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職場三哥
閱讀時長/一杯咖啡的時間
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劇本——不是你父母的續集,不是你子女的前傳,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對待生命你不妨大膽冒險一點, 因為好歹你要失去它,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尼採
01
因為疫情,我居然聯繫到多年沒有消息的同事,他現在上海工作,過去我們是同事。曾在一家私企做生產管理,比較合得來。
後來都辭職跳槽各奔東西。我們聊到當下的生活狀態,朋友說:「疫情歸疫情,反正總會過去,我們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還是累著不快樂」。我忽然語焉不詳有點思維短路,只是電話裡回了一句:阿拉上海人呀,儂在不快樂,我們不要活的拉呀!哈」。
其實,朋友不是在裝低調,我也沒有調侃朋友的意思。我知道他是年薪幾十萬的公司高管。
因為我最近才回答一個網友的問題時說過:別說自己多累多辛苦,你到我的公司看看生產一線的員工,十二小時兩班倒,月薪五千元左右,沒有員工抱怨辛苦,因為珍惜這份工作和這份穩定的收入。
我們不得不接受社會有階層這個事實,但是,沒有誰真正生活在社會底層,累和不快樂也不要任性地和底層生活聯繫。
上班感覺鬱悶枯燥特別累,沒勁頭,下班閒散無聊一樣感覺不快樂,我是抑鬱了嗎? 我一直在做基層管理,每天忙著和累著,看到高管和老闆面色難看,壓力重重,也不輕鬆快樂啊,我還有希望嗎 剛大學畢業一年,已經換了三份工作,在新公司工作還不到三個月,又開始重複累和不快樂的消極心態,難道還要再換工作嗎?我該怎麼辦? 類似這樣帶有情緒性的話題在網絡一直很熱,因為觸及到不同年齡和職業階層,尤其來到人生中年的職場人,累和不快樂是心底的冰涼情緒,一種說不出的痛,曾經的自己深有體驗。
02
我們多年來並沒有在心底裡構建對快樂感知的邏輯模型,而是被父母,老師,社會規定地認識快樂,到今天,我們的快樂面目全非,快樂在那裡?我不快樂該誰來負責?誰該引領我走出不快樂的心境?
在任何時代的任何人,還有我們在不同年齡階段都會感覺累和不開心,其背後涉及到一種人生真相,以及對生活快樂的邏輯延展方式。
職場三哥這樣的表述可能令你感覺晦澀,那我先做一個比喻:
1.就算你沒有養寵物貓狗什麼的,你也可以發現:很少看見一隻憂鬱的貓或不快樂的狗。迄今為止我們也沒有發現哪一個物種,可以像人類一樣進行文明發展和創造文化,而且確實正在指導人類的生存和生活更便利。那為何人類感覺煩惱和不快樂,難道我們在自作自受?
2.難道是我們生而為人的宿命嗎?還是我們人類今天所做所為都是被規定被安排,如同說到的底層社會,身心勞累,還有感覺不到快樂,所以一定有一種邏輯架構是我們沒有感悟到,沒有搭建,沒有形成心理定勢的東西。而正是這個東西的缺失讓包括職場三哥在內的很多人感到活著的困惑迷茫。事實上,這是我們凡俗人生裡絕大多數人,終生深陷其中的問題
3.說到生活底層,我不得不用更加通俗的事例來闡述:作為乞丐,已經是世俗社會裡公認的比較底層了。好,咱們一群要飯的上街,你要到一百多元還有好食物,而有的乞丐分文沒要到還餓著肚子,你造成他們內心的不平衡和失落,說白了,就是對你嫉妒,紅眼,心生不滿怨氣,所以感覺不快樂了。
無怪乎孔子要說: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大家都混到要飯的份上了,沒有任何職業擔當,責任,忠誠度還有婚姻責任,孩子教育等等的束縛和壓力,真正到大已經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天天可以睡到自然醒曬太陽境界,依然心累而不開心。
當然,對應的事例就是我身邊親歷的人,特別是做老闆和公司高管的群體,自覺是上層社會的人,開著百萬豪車了,住別墅有企業經營賺錢,卻終日拉著臉抱怨生氣,滿面愁容不快樂
這就絕非一個社會層次可以解釋吧!
