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的囚徒》7步跳出思維局限,找到生命的意義,實現自我超越

2020-12-06 鏡姐夢想領讀會

文/程傑

改變你的思維,遇見未知的自己

曾經的我,一直認為自己當年沒有讀多少書,然後自己就該碌碌無為,平平淡淡過一生。當自己成為家庭主婦之後,更是覺得這樣的生活是沒法改變的。

把自己局限在了一個固定的思維裡面,思維一旦封鎖,那麼整個人也就是封閉的狀態。每天除了煮三頓飯、圍著兩個孩子轉,就再找不到自己真正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前不久,看到一則視頻文案:「環境決定你的思維,你應該走出去,向優秀的人學習。這樣你自己才會變得優秀,才能改變你的命運。」

視頻中講了一個故事:郭靖是一個笨拙,並不聰明的人,可他走出了江湖,拜了七個師傅,最後一個洪七公傳給了他一套降龍18掌的真功夫,讓他一舉成名,名揚天下。

當我們沒有能力時,要像優秀的人學習,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刷新自己的思維,付出行動,你才有可能成功。

前不久,我遇到了鏡姐夢想領讀會,在閱讀營跟著鏡姐學習了很多以前從來沒有學過的知識,開闊了我的眼界,打開了我的思維模式,讓我看到了未來更多的可能性。

和一起喜歡閱讀寫作的朋友一起進步,找到了自己的意義和人生方向,從而擺脫了束縛自己的思維囚籠。

最近正好讀到《思維的囚徒》這本書,就是來幫助我們走出思維陷阱,找到生命的意義,激發生命的活力。

《思維的囚徒》作者是亞歷克斯·佩塔克師,作者的老師正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這本書跟活出生命的意義有一脈相通的地方。這本書告訴我們,如何在生活和工作當中去發現美好和追尋生命的意義,最終超越自己,實現人生價值。

那我們要怎樣才能夠追尋自己的人生意義找到生存的價值呢?

7個原則讓你走出固有思維,使你能夠找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一、自由地選擇你的態度,態度決定一切

我是全職媽媽,這種不上班,不打卡的日子,看似很自由,不會受任何人的約束,可是對我來說,這種日子找不到一點意義和存在感。

當我通過閱讀後,我覺得在家一邊可以陪伴孩子,一邊自己又可以學習充電。把閒下來的時間全部用來學習和閱讀。通過學習後,感覺到自己的認知在慢慢提升。

對孩子多了些耐心,對待家人更溫和了不少。把關注的焦點從孩子身上轉移到了自己的成長上面。不再像以前一樣盯著他們的缺點看問題,焦慮也在慢慢減輕,所以態度決定了我的感受,而感受又帶動了行為。

雖然現在仍然是全職媽媽,但是和以前相比,我享受這種狀態,因為讓閒時間有了意義,學習閱讀寫作,提升自己的生存技能,還開啟了閱讀變現的副業。所以當我們沒有辦法選擇當下所做的事情時,還可以選擇我們的態度,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當下的生活。

二、實現有意義的目標,超越生命的極限

你的所作所為是有意義的嗎?是有遠大目標的嗎?

獻身國防科技事業的傑出科學家林俊傑,在生命的最後十小時,感動了整個中國。

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國家的事業,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在病房裡掛著氧氣,手顫抖的拿著滑鼠,和時間賽跑。老伴兒勸他休息,他回答:「坐著休息,我不能躺下,躺下了就再也起不來了。」兩小時後再也撐不住了,他反覆叮囑學生和家人,辦公室的資料要整理,密碼箱內有保密的重要資料。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林俊德院士為國家的國防事業做出了最重要的貢獻。

生命的價值不在於長度,而在於是否實現了有意義,有價值的目標

當你感覺迷茫、焦慮,未來沒有方向時,不妨追問自己,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哪些事對於你來說是有意義的,你恪守的價值觀是什麼?通過向自己發問,尋找人生的目標,找到生命的意義,不斷超越自我,實現人生價值。

三、發現生命瞬間的意義,並付諸於行動

生命的潛在意義存在於生命的每一個瞬間,甚至是讓你感到不那麼愉快的、不受歡迎的、意想不到的瞬間。

工作是有意義的,當一位全職媽媽也是有意義的,可以全身心地照顧孩子,陪伴孩子成長,參與孩子每個成長的階段,同時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經由孩子,媽媽也在不斷進步,從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問題,不斷修正自己,完善自我。

弗蘭克爾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遭受著非人的折磨時,他的這段經歷也是有意義的,他從中暗自觀察人們遭受苦難時選擇的態度,以及行為產生的原因,行動的結果,最終形成了一套意義療法理論體系,挽救了很多有心理問題的患者,也鼓舞了許多遭受挫折,承受生活痛苦的人。

