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快樂都是短暫的,真正的快樂是和意義的結合

2020-12-05 修心煉道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年輕人千萬不能碰哪些東西?有一個回答很有意思:「於我看來,總結起來不過一類:不能沉迷於只能帶來短期愉悅感,但對於一個人的長期成長有負面效應的東西。」

這句話真是說到點子上了。越是處於社會階層底層的人,越是會用消耗型方式來尋求快樂,比如打牌、打遊戲、看肥皂劇。越是處於社會階層高層的人,越是會用補充型方式來尋求快樂,比如交流、閱讀、學習。

趣味不分高低貴賤,但有消耗和補充型兩種。刷手機、玩遊戲這樣的趣味,被稱作消耗性趣味,它所能帶來的樂趣方便快捷,但卻可能僅僅持續一瞬。

而補充型趣味,有時可能只是你身邊的一些小事,比如堅持晨跑,又比如讀完一整本書,一個學習計劃。當你去做這些事的時候,你會逐漸發現其中蘊含的樂趣,而且探索越深,它們反饋給你的樂趣也就越多,就像一片可以無限擷取的海洋。

感官快樂通常都是短暫的,一頓美食或一場Party帶來的快樂很難持續,且遵循收益遞減規律,閾限會逐漸提高,快樂越來越難,只能通過不斷增加刺激和驚喜來實現,滿足後又難免落入空虛;而基於價值體驗的幸福卻可以持續很久。

一個追求知識的人,會因為獲得新知而感到高興;一個追求道德的人,會因為自己良好的聲譽而感到滿足。

這種精神愉悅,比起感官享受,不那麼直接,也沒有那麼強烈,甚至說更加虛無縹緲,但是,它卻足夠持久,更容易給人帶來一個好的心情。

所謂快樂,就是真興趣。何為真興趣?哲學家周國平說得好:「就是做這件事情時你會非常愉快,哪怕不給你報酬,哪怕得不到別人認可,你還是要做。你是對這件事情本身感興趣,而不是對它帶來的利益感興趣。」

所以,幸福是「快樂和意義的結合」,兩者缺一不可。快樂代表現在的美好時光,屬於當下的利益;意義則來自於目標,一種未來的利益。

所謂意義,就是意義感。何為意義感?哲學家周國平說得好:「意義感,就是通過做這件事情,你覺得你的價值真正得到了實現,你的人生因此是有意義的。」

所以,沙哈爾教給我們幸福的方法就是:先問自己三個問題:第一:什麼事情能帶給我快樂?第二:什麼事情能帶給我意義?第三:我有哪一些優勢?然後找出這三個答案的交集點,這個交集點,就是最能讓你幸福的事情了。

在追求這個快樂又有意義的目標時,我們既是快樂和享受的,同時又找到了自我價值感,所以就獲得了持續而長久的幸福。

內心的快樂是真正的快樂,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弄明白自己的心叫明心,見到了自己的本性叫見性。一切隨緣就叫解脫。不執著、不攀緣,苦樂完全取決於自己。

