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客帝國量子版:量子力學揭示不存在客觀現實,或能解釋平行宇宙
實驗表明,不存在客觀現實,事實實際上可以是主觀的。他提出一個問題:當將量子力學應用到一個觀察者身上,而該觀察者正在被觀察時會發生什麼。他提出一個思想實驗,稱之為「維格納的友人」。想像一下,維格納的一個友人在一個封閉的實驗室裡擲出一枚量子硬幣——硬幣的兩面都是正面和反面的疊加。每次友人扔硬幣,他們都觀察到一個明確的結果。
-
赫瑞瓦特大學研究:量子力學中客觀現實並不存在
在量子力學中,觀察的客觀性不是很清楚,最明顯的體現在威格納的思想實驗中,兩個觀察者可以體驗到看似不同的現實。觀察者的敘述是否可以調和的問題,直到最近才被實證研究所解決。最近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研究中,表明在由量子力學的奇怪規則支配的原子和粒子的微觀世界中,兩個不同的觀察者有權獲得自己的事實。
-
新的量子實驗表明:客觀現實可能並不存在
但奇怪的是,這只是在它們沒有被觀察到的情況下。當我們觀察一個量子系統時,粒子會選擇一個特定的位置,即打破疊加態。事實上,自然界的這種行為已經在實驗室中被多次證實,比如著名的雙縫實驗。他問道,如果將量子力學應用到一個觀察者身上,而這個觀察者同時也受到觀察,將會發生什麼?想像一下,維格納的一個朋友在封閉的實驗室裡擲出一枚量子硬幣——處於正面和反面的疊加態。每次朋友扔硬幣時,他們都觀察到一個明確的結果。我們可以說,維格納的朋友建立了一個事實:擲硬幣的結果肯定是正面或反面。維格納無法在外面得知這個事實,根據量子力學,他必須把朋友和硬幣描述成實驗中所有可能結果的疊加。
-
最新量子實驗證實,客觀現實並不存在!
論文顯示,在由原子和粒子組成、受到量子力學規則支配的微觀世界裡,兩個不同的觀察者有權接收到屬於各自角度上的事實。換言之,根據我們對自然構成要素本身的理論,事實實際上是主觀的。觀察者是量子世界中一個強有力的參與對象。據此,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多個位置或狀態——量子疊加。
-
最新量子實驗證實,客觀現實並不存在
論文顯示,在由原子和粒子組成、受到量子力學規則支配的微觀世界裡,兩個不同的觀察者有權接收到屬於各自角度上的事實。換言之,根據我們對自然構成要素本身的理論,事實實際上是主觀的。觀察者是量子世界中一個強有力的參與對象。據此,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多個位置或狀態——量子疊加。
-
量子力學並沒有否定客觀世界
大眾對量子力學的幾個常見的誤解,主要有以下幾點: 借量子力學來證明客觀世界不存在,以證明唯心主義是對的(錯) 事實上呢,我們不抬頭看月亮,月亮依然存在。微觀世界的現象不能簡單的套用在宏觀世界上,這點類似之前談到的「女朋友的滾」; 我們不觀察電子,電子就不存在(錯) 這是對海森堡量子不確定性原理的誤解。
-
量子力學迄今最具現實衝擊力的悖論
但根據發表在《自然·物理學》上的研究,它們不可能全部都是正確的,否則量子力學本身就是錯的。這是迄今為止量子力學一系列發現裡的最強結果,這些發現顛覆了我們對現實的看法。要了解它為何如此重要,讓我們先看一下歷史。為現實而戰量子力學可以很好地描述微小物體的行為,例如原子或光粒子(光子)。但是這種行為是……非常奇怪。
-
原本量子力學的表述所針對的對象就是客觀物體
原本量子力學的表述所針對的對象就是客觀物體,而在量子力學體系中客觀物體的可觀測性很差,無法用現有的物理規律描述,所以量子力學被稱為唯心的,至於量子力學的形式證明,目前主要是在波動力學中證明,把可觀測性差的現象類比成相對論的時空觀,並根據相對論原理去建立量子力學的理論框架。
-
量子加密技術存在缺陷?專家:客觀看待新技術
量子保密通信真的存在「破綻」嗎?這樣的報導是不負責任的文章來源於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一篇題為「有一種打破量子加密的新方法」的報導,報導援引了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研究組一項尚未正式發表的工作。「讀完這篇自媒體報導,感覺就是為吸引讀者眼球的」。
-
量子力學能解釋時空的存在或不存在嗎?
