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就是被感知,那麼我感覺不到你,你就不存在?

2020-12-06 文思匯談

你看到這個標題,肯定會大吃一驚。按照我們普通人的觀點,就像一個蘋果,我就算看不見,摸不著,吃不到,也不會說它不存在。按照我們唯物主義思想來說,事物的客觀存在為第一,我們對於物質的存在的感官認識在後,不可以依照自己的感覺判斷事物是否存在。那麼這種代表主觀唯心(唯我論)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思想,是誰提出的呢?他就是貝克萊

貝克萊

我們先來了解下他的生平,貝克萊於1685年生於愛爾蘭,在15歲時就進入柏林的三一學院,學習數學、語言學、邏輯以及哲學,後來被任命為英國教會牧師,1734年成為主教,並且積極投身社會實踐,他曾試圖「改進美洲文明」,以失敗告終。他回到英國後,熱衷於焦油實驗,認為焦油使人其樂無窮,並且沒有酒精危害大。相傳他晚年時候熱衷於傳教事業以及焦油實驗,並且不再研究哲學。而他的哲學觀點基本多是早年提出的。大家注意,貝克萊在先後分別任職牧師和主教,他的職業和他的哲學觀點十分相關。記住這點,他的哲學觀點的動機就很瞭然,也就明白了他的哲學觀點中的為什麼有很多矛盾。

拉斐爾《教皇利奧十世與兩位紅衣主教》

貝克萊的物體觀念化

顧名思義,物體觀念化的意思就是把物體等價於一些觀念的集合,即「物是觀念的集合」,大打個比方,一個蘋果就是紅色、圓形、甜等一系列觀念(其實紅色、圓形、甜等既是蘋果的可感覺到的性質,也是我們心中的觀念,不過可感性質是對於物體而言,觀念則是對於人而言,我們也可以統稱為可感性質的觀念化)的集合體。他是如何得到這種觀點的呢?貝克萊在《人類知識原理》當中提及,一個事物之所以能夠被感覺,是因為它本身就具有可感性質。誠然,我們認識世界時,必須依靠獲取感覺,然後形成與之相應的觀念,比如蘋果,它的紅色,光滑的觸覺,以及甜的味道,這一系列可感性質「紅色」、「光滑」、「甜」都讓我們感知到了蘋果的存在,也就是說物體的可感性質和我們的感覺聯繫到了一起。從這種意義上講,事物本身、事物的可感性質、我們的感覺以及形成的觀念,這三者是統一的。

那麼三者的邏輯關係是怎樣的呢?是由我們的感覺經由可感性質到事物呢?還是由事物經由可感性質到我們的感覺呢?其實,按照我們平常的理解,或者說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說,首先是肯定「蘋果」的存在,再由「蘋果」的可觀看性質,讓我們感覺到「紅色」,但是貝克萊卻另闢蹊徑地認為,既然我們只能感覺到「蘋果的顏色觸感以及味道」,並且「蘋果的顏色以及味道」離不開我們的感覺,那麼就是我們的感覺通過可感性質決定了事物。也從而認為「物是觀念的集合」,從而否認了我們普遍認為的「顏色」背後的「蘋果」這個實體。

存在就是被感知

人腦中存在各種觀念

既然物是觀念的集合,且觀念是寄存在我們內心之中的,那麼我沒有這個事物的觀念,也就是否認了這個事物的存在,就是說沒有被我感知到就是不存在,即存在就是被感知。貝克萊也就走上了主觀唯心主義的道路,也就是說首先得有一個「我」,事物才能被我感覺出來。緊接著貝克萊批判唯物主義,認為實體是壓根不存在的,這也意味著貝克萊否定了事物的客觀性,所有的性質都是被我們主觀感覺到的。

徹底的懷疑論者,休謨

其實仔細觀察我們就有所發現,我在開頭強調的貝克萊的身份,他是一名主教,他深刻的意識到無神論的始作俑者就是客觀物質的存在,假如這種客觀物質被挖掉,那麼無神論不攻自破。後來貝克萊確定了精神的客觀性,因為觀念必須依賴於「我」,所以「我」必須存在,也就是精神實體必須存在,並且上帝也是一個精神實體,這是他必須承認的。

