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1月24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楊思萍 通訊員 陳芳)你見過這樣的醫護人員嗎?他會站在病床前緊握
病人的手,用激昂的歌聲鼓勵病人,用真摯的微笑感染家屬,他就是來自臺灣中山醫學大學的
黃俊銘博士。21日,他應廈大附屬中山醫院的邀請,為省內醫護人員做「
快樂護理」的報告,獲得了大陸同行的廣泛好評。可是誰會想到,這麼一位傳播快樂的使者卻曾是一位抑鬱症患者。昨日,導報記者借著其行程的空當對他進行了專訪。
「快樂護理」打動大陸同行
今年年初,廈門中山醫院護理部主任張錦輝觀察到一個現象,現在很多病人家屬都是獨生子女,倘若父母生病要他們陪伴,便會給子女們造成很大困擾。為了給這些病人家屬上一堂關於快樂護理的沙龍課,張主任找了很多心理學方面的專家,但都覺得不滿意,直到她在臺灣遇到了黃俊銘博士。
黃俊銘身兼臺灣中山醫院關懷小組的講師,很多醫生、護士都把他的聯繫方式寫在自己的姓名牌後面,倘若遇到不順心的事就立刻向他請教。此次來廈,他特地為大陸的醫護人員帶來人生幸福快樂「六家銀行」的理論,從健康、家庭、人脈等方面幫助醫護人員調整自己的工作心態,許多大陸同行都深深地被其打動。
用「愛心」擺脫抑鬱症困擾
黃俊銘出生於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父親曾是個商人,但一次車禍讓他昏迷了近半年,母親繼而得了抑鬱症。在黃俊銘小學二年級時,母親自殺了,兩年後父親也因車禍併發症去世,寄養在伯父家的黃俊銘也患上了抑鬱症,曾一度靠藥物來維持。
「從父母身上我看到,一個人生病是一個家庭的不幸,從那時起,我就立志學醫。」黃俊銘沒被命運擊倒,一路艱辛地獲得了醫學博士,且在與病人接觸過程中,漸漸擺脫了抑鬱症的陰影。「病人的微笑是人間最美的畫面,每次能讓病人體會到快樂,自己也感覺滿足,漸漸地,我就開朗起來了。」黃俊銘說,正是自己經歷了這種痛苦,所以知道快樂的力量有多大,從此,如何讓病人快樂,讓照顧病人的人快樂,成了他最關注的課題。
自費辦電臺節目《快樂列車》
1999年,黃俊銘向某廣播電臺買了時段,開闢了《快樂列車》欄目。這個欄目持續播放了6年,他自己邀請嘉賓,自己錄製,自己剪輯,通過這樣的形式給醫生、病人、家屬提供信心與快樂。
2003年,黃俊銘成立了快樂列車協會,他整合了這幾年做節目認識的人脈資源,投入到社會公益事業的活動中。加入快樂列車協會的會員被分為顧問群、學生群、志工群等,依據自己的特長為別人提供幫助,同年,黃俊銘也因此當選了臺灣十大傑出青年。通過快樂列車協會,黃俊銘有了傳遞快樂的平臺,幾年來,快樂列車協會培養了3000多名「愛心媽媽」,成立身心障礙拉拉隊等等,黃俊銘也成了名副其實的「快樂博士」。
作者:楊思萍 陳芳
本文來源:臺海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