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本質是什麼?是人類定義的還是客觀存在的?

2020-12-04 醉臥白雲間

科學的本質是什麼?是人類定義還是客觀存在的?

科學的本質是客觀的還原宇宙事實真相。能夠客觀真實的解釋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就是科學的本質。所以科學的觸角可以延伸到所有領域,可以把一切事物當成研究對象,來客觀的還原事物的真實的樣子以及弄清事物之間的複雜關係。

科學一定是正確的,但是在研究科學的過程中難免使用錯誤的研究方法和得出錯誤的結論,這不是科學本身的錯誤,這是科學家所犯的錯誤。很多人對科學存在一個誤解,錯誤的把科學家和科學劃了等號,其實錯誤都是科學家犯的,科學本無錯誤。

科學的誕生是為了使人能夠客觀真實的了解宇宙人生,是為了解決人們之前利用迷信和妄想來認知宇宙的一種方式。科學可以最大程度的客觀的還原宇宙人生真相,而迷信和妄想則做不到。

科學一定可以和正確劃等號,不能和正確劃等號的科學,一定不是真正的科學。

有人說科學的本質是可證偽性,其實這是一種科學界的歪理邪說。我們只要縱觀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和學說,就會發現,歪理邪說滲透在各個文化領域和各種學說之中,譬如文化中有歪理邪說,宗教中有歪理邪說,科學中有歪理邪說,哲學中有歪理邪說,總之每個領域都有數不勝數的歪理邪說的存在。

科學的可證偽性是學界的一種忽悠,它成功的使人們對科學產生誤解,也使更多人對科學喪失了信心。科學的可證偽性如果僅從道理上來說,看似很有道理,可仔細品味,這種學說本身存在著錯誤,並且明明可以用別的詞彙和學說來解釋事物的多種存在形式。譬如可以把科學的可證偽性可以修正成為科學具有可補充性,科學不需要證偽,如果能夠被證偽的肯定不是科學,但是科學可以被補充。譬如有人說烏鴉是黑的,這本身是正確的。但是出現了一隻白烏鴉,不能用科學來證明黑烏鴉就是偽科學,而是要對現有的科學進行補充,要證明黑烏鴉是正確的,也要證明出現了白烏鴉,科學要補充證明烏鴉有黑色的和白色的,而不是去證明黑烏鴉就是偽科學。

因此用科學可補充性可替換掉科學的可證偽性這種學說,因為科學的可補充性這種學說不會給科學帶來任何的危害,它不會給科學本身帶來重創。而科學的可證偽性,會給科學帶來重創,會被反科學的人利用來攻擊科學,從而給科學帶來麻煩和危害。

科學的可證偽性這種學說並不深奧,但是卻成功的洗腦了很多科學家和民眾,因為真正的科學不需要證偽,只需要進行補充,證明它們都是正確的就可以了。

當然錯誤的偽科學才需要證偽,科學就是去偽存真的一種學科。

科學並不只是推測和假設,科學是客觀真實的還原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

科學本身沒有局限性,有局限性的是科學家,因為科學的觸角可以延伸到所有領域,可以用來研究所有事物,所以科學本身沒有局限性,是科學家的局限性造就了科學的局限。

我們首先要了解科學的誕生的大環境和大背離,首先是一群智者看到人們以迷信和妄想來認知世界,智者們希望人們能夠客觀真實的認識宇宙人生,因此誕生了科學這一學科,它就是反迷信反妄想的,它就是要客觀真實的還原宇宙人生。

當然我們不能執著於任何宗教、任何文化、任何科學、哲學,等等一切文化學說,所有這一切都是人類了解宇宙人生的工具,我們可以用它們來發現宇宙人生的真諦,但是我們卻不可以執著它們,因為一旦我們執著了它們,反而我們就會離真理越來越遠。

