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鐘避免及時行樂悖論,你不是真正的快樂,拖延只是保護色

2021-01-15 Deadliner生產力

及時行樂悖論,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春暖花開,最美人間四月天,隨著國內yi情基本控制,基友們邀我「喝花酒」,盛情難卻就去了,嗯,驅車到錢塘江畔自助燒烤加賞花,酒是管夠,那些貨背了2大登山包,還真是喝花酒呀。

想想還沒完成的工作,總有一種被騙了的感覺,但基友說了,人生苦短,及時行樂,韓愈都說了「曲江水滿花千樹,有底忙時不肯來」,你難道比白居易的譜還大不成。

好吧,那就喝著小酒,聊聊「及時行樂」。很多拖延症的命門之一就是這句「及時行樂」,尤其最近經過yiqing考驗後,大家對於生命無常有了更近距離的認識,既然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會先來,那我還管什麼工作,找樂子去呀。可是朋友,真實情況是你沒完成的工作,才是明天最大的意外。

我對「及時行樂」這句話最深的印象,還停留在《死亡詩社》那部電影裡,老師對一群荷爾蒙滿溢的青春少年們說「及時行樂」,是讓他們珍惜當下,不虛度時光,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尋找真正的快樂。

這是有心理學依據的,大部分你覺得能使你快樂的事情,其實都只是大腦的錯覺和欺騙。還記得之前聊過的大腦獎勵系統嗎?事實上獎勵系統並不是針對當下快感的反應,而是在暗示「再來一次」將會獲得極大快感,是一種對未來的期待。我把它稱為「及時行樂」悖論。簡單理解就是及時行樂並不是真正的快樂,你的快樂其實來源於非及時的未來期待。

為了解釋這個概念,簡單說一下一個心理學實驗。實驗裡對小白鼠的大腦能引發獎勵系統的區域進行電擊,小白鼠很享受。然後訓練小白鼠自己按下電擊按鈕,他們依然很享受。大概每隔4秒就會按一次。進一步給小白鼠設置一段路障,它們要走過一段電網才能到達電擊開關處,結果這些小白鼠紛紛忍受痛苦爬過電網去電擊自己。按理說它們穿越電網的當下是痛苦的,及時行樂不支持它們這麼做。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其實電擊時大腦的反應,而小白鼠吃到食物等真正讓它們快樂時的反應,是完全不同的。反而是電擊後,它們的大腦開始表現出快樂的反應,科學家們把這個歸納為是大腦對「下一次電擊」將會獲得快感的期待。

在實際生活中,你靜下心來研究下,你不停地刷抖音或快手,是因為真的刷到了讓你興奮的視頻嗎?不是的,是你對於下一個就能刷到讓你捧腹大笑或性趣盎然的視頻的期待在作怪。你拖延工作不做事真的拖延的這段時間有做什麼事使你快樂嗎?不是的,是你期待拖延這段時間你會特別放鬆,就像是賭徒們相信自己下一把肯定能贏。

不停地對獎勵的期望,也是部分強迫症患者的誘因。我們的大腦錯把獎勵的期待當做快樂和滿足,所以,我們會從不可能帶來滿足的事物中尋找滿足感,比如我們會從不斷拖延的時間中,尋找放鬆帶來的滿足感,但往往發現那些被拖延的時間,其實也只是在無聊中度過罷了。

未來的快樂會打折

既然大腦實際上存在及時行樂悖論,我們快樂建立在對未來的期待上。那為什麼還是會有那麼多的享受當下為藉口的放縱呢?

