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世間真正的快樂來自哪裡?物質上還是精神上,去佛陀那找答案

2020-12-06 止一為正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纏身。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活這一世,有人認為只活這一世於是及時行樂,享受感官上的刺激,怎麼快樂怎麼來,毫無信仰可言,一味追求世俗的價值,然而最終不過是一坡黃土。這一生的財富、名利權勢都無法帶走,唯一帶走的只會是那「業債」。

業債是佛教的專業術語,人活世間所做的種種事跡有善惡之分,這些都是作業,都會形成結果。我們能夠得這一人生就是為了修行悟道積累功德把累世的業債還清,這是活著的意義,很多人不曉得,為了一點點小的快樂就原地踏步了。那些小小的快樂是消除一點點業債所形成的因果,比如上學時好好學習期末的時候考到了好成績,很開心。在學校的時候學習成績很不錯,學到了一門技術到社會上賺到了錢享受了物質生活,好像很不錯,自己感覺很開心,很快樂。

這些開心快樂只是短暫的,過了這段時間之後又回歸到常態當中去了,甚至會遭遇痛苦,比如身體會慢慢衰老,這些問題足以困擾物質豐富的人。古時候的皇帝以及有權力的人哪個不想長生不老,與天齊壽,可結果沒有人能夠逃離自然的宿命。所以說這些快樂是真正的快樂嗎?現在有再多的物質最終不還是交給了其他人,所以說合理的方法就是大家賺自己夠用的錢,其餘的物資就發展建設,若是如此人類的文明將會發展到無法想像的地步,這也是古往今來很多得道者的期望。

說到這些得道的聖賢,從他們的事跡中可以了解他們的思想。比如孔子、老子、釋迦牟尼、蘇格拉底等等,他們都善於思考問題,他們難道就比我們聰明,一生下來就有無與倫比的智慧嗎?也不是,但他們確實有使命,這一點釋迦牟尼在講法時說得很明白,這些人都是覺悟者,依照孔子的話是知道自己天命的人,所以他們會做正確且合理的事情,具體是哪些,依據各人根性自行感悟。

總之這些得道的聖賢他們知曉生死的根本,他們明白人生真正的快樂是什麼,所悟到的東西一般無二,不過在諸多得道的人當中,釋迦牟尼創建的佛教有很徹底的不二法門。學習釋迦牟尼的方法論能夠以全新的視角來觀照人生中的無常,能夠以正法來消除我們累世的業債,當我們依照相關法門融匯貫通之後,會發現孔子的方法,老子的方法,蘇格拉底的方法,耶穌的方法都驚人的相似,只不過表達的方式不同罷了。

覺悟者很清楚一點,我們這副身體是靈魂的居所,這一世在這樣的皮囊中修行,所以身體最重要的是健康,有一副好的身體才能夠探索這世界的真相,尋找真理從容面對世界的種種磨難。簡單一句話,發展物質的同時提高精神,然而人類的歷史總是過分注重某個方面,要麼注重物質要麼注重精神,很多人就走偏了,所以幾千年下來,真正悟道的人也就那麼多人,還有很多人是再次「降生」來度眾「有情」,可是現在的人們早就被物質迷失了的眼睛。

房子、車子、票子等等是現在社會的主流,過度追求物質的結果有好處也有不好之處,未來的業債會一一顯現出來。當下的物質快樂無法填補未來的精神空虛,那麼終有一天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這不是胡亂臆想而是因果的輪迴。

所以說我們感到的快樂不是單面倒的物質或者精神而是兩者相結合的一種「道」,生活中的方法方式是「術」,這是為「生存」所用,而「道」才是根本,但這卻只能勉強用文字解釋,最終還是要靠個人去「悟」。佛陀講了四十幾年的「法」,依據眾生的根器不同講了很多經,其中《楞嚴經》和《法華經》是覺悟的經典。

