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快樂嗎?掀開得失的面具,會發現自我存在的意義

2021-01-08 禪淨密實修

常有人問:「如何看待得失?」事實上,得、失根本是不存在的幻象。原因在於:得與失必須立足在一個基準點上才能成立,那個基礎就是──「我」,但偏偏「我」是最虛妄不實的四大五蘊假合,既然無我,何來得失?然而,在尚未清醒無我之前,讓我們先一層層向內反觀──為什麼喜歡得到,而害怕失去?一般人將擁有與快樂劃上等號,因為在獲得的同時,內心生起滿足感,覺得空缺得到填補。例如:希望升官加薪,認為職位的高低象徵著個人價值;寧可吃泡麵也要存錢買名牌包,以為名牌能幫助自己增加自信……。

更精準地說,外在的事物不過是引發內心感受的媒介,我們真正希望得到的,其實只是一種感受,例如:溫暖、愉悅、自在、充實感等等。因此,當人們說不願失去時,只是因為害怕痛苦。每個人真正追求的,並非外在的任一事物,單單只是「離苦得樂」而已。我們自小就深信快樂的源頭來自外在,殊不知外在的一切都是短暫而生滅,所謂「風流得意之事,一過輒生悲涼」,這種建立在外境的快樂,通常會伴隨兩個現象:

其一,感受會隨時變異,得到並不一定快樂。例如:有人花掉大筆積蓄,買下夢寐已久的限量款亮黃跑車,但快樂只維持到家人告訴他:「我們剛剛都以為這輛是計程車……」在家人的笑聲中,他的優越感徹底破滅。又例如有人奮鬥十年終於升為課長,開心不到一分鐘,發現新進的後輩也被升為科長,和他平起平坐,快樂瞬間消失;另一位找了很久房子,終於如願搬到海邊別墅的女士,不到三個月就失去新鮮感,沒多久就看中下一棟房子,相信只要入住就別無所求。

這都是因為沒有認清能讓自己心安的並非外境,所以喜悅無法持久。為了讓自己再一次體驗快樂,只好不斷地變換目標,落入永無止境的輪迴。其二,不同人對於同樣的事物,產生的苦樂感受會有所差異。例如:有些人睡覺時必須燈光全暗才能入眠,有些人反而在漆黑中失眠;有人喜愛芳香劑的味道,有人聞到就頭暈。

這說明佛法所說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些不同的習慣、想法、觀點,其實都只是誤認過去累積的業識種子為真正的自己。錯認有「我」的這念識心,就這樣不斷忙著抓取外在的事物,加以分別,賦予意義,無法保持單純的「知」,一旦境界稍有變化,感受就瞬間產生變異。

既然由外而來的快樂沒有品質保證,那如何獲得永恆的安樂?答案是:向內看。《華嚴經》云:「心如工畫師,畫種種五陰,一切世界中,無法而不造。」外在的一切,皆由心識所現。所以,當不再賦予事物定義,並將焦點由外回歸自性,保持能觀的心清明常在,就能跳脫意識與情緒的框架。持續在這個根本上用功,轉化就自然發生,最後得以達到內外一致的圓滿。

每天給自己時間靜坐,找回迷失的覺性;每天撥一些時間反省檢討,作為處世的資糧;生活中的每一刻,好好觀照自己的心。不帶評論地以正念覺知它;當內心波濤四起,也請試著跳出海面,只是覺察它。日久功深,伴隨著付出的時間與努力,本自常存卻被覆蓋的喜悅,將逐漸流露,這種快樂不假他人,永恆而不滅。人生至此,有限的生命就活出了無限的價值。