那是因為未來的快樂會打折扣,這是「延遲」效應,大腦的獎勵系統會對將來的獎勵加上很誇張的「通貨膨脹」,同樣的獎勵如果延遲支付的話,就會覺得它的價值直線下降。

舉個例子,最近不少城市政府補貼大眾消費,通過支付寶發放了不少消費券,假設下一輪補貼直接發放現金,但是你可以選擇兩種補貼方式:一是現在給你100元,二是等到1個月後給你發200元。相信你已經做出自己的判斷了,即使這只是個假設,但我相信不少人還是選擇現在就要100元,如果這個假設真實發生了,當你看到實實在在的100元現金時,選擇「現在就要補貼」的人數佔比會更大。

你的大腦會說服你接受現在就要100元,比如你正好看中了一雙鞋子,一件衣服,或者正好想約好朋友去喝花酒。當我們把金額和時間都放大時,這種體驗會越加明顯。比如說現在每個月交100元保險,10年後每個月給你返回800元養老金,大部分人是不願意的,哪怕增值率真的很高。現代人願意吃炸雞喝奶茶,可能會不採取保護措施就發生性行為等,都是因為快感是當下的,而身體健康沒有疾病這些好處都是延遲支付的。就像拖延症者會選擇拖延而不是高效工作,因為拖延的放鬆是當下的,有個不用加班的周末時光是將來的。而所有將來的獎勵,都會被大腦認知打折扣。

多說一句,每個人對於未來獎勵的折扣率不同,有些人覺得1個月後的200元可以折扣為現在的100元,而有些人覺得它只能折扣為現在的80元,折扣率越低的人,自控力越強,也越容易成功。

10分鐘法則改善「及時行樂」

未來的快樂被打折,讓我們只能專注於當下的「及時行樂」,而這些又不是真正的快樂。要改變這個困境,可以利用大腦的另一項有趣機能。

你最初得到的獎勵就是你想保留的東西,比起得到的滿足,大腦更不願意承擔失去的痛苦。比如上述假設的現金補貼,比起1個月後得到200元,大腦對現在失去100元的不快反應更加強烈。

但是換種方法,先給你一張200元的電子票,告訴你一個月後可以在支付寶兌付,但同時你也可以選擇現在就兌付,但需要收取50%的手續費。這個時候大多數人就會選擇等到1個月後,因為大腦認為現在兌付失去了100元,這讓它很不快。

應用在改善拖延上,我們可以把工作後的計劃先擬好,比如說完成當下工作後,周末可以去打一場球賽、喝杯咖啡、再吃頓好的。然後告訴自己,是否願意把這個周末放鬆計劃,改成現在的拖延去玩手機或看視頻。

為了讓我們不被衝動綁架,而有足夠的時間留給大腦的理智,有個10分鐘法則的小技巧。當面臨難以拒絕的誘惑時,告訴自己OK可以的,如果10分鐘後我還想要,那我就接受這個誘惑。比如說當你下午工作很想喝奶茶時,告訴自己再等10分鐘,如果那時候我還想喝,那就喝吧。當你想拖延時,告訴自己先試著再工作10分鐘,如果10分鐘後還是像要拖延,那就拖會兒吧。而這10分鐘裡,你就可以停下來想一想,你是否願意把未來的獎勵,折扣為現在的及時行樂(想想你已經得到的200元補貼,現在就兌換的話要失去的那100元手續費)。想喝奶茶的,你願意將已經在購物車中,在即將到來的夏天就可穿上的美美衣服,折扣為現在對於奶茶的滿足感,而等夏天到了時,就只能穿長裙遮住自己的肉肉嗎?想拖延的,你是否願意將已經計劃好的和家人或朋友的歡聚計劃,折扣為幾個小時可能也挺無聊的拖延時光。

接受並體驗誘惑,才能放下誘惑

如果10分鐘後你還是拒絕不了誘惑,沒關係,不需要自責,而是要自我諒解,並接受誘惑。這是因為自我批評會給自己造成壓力,而大腦為了解壓反而會基於衝動讓你去做它認為能給你當下帶給快樂的事情。此時大腦會對你說「那又如何」,如果你在減肥時,在10分鐘法則後還是吃了一點炸雞或甜點,你感到自責,但你的大腦會說,那又如何,反正已經吃了一口了,要不吃完它吧。吃完後大腦又會說,反正已經打亂節食計劃了,那還不如好好享受下。

