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生感覺累和不快樂:重塑快樂認知模型,感知快樂該有的樣子

2020-12-04 職場三哥

文/職場三哥

閱讀時長/一杯咖啡的時間

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劇本——不是你父母的續集,不是你子女的前傳,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對待生命你不妨大膽冒險一點, 因為好歹你要失去它,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尼採

01

因為疫情,我居然聯繫到多年沒有消息的同事,他現在上海工作,過去我們是同事。曾在一家私企做生產管理,比較合得來。

後來都辭職跳槽各奔東西。我們聊到當下的生活狀態,朋友說:「疫情歸疫情,反正總會過去,我們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還是累著不快樂」。我忽然語焉不詳有點思維短路,只是電話裡回了一句:阿拉上海人呀,儂在不快樂,我們不要活的拉呀!哈」。

其實,朋友不是在裝低調,我也沒有調侃朋友的意思。我知道他是年薪幾十萬的公司高管。

因為我最近才回答一個網友的問題時說過:別說自己多累多辛苦,你到我的公司看看生產一線的員工,十二小時兩班倒,月薪五千元左右,沒有員工抱怨辛苦,因為珍惜這份工作和這份穩定的收入。

我們不得不接受社會有階層這個事實,但是,沒有誰真正生活在社會底層,累和不快樂也不要任性地和底層生活聯繫。

上班感覺鬱悶枯燥特別累,沒勁頭,下班閒散無聊一樣感覺不快樂,我是抑鬱了嗎? 我一直在做基層管理,每天忙著和累著,看到高管和老闆面色難看,壓力重重,也不輕鬆快樂啊,我還有希望嗎 剛大學畢業一年,已經換了三份工作,在新公司工作還不到三個月,又開始重複累和不快樂的消極心態,難道還要再換工作嗎?我該怎麼辦? 類似這樣帶有情緒性的話題在網絡一直很熱,因為觸及到不同年齡和職業階層,尤其來到人生中年的職場人,累和不快樂是心底的冰涼情緒,一種說不出的痛,曾經的自己深有體驗。

02

我們多年來並沒有在心底裡構建對快樂感知的邏輯模型,而是被父母,老師,社會規定地認識快樂,到今天,我們的快樂面目全非,快樂在那裡?我不快樂該誰來負責?誰該引領我走出不快樂的心境?

在任何時代的任何人,還有我們在不同年齡階段都會感覺累和不開心,其背後涉及到一種人生真相,以及對生活快樂的邏輯延展方式。

職場三哥這樣的表述可能令你感覺晦澀,那我先做一個比喻:

1.就算你沒有養寵物貓狗什麼的,你也可以發現:很少看見一隻憂鬱的貓或不快樂的狗。迄今為止我們也沒有發現哪一個物種,可以像人類一樣進行文明發展和創造文化,而且確實正在指導人類的生存和生活更便利。那為何人類感覺煩惱和不快樂,難道我們在自作自受?

2.難道是我們生而為人的宿命嗎?還是我們人類今天所做所為都是被規定被安排,如同說到的底層社會,身心勞累,還有感覺不到快樂,所以一定有一種邏輯架構是我們沒有感悟到,沒有搭建,沒有形成心理定勢的東西。而正是這個東西的缺失讓包括職場三哥在內的很多人感到活著的困惑迷茫。事實上,這是我們凡俗人生裡絕大多數人,終生深陷其中的問題

3.說到生活底層,我不得不用更加通俗的事例來闡述:作為乞丐,已經是世俗社會裡公認的比較底層了。好,咱們一群要飯的上街,你要到一百多元還有好食物,而有的乞丐分文沒要到還餓著肚子,你造成他們內心的不平衡和失落,說白了,就是對你嫉妒,紅眼,心生不滿怨氣,所以感覺不快樂了。

無怪乎孔子要說: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大家都混到要飯的份上了,沒有任何職業擔當,責任,忠誠度還有婚姻責任,孩子教育等等的束縛和壓力,真正到大已經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天天可以睡到自然醒曬太陽境界,依然心累而不開心。

當然,對應的事例就是我身邊親歷的人,特別是做老闆和公司高管的群體,自覺是上層社會的人,開著百萬豪車了,住別墅有企業經營賺錢,卻終日拉著臉抱怨生氣,滿面愁容不快樂

這就絕非一個社會層次可以解釋吧!