最極致的快樂,不會是感官上的快樂,精神愉悅以及更強大的精神愉悅,可能才是我們應有的追求。

相關焦點

  • 快樂=幸福?你錯了,快樂興奮刺激但短暫,蜥蜴告訴你什麼是幸福
    吃冰激凌的小孩似乎,每個人對快幸福的定義都不一樣,我什麼時候感覺很享福呢?我想了想,好像是每天看著今日頭條的那個小圓點紅了,通知漲粉的時候最快樂。而關於幸福,積極心理學家有非常獨特的見解。我兒子打遊戲時的那種興奮和刺激,覺得很幸福。蜥蜴通過一番努力和掙扎,獵取到的食物,它也感覺到了幸福。這兩種幸福 ,有什麼區別呢?塞利格曼說,幸福分兩種,第一種是身體上的「快樂」,第二種是「真實的幸福」二、第一種幸福:快樂以及調控快樂的方法1、快樂:來源於外界感官上的刺激。
  • 塵世間真正的快樂來自哪裡?物質上還是精神上,去佛陀那找答案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活這一世,有人認為只活這一世於是及時行樂,享受感官上的刺激,怎麼快樂怎麼來,毫無信仰可言,一味追求世俗的價值,然而最終不過是一坡黃土。這一生的財富、名利權勢都無法帶走,唯一帶走的只會是那「業債」。業債是佛教的專業術語,人活世間所做的種種事跡有善惡之分,這些都是作業,都會形成結果。
  • 你快樂嗎?掀開得失的面具,會發現自我存在的意義
    一般人將擁有與快樂劃上等號,因為在獲得的同時,內心生起滿足感,覺得空缺得到填補。例如:希望升官加薪,認為職位的高低象徵著個人價值;寧可吃泡麵也要存錢買名牌包,以為名牌能幫助自己增加自信……。更精準地說,外在的事物不過是引發內心感受的媒介,我們真正希望得到的,其實只是一種感受,例如:溫暖、愉悅、自在、充實感等等。因此,當人們說不願失去時,只是因為害怕痛苦。
  •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科學家來告訴你正經原因
    眾所周知,快樂的時光總是很短暫的。同樣一個小時,上枯燥的課卻比看演唱會要漫長很多,特別是當你時不時地盯著鐘錶看時間的時候會讓你感覺時間過得更慢。當你玩的正嗨時,好多東西都會吸引你,例如看演唱會,你沉醉在音樂中,和朋友盡情搖擺,盯著巨星,這個時候你肯定沒閒工夫打開手機看時間。
  • 成年人的快樂只有3秒,真正的「精神高潮」是什麼樣子的?
    熱情和衝動讓我們的職場始終差強人意,不間斷的向我們輸出「缺失感」。 勇敢的和父母做鬥爭,歷經困難終於和認定的那個人組成了家庭,如今也就兩三年的時間,別說激情,認真對話都開始少之又少。
  • 擁有生命熱情才能讓你真正快樂
    也許在剛開始的第一個星期是雀躍、迫不及待的,但之後隨著邊際效用的遞減原理,我慢慢覺著了不快樂,內心開始懷念記憶中所有充滿生命熱情的日子。,我竟然發現:原來真正的快樂既不是享受,也不是輕鬆,而是你是否擁有生命熱情,你的生命是否在為之燃燒。
  • 有意義的快樂就是幸福(圖)
    日本醫學博士春山茂雄在《腦內革命》這本書中寫道:「人的心靈由大腦裡的腦幹、大腦邊緣系統和大腦皮質組成。其中有一種神經,當受到外界刺激的時候,會使人快感。  飲食、性生活給予我們充分快感,體育運動讀書學習也能給予我們難以言狀的快感。為他人奉獻和為社會工作,也能帶來精神的喜悅。這些快感都來自神經分泌的內啡肽。」
  • 《自控力》——你以為的快樂也許只是一種假象
    多巴胺是一種能使人們短暫得到快樂的分泌物,他幾乎和所有的快感相關,比如墜入愛河,吸菸喝酒,吃高熱量的食物,逛街購物,沉迷追劇,上網,遊戲,短視頻等。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會促進多巴胺的分泌,讓人暫時的感到快樂、愉悅!但這種快樂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快樂,他只是一種對快樂的期待。
  • 幸福就是頭腦的愉悅跟快樂的情緒嗎?心理學上這樣來定義幸福!
    所有生靈具有本能的願望以避免痛苦和體驗幸福。我們不可避免地沉淪於使我們無比失望的事物中尋求快樂以取悅頭腦,錯過了可使我們長期幸福的事情。你越是追求快樂,你今後就越是不快樂。因為快樂是二元的情緒。你會很快樂,但這個快樂,有一個頂點到頂點他就會回歸,就像花兒在全盛的時候就會凋謝,月兒在最圓的時候就會虧蝕!又好比是過山車,你俯衝的能量有多大,那麼你跌落的速度就會有多快。追求快樂的方式無非是通過獲得感官的刺激來取悅自己的頭腦。到最後你會發現頭腦越來越難以被取悅。你要加大刺激的力度跟強度。
  • 快樂就在大腦中
    把飢餓的實驗老鼠放進同時放了食物和控制槓的籠子裡,老鼠會立即衝向控制槓不停地刺激自己,渾然忘了飲食。事實上,除非實驗人員關閉電流,否則老鼠將忘掉所有的一切,一直自我刺激下去,直到精疲力竭昏厥為止。  顯然,老鼠通過刺激自己的內側前腦束,找到了一種無上的、絕不厭倦、永無滿足的快樂。並非只有老鼠的大腦才有這樣的「快樂中樞」。