知識體系可能面臨倒塌

雖然貝克萊的思想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後來遭到很多哲學家的批判,但我在這裡想說明的不是要我們因為貝克萊這樣一個動機,就否定他在哲學上的作用,對於哲學的批判我們不能因為動機而否定,任何一種哲學思想的誕生都會有一定的動機,一定的針對性,而是一個好的哲學思想它自己可以形成一個「自圓其說」的體系,並不能「強來」。並且我們要用歷史的眼光去看待哲學思想,這樣我們對於哲學的理解才能更清晰。如果從歷史的眼光看,貝克萊起到了一定的橋梁作用,而這座橋的兩端就是洛克和休謨,也就是經驗主義的三大代表,洛克承認物質實體的存在;繼而貝克萊否定物質實體的存在,但卻承認精神實體;再到後來的休謨,直接否定了物質實體以及精神實體,從而走向了懷疑論,也就引發了後來的「科學大廈面臨的倒塌」。

相關焦點

  • 讀蘇菲:存在就是被感知,現實世界為何是一場夢境
    對此,柏克萊也許會這樣反問:「如果做夢的時候,在夢裡的桌子硬質料感覺,是實實在在的嗎?」當然,夢醒之後,沒有人會認為夢境中會出現實在之物的。柏克萊還有可能會舉出催眠的例子。在催眠狀態下感受到的「冰雪」之冷和「火爐」之熱,雖然會讓人產生與在現實生活中相同的反應,但實際上並沒有出現真的冰雪或者火爐。因此,柏克萊提出我們只是感知著我們的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
  • 存在就是能夠被感知,不能被感知的存在只是形上學的猜測?
    但大家也許不知道,在科學方面,馬赫其實很反對由麥克斯韋和玻爾茲曼等科學家在19世紀後半葉所倡導的「原子論」。馬赫認為,原子不能被直接觀察到,任何關於原子存在的假說只不過是形上學的猜測。另一位著名的科學家大衛·休謨也有類似於馬赫的觀點,他們認為,原子作為一種客體,只是由感知數據構成的,而感知數據並不能證明原子的真實存在。
  • 地球無時無刻不在運動,為什麼我們卻感覺不到?感覺不到就對了
    由於萬有引力在宇宙中普遍存在,因此宇宙中的各種天體都是高速運轉的,同樣,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速度也是非常快的,那麼為什麼身處其中的我們卻感受不到地球的運動呢?根據物理學家最新的計算,地球每秒的自轉速度為大約465米,你能想像到這個速度有多快嗎?聲速也不過才340米每秒,但是這也還是比地球自轉的速度慢了100多米每秒,這是有多誇張?地球自轉的速度比聲速還快!也許這就是所謂的超音速吧。
  • 地球無時無刻不在運動,為什麼我們卻感覺不到?感覺不到就對了
    由於萬有引力在宇宙中普遍存在,因此宇宙中的各種天體都是高速運轉的,同樣,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速度也是非常快的,那麼為什麼身處其中的我們卻感受不到地球的運動呢?根據物理學家最新的計算,地球每秒的自轉速度為大約465米,你能想像到這個速度有多快嗎?聲速也不過才340米每秒,但是這也還是比地球自轉的速度慢了100多米每秒,這是有多誇張?地球自轉的速度比聲速還快!也許這就是所謂的超音速吧。但是地球的公轉速度比地球自轉速度還要快!
  • 人類無法證明外星人是否存在,那麼是否可以說外星人就是存在的?
    舉個例子,我說你身邊可能有無數個會纏繞著你,你相信嗎?不相信?那你就證明每走鬼在你身邊,你能證明嗎?顯然不能!說你身邊可能有鬼的人顯然弄錯了方向,從科學的角度登分析,他不應該讓你證明沒有鬼,而他自己必須證明有鬼!
  • 水星 -- 在那些太陽永遠照不到的地方,存在水冰.
    ,在那些太陽永遠照不到的地方,存在水冰。在那些太陽永遠照不到的地方,存在水冰。在那些太陽永遠照不到的地方,存在水冰。在那些太陽永遠照不到的地方,存在水冰。水星上是否真的存在水冰,你我無從考察,但是藉助我們善於聯想的想像力,倒是可以問問自己 -- 什麼時候感覺自己是一塊冰,被凍住,無法前行?
  • 時間為什麼不存在?