相關焦點

  • 月有圓缺,人有得失
    在一個人的生命歷程中,得與失在他心中其實只有一線之隔,如果所得的已經夠多,即使是再得到,也不會覺得欣喜,稍有所失,卻會惶恐不安;但如果所失已經太多,就是再失去,也不會感到痛惜,稍有所獲,便會十分快樂。如此說來,得並不意味著一定就是得意,失也不一定就是失意。
  • 感官快樂都是短暫的,真正的快樂是和意義的結合
    而補充型趣味,有時可能只是你身邊的一些小事,比如堅持晨跑,又比如讀完一整本書,一個學習計劃。當你去做這些事的時候,你會逐漸發現其中蘊含的樂趣,而且探索越深,它們反饋給你的樂趣也就越多,就像一片可以無限擷取的海洋。
  • 《小黑魚》:小主角尋找自我的歷程,蘊涵著生命的思考與教育意義
    小黑魚自此踏上了尋找自我的旅程。這篇文章,我將會從繪本作者、繪本賞析、繪本蘊涵的教育意義、繪本閱讀的方法等方面展開探討,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發。在視覺上,賦予了小主角強烈的存在感。在細節的表現上,作者也是極盡用心。一雙精心刻畫的大眼睛為小主角注入了靈魂,也蘊藏著繪本深刻的寓意——張眼看世界。第二部分:繪本一共由十四幅精美的圖畫構成。作者用了一半的篇幅去展現小黑魚在大海中徘徊,尋找自我、發現自我的過程。
  • 人生存在處境之無意義
    我立刻打斷說:「你提到的可能是無意義的問題,但是現在讓我們好好的吃飯吧。」接著大家又開始熱烈地說著吃著。在我看來,那個朋友無意間掀開了人生真相的一個破洞,剛好被我看到,然後慌忙補上,談笑之間,已是驚心動魄,幸好聚餐還能得以繼續進行。
  • 當你的內在清明澄澈,你的生活便會輕鬆快樂淡然喜悅
    文/薄荷草比昂說,我想帶你認識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你自己。當你的內在,被焦慮,幻想,猜想,恐懼,隱蔽的憤怒佔滿。你會發現,看孩子,看父母,看伴侶,都是煩躁的,焦慮的……你的內在,溢滿了凌亂,再也沒有空間容納更多外在的人和事。
  • 外星人來地球了嗎?科學家發現「奇怪」面具,是誰留下的?
    這麼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外星生命的信號,只不過沒有太多理想的效果,直到目前仍然沒有人真正的見過地外生命,因此有人認為外星人是根本不存在的,人類在宇宙中本就是孤獨的。埃及金字塔作為世界上的壯麗景觀,曾經也被陰謀論者懷疑,這是外星生命所建造的,而前段時間科學家又在保加利亞有了一個新發現,原來在保加利亞出現了一個神秘的外星人面具,這個面具距今已經6000年了。這是科學家在考古過程中無意之間的發現,當時他們正在保加利亞的索爾尼塔進行考古發掘,突然挖掘出了一個小雕像,這個雕像沒有嘴巴,但是卻有著其他的五官。
  • 《思維的囚徒》7步跳出思維局限,找到生命的意義,實現自我超越
    二、實現有意義的目標,超越生命的極限你的所作所為是有意義的嗎?是有遠大目標的嗎?獻身國防科技事業的傑出科學家林俊傑,在生命的最後十小時,感動了整個中國。三、發現生命瞬間的意義,並付諸於行動生命的潛在意義存在於生命的每一個瞬間,甚至是讓你感到不那麼愉快的、不受歡迎的、意想不到的瞬間。
  •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四個方法讓你收穫意義
    比如我的工作是一名警察,某天的抓到小偷或者犯罪的人,這是我為社會作出的貢獻,這個意義會讓人快樂很久。 內在價值的意義經常會在你不經意間發現,比如我的英文很好,當然平常上班是不會用英文和人交流,一個偶然遇到了迷路的老外,這時你的英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你幫助到他人,這使人快樂。
  • 中國青年報整版關注:工作是為了快樂還是意義
    盲目跳槽後,仍然會陷入迷茫,甚至最終懷疑自我。那麼,怎樣去理性分析工作中涉及到的各類因素?如何面對工作中的困惑?如何更好地平衡自己對於工作的心態呢?對於做一件事情,有兩個最基本的維度,那就是:快樂+意義。對於N件事情累加起來的工作,不妨也試試從這個角度去進行分析。
  • 不是每一場相遇都有結局,但都有意義!
    不求回報的付出不是應該得到幸福嗎?為什麼會得到悲慘的結局呢?愛情都是這麼殘忍嗎?那一段大失所望的情感經歷耗盡了圓圓的熱情,導致圓圓用將就的態度面對往後的感情,不期待不付出。圓圓就像我看到的一句話:「如果一個女人失去了最愛的人,就會變得隨便。」其實失去一個最愛的人不是人生最糟糕的事情,而是因為最愛的人失去了自己!失去了自己就代表失去了愛的能力!