  • 快樂的暑假:外出旅遊的快樂時光
    今年的暑假,我過得很快樂,因為我既參加了假期學習,也進行了假期旅遊,但我最喜歡的一段時間還是外出旅遊的快樂時光。今年的假期,由於爸爸媽媽的休息時間和我的培訓班上課時間衝突,但我們都十分想去旅遊,最後決定去南方,因為我想去上海的迪士尼樂園。
  • 北鬥AR學生地球儀,給孩子真正的「快樂教育」
    談到教育,很多家長看到孩子背著沉重的書包去上學就認為孩子這樣不會開心,迫切希望能有既要學習又要快樂的教育形式就好了,其實大多數家長誤解了「快樂教育」的真正內涵,孩子真正的快樂應該來自於對世界的體驗和挑戰自我的成就感。
  • 中國青年報整版關注:工作是為了快樂還是意義
    工作中的快樂可以來源於多方面,最常見的有:自己真心喜愛,對行業真正感興趣;「錢景」光明,報酬豐富;工作內容清閒,不費力;社會大眾認可度高。同樣,工作也能帶來多重意義,包括有價值感和成就感,可以積累經驗、不斷成長,自己具有主動權、能夠被尊重,可以幫助他人、為社會和國家作出貢獻等。
  • 如何獲得快樂?——來自神經科學研究的答案
    快樂是一種腦神經科學現象,因此可以被調控。快樂永遠是短暫的,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因為只有讓你不快樂,你才有動力去尋找快樂,完成生存與繁衍的使命。那麼,有沒有可能稍微讓快樂來的多一點呢?Raman)在《Nautilus》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綜述文章「Unhappiness Is a Palate-Cleanser:Why it’s impossible to always be happy」(不快樂是口感清潔劑:為什麼我們不能永遠快樂),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說明了為什麼快樂總是短暫的。
  • 不舍拜物主義,難得內心快樂
    有太多人以佔有物質資源的多寡來評判別人,我們沉醉於佔有物質資源的快樂中。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似乎並不快樂,很奇怪,物質選擇多了,煩惱也開始多了。原來那些物質所帶來的快樂都是短暫的,而且是淺層的快樂,有時甚至成為了煩惱的來源。當我們感到煩惱時,逃避是沒有用的,不去化解,它就經常來串門。解鈴還須繫鈴人,那就從減少物質開始吧。
  • 職場人生感覺累和不快樂:重塑快樂認知模型,感知快樂該有的樣子
    因為我最近才回答一個網友的問題時說過:別說自己多累多辛苦,你到我的公司看看生產一線的員工,十二小時兩班倒,月薪五千元左右,沒有員工抱怨辛苦,因為珍惜這份工作和這份穩定的收入。我們不得不接受社會有階層這個事實,但是,沒有誰真正生活在社會底層,累和不快樂也不要任性地和底層生活聯繫。
  • 跑步有4種快樂,在跑步中發現快樂和享受快樂,是跑步的最高境界
    ●●跑步有4種快樂,這4種快樂給人的感受是有很大不同的,但是每一種快樂,對跑步來講都很重要,一個跑步的人只有經歷了這些快樂,才能真正的愛上跑步,才能堅持跑步。
  • 10分鐘避免及時行樂悖論,你不是真正的快樂,拖延只是保護色
    我對「及時行樂」這句話最深的印象,還停留在《死亡詩社》那部電影裡,老師對一群荷爾蒙滿溢的青春少年們說「及時行樂」,是讓他們珍惜當下,不虛度時光,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尋找真正的快樂。這是有心理學依據的,大部分你覺得能使你快樂的事情,其實都只是大腦的錯覺和欺騙。還記得之前聊過的大腦獎勵系統嗎?
  • 運動分泌多巴胺使人快樂
    ,身心全都輕鬆了,運動後讓大家變得更加開心了,為什麼運動會讓人變得更加快樂更加開心呢?當神經系統得到緩解的時候,身體會產生一種讓人感到快樂的東西。更重要的是,運動讓大家短暫忘卻了各種不快樂的事情,所以在運動完之後腦子裡都被疲勞所充斥著,忘記了那些不愉快的事情。
  • 《快樂十分鐘 健康加油站》
    【健康中國 我們在行動】快樂十分鐘 健康加油站山東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開展陽光五月康復展示活動陽光五月,精彩你我。5月1日,山東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開展「快樂十分鐘 健康加油站」戒毒人員陽光五月康復訓練展示活動,重點觀摩了各大隊的「創意健身操」「八段錦」兩項展示活動,紀委書記陳素萍、總經濟師李愛文及各大隊負責人全程觀看了展示活動。創意健身操是大隊康復訓練師結合康復訓練要求,自行編制的在晨練、工間時段練習的各期段特色韻律操,每套時長10分鐘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