03

職場三哥青年學習國學,史書,儒教,進入中年開始學習老子《道德經》,《周易》,現在研究西方哲學,企圖建立一套自我可以自洽的心理認知邏輯模型,尤其是對快樂的感知模型,企圖推翻過往來自家庭,學校,辯證唯物觀念的束縛。

【1】因為這些年很拼搏很努力,從一個生產線上的質檢員,做到今天的職業經理人,集團公司高級合伙人,卻驚悚和迷茫的發現:居然自己從心底裡不快樂,甚至感到人生的悲涼和無聊。我知道,這不是社會層次和賺錢多少,職位高低的問題。

而是自己對世界,人生,宇宙,還有題主說到的累和不快樂的邏輯思維認知出偏差了。

【2】為什麼現代人愈發患有抑鬱症,強迫症,性格分裂,狂妄正等種種心理疾病,一定是自身原生態的生命感知系統出錯了。

就像一座建築物最重要的主體是地基,可是對生活實用方面,地基最沒用,不能用來住也不能裝飾美化居所環境,但是我們都知道地基才是維護我們一切美好的安全所在。

我對華夏文明文化落實到自身的內涵是這樣: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結貴人十養生。

【3】感覺自己已經走到第十點養生這個環節,所以我現在可以心靜如水,安之若素地在這裡說說心累和快樂與否這些事。

西方哲學對人生和世界,宇宙的認識建立在這樣的認知:眼前的世界是一個假象,我們所知道的世界,只是我們在感性,知性和理性上感知到的樣子。

世界真是客觀的存在是什麼樣子,沒有人知道。因為誰也不能把自己完全置身於時空之外觀測這個世界。

這樣表述有點繞腦了,說通俗直白點就是:世界不是我們的五官感覺上的樣子。就好比一條魚缸裡的金魚看到外部世界都是曲面的,和人類感知到的世界又不一樣。

懂我的意思了吧,「魚在魚缸裡感覺憋屈和不自由,所以不快樂」,這只是我們人類的邏輯思維方式才會推演出的想法。金魚真實的心態和生存理念我們其實完全不懂。

04

來到人生中年,我必須開始重塑自我認知快樂的邏輯模型,我無法用哲學的,或社會心理學上更專業的詞彙來描述,就用我自己能理解和明白的語言來表達。

1.我們不需要刻意解讀自己困惑的問題,而且深陷不能自拔。就如同我們不知道食物是如何被腸胃分解的機能原理,並不影響腸胃正常地幫助我們消化健康身體。所以,我們不需要研究和知道快樂內在的機理是什麼,快樂的本質含義是什麼,只要感知快樂的存在就足夠。

2.身心勞累,工作糾結,生活壓力等這些讓我們負重憂愁的事情,其實全部加在一起也沒有空氣和水更重要。只是我們太心安理得地接受陽光,空氣和水供養,沒有覺得獲得這些需要付出什麼?好吧,我現在告訴你:我們可以舒服地被陽光普照,呼吸空氣,和水滋潤都是因為你可以工作,做事,賺錢,活著。

3.世界來自宇宙最初的能量演化,就如同老子說的道生太極,生陰陽,生萬物,道是什麼?道法自然,也是最初的宇宙能量。今天的你我只是一團有人性智慧和邏輯思維的能量而已,快樂和你從來不曾分離。

尼採說:完滿的人生需要哲學的關懷。

人生的完滿離不開健康的身心。身體是我們的皮囊,身體不單單要保養保健,保健身體是為了更好的使用身體,讓我們的心靈和心智可以不為身體所累贅,感受快樂該有的樣子。

(完)

我是職場三哥,歡迎關注,一起分享,活在當下都不易,一起感受有溫度的文字。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相關焦點