瞬間的意義不是指某個特定的時刻,而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生的點滴,從中發現瞬間的意義,並付出行動,會讓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

四、千萬不要違心做事,感恩於當下的每一個人和事

我們每個人在對待為人處事上,都有自己的原則和基本素質。不違背自己的良心,做到問心無愧。

現在有很多的人,為了眼前的一點利益,而違背了自己的良心,所以我們每一個人要心懷感恩,感恩當下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

五、從遠處審視自己,從斷舍離開始

主動承認你的錯誤,自我分離生活中不快樂的人和事,讓幽默與快樂常伴你左右。

給自己一些時間,讓自己獨處。裝在我們大腦中的煩心事,通通都拋掉,讓快樂和美好裝進自己的頭腦中,讓自己變得快樂。只有你快樂了,你身邊的人才會快樂。

六、改變你的關注焦點,關注有意義的事

利用減反省法,把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情上。

比如書中的作者有一次騎馬摔倒了,馬壓在了他的身上,而他關注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他的馬有沒有受傷能完成比賽的事?他沒有關注自己的體驗,而是把注意力轉移到了其他更積極的事情上。

你關注什麼,得到的就是什麼。作者關注的是自己的傷痛,他得到的就是傷痛的體驗,關注的是比賽,獲得的就是贏得比賽的快樂。

注意力很稀缺,要把短暫的注意力投入到積極的事情上。這樣才不會自尋煩惱,你的時間和生命才變得更有意義。

七、要敢於超越平凡的自己,活出生命的意義

我們要用成長的眼光看待自己,不要以當下的能力來衡量未來的自己,不要把自己局限於能力範圍內。當你行動起來了,逐漸小範圍試錯、復盤思考、不斷迭代,你會發現,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不管是工作上的能力也好,或是生活中不如意的大小事情也罷。永遠都要相信自己,只要行動,就一定可以超越自己。

超越自己,實現人生價值

電影巜秘密》的主人公,當醫生告訴他,他的後半生只能在輪椅上面過,他的雙腿因為工作失誤摔斷了,再也不能站起來了。

可他就是不放棄,不相信。通過八個月的堅持訓練,靠著堅強的毅力最終站了起來,走出了醫院。連醫生都說這是一個奇蹟。

在生活當中,我們同樣可以做些有意義的事:比如前不久孩子學校裡面組織了小學生愛路護路的行為;還有些孩子星期天到養老院去給孤寡老人們帶去問候和幫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意義的事,不分大與小,只要是在幫助別人,有利他之心即可。

人生的價值不是獲得世俗的財富和成功,而是打破固化思維,不斷超越自己,探索自己的生命極限,讓生命的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

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活出精彩人生。對工作有積極的態度,有遠大的目標。稻盛和夫先生說過:喜歡你的工作,並且要愛上你的工作。這樣你才能把它做到極致。

生命的意義如此重要,4步幫你找尋在生活當中生命的重要意義。

一、與他人要有聯繫。

首先彼此共享協作能量,把群體力量團結起來,把自己孤立起來,不能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

其次要相信別人,尊重別人才能最大限度的發現他人的價值。

二、過有目的的生活即目標。

首先,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目標,以及人生價值觀,主動服務他人,有利他之心。利他就是利己,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創造生活。

其次,走自己的路,追尋自己內心的真實需求。不被別人左右,不浪費時間,不讓別人左右自己的生活。

最後,所有經歷都能讓你認識自己,因為所有經歷都是有意義的。不管是成功,或是失敗,都會讓你成長。都是有意義的。

三、從廣闊的視角去重新規劃你的生活。

放棄某些享樂的生活,改變學習和做人的態度,改變不一定會讓你成長,但你不改變,肯定不會成長。

四、接受他人意見,尋找能力圈之外的人生目標。

接受他人的寶貴意見,是對自己的審視,發揮最大潛能去幫助別人。畢卡索說:生命的意義就是找到你的天賦,生命的目標就是把你的天賦送給別人。

主動選擇吃正確的苦,才能擁抱美好的生活

保爾在生命的最後階段說了一段話:「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每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無論我們處於生命的哪個階段,處於什麼樣的困境下,都可以選擇積極的生活態度,主動選擇吃正確的苦。對工作的抱著一份熱情,在生活中積極向上,心懷感恩之心,生活將會越來越美好。

