溝通技巧,告別偽溝通,促進轄區居民親子關係和家庭和諧。白鶴社區女性居民參與了此次活動。
  • 《非暴力溝通》解讀:放下主觀評斷,客觀描述事實,讓愛融入生活
    說到主觀評斷和描述事實,《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在溝通過程中,要注重區分觀察和評論。那麼什麼是觀察,什麼評論,如何區分二者?什麼是觀察和評論?就如上面例子中,我們聽到的是「哥哥告訴我,他生氣了」,我們看到的是「哥哥用拳頭砸了一下桌子」。為什麼要區分觀察和評論?我們為什麼要區分觀察和評論呢?
  • 正向溝通力|從情緒中解離,從認知中突圍
    我們都學過非暴力溝通,都知道非暴力溝通其實特別特別簡單,就四個步驟,但是為什麼大家做不到呢?有那麼難嗎?我們一起來看看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是什麼。這就是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或者叫四個要素。首先是我們看到了什麼,然後這個我們看到的這個情況帶給我們一種什麼樣的感受,而且每一種感受呢,都是有原因的。為什麼會有這種原因呢?一定是背後有一些需要。
  • 在現在社會中,如何溝通,才能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呢?
    美國溝通專家馬歇爾.盧森堡說:「我相信,人天生熱愛生命,樂於互助。可究竟是什麼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別人心中的愛,以致互相傷害?」原因就在於許多人不懂得溝通的技巧,張嘴就會引發誤解、 爭吵和隔閡。職場中, 無論職位高低,溝通的雙方都要秉持誠懇的態度,互相尊重,正如成熟的麥穗總是彎著腰的。
  • 經驗主義的陷阱:談談需求探索中的認知偏差
    但是倖存者效應告訴我們,亡者無法發聲。很多時候,產品之所以失敗,正是由於管理人員對於需求探索時所採取的怠惰態度,太過依賴經驗和直覺,僅僅憑藉先入為主的觀念就武斷地做出決策。顯而易見,對於需求的認知偏差就如同蒙蔽雙眼的眼罩。只有儘量消除由於各種原因對市場認識不足所導致的認知偏差,才能真正理解市場,了解用戶的需求。
  • 直銷溝通的基礎理論之一——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同時,馬斯也提出,人們並不是等到滿足了一個需求後才會追求上一層次的需求,而是在一個需求得到部分滿足後,其需求的重心就會發生圍轉移。該理論主要包括以下五個層次:第一,生理需求。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飢、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第二,安全需求。這是人類要求保障自身安全的需要,主要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方面的需求。
  • 喬哈裡視窗:有效的溝通應該區域明確
    孩子總是會和自己唱反調,讓他們幹什麼他們偏不去幹什麼,而且無論是採用暴力或非暴力的手段,孩子都是表現出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姿態等等。然而以上種種令無數家長頭疼的問題,真的是家長口口聲聲中所說的孩子不聽話嗎?孩子"不聽話"究竟從何而來?
  • 高情商溝通,必看5本書!