  • 如何提升自己感知快樂的能力?
    快樂實在是很難得的事情!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為什麼現在的人越來越難感受到快樂,因為壓力越來越大,攀比的心理越來越重,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為什麼放不開呢?想要獲得快樂很簡單,不在於形式,而在於放鬆的心理,淡定的情懷。
  • 是快樂太少,還是我們缺少感知快樂的能力
    一位作家說:快樂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一種心靈上的滿足,它會使一個人變得開心,擁有好的心態。擁有快樂,會更容易發現、享受生活中的幸福細節,提升生活品質,獲得成功。快樂是人類必須的生活品質,也是儒家文化追求的一種精神境界。無論是學習、交友、修道都強調快樂。快樂是人生態度,也是人生寶貴的財富。
  • 希臘史12:追求快樂是人生目的,伊壁鳩魯告訴你怎麼做才能更快樂
    他說,依據感覺的標準說所有感覺都不真實,這犯了自我否定的錯誤。針對第二種觀點,他說,我們沒有區分真實的感覺和虛假的感覺的標準。人所具有的各種感覺相互驗證,而不相互矛盾。比如,在遠處看到的一個較小的塔在近處看較大,視覺並沒有欺騙我們。對塔的視覺與對視者和塔之間距離的感覺相互配合,告訴我們塔的真實大小。
  • 唯有「減少認知錯覺、加強體驗感知」的智慧修行,才能擁有幸福快樂...
    >很遺憾「右腦」沒有「記憶和語言」能力,右腦的「體驗感知」通過「意識想法」向左腦提供語言的「素材」,但是「體驗感知」在寧靜狀態下才有可能被「喚醒」;4、左腦代表「我」,進行「語言敘事表達」;而且左腦的「敘事習慣」是將記憶的峰值與終點兩者加以平均而確定的(峰終定律);
  • 快樂的暑假:外出旅遊的快樂時光
    今年的暑假,我過得很快樂,因為我既參加了假期學習,也進行了假期旅遊,但我最喜歡的一段時間還是外出旅遊的快樂時光。今年的假期,由於爸爸媽媽的休息時間和我的培訓班上課時間衝突,但我們都十分想去旅遊,最後決定去南方,因為我想去上海的迪士尼樂園。
  • 幸福是一種對快樂的感知能力,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很重要
    現在阿秀的幸福觀變成了:過去幸福,現在不幸福。03、阿軍:現在不幸福,但未來會幸福。阿軍現在是背負巨大的責任去上班的。把一個家的重量扛在肩上,阿軍多少變得有些焦慮和急躁。不過,他對未來倒挺樂觀。他認為即使現在不幸福,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未來肯定會變得幸福的。阿軍時常在壓力下憧憬著美好未來。他現在打工的狀態,給人一種忍辱負重的感覺。儘管上班很累,但阿軍一想到要給兩個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就渾身充滿了鬥志。這就是阿軍現在的幸福觀:現在不幸福,但未來會幸福。
  • 自由聯想、快樂共享快樂大傳遞活動!
    2006年05月12日 08:08作者:編輯:欒海豔     還沒來得及去每一個快樂大傳遞的活動站點,還在想像傳遞著快樂的10部手機現在在誰的手裡經歷著怎樣的故事,這些滿載著快樂心情日記和快樂圖片的特別手機已經完成任務安全回北京啦
  • 如何獲得快樂?——來自神經科學研究的答案
    所以,外界刺激的變化,才決定了我們能否感知到。如何製造快樂快樂是人對外界刺激的一種反應,而大腦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機制是感知變化。所以,長時間不變的話,哪怕很強刺激,也不會讓我們快樂的。該追求怎樣的快樂快樂是短暫的。解決方法就是要麼追求多樣化,要麼追求間隔式。那我們該追求哪一種快樂呢?快樂在今天這個世界是廉價的。
  • 快樂=幸福?你錯了,快樂興奮刺激但短暫,蜥蜴告訴你什麼是幸福
    吃冰激凌的小孩似乎,每個人對快幸福的定義都不一樣,我什麼時候感覺很享福呢?街頭美女有人在大街上看到美女時,那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很快樂,有人聽一場劉德華演唱會,感覺很快樂,觸摸嬰兒的性**的時,他會發笑,他感覺到了快樂。快樂總是很短暫,當刺激褪去的時候,快樂也就褪去了。
  • 擁有生命熱情才能讓你真正快樂