而自我諒解會排解壓力,讓你找回自控力,不讓自己放縱地吃下去。(多說一句:有些我們認為只是嘴上說說的話,其實具有極大的力量,所以不要吝嗇你的讚美與安慰,哪怕是對自己說。也不要輕視那些別人說給你聽的安慰性「好話」,它們真的會發揮作用,只是你自己沒有察覺到。如果你正在苦惱自己事情太多沒時間休息,或者最近又長胖了2斤,不要覺得愛人說的「注意多休息」和「沒事,你現在這樣很美」只是沒有意義的空話)

在接受誘惑時,去仔細感受,你甚至可以把體驗記錄下來。比如描述出你吃垃圾食品時的味道,記錄下自己拖延工作去放鬆時的心情等等,可能你會發現實際上你並不需要那種體驗,你可能並不想吃垃圾食品作為下午茶,你甚至都不想吃東西,只是想停下工作休息下。你也並不是想拖延,只是想先完成其他工作項。

當然你也可能會覺得這些體驗完全無法讓你滿足,可能你覺得垃圾食品的口感可能過於油膩和鹹辣了,不是你想像中的完美味道。拖延的時間你覺得其實很焦慮又無聊,一點都不快樂,不是你想要的放鬆。

神奇的是,不管你意識到這些誘惑不是你想要的體驗,還是不夠滿足你要的體驗,都會讓你對無法控制的事有更強的自控力。

4點總結

1.及時行樂是要珍惜當下,找到真正讓我們快樂的,有意義的事情;

2.大腦認知對於未來的快樂會打折,迫使我們選擇「及時行樂」,可是當下的快樂往往並不是真的快樂,只是基於我未來會快樂的一種期待,這是「及時行樂」悖論;

3.要解決及時行樂困境,可以在面對誘惑時,花10分鐘時間,去想像未來的快樂是我們已經得到的(比如想像你沒有拖延而是高效完成工作後陪家人、朋友或自己放鬆的時光,把事件和體驗感想得越細緻效果越好),而及時行樂要把這種已經得到的快樂剝奪,替換為當下的放縱,10分鐘再問自己是否確定要這麼做;