    如果說時間不存在,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讓我們來做個思想實驗,假設地球停止自轉,而且一直是同一個面朝著太陽,就像月球總是同一面朝向地球。不考慮氣候等因素,假設你還可以安全生存。你會發現沒有了日夜,沒有了四季,如同在南極經歷極晝,不同是頭頂的太陽不會移動,你的時間永遠定格在了一個點。假設是中午12點,你看到的永遠是中午十二點的樣子。想像一下,這時候你如何判斷時間呢?
  • 從"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到"合理的才會存在"!
    但無論先後,他們都認可存在和道理是分開的,我們只知道其存在,還不知道其道理,我們要尋找其客觀的道理,這是唯物主義;我們不但知道其存在,還知道其必然合道理,因為不合道理就不會存在,這是唯心主義。存在的道理我們不一定找得到,也可能永遠都找不到,深刻的"不可知論"已經說明了這點。道理的存在卻是人為的,是人主觀意志的結果。
  • 量子力學中十分深奧的疊加態:如果你不看月亮,那麼月亮就不存在
    量子講堂第三期,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量子力學中十分深奧的疊加態,如果你不抬頭看月亮,那麼月亮就等於不存在,這個結論是不是讓人感覺很荒唐呢?讓我們來想像這樣一個場景:剛剛走出家門的你突然懷疑自己好像忘記了帶鑰匙,於是你需要翻一翻自己衣服的兜來確定自己到底帶沒帶鑰匙,那麼此時就出現了兩種可能性,第一種是你帶鑰匙了,第二種則是你沒有帶鑰匙,不會存在第三種可能性,所以你需要翻一下衣服的兜來確定兩種可能性是哪個是正確,但你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會不會你出門的時候既帶了鑰匙,又沒帶鑰匙呢?
  • 四維空間的存在為何人類無法感知?看完這個螞蟻實驗你就明白了
    科學家提出了多維空間的概念,科學家認為在宇宙當中不僅僅存在一個維度存在著多個維度,也就是說每一個維度都有屬於自己的世界,也有屬於自己的生命,目前人類生存的空間位於三維世界,三維世界就是長寬高組成的一個立體世界,當然了,在人類的世界當中其實還存在著二維世界。但是人類卻沒有辦法讓二維世界的生物感受到人類自己。相應的人類也沒有辦法,感受到四維空間的生物存在。這是怎麼回事呢?
  • 感覺變化多端,強大的感覺不一定就是上師
    我們的感覺變化多端,強大的感覺不一定就是上師——弟子前世因緣的徵象宗薩欽哲仁波切積聚福德的方法有些人會說:我跟某某上師有很強大的緣分。有這種感覺是很重要的,因為對於尋求證悟的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心靈緣分。這種感覺可以是一個催化劑,它可以把你對那位來自喜馬拉雅山、長滿胸毛的上師的情感,引導到美妙而有意義的心靈之旅。
  • 我們總是懷疑感知的世界那麼荒謬?當你領悟不二法門定當豁然開朗
    作者:聖禪如果按照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來說,我們或許會說能感知到的就是真實存在的,好比品嘗酸甜苦辣鹹的滋味,人們一定會認為這些都是真實不虛的。然而,如果我們就這樣回答關於感知的問題,似乎太膚淺了。萬事萬物總是在不斷變化,因此,我們表面感知的事物,看似存在,又不是真實的存在,這點從佛教認識觀念上,其講述的比較深入。佛家思想,最熱衷看事物的究竟,往往認為四大皆空。那麼,佛家講的這個空,難道就是一無所有嗎?你看《心經》裡面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為什麼說鬼魂不存在?如果存在鬼魂,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必將擴展