  • 活出真實的人都脫下了北交點的面具。拆解12宮5大面具,還你自由
    北交點在第1宮 這個位置會讓人非常有魅力,他們也懂得如何吸引別人的注意力,但是往往是會有一個虛假的自我存在,他們會看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誰,所以經常會以不同的人格/人設出現,所在北交點在第一宮迷惑的是自己本身。
  • 快樂只是一個假象,你應該追求的是滿足感
    我不會對抗或打擊那些前來尋求幫助的人,而是會溫和但又誠實地回應他們那可憐的嚮往(「我所要的只是快樂」),告訴他們這是一種人類固有的情感。即抱著能夠逃避痛苦並永遠享受歡樂狀態的幻想不放,其實就是自我欺騙。
  • 慶餘年:影子摘下面具後,竟讓範閒當場看傻眼:兄弟,咋是你?
    慶餘年:影子摘下面具後,竟讓範閒當場看傻眼:兄弟,咋是你?說到這裡小編我忍不住的想問一句,影子兄弟,你平時睡覺的時候摘下面罩嗎?真的是光想想都替你覺得累,而且只要對這部劇關注比較多的小夥伴,應該也看過影子被費介摘下面具的那一幕了,說實話,對於費介說的那句是你,小編我不好奇,我好奇的是費介最後的那句讚嘆,到底是因為什麼?能讓他發出這種聲音的人絕對不是個簡單的,既然導演不給大家一個合理的解釋,小編我也只能靠自己揣摩了!
  • 生命的意義存在死亡當中
    這是#叄拾而立#話題的第五篇原創文章 很多時候,我會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生命的意義存在什麼之中呢?」 我最後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生命的意義是存在死亡當中的!
  • 有意義的快樂就是幸福(圖)
    我們可以不斷地探索和發現,我們要學會駕馭自己的幸福激素。人們把注意力從外在的GDP轉移到內在的幸福指數上面,就是良好的方向。  首先,咱們來統一幸福的定義。關於幸福到底是什麼,有無數種說法。我認為:幸福並不是單純的生理反應,而是一種快樂和意義的結合體。
  • 自我關注與自我覺察:兩種完全不同的內心狀態
    因此,自我關注可謂是人的自動習慣。我們既關注著自己,也關注著別人。自我關注往往會干擾一種正常的心理活動,讓人產生心理痛苦。比如,你正在津津有味的學習著,突然你的母親跟你說:「你怎麼看書效率那麼低,這麼長時間了還只看了這一點?」此時,你不免陷入一種自我懷疑中:「為什麼我看書效率低」,「是不是別人比我高很多,自己太笨了?」這些思考讓你很難再專注地學習了。
  • 所謂的自由意志,自我意識,到底存不存在,有何意義
    我們在驚嘆人類成績的同時,也會發出疑問,人類到底有什麼樣的特質,讓我們與眾不同?也許我們會懷疑我們人體當中的這些基因,可是如果拿我們人類基因同黑猩猩相比,相差不到2%。難道就是這小小的差別就讓我們和黑猩猩有本質的區別嗎?
  • 日式純愛電影《無限》的人生隱喻,看懂才真正明白生而為人的意義
    在小說中,格裡高爾的變形是他對自我命運控制無力的象徵,他的悲慘遭遇也讓我們看到了異化的人性對人的摧殘。如果說格裡高爾的變形是命運對他的一場無情的捉弄,那少女美代的變形則是自我選擇的結果。美代是電影《無限》中的女主人公,她是一名綽號為無限的中學生。
  • 10分鐘避免及時行樂悖論,你不是真正的快樂,拖延只是保護色
    可是朋友,真實情況是你沒完成的工作,才是明天最大的意外。我對「及時行樂」這句話最深的印象,還停留在《死亡詩社》那部電影裡,老師對一群荷爾蒙滿溢的青春少年們說「及時行樂」,是讓他們珍惜當下,不虛度時光,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尋找真正的快樂。這是有心理學依據的,大部分你覺得能使你快樂的事情,其實都只是大腦的錯覺和欺騙。還記得之前聊過的大腦獎勵系統嗎?
  • 你是一個表情管理者嗎?
    沒看這場晚會和相關新聞的小夥伴肯定會認為:劉敏濤老師唱歌這麼好嗎?少年郎,你還是太年輕啊!作為實力派演員,怎麼能靠嗓子爆紅呢?在群體中會得到絕大多數人的好感,而且很少會有人說你的不好。但是當自己一個人獨處時,面對這樣的自己是否又會感到孤獨?為了迎合其他人,自己一直更換著臉上的面具與別人相處,卻漸漸遺忘了自己真實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