    也許在剛開始的第一個星期是雀躍、迫不及待的,但之後隨著邊際效用的遞減原理,我慢慢覺著了不快樂,內心開始懷念記憶中所有充滿生命熱情的日子。開始懷念童年時壓抑不住地對外面世界的好奇,懷念自己學習退步時強忍淚水刻苦讀書的時光;開始懷念青春年少時第一次喜歡一個異性時的心動與奮不顧身,懷念自己為愛情做過的那些傻事,尤其記得那些不求回報的心情;開始懷念走入職場後廢寢忘食參加培訓時的期盼,懷念那時對加班與福利無視的事業野心,尤其記得曾經無限忐忑下依舊大膽出擊的厚臉皮精神
  • ...認識自己的每一項日常活動,讓自己開心又快樂地做事|馬爾可夫模型
    像這樣在幾種狀態之間來回搖擺的過程,在數學上有一個名字:馬爾可夫模型。02 馬爾可夫模型再說一個馬爾可夫模型的例子:天氣。03 自律的根源,在於改變認知我最近刷知乎很少了,現在有一些碎片時間寧願去刷刷豆瓣、看看抖音。我不刷知乎是為了戒掉自己的「手機成癮症」嗎?是因為我變「自律」了嗎?很明顯不是,不然我刷豆瓣又怎麼講呢。不刷知乎是因為最近知乎上負面的社會新聞太多了,每次打開知乎刷完之後我都會不快樂。
  • 黃俊銘:「快樂博士」讓病人快樂(圖)
    21日,他應廈大附屬中山醫院的邀請,為省內醫護人員做「快樂護理」的報告,獲得了大陸同行的廣泛好評。可是誰會想到,這麼一位傳播快樂的使者卻曾是一位抑鬱症患者。昨日,導報記者借著其行程的空當對他進行了專訪。
  • 肥宅快樂水,你喝著真的快樂了嗎?
    肥宅快樂水,你喝著真的快樂了嗎?最近流行一個詞:肥宅。肥宅是指對日本ACGN文化領域痴迷的身體肥胖的人群,也可理解為肥胖的御宅(即Fat Otaku)。現在連可樂都變成了肥宅快樂水,原因是因為可樂糖分高+喝著爽,一天兩瓶快樂水,一個月能胖10斤,讓你有三倍的快樂。
  • 不論你感覺如何,快樂是一種善待自己的能力
    快樂就像陽光,不分貧富地灑在每一個人的頭頂上。你可曾見過鄉間嬉戲的農家小孩?他的快樂不亞於百萬富翁的兒子得到一個昂貴的遊戲機。如果你善用快樂的能力,那麼任何情況下,你的頭頂都會閃耀著快樂的光輝。在喧囂的都市中,我們如何去尋找快樂?為自己儲存快樂的來源是建造心靈快樂園地的好方法。我們可以用很多方式來儲藏這些快樂之源。它能在我們煩悶時,令我們重新找到平衡的狀態。生活如果一成不變,就會是乏味的。
  • 感官快樂都是短暫的,真正的快樂是和意義的結合
    越是處於社會階層底層的人,越是會用消耗型方式來尋求快樂,比如打牌、打遊戲、看肥皂劇。越是處於社會階層高層的人,越是會用補充型方式來尋求快樂,比如交流、閱讀、學習。 趣味不分高低貴賤,但有消耗和補充型兩種。刷手機、玩遊戲這樣的趣味,被稱作消耗性趣味,它所能帶來的樂趣方便快捷,但卻可能僅僅持續一瞬。
  • 令人感到快樂的物質
    人的一生,就是追求快樂,逃避痛苦,這個就是人生真諦。社會所有的人,都是因為追求幸福、逃避痛苦,而變得有序起來。認識人的快樂、痛苦的來源,對人是很重要的。人的快樂和痛苦,都是人的意識活動的結果,屬於人的精神因素,但是,這個是有物質基礎的。
  • 生日快樂祝福語簡短,生日快樂圖片大全
    生日快樂圖片大全送上最美好的祝福和關懷,獻上最誠摯的問候和喜悅!在這美麗的季節,願你一路鮮花相伴,快樂走向人生路!在此祝願生日快樂!生日快樂圖片大全知道你需要的不多,只需要一點光,那就是燭光;只需要一份情,那就是友情;只需要一顆心,那就是真心;
  • 我失去了快樂的能力
    不喜歡和苦澀的事情倒是挺多,比如上班,上班被客戶罵、加班,加班被領導罵,被罵完再繼續加班......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就撲哧一下洩氣了,失去了快樂的能力。面對如此生活,這好像挺正常,也不正常。翻翻以前的照片,圓圓臉,眼神清澈,再看現在的自己,嘴角向下,一副苦相。
  • 孩子,我寧願你現在不快樂!
    「開家會的時候,我和旁邊的家長交流,才知道自己孩子落後了多了。」小黃說,以前她覺得孩子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時光,不應該給孩子太大的壓力。「現在都和別的孩子差很多,以後怎麼辦?再不抓緊時間,感覺會耽誤孩子的。」一些家長可能也和小黃有一樣的看法,覺得孩子不應該天天被逼著學習,應該讓他們快樂才是最主要的。
  • 人生路上感悟的十句話,痛並快樂著
    三、人生路上,必須看遠,別讓生活的壓力擠走快樂,真正的痛苦,沒有人能與你分擔。成長就是這樣,痛並快樂著。四、有山有水更何憂,知足能令萬事休,這是一種胸懷的寬闊,也是一份命運的厚重,雪飄過,霜也重,浮生就是此情景,心事重的更誤了山水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