科學家一直在攻克,時間、空間與引力(相對論中的時空彎曲)存在不兼容,所以量子要想搞定時空就要搞定引力,即量子引力,然而大部分都停留在數學和假設當中。這個想法在技術上被稱為「群場理論(GFT)凝聚態宇宙學」,是量子引力的一個分支,量子物理學的目的是建立從光和物質到時空的一切事物的基本原理。這是一個完全基於理論計算的想法,凝聚宇宙學需要大量抽象推理才能嘗試理解它。 儘管存在這些挑戰,但是量子引力吸引了所有物理學界最敏銳的大佬的關注。
-
溫伯格:量子力學的困境
但是基於我下面要給出的理由,它們在我看來都不太令人滿意[10]。三工具主義其實與哥本哈根表述一脈相承的,但是它不再構想量子力學所無法描述的現實的邊界,它直接否認了量子力學是對現實的一種描述。波函數仍然存在,不過它不代表現實的粒子或者場,取而代之的它僅僅作為提供測量結果預測的工具。
-
量子力學
作出這些選擇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對應原理,該原理指出,當一個系統移動到更高的能量或等價於更大的量子數時,量子力學的預測逐漸接近經典力學的預測,即當單個粒子表現出一定程度的隨機性時,在包含數百萬粒子的系統中,展現出統計平均效果,並且在高能量極限時,隨機行為的統計概率接近零。換句話說,經典力學只是大系統的量子力學。這種「高能」極限被稱為 經典的 或者 對應極限。
-
最新量子實驗表明:客觀世界並不真實!
觀察者是量子世界中一個強有力的參與對象。現實世界是由觀察者的「觀測行為」決定的。在量子領域,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多個位置或狀態——即量子疊加。但奇怪的是,只有在沒被觀察到的情況下才會有疊加。當你觀察量子系統時,它會選擇一個特定的位置或狀態——打破疊加。自然界的這種行為已經在實驗室裡被多次證明了——例如著名的雙縫實驗。
-
如何解釋量子力學?或許我們只看到了冰山一角……
換句話說,它可以理解成物理學家在嘗試找到量子力學的數學理論與現實世界的某種「對應」。從更深層的角度來看,每種詮釋都反映著某種世界觀。而我們測量和「看」到的則是在某個特定位置的單個粒子,也就是說,當延伸在整個空間中的波函數遇到探測器時會突然坍縮。但問題是,在量子力學中,沒有真正的物理來描述這種坍縮是如何發生的。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相互產生幹擾(猶如水波一般),再投影到屏幕上便產生了如水波一般的幹涉圖像,每個電子都像波一樣移動著,如果我們不對電子進行測量,就很難知道其準確位置,而它可能不在任何一個地方而又同時位於任何地方,這聽起來有點瘋狂,不過量子力學的實質也就在於此。
-
我們能做出量子計算機卻至今摸不透量子力學
最近幾天,我國量子計算機「九章」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100萬億倍的新聞刷屏。雖然生活中、新聞裡經常會聽到量子力學這個詞,但很多人到現在都不清楚量子力學究竟是一門怎樣的學問。量子不是一個實體一聽量子,很多人會以為它跟電子一樣是一個實體。其實,這個理解是錯的。
-
我們能做出量子計算機 卻至今摸不透量子力學
最近幾天,我國量子計算機「九章」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100萬億倍的新聞刷屏。雖然生活中、新聞裡經常會聽到量子力學這個詞,但很多人到現在都不清楚量子力學究竟是一門怎樣的學問。量子不是一個實體一聽量子,很多人會以為它跟電子一樣是一個實體。其實,這個理解是錯的。
-
費解的思想實驗:證明量子世界中多重現實可同時存在
北京時間3月2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近期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宣稱他們證實了兩個現實可以同時存在——至少是在量子世界中。為了驗證這一假說,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從一個名為「維格納的友人」(Wigner『s Friend)的思想實驗入手。
-
量子力學解釋意識何以可能
相信在被問到這一問題時,大多數人的臉上都充滿了疑惑。或許在他們看來,意識只是人腦內神經信息之間複雜的計算行為,是一種生物現象,它又如何能和量子力學這一描述微觀世界中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產生關聯呢?然而,意識研究的過往事實卻對此提出了反駁。自20世紀下半葉以來,有關從大腦中尋找量子效應的研究就從未停止過。
-
我們能做出量子計算機,卻至今摸不透量子力學
雖然生活中、新聞裡經常會聽到量子力學這個詞,但很多人到現在都不清楚量子力學究竟是一門怎樣的學問。量子不是一個實體一聽量子,很多人會以為它跟電子一樣是一個實體。其實,這個理解是錯的。量子這個概念最早由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1900年,普朗克在研究「黑體輻射」的時候,提出一個假說:能量的傳輸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