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每個人指稱自己時的一個簡稱,其外延指的就是張三李四王五等具體的人,沒有抽象的「我」這個對象。正像「樹」這個普遍概念實際指稱的只能是這一棵樹、哪一棵樹,並沒有抽象的樹這樣的東西一樣。
唯名論的認識使用「我」這個概念,巴克萊命題的實質就是:巴克萊眼中或意識中的月亮離不巴克萊的感覺,是巴克萊來感覺經驗的複合;李克萊眼中的月亮離不開李克萊的感覺經驗,是李克萊感覺的複合。巴克萊不看月亮時月亮在巴克萊眼中不存在了,但月亮依舊在看月亮的李克萊眼中存在。同樣,李克來的感覺經驗決定不了張克萊眼中的月亮是否存在,餘此類推,月亮的存在,不受任何個人感覺經驗的決定。
雖然巴克萊看月亮,月亮在他眼中存在;巴克萊不看月亮,月亮在他的感覺經驗中消失。巴克萊以食物的眼光看待甘蔗,甘蔗是香甜的食物,巴克萊以武器的眼光看待甘蔗,甘蔗是傷人的利器;巴克萊困了,天就黑了;巴克萊睡醒希望工作了,太陽就出來了;即使是白天,巴克萊閉上眼睛天也是黑的。好像世界是為「我」(巴克萊)而存在,因我目的需要的變化而變化。
但是在其他人眼中,在自然眼中,在上帝眼中,卻不一定是這樣:甘蔗是甜的,它就是甜的,與你將它當不當食物沒有關係;太陽該出來的時候就要出來,與你工作不工作沒關係;月亮(世界同樣)的存在有其必然客觀的屬性。唯心主義者十分清楚他們觀點的荒謬性,只是他們的理論邏輯導致他們產生不可思議的結論。
仔細研究人們會發現,事物的存在及其特性是依靠相互作用顯現的。人以感覺器官作用於月亮,同月亮形成相互作用,產生「月亮存在」這一整體屬性。在這一觀察聯繫整體中,人的感覺或者說感官的作用確實是月亮是否存在的前提,這沒有錯。但人們不應該忘記,月亮本身也是這一相互作用不可或缺的部分。沒有月亮,單靠人的視覺和視覺作用,產生不了「月亮存在」的整體屬性。
對於月亮的客觀存在而言,沒有「我」——巴克萊,還有「我」——李白、白居易等,還有一個一個其他的人,都可以與月亮建立起感覺經驗的聯繫,以證實月亮的存在。與之相反,外星人雖然早就在某個人或某些人眼睛中存在了,且有著固有的特性和活動規律。但是,因為沒有人與外星人建立起穩定規範可證實的聯繫與相互作用,所以時至今日外星人在主體間的存在,依舊像夢幻一樣虛無縹緲。
事物的屬性及其現象表現,以事物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為前提。只要相互作用存在,事物的整體特性——事物屬性和現象——就會顯現。雖然在事物與人的相互聯繫作用形成的觀察整體中,人的作用人的感官是前提,比如人看月亮、人推汽車、人摸棉花。但人與被觀察事物形成的聯繫作用整體中,人的作用或者人的感官,是可以被自然物和非人的作用替代的。
比如重量的感覺可以被秤替代,溫度的感覺可以被溫度計替代。人建立的相互作用整體可以被自然建立的相互作用整體替代:如月亮的存在屬性,可以通過月亮地球太陽的相互聯繫產生的整體屬性——日食——表現出來;可以通過大海和月亮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整體屬性——潮汐——表現出來。
說這個世界是因為我而存在,而不是客觀存在,這是以承認大「我」的存在為前提的。如果不存在大我,世界的客觀存在就是一個很容易證實的事情。
巴克萊閉上眼睛,他腳下的石頭的確不在他的眼睛中存在了,但石頭還在張三李四等其他人眼睛中存在。在上帝的眼中存在,在自然與自然力的眼睛中存在。不僅如此,石頭堅定不移的客觀性還會在其他的相互作用中,比如在巴克萊被石頭絆倒的相互作用中顯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