    或許在某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你曾孤獨一人走過一片荒野中的墳地,你難免會產生一種背後有「人」的感覺,因此會堅定地認為鬼魂就在那兒。但實際上,那只是你的大腦額葉在控制你的思維。這樣說一定有人會反對,好吧,要想讓別人接受你的觀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那我們就接著來探討一下,我們姑且認為鬼魂是存在的,那麼它應該和我們一樣,同樣身處我們這個宇宙,這樣說你應該沒有意見吧?
  • 既然存在生物鐘,那麼動物具備感知時間的能力嗎?
    關於時間,自古就流傳下來許多名句,例如「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等等,可見不同人對時間有不同的見解。時間雖然在現實中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卻成為了人類社會正常運轉的保證。時間對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對自然界的動物呢?它們是否也擁有感知時間的能力呢?筆者認為,時間對任何一種生命都十分重要,它就像是引導生物向前發展的一條線,如果沒有了時間,恐怕生物的發展得不到保證。但至於動物是否能夠感知時間這個問題,還真不好說,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筆者認為動物是能夠感受到時間的變化的,但它們還無法感知時間。
  • 愛因斯坦的問題:你相信月球只在我看的時候存在嗎?
    而量子物理學則用我們感覺不到的東西取代了這幅圖畫。它說電子不是在一個地方,而是形成一個瀰漫的雲。如果你試著觀察電子,你在雲的稠密區域找到它的概率比在稀疏區域要高。這種雲可以用波函數在數學上表示。量子物理學的核心是一個方程,它支配著波函數如何隨時間變化。奧地利-愛爾蘭物理學家埃爾溫·薛丁格在1926年發現了它,所以它被稱為薛丁格方程。
  • 重疊世界真的存在嗎?
    也有人說,世界是意識的,失去了意識,這個世界就是不存在的,世界因個體的存在而存在,因個體的死亡而毀滅。假如我死去了,那麼我的世界自然而然也就毀滅了,這個世界以後的一切就再與我無關,至於這個世界,從此以後就不存在了,有一句這麼描述訣別:我的世界裡你已死去,你的世界裡我也不想繼續活著。
  • 職場人生感覺累和不快樂:重塑快樂認知模型,感知快樂該有的樣子
    上班感覺鬱悶枯燥特別累,沒勁頭,下班閒散無聊一樣感覺不快樂,我是抑鬱了嗎? 我一直在做基層管理,每天忙著和累著,看到高管和老闆面色難看,壓力重重,也不輕鬆快樂啊,我還有希望嗎 剛大學畢業一年,已經換了三份工作,在新公司工作還不到三個月,又開始重複累和不快樂的消極心態,難道還要再換工作嗎?我該怎麼辦?
  • 科普:北鬥如何為手機導航定位,為什麼用戶感知不到它存在
    北鬥:我默默為你們提供服務這麼多年,你們卻不知道我的存在!委屈···北鬥早已為手機提供導航多年6月23日,北鬥導航(衛星導航系統)完成最後一顆衛星發射,完成北鬥三號全球組網。這是不是意味著,大家從現在開始就可以使用北鬥了?
  • 我們的大腦起著轉換能量與粒子的功能,感知下存在實際是創造世界
    如果說量子物理只能解釋一些微觀事物的話,我想這是因為你的知識還不足以讓你去看透一些事物的本質。前面我有文章說道「量子」其實是為了強調離散變化在微觀世界中的普遍性。比如一個人做夢,夢見自己做夢,再夢見夢裡的人自己做夢,理論上可以如此循環下去。那麼,現在做夢的這個人,未必也是真實的,也許也是這個循環中的一個,即現在做夢的這個人,也是在另一個人的夢中。
  • 侃侃科學:你我都是真實存在嗎?還是某種「模擬程序」的角色呢?
    Hi,大家好,這裡是侃侃科學,我是侃侃。今日話題:你是如何確定人類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幾年前,當我第一次聽到世界是被模擬出來的,這一理論假設時,瞬間感覺終於有人懂我了。孩童時代你是否和我一樣不止一次的幻想,你才是這個世界乃至整個宇宙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