真正快樂的方法就在這些經典裡面,未來會和眾有緣一同參悟經中的妙理。這些只是假借的文字,唯有先在「術」上花功夫最終依據個人修行的功夫升華為「道」,獲得真正的無上快樂,願與諸位修行者共同得悟真理!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陀的世界觀:愛是一切的答案
    如果說這世間有什麼是可以永恆的,那一定是那超越時間空間的精神與愛,它不隨物質的變化而消失,只會與星辰日月同輝。 2500年前,釋迦牟尼佛心覓菩提,放棄了榮華富貴,放棄了名利財權,只為了救護無量無邊的眾生。
  • 物質的最小單位是什麼?時間的盡頭在哪裡?佛陀告訴你答案
    從「實」和「恆」我們看出這和之前《金剛經》中所說的「空」和「破相」有矛盾的地方,今天我們就藉此下機會順便說一下佛學中對於物質和時間問題論述。1、佛的邏輯從《金剛經》中破相理論,我們知道不管是佛像還是經書這種有形的東西都應該破掉,那麼邏輯要不要存在呢?
  • 佛陀給的困惑很多年的問題的答案,十四無記
    假如當時那人說:我不願把這毒箭拔出來,除非我知道是誰射我的,他是剎帝利種姓、婆羅門種姓、吠舍還是首陀羅種姓;他是高、是矮還是中等身材;他的膚色是黑色、白色、棕色還是金黃色;他來自哪一個城市或鄉村。我不願取出此毒箭,除非我知道我是被什麼弓所射中,弓弦是什麼樣的;哪一型的箭;箭是哪種毛制的;箭簇又是什麼材料所制……曼童子,這人在未弄清這些答案之前早就死了。
  • 黑洞是個「無底洞」,那被它吞噬的物質,又去了哪裡?
    黑洞是個「無底洞」,那被它吞噬的物質,又去了哪裡?我們都知道黑洞是宇宙中一個最獨特的存在,它是宇宙中的一個貪吃蛇,它把所有一切能看到的物品全部吞噬,在我們的印象中黑洞似乎只吃不吐,這個東西越吃越胖,而且它的吞噬能力也越吃越強。
  • 生活在印度:到菩提伽耶,找佛陀去(續)
    也許是少數服從多數,也許是因為當時印度最流行的還是苦修,總之,佛陀決定苦修。主張樂修的兩名隨從當然不悅,乾脆與佛陀分道揚鑣,自行修煉。剩下三人陪伴這位前王子,一路行走,只靠些許麻木支身。關於佛陀選擇苦修的原因,玄奘也有一個解釋。佛陀最初苦修,為的是降伏苦修外道。
  • 原來真正的漢族人是單眼皮!那雙眼皮來自哪裡?
    人類來自哪裡?生命源自哪裡?這讓人很疑惑,為何有了生就一定要有死?那人的樣貌為何都不盡相同,都說中國人就是黃種人,那皮膚黑一點的就不是中國人?並且還有人說真正的漢族人是單眼皮,那雙眼皮來自哪裡?當代女性為了美什麼代價都願意接受,整容醫院成了女性的常去之所,她們為了美不惜在臉上動刀子。流行大眼、瓜子臉,只要有錢哪裡都動。但是這已經失去了真實美,真正的自己也已經迷失。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雙眼皮,不管男性還是女性都一致認為雙眼皮是「美」的象徵,但是雙眼皮竟然不是純正的漢族人,看到這是不是懷疑自己的身份了。
  • 復活節島巨石文明來自哪裡?考古發現揭開真正答案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復活節島,尤其是島上那些神秘的巨石像,更是給所有看到過它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實上巨石像只是表象,巨石像背後那個謎一般的「復活節島文明」,才是復活節島上所有疑問的真正核心!復活節島上的文明,究竟是從哪兒來的?
  • 感官快樂都是短暫的,真正的快樂是和意義的結合
    這種精神愉悅,比起感官享受,不那麼直接,也沒有那麼強烈,甚至說更加虛無縹緲,但是,它卻足夠持久,更容易給人帶來一個好的心情。所謂快樂,就是真興趣。何為真興趣?哲學家周國平說得好:「就是做這件事情時你會非常愉快,哪怕不給你報酬,哪怕得不到別人認可,你還是要做。
  • 上天界下地獄,佛陀如是教化自己的弟弟
    有一次,佛陀知道度化他的因緣已成熟,就帶著阿難到城中化緣,順便去了難陀家,正好遇到他在給妻子化妝。難陀遠遠看到佛陀走來,趕緊起座下樓,接過佛陀的缽盂,盛上蜂蜜供養佛陀。但佛陀不接缽盂,轉身走了。難陀又把缽盂給阿難,阿難也不接,說:「你從誰那兒拿來的,就還給誰。」難陀無奈,只好端著缽盂,準備跟佛陀去。班扎日嘎看到後,大聲問:「難陀,你要去哪兒?」難陀說:「我把這個缽盂還給佛陀,送了就回來。」
  • 地球上的水來自哪裡?
    有好多小夥伴們問過這個問題,就是啊,我們地球上的水來自哪裡?我們仰望夜空尋找答案。一、地球上的水來自彗星說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們地球上的水來自彗星。因而科學家認為,在地球的初期,由於地球內部的放射性元素發生衰變,使得地球內部的物質被融化,並且分離出大量的碳、氫、氧等分子,這些分子有些在高溫的環境下又相互反應,變成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水。科學家也曾在地球上找了證實這一想法的例證。
  • 女人真正喜歡上了你,可能「感性」會大於「理性」