4.對於沒有拒絕的誘惑,不要自責,要接受它體驗它,感受(最好描述出來)誘惑實現時的體驗,看它和自己想像中的體驗是否一致。這有助於你提升自控力。

----你最近「及時行樂」了嗎?----

相關焦點

  • 「全是乾貨」10分鐘讓你擺脫拖延症,掌控自己的時間
    不過它並不是本文的重點。)而我想要跟大家分享的關於拖延症的內容,都是作者本人經過實踐且認為非常有效的辦法。其實我想分享的是,首先希望能改變大家對拖延症的重新定義。一旦定義重新確立,你自己其實就可以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辦法。閒話少說,乾貨開始。二、拖延症的真相是什麼?其實拖延症的核心聽起來很簡單——控制注意力。
  • 《自控力》——你以為的快樂也許只是一種假象
    多巴胺是一種能使人們短暫得到快樂的分泌物,他幾乎和所有的快感相關,比如墜入愛河,吸菸喝酒,吃高熱量的食物,逛街購物,沉迷追劇,上網,遊戲,短視頻等。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會促進多巴胺的分泌,讓人暫時的感到快樂、愉悅!但這種快樂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快樂,他只是一種對快樂的期待。
  • 科學家最新研究:如果你愛拖延,可能你很快樂
    科學家的這個最新研究,對很多人來說簡直是福音如果你愛拖延,可能你很快樂我今天終於交出了一篇論文。本來,我有3個月的時間慢慢寫,但是計劃卻一變再變:從最初每周寫一部分,分12周完成;到一個月內寫完;又改到兩周內寫完。最後,我是在deadline的前三天裡把論文趕出來的。
  • 如何克服拖延症?這事我們還得從猴子說起......
    兩個大腦都有一個理性決策人,但在拖延症患者的大腦裡,還有一個及時行樂的猴子。那這對拖延症患者來說意味著什麼呢?There is a difference.這個及時行樂的猴子,並非是你所希望的在幕後控制方向的人。他完全活在當下,沒有過去的記憶,也沒有未來的概念。他只關注兩件事情:簡單和開心。"All of that's going to take a while, so we're not going to really have room on the schedule for any work today. Sorry!"
  • 利用「神經可塑性」,從根本上解決你的拖延症
    隨著上網的時間越來越多,我也越來越不能忍受無聊、困難或有壓力的任務,開始選擇逃避而不是專心工作。換句話說,我已經落入了拖延的陷阱「啊,啊,我會看完這個的」拖延症無處不在。根據《The Procrastination Equation》的作者Piers Steel的說法,大約95%的人承認自己有過拖延工作的情況(也許另外5%的人拖延沒有上交調查結果)。
  • 跟著TED學英文01 雖然你有拖延症,但是我有藥啊
    這是今年帶你學的第1篇TED/雖然你有拖延症,但是我有藥啊/那些你今年要完成的去年定下的千年就要實現的目標,現在他們怎麼樣呢?嘻嘻,小編跟你說了段繞口令。不過今天,的確帶你認識一位新朋友,選擇困難症一母同胞的好兄弟——「拖延症」。
  • 每個「拖延症」孩子的背後,都有天才的影子?
    發出後,引起媽媽們強烈反響,紛紛表示自己要學習一下,儘量避免成為嘮叨、討人煩的老媽子。 但也有姐妹們表示,有時的確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 結果10年過去了,只留下了一幅草圖,公爵父親青銅雕塑的毛都沒見著......
  • 拖延症有救了?科學家為你找到了「藉口」!
    DOI: 10.1093/scan/nsz049 研究人員通過決策相關的行為控制衡量(AOD)方式,研究多巴胺能系統的遺傳誘導差異是否與個性狀拖延症的個體差異相關聯,AOD得分越低,表示越容易拖延。早前,沃裡克商學院David Arnott和Scott Dacko教授對777名學生進行調查,發現86.1%的學生有拖延習慣,通常會拖到最後24小時才交作業,而早期提交者的平均得分為64.32,最後一分鐘上交作業的人的平均分數最低,約為59,研究表明,拖延帶來的不僅是失眠,還可能是重修。
  • 動物神奇的保護色
    來源:網際網路           大自然一直都很神奇,有一些動物無論何時都「穿」著它們的奇裝異服,模仿周圍的環境,這種體色就叫保護色
  • 肥宅快樂水,你喝著真的快樂了嗎?
    肥宅快樂水,你喝著真的快樂了嗎?最近流行一個詞:肥宅。肥宅是指對日本ACGN文化領域痴迷的身體肥胖的人群,也可理解為肥胖的御宅(即Fat Otaku)。現在連可樂都變成了肥宅快樂水,原因是因為可樂糖分高+喝著爽,一天兩瓶快樂水,一個月能胖10斤,讓你有三倍的快樂。