03
職場三哥青年學習國學,史書,儒教,進入中年開始學習老子《道德經》,《周易》,現在研究西方哲學,企圖建立一套自我可以自洽的心理認知邏輯模型,尤其是對快樂的感知模型,企圖推翻過往來自家庭,學校,辯證唯物觀念的束縛。
【1】因為這些年很拼搏很努力,從一個生產線上的質檢員,做到今天的職業經理人,集團公司高級合伙人,卻驚悚和迷茫的發現:居然自己從心底裡不快樂,甚至感到人生的悲涼和無聊。我知道,這不是社會層次和賺錢多少,職位高低的問題。
而是自己對世界,人生,宇宙,還有題主說到的累和不快樂的邏輯思維認知出偏差了。
【2】為什麼現代人愈發患有抑鬱症,強迫症,性格分裂,狂妄正等種種心理疾病,一定是自身原生態的生命感知系統出錯了。
就像一座建築物最重要的主體是地基,可是對生活實用方面,地基最沒用,不能用來住也不能裝飾美化居所環境,但是我們都知道地基才是維護我們一切美好的安全所在。
我對華夏文明文化落實到自身的內涵是這樣: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結貴人十養生。
【3】感覺自己已經走到第十點養生這個環節,所以我現在可以心靜如水,安之若素地在這裡說說心累和快樂與否這些事。
西方哲學對人生和世界,宇宙的認識建立在這樣的認知:眼前的世界是一個假象,我們所知道的世界,只是我們在感性,知性和理性上感知到的樣子。
世界真是客觀的存在是什麼樣子,沒有人知道。因為誰也不能把自己完全置身於時空之外觀測這個世界。
這樣表述有點繞腦了,說通俗直白點就是:世界不是我們的五官感覺上的樣子。就好比一條魚缸裡的金魚看到外部世界都是曲面的,和人類感知到的世界又不一樣。
懂我的意思了吧,「魚在魚缸裡感覺憋屈和不自由,所以不快樂」,這只是我們人類的邏輯思維方式才會推演出的想法。金魚真實的心態和生存理念我們其實完全不懂。
04
來到人生中年,我必須開始重塑自我認知快樂的邏輯模型,我無法用哲學的,或社會心理學上更專業的詞彙來描述,就用我自己能理解和明白的語言來表達。
1.我們不需要刻意解讀自己困惑的問題,而且深陷不能自拔。就如同我們不知道食物是如何被腸胃分解的機能原理,並不影響腸胃正常地幫助我們消化健康身體。所以,我們不需要研究和知道快樂內在的機理是什麼,快樂的本質含義是什麼,只要感知快樂的存在就足夠。
2.身心勞累,工作糾結,生活壓力等這些讓我們負重憂愁的事情,其實全部加在一起也沒有空氣和水更重要。只是我們太心安理得地接受陽光,空氣和水供養,沒有覺得獲得這些需要付出什麼?好吧,我現在告訴你:我們可以舒服地被陽光普照,呼吸空氣,和水滋潤都是因為你可以工作,做事,賺錢,活著。
3.世界來自宇宙最初的能量演化,就如同老子說的道生太極,生陰陽,生萬物,道是什麼?道法自然,也是最初的宇宙能量。今天的你我只是一團有人性智慧和邏輯思維的能量而已,快樂和你從來不曾分離。
尼採說:完滿的人生需要哲學的關懷。
人生的完滿離不開健康的身心。身體是我們的皮囊,身體不單單要保養保健,保健身體是為了更好的使用身體,讓我們的心靈和心智可以不為身體所累贅,感受快樂該有的樣子。
(完)
我是職場三哥,歡迎關注,一起分享,活在當下都不易,一起感受有溫度的文字。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