    不可否認,女人在對待感情時多是感性大於理性的,因為她們是情緒化的動物,很多時候她們都是跟著自己的感覺走的,但是這些感性產生的前提就是她是真正喜歡你的,只有在喜歡你的基礎上,她才可能情緒用事,才會不顧及外界環境的影響只真心對待那就。
  • 佛教故事:佛陀帶你上天堂下地獄
    不只是這位父王擔心釋迦牟尼佛會將難陀帶去出家,難陀的妻子也害怕丈夫會出家,所以對難陀管得極嚴。難陀要出門,在離開之前,先在難陀的額頭點上口紅,規定口紅沒有幹以前要回來,否則處罰。難陀的妻子長得非常漂亮,難陀也非常愛,所以無話不聽。怕太太是因為愛太太,因為愛,所以怕,不愛就不怕。後來因緣成熟。時間到了,釋迦牟尼佛託缽來到王宮化緣。
  • 最好的愛情,不是物質上的勢均力敵,而是精神上的門當戶對
    但物質條件好的男人往往身邊不乏追求者,對伴侶要求會比較高,花心、出軌的可能性也比較大。所以,找結婚對象的時候,要綜合考慮現實情況,物質條件上的般配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門當戶對」。不知道這個女孩上了節目之後會不會反思自己,但一個人的三觀一旦形成,其實是很難改變的。跟三觀不合的人談戀愛,會在一些事情上面產生巨大的衝突,真的很難走得長遠。一份好的愛情,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門當戶對」,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如果想要收穫一份美好的、長久的感情,一定要和精神上「門當戶對」的人在一起。
  • 殺妻藏屍案 | 婚姻不僅僅是愛情,是需要物質和精神上的平衡
    妻子死後,朱曉東從柜子裡找了一條紅色被套,挾裹著妻子的屍體裝進新買的足以放下一人的冰櫃當中。接著他扔掉床墊,洗乾淨床單,每天晚上十一二點將頭髮梳得整整齊齊下樓遛狗,然後上樓睡覺。當兩個在心靈上、在自己追求的事業上達到共鳴的人成就婚姻,他們可能就是強強組合,並向著更高遠的目標而前進。那麼很多眼前的雞毛蒜皮,面對共同的理想就不足一提了。這樣的婚姻其實是一種合作夥伴、事業伴侶關係。但是婚姻中大多數的情況是一種供給關係,當男女雙方在事業上,在精神層面上,甚至在成熟度上無法達到匹配,那麼往往就是,各取所需。
  • 多次謀害佛陀的提婆達多居然在地獄裡睡覺,比三禪天還舒服,怎講
    後來,他在十力迦葉處習得神通力,變得愈發傲慢,便公然開始和佛陀作對。想代替佛陀領導僧團。當時提婆達多就去謀害佛陀,當時佛陀在靈鷲山,這時提婆達多就去山上取了一塊大石頭,向佛陀扔去。當時,山神叫做金毗羅鬼,他見到提婆達多用石頭砸佛祖,就用手接住這塊大石頭。當時,石頭碎了一小片,碰到佛祖的腳,立刻就出血了。
  • 地球上的水來自哪裡?科學家給出新答案
    8月31日,據外媒報導,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地球上的水可能並不是來自彗星,有可能是來自太陽系內部的頑火輝石球粒隕石。眾所周知,地球的表面約有四分之三都是海洋,正因為如此,它在太陽系中也是獨一無二的。但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個問題:這些水是從哪裡來的?
  • 如何獲得快樂?——來自神經科學研究的答案
    根據神經科學的研究,快樂可以分為兩大類:(1)多樣性的快樂:新奇的、不一樣的刺激會讓我們快樂。(2)間隔式的快樂:間隔一段時間,哪怕是以前經歷過的刺激,我們還是會感到快樂。那去餐館吃飯為例:如果經常去同一個餐廳,你會想把菜單上的食物每一道都嘗試一遍;如果隔幾個月才去一個好館子,你會每次都點上自己最愛吃的那道菜。不只是人類,即使是低等動物,快樂的機制也是這兩種。
  • 神是從哪裡來的?最精妙的答案在這裡
    神是從哪裡來的?最精妙的答案在這裡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意識又是如何創造物質的呢?神是不受時間,空間或物質的影響。如果他受時間,空間或物質的影響,那麼他就不是神。如果有物質和空間但沒有時間,那什麼時候放?所以,不能把時間,空間或事物獨立起來。它們必須同時存在。
  • 《跟巴黎名媛學到的事》:名媛拼的不是物質,而是精神上的富有
    通過一次出國交換學習,珍妮弗·L·斯科特在《跟巴黎名媛學到的事》這本書中寫下了她的答案。通過這本書,你會發現真正的名媛,她們擁有著萬裡挑一的氣質,通曉精通生活的藝術,即使生活是一團亂麻,也能從中得到最大的享受。
  • 精神或物質,都是錯覺
    用顯微鏡看它,是不存在的;以佛的智慧來看它,是不存在的;以天人、餓鬼、地獄道眾生的感覺器官來看它,也是不存在的;以八地菩薩的境界來看它,還是不存在。這就是有條件的存在。用佛教的語言來講,這叫做觀待而存在。緣起性空的存在,不可能有真實的東西。緣起的標準是:首先,它不是單空;其次,它不是真實存在的,只是因為各種因緣的結合而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