  • 令人焦慮的「拖延症」:也許在潛意識裡,你的拖延,是在恐懼成功
    一個員工,收到老闆交付的任務,明明感覺時間不夠,就是提不起精神,剛打開筆記沒幾分鐘,就忍不住摸了摸手機,然後在追了幾集劇集,吃了半桶爆米花之後,終於開始通宵工作,第二天帶著黑眼圈和被老闆責罵的恐懼,來到單位。
  • 真正的有錢人,往往掌握8個時間管理方法,掌握一個,也要恭喜了
    在大眾的理解中,它指的是把時間花在"刀刃"上,把你的時間和精力花在最見成效的地方。三、現在就做當一位超級富豪被問到"致富的秘訣"時,他用四個字回答說:"現在就去做吧。"許多窮人習慣於"等待機會",也就是說,花很多時間"進入狀態"。事實上,狀態是用行動幹出來的,絕不是等出來的。
  • 你所不知道的社會學效應——布雷斯悖論真正的價值!
    在一個交通網絡上增加一條路段反而使網絡上的旅行時間(traveltime)增加了,而且是所有出行者的旅行時間都增加了,這一附加路段不但沒有減少交通延滯,反而降低了整個交通網絡的服務水準(level ofservice),這種出力不討好且與人們直觀感受相背的交通網絡現象就是人們所說的布雷斯悖論現象
  • 每天花10分鐘讓你更快樂的8種方法
    悲觀不是一種人格特徵。相反,它是教育和習慣的一部分,它是用不信任、敵意等方式來看待這個世界的行為。要擺脫壞心情、對生活的不滿和抱怨的惡性循環,有時只需要一點點時間。而大雄今天整理的10分鐘習慣就能夠幫忙調整你的心態。
  • 英語熱詞:「拖延症」用英語怎麼說?
    2019-07-31 17:10 來源:天津新東方 作者:姚麗美   」拖延症」英文可以用procrastination表示,而「做事拖拉的人」即「拖延症患者」則可以用procrastinator來表示,動詞procrastinate
  • 《行動力》:看完這本書,我發現了戰勝拖延症的秘密
    對此,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總結:「有的時候不是沒時間做某件事,而是你壓根沒有為某件事安排時間。你的生活和你的時間,其實是你選擇的結果。你要學會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被事情牽著鼻子走。」享受到了提前完成任務的快樂,從此之後,她就徹底告別了「拖延症」,成為一個凡事都提前做完的人。那麼,有沒有什麼簡單可行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戰勝拖延症呢?
  • 塵世間真正的快樂來自哪裡?物質上還是精神上,去佛陀那找答案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活這一世,有人認為只活這一世於是及時行樂,享受感官上的刺激,怎麼快樂怎麼來,毫無信仰可言,一味追求世俗的價值,然而最終不過是一坡黃土。這一生的財富、名利權勢都無法帶走,唯一帶走的只會是那「業債」。業債是佛教的專業術語,人活世間所做的種種事跡有善惡之分,這些都是作業,都會形成結果。
  • 你回到一分鐘前殺死自己?聊一聊你能聽懂的祖父悖論
    問題是這樣子的:如果生活在21世紀的你乘坐時間機器回到20世紀阻止你祖父和祖母認識結婚,那麼就不會有你的誕生。沒有你的誕生,就不會有21世紀的你回到20世紀。如何解決這一悖論?如果你穿越回到過去阻止祖父母相遇,成功之後,你的祖父母也肯定會在之後的某個情況下相遇,發展到後來有了你自己。如果你回到一分鐘前殺了自己,肯定會有別的時空的你穿越到一分鐘前你的位置,延續你的時間線發展。也就是說,你可以回到過去,改變過去,但事件繼續發展,你終將得到一個一模一樣的現在。
  • 10個讓你燒腦讓你暈的數學悖論!
    悖論是一種很有意思的邏輯遊戲,看完這10個經典悖論,你腦子還轉的過來嗎?你要到達終點,必須先到達全程的1/2處;要到達1/2處,必須先到1/4處……每當你想到達一個點,總有一個中點需要先到,因此你是永遠也到不了終點的。古希臘哲學家芝諾提出了一系列關於運動不可分性的哲學悖論,二分法悖論就是其中之一。
  • 當女孩自稱肥宅快樂的時候 她們在想什麼?
    在無需運動、主動放棄清淡飲食和沒有社交壓力的生活中,肥成了身材最便捷的走向,宅成了生活最佳保護色。鍾愛原味肥宅快樂水的Z導表示,自己雖然肥,但是卻宅得快樂。每天都能徜徉在自己最鍾愛的世界中,不受限地吃喝玩樂,就是人生真正的意義。不過,誠信肥宅的Z導表示,肥宅是自己的,快樂也是自己的,作為旁觀者,請尊重肥宅的生活方式,切勿以「死肥宅」傷害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