相關焦點

  • 駁傳統客觀存在論,論科學並非是客觀存在的某種規律
    今天可以看到很多人定義科學的時候,是這樣說的:「科學是反應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只要是客觀存在的,都可以說是科學的,因此,沒有無法解釋的事情,只有沒有被認知的事物,而認知也是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過程。」這句話對科學的定義並不精準,可以說是錯誤的。
  • 哲學一般定義的唯物辯證考量 說明其存在的客觀根據
    哲學一般定義的唯物辯證考量 說明其存在的客觀根據 2016年07月24日 10:47 來源:《哲學原理》 作者:陶富源 字號 內容摘要:一、「哲學不能說『是什麼』」的觀點難以成立有論者認為
  • 現代科學關於時間本質的定義是什麼?
    關於時間是不是物質是不是這個問題,問題的本質並不是時間,而是我們對物質的定義究竟是什麼?「物質」概念其實就是一種人為的定義與假想。舉個例子,你正在看的手機是物質這點沒有疑問吧,但是它之所以是物質是基於你的感知的。
  • 時間是客觀存在,還是人類主觀產物?
    時間大家都不陌生,因為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時間,有了時間我們就能夠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時間的測量和計數也給我們生活帶來巨大的幫助,但是有個問題需要弄清楚,那就是時間到底是客觀存在,還是人類主觀產物?今天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 什麼是科學?科學的本質是什麼?
    劉叔博客:我先來說一說科學的本質。哲學上有這樣一種認識,世界上除了運動的物質及其規律,其它什麼也沒有。因此從這個角度講,所謂科學的本質就是探索和運用規律。我們怎樣來認識科學,較多的認識比較注重自然科學,其實與此對映的還存在一個社會科學,因而科學分為兩類,一是自然科學,二是社會科學。不管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都是一個客觀規律的知識及運用體系,分開來講就變成知識體系和運用體系。
  • 還是偉大的科學解釋了人類的存在?
    可是人類已經存在了,人類的文明也已經發展到了今天,那人類的起源就是個客觀存在的事實,既然如此這個「客觀事實」也有必要知道它的本質,所以下文佑庵以自己的知識限度來聊聊到底是至聖的上帝創造了萬物?還是偉大的科學解釋了人類的存在?首先佑庵提幾個主題方向。1:科學的本質。2:客觀存在的規律。3:生命的意義。4:未來的方向。這幾個維度大致上能夠讓小編整理出的思路。
  • 生命的定義和本質
    百度稍加改動,認為生命是「生物體所具有的存在和活動的能力。」 但,《現代漢語詞典》和百度對「活動」的定義是:「動彈、運動;為某種目的而行動」。問題自然就出來了,植物人雖然不能活動,卻是是有生命的。可見,《詞典》和百度對生命的定義是不正確的。克服二者的缺陷,我認為生命應該是生物體所具有的存活能力,這個定義突出了「活」,剔除了「動」,至於存活的標準,當屬生物學的範疇,在此不再多敘。
  • 把科學當成學科,當成真理都不對,應如何定義
    科學的本質就是客觀的思維,而西方的科學理論、邏輯、實驗、數學等等都只是思維的外在表現形式,是思維的措施,內在的仍然是思維,顯然是成立的,當然還有語言,所以所謂科學、智慧都僅僅是思維的語言的建構,給他們一些定義而已,這些我之前的文章已推理過,只有本質的思維才能抓住重點,掌握科學的變化。
  • 科學的存在有什麼意義呢?科學是真理嗎?你怎麼看呢?
    科學到底是什麼呢?科學這個詞彙是和具體語境密切相關,只有在具體語境中才能準確理解的默意詞彙,所以我們很難給科學下一個統一和同一的定義。首先,我們還是給科學下一個抽象而泛意的定義:科學是人類依賴實踐發現和證實的,關於客觀事實和客觀規律的真理體系,包括關於實踐的方法論。
  • 時間存在嗎?鐘錶上的時間並不存在,鐘錶外的時間客觀存在
    早先,人類確定世界統一時間依靠的是天體的運行,比如地球繞行太陽一周被定為24小時,再以此來計算出一分鐘的長度以及一秒鐘的長度,而隨著科學的發展,現在世界同一時間的確定要比以前精確得多。現在使用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間在磁場下躍遷輻射9192631770周所持續的時間定義為原子時秒。國際原子時的準確度可以達到每日數納秒。