    《關鍵對話:如何高效能溝通》你有沒遇到過這樣的事:跟上司匯報精心準備的策劃案,還沒講完,就被叫停,劈頭蓋臉說一頓。想和配偶好好溝通兩個人之間的問題,對方卻不當回事。面對這些高難度的溝通場景,許多人都不知道如何正確應對。忍住自己受了委屈,爆發了怕傷害了對方或者事情沒法收場,到底有沒有可以完美地解決問題,又不傷害或冒犯對方的方法呢?《關鍵對話:如何高效能溝通》可能是最適合你的那一本。
  • 一個簡單的公式,輕鬆提升溝通力 歪糖WhyTown
    如果你為人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是不是總跟熊孩子鬥智鬥勇;如果你擺脫了單身狗的行列,和伴侶溝通的時候,是不是總會產生爭執;如果你是和我一樣苦逼的上班族,和領導同事溝通的時候,是不是經常發現效果大打折扣。因為思維慣性和內容傳遞的誤差,使得我們每個人在溝通的時候都面對各種障礙。但是只要我們改變一點點,其實溝通沒有那麼困難。
  • 大藍洞背後隱藏的秘密,值得我們持續探索
    無論是水肺潛水者還是呼吸管潛水者,數十年來他們都只在水面潛遊,很少有人敢於往更深處嘗試,並探索黑暗背後的奧秘。大藍洞下方究竟有何秘密?這一意外發現 為科學家摸清此洞歷史提供了線索,石鐘乳只有在水沿石頭滴下時才會形成,我們便知道它曾經是個大而乾燥的洞穴,並且那時地球上的物種真的很豐富,所以可能有很多生物在其中生存過。科學家認為這個洞穴應該是在1.4萬年前結束的冰河時代形成的,然後海岸線開始上升,這個洞穴被逐漸淹沒並坍塌,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大藍洞。研究者認為 其他的海底洞穴,例如中國南海的龍穴、巴哈馬的迪恩藍洞也都是這樣形成的。
  • 支持非暴力玩法!《輻射4(Fallout 4)》新情報:支持多種玩法_遊俠網...
    他說:「很多時候你都可以避免殺戮。想要通關整個遊戲,沒有暴力是不可能的。不過我們支持多種不同的玩法風格。」其實非暴力通關對《輻射》系列來說也並非很陌生。很多玩家在《輻射3》中都完成過「和平通關」,只不過他們殺死的敵人達到了最低。
  • 朱迪斯·巴特勒:我們需要具備一起言說恐懼的能力
    「我們」又如何克服恐懼?「個人主義」是一種虛構朱迪斯·巴特勒首先感謝所有當晚匯聚在一起的講者與聽眾,但她旋即提出,並不能預先假設,在講座現場的「我們」,是一個有內部統一性的概念。聚集在一起的「我們」,也會面臨一個問題:彼此能否相互理解,是否能夠溝通和交流?也許每個人都是自願來到講座現場,但每個人是否確切知道「自己」是誰?
  • 科學探索:我們是如何與太空中的太空人溝通的?
    目前在軌運行且仍和我們保持通訊的人造衛星共有1700多顆,但我們究竟是如何與它們通訊的呢?在這段視頻裡,我們將探究和這些衛星保持通訊的不同方式,從環繞近地軌道的衛星,一直到太陽系邊緣的深空探索。我們也將探究它們所使用的通訊設備,以及為滿足日益增長的數據通訊需求,這些設備所走過的技術進步歷程。
  • 《DISC性格分析與應用探索》課程大綱
    在和人們交往的過程中,你是否發現,有的人嚴厲強勢行動快,有的人外向活潑正能量,有的人溫穩柔和行動慢,有的人思維縝密謹慎行?在和人們溝通的時候,你是否發現,有人講話快言快語很直接,有人講話慢條斯語很舒服,有的人愛說愛笑氛圍好,有的人條理清晰有思路?
  • 八張圖告訴你如何提高情商!
    下面八張圖就教你八個方法,瞬間提升你的溝通能力。說話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凡事都要給對方也給自己留有餘地,說話不要說太滿,尤其是在職場中,更不要把話說絕對。世間沒有絕對的對和錯,得饒人處且饒人。要想讓對方欣然接受你的建議,就先要學會站在對方立場上思考問題。當你理解了對方的需求和內心世界的時候,當你學會換位思考的時候,你就真正走近對方了,交流溝通起來也更加順暢了。不要吝嗇你的感謝。
  • 【另一面】綠色和平:從非暴力到反文明
    從綠色和平組織建立以來,就一直盡力在制止各式的核武器的製造以及使用意圖,開始時是以使用非暴力方式阻止大氣和地下核試驗,並主張消除任何國家擁有的所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可以說綠色和平組織的初期訴求和現在政界主流的核裁軍與軍備控制思想並沒有太大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