當我們勇於追尋生命的喜悅時,不只是享受,也會更加的成功。法郎士說:「最難得的勇氣,是思維的勇氣;勇氣本身就包含了智慧,魔力和力量。」

本文作者:程傑,鏡姐夢想領讀會,高效閱讀訓練營學員,高效閱讀實踐者,終身成長者。

相關焦點

  • 人類在任何時候都享有自由的意志,卻總是甘願成為《思維的囚徒》
    維克多.弗蘭克爾「意義療法」是弗蘭克爾創建的人道主義心理治療方法,是「維也納第三大精神治療流派」(前兩大流派分別是弗治伊德流派和阿德勒流派)。我們大多時候認為沒有選擇,實際上是被自己的慣性思維所欺騙。《思維的囚徒》一書是作者亞歷克斯.佩塔克斯,對弗蘭克爾思想進行的闡述和總結。
  • 讀《思維的囚徒》
    偉大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臨終前覺得自己的需求層次理論太過於依賴需求,自我實現也並不是人類的最高需求。他得出結論是,超越自我才是人類靈魂的最高需求,這也是弗蘭克爾「追尋意義的意志」的主張。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創造未來。生活要我做什麼?在這種情況下我該做什麼?你有選擇去做的自由,而不是無須選擇。人生不是職業,而是一項使命。
  • 《活出生命的意義》:活著並不是要轟轟烈烈,而是超越自我
    但是出集中營後弗蘭克看到,很多在集中營出來的人都有嚴重的心理陰影,很難融入現實生活,而作為心理醫生的弗蘭克,義無反顧的承擔起引導這些人的責任和使命,這也是本書的主要目的,讓更多的人找到生命的意義,從而實現自我,超越自我。1、為什麼要尋找生命的意義?
  • 自卑心理的形成與自我超越-走出心靈陰霾重見光明世界!
    從中我們得知,一個人自卑心理的形成,包括抑鬱症等心理問題的形成等等,都跟內在心靈世界形成了自我思維的局限導致的。 正是因為這些自我思維局限,導致了思想觀念和意識行為的錯誤,認知錯誤,進而形成了心理上的非正常狀態。而要想改變,只有從內在進行自我突破。那麼我們如何從內在進行自我突破,超越自我,喚醒心靈內在力量呢?
  • 跳出猴子思維:如何停止餵養你那顆焦慮的心?
    以下內容節選自珍妮弗·香農所著的《跳出猴子思維》,已獲得出版社授權刊發。明白猴子思維是身體機能的一部分,但自己並不會被它完全駕馭。在認知行為療法當中,我們將之稱為離解。漸漸體悟到上述內容之後,你體內的兩個自我就會開始產生離解,也就是說,在那個對潛在威脅反應過度的自我和那個理智且能夠注意到自己的想法、情緒和身體感受並學會適時將之推翻的自我之間,拉開距離。
  • 經濟高質量發展要跳出慣性思維
    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要跳出慣性思維,堅決破除路徑依賴。  當前我國經濟金融環境不同於以往,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向退出危機應對政策轉變。全球貨幣條件向常態回歸的過程,意味著寬鬆貨幣政策空間日益狹小。特別是依靠貨幣寬鬆並不能自動形成內生經濟增長動能,反而還會延緩經濟結構性改革進程,導致資產價格泡沫化。全球結構化改革正在凝聚共識,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如期推進。
  • 豆瓣8.7《寄生蟲》:想跳出「寄生」命運?你需要這3種成長思維
    人要突破自我的心理設限,跳出舊的圈子,勇於開拓新的人脈圈。只有讓自己習慣於結交新的朋友,進入全新的陌生環境,才能真正成為喜好交友和擅長交友的人。增強自我實力,為他人提供回報。人際交往的本質就是價值交換,別人為你提供服務,你也要有能力讓別人從這種服務中得到回饋。
  • 讀懂老子的智慧,重塑思維升級自我
    齊善鴻指出,無論《道德經》原文如何古樸玄奧,它始終圍繞一個核心主線,那就是走出自我主觀的局限,讓生命親近客觀自然的大道。在齊善鴻看來,《道德經》是一本集萬千智慧於一身的哲學之書,它彌補人們生活方方面面的思維盲區,幫人們看清看透世間萬物的運行規律,不糾結、不較勁。學習《道德經》的過程也是重塑思維、完成自我升級的過程。
  • 高端創新思維,所用的是「意識影像」思維,而非語言的邏輯思維
    現在大家的工作都很忙,娛樂的時間也很有限,花這麼多的時間來學習「黃帝密文」究竟有什麼意義呢?其實「黃帝密文」與我們以往所認識的漢字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我們能夠學會認識「黃帝密文」, 那麼在學習的過程中,大家能學會一樣在當今的生活、工作中,非常有用的技能——那就是用「意識影像」思維。二、什麼是用「意識影像」思維?
  • 沒量子思維你也危險