  • 為什麼愛因斯坦會說引力並不存在?引力的本質是什麼?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太陽的東升西落,海洋在野外時濤濤的潮汐,以及地球上一些事物的運動規律都和一個物理概念有關,這個概念就是「引力」,引力究竟是什麼?在物理學中引力究竟有多麼重要?
  • 物理學第二原理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把這些原理不能解釋的其他所有現象,宇宙自然的,生物界的,人類社會的,人的思維的所有現象,能夠用別的理論來解釋的,稱為物理學第二原理。物理學第二原理是客觀存在的,這是不能否認的事實。一,物理學第二原理是怎樣提出來的?二,物理學第二原理研究的範圍是什麼?三,物理學第二原理研究的方法是什麼?
  • 科學、哲學、客觀世界以什麼為前提?一切存在到底有沒有前提?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綱要》(60)《存在的方式》存在以什麼方式存在?這不像是個問題,我們普遍認為,存在以它自己的方式存在,也就是客觀的方式存在。理論上的客觀方式是種什麼方式我們並不知道,也無從知道,而我們知道並反覆證明的存在就是感知的方式,我們是以感知的方式來認識存在的,對於生命及人,存在就是以感知方式存在的,我們只能認識和獲得感知的存在。科學就是以感知的方式來證明感知的存在,我們再無其他方法來證明其他方式的存在,如果有其他方式的存在而與感知方式無關,對我們沒有任何意義。
  • 什麼是科學?科學是什麼?科學的定義是什麼?
    查了一下百度百科「科學」條,是這麼定義的:「科學(Science)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知識系統,是已系統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識。」如果把這個定義中的科學兩字,換成中醫,是不是也成立?換成佔星術,是不是也適用?
  • 時間的本質是什麼?記錄萬物變化的狀態,還是大腦分辨狀態的刻度
    ,時間存在於這個世間的意義是什麼?想要搞清楚時間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就必須明白時間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但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理解世界明顯是不正確。因為世界上很多東西都是客觀存在,並不會依據人的主觀情緒而發生改變,比如說不管你閉不閉眼整個世界的運轉依舊會進行。
  • 道的大腦中心形式統攝概念必然存在著的本質
    道的大腦中心形式統攝概念必然存在著的本質是:大腦中心形式必然的存在,卻得到了證明。道的概念,必然存在著,道概念的本質概念,道概念的本質概念就是大腦中心形式統攝概念,他們不是絕對等同的,兩者不可以完全自由的相互替換。
  • 科學本質是實踐,實踐本質是心,心的根本在一體
    以前總有人說中國沒有科學理論,而古希臘就建立起了理論體系促進了現代文明的產生。就是混淆了理論與實踐,就是混亂了文明傳承的關係。科學的理論就是將人類經過研究後構成的一系列自然與規律用以語言、文字、符號等等進行表述。
  • 人類的意識到底是什麼?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又客觀存在。
    人的意識和人的關係是這樣的密切,人卻不知道它是什麼,堂而皇之的人類,實在不好意思,難為人也!不甘平庸的人類,竭盡全力進行探索、研究,各有發現,各持己見,爭論了幾百年。論戰激烈,火花飛舞,多彩紛呈!牛頓科學認為:意識是人類大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 終止執迷不悟:客觀存在並不存在!
    我們至今只找到一個看自己的方法,就是藉助客觀角度看自己,殊不知客觀被我們的主觀佔據了,我們還是在自己看自己,所以直到今天,我們仍然沒有看到自己。問:有點繞,你是說人還沒有覺悟到自己?答:奇怪的是人好像不敢覺悟,因為一旦覺悟,一切將不復存在,人們不敢想像一切會不復存在,所以,人們一直小心翼翼,不敢移動半步。
  • 實驗的本質和實證主義
    你定義了歐式空間,三角形內角和必然=180,你做實驗,不過是在驗證你實驗的地點,是不是滿足歐式空間的定義,並不檢驗「三角形的內角和=180,這一定律的正確性。那你又說了,這個檢驗的適用性就是真理,就是客觀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