    任何一個人、任何一種關係或條件潛藏著無限可能性,將因為我們的思維、決定、「試驗」或者行動坍縮到固定的一種現實上。我們創造了「意義」,因此我們創造了「存在」。我能做什麼?我們每一個人因量子真空激發而誕生,離開了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軌跡,最終再一次回歸至真空,這就是我們輪廓清晰的生命之旅。
  • 《深度思維》:8個思維方法,讓你成功突破極限,實現成功逆襲
    這四種淺度就是一般人思維過程中的局限和弱點。對應的,能在這四個方面進行突破和改善的,則可以稱為深度思維。「深度」思維的特徵:1、擁有較長的思維邏輯鏈,能夠認知較長的因果鏈條;2、能夠突破自我中心的局限,靈活切換看待問題的視角;3、能夠處理較大的信息量,在雜亂的信息流中保持思維能力;
  • 靈遁者:突破思維局限去思考時間和維度
    靈遁者油畫作品突破思維局限去思考時間和維度——靈遁者時隔一年多,我沒有寫科普文章了,今天晚上突然想寫了。這篇文章主要討論兩個概念:空間和時間。當然這可能是我的局限,我的局限從另一個面講也是人類的局限。說一下我為什麼今天晚上想寫這篇文章,主要是因為我特別相信外星文明的存在,正好昨天看到新聞說美國官方承認曾經觀測到了三個不明飛行物的視頻。我曾經多次試著思考外星人是怎麼思考時間和空間的。事實上這是徒勞,因為我不是外星人。
  • 當你被兩種思維限制時,何不嘗試逆向思維下的第三選擇?
    柯維認為我們的思維容易受到定式思維的影響,陷入兩種選擇的思維模式中。但只要我們能跳出定式思維,就能找到滿足雙方要求的解決方案,這就是第3選擇。在《第3選擇》這本書裡詳細介紹了逆向思維下的第3選擇,這是一種能滿足雙方目的的選擇,這是一種創新的思維,它可以運用在我們生活中、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 【MBA思維】這7種思維方式,讓你的生活慢慢變好
    混亂是一種常態,在混亂中找到條理需要的是結構化思維。這種思維方式的兩個關鍵詞,是分類和順序。想要不亂的第一步,是要明白待辦事項大概分為哪幾種。工作和生活要徹底分開。第二步,把事情按照輕重緩急用重要性排序。著名管理學家史蒂芬·科維提出過一個時間管理理論:四象限法則。
  • 批判性思維的教學轉化
    事實上,批判性思維代表的是人的理性一面,而經濟學、心理學研究表明,人是「不完全理性」的,科學發展還表明理性本身也是「不完全」的。理性的局限自然也是批判性思維的局限。誤解帶來誤用,最可怕的誤用是把批判性思維當作自我標新立異又撻伐他人異見的利器。聲稱「獨立思考」,其實只求樹立自己;口言「批判質疑」,其實只為駁倒別人。這是對批判性思維最大的戕害。
  • 哲學思維的三大特點
    因為正是有了抽象,人的思維才能夠超越現象走向本質,超越個別走向一般。抽象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思維能力。一般而言,抽象是相對於具體而言的。抽象是從一些具體的事物中將一些共性的東西分離出來,加以理性的分析、概括和提煉,從而得到一個超越了個體形象的認識或結論。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會經常用到。
  • 生命的意義在於自我超越嗎?——尼採對生命的看法淺析
    尼採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的《論自我超越》篇中說生命的秘密在於自我超越,以下是我對此的一些淺析。生命的範圍當然很廣,我相信尼採所指的生命主要是就動物包括人類而言的,因為動物的活動較植物更為劇烈,而他的生命學說的重要一條就是變動。
  • 識別線性思維誤區,並如何跳出思維陷阱
    ……以上都是屬於線性思維產生的決策誤區,對很多人來說,一次次陷入困境,可能也不是別的,而是早就習以為常的線性思維。那麼,到底什麼是線性思維呢?線性思維是一種直線的、均勻的、不變的、單一的、單維的思維方式,一切都隨著初始條件的給定而給定。
  • 聰明人的思維方式和普通人有哪些區別?
    然而聰明人則不同,他們深諳自我認知的真諦,完美踐行了巴菲特定律。聰明人往往能夠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然後再做出準確的判斷。以每個人都會面臨的擇業問題舉例,聰明人當然知道金融和網際網路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行業,可是他們不會在沒做好自我認知的準備之前就急哄哄地衝進去。首先他們會確定自己的目標,簡單來說就是你想要什麼,如果是奔著小富即安的念頭,那么二三線城市就能滿足需求了。
  • 生命的意義是無邏輯
    我們認識到的並非是現實本身,而是我們自身,經過我們主觀認知編譯和解釋過的客觀,由於認識的局限,我們賦予事物都是不充分,不完整的,甚至意義不完全正確,這些意義構建的世界,其實是個充滿謬誤的世界。問一個人生命的意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