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能做出量子計算機,卻至今摸不透量子力學

2021-01-15 瀟湘晨報

量子力學對人類來說,仍然是一個巨大的「黑箱」,目前量子力學很多的「詮釋」都只是對「黑箱」所呈現出來的這些事物規律做一些「說得通」的詮釋,所以每一種量子力學詮釋,都有各自缺陷。

最近幾天,我國量子計算機「九章」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100萬億倍的新聞刷屏。

雖然生活中、新聞裡經常會聽到量子力學這個詞,但很多人到現在都不清楚量子力學究竟是一門怎樣的學問。

量子不是一個實體

一聽量子,很多人會以為它跟電子一樣是一個實體。其實,這個理解是錯的。

量子這個概念最早由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1900年,普朗克在研究「黑體輻射」的時候,提出一個假說:能量的傳輸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普朗克把這一份一份的能量稱為「能量子」,也被人們稱為「量子」。

這在當時是一個顛覆性的概念,因為在經典物理學裡,人們一直認為能量的傳輸是連續的,不存在最小單位。由於這個假說太過於「叛逆」,簡直顛覆了整個經典物理學,所以在該假設提出之後的10餘年裡,普朗克一直試圖尋找各種方法來解釋輻射能量的不連續性現象,但最終歸於失敗。

1905年,愛因斯坦在普朗克研究的基礎上,認為光的傳播也是「一份一份」的,並且愛因斯坦給出了極其充分的數學證明,證明存在所謂的「光量子」。

在此之前光作為一種波,已經被人們廣為接受。在新的理論面前,光的波動說與微粒說之爭以「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結論落下了帷幕。而後人們發現,不單單能量和光存在這種量子性,包括電子等其他微觀粒子,也存在這種「量子性」。

量子力學最早就是研究為什麼微觀粒子會呈現這種「既是波,又是粒子」的神奇現象。

量子力學就在我們身邊

那麼,有人會問:研究量子力學到底有什麼用呢?其實你正從中受益。比如,生活中你每天都離不開的電腦,它的出現首先要感謝的就是量子力學。正是得益於量子力學基礎研究領域獲得的突破,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者尤金·華格納及其學生弗裡德裡希·塞茨才能在1930年發現半導體的性質——可同時作為導體和絕緣體而存在。在電晶體上加電壓能實現門的功能,以控制管中電流的導通或阻斷,利用這個原理便能實現信息編碼,可以編寫一種1和0的語言來操作它們。

可以說整個半導體產業,基本都是在量子力學基礎上才得以構建的,如果沒有量子力學就不會有晶片、計算機,乃至我們當前五花八門的電子產品。現代網際網路所代表的信息科技,包括原子鐘、人工智慧、5G、LED等都跟量子力學脫不了關係,同時現代醫學的大多數成像工具和分析方法,如自旋磁共振、電子隧道顯微鏡等,基本也都是在量子力學的基礎上才得以實現的。

展望未來,如果通用量子計算機得到了廣泛應用,那麼整個社會方方面面都會受到影響。

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教授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醫療方面,我們生產新藥物的速度會大大提高,這是因為新藥製造需要計算機模擬哪個配方是最有效的,使用電子計算機模擬非常慢,但量子計算機很快就能計算出來;人工智慧方面,無人駕駛汽車傳感器處理的速度如果使用量子技術的話反應能力就更快,性能就會提高;農業方面,量子計算機出來後,可以研究清楚光合作用是怎麼回事,有科學家預言,如果這個應用研究成功了,太陽能的利用會從現有的10%提高到20%—30%,農業會出現跳躍式發展。

對量子力學的多種詮釋

雖然量子力學幾乎構成了當前包圍我們生活的各式各樣電子產品的基礎科學理論,但量子力學對於人類來說,仍然是一個巨大的「黑箱」。

量子物理學中的一些現象看起來「毫無章法」,有的似乎完全說不通。所以物理學家就基於客觀存在的現象規律,通過數學工具提出了一些解釋,來詮釋這些現象,試圖讓量子物理能「說得通」。但是由於我們並不知道這些量子現象背後的原理,因此這些詮釋就有點像盲人摸象——對一個事物的描述存在多個版本,且都有缺陷。

量子力學告訴我們不能再用位置這樣的物理量來描述電子、質子等粒子。例如,電子沒有固定的位置。取而代之,我們用它們可能處於的位置來描述它們。為了表示電子處於某個位置的概率,物理學家引入了一個叫做波函數的數學工具。電子的每一個可能的位置都被稱為一個狀態,波函數給出了電子處於任何一種狀態的概率。

哥本哈根詮釋是量子力學的主流版本。它認為,當我們對波函數進行測量時,除了一個特定狀態的概率外,其他所有狀態的概率都變為零,被測量到的狀態概率變為1。這確保了電子有一個固定的位置,而不存在於其他任何地方。這種一個特定狀態的概率變為1,其他概率都變為0的過程被稱為波函數塌縮。但是我們無法知道波函數在哪裡以及如何塌縮。波函數描述的每一個可能的位置都有機會成為電子所處的特定位置。哥本哈根詮釋實際上只是對量子不確定原理這個現象所做的描述,並沒有實際探究這個原理。

多世界詮釋有點類似科幻小說中最喜歡使用的「平行宇宙」概念。該詮釋認為,波函數對電子位置的其他預測不但沒有消失,而且還全部發生了,只不過它們都發生在彼此不相干的世界裡而已。這聽上去就像,如果你在這個現實裡做了什麼糟糕的決定,別擔心,也許在另一個現實中,你仍然可以獲得一個完美的結果。但這種詮釋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它讓概率失去了意義。

導航波詮釋比較複雜,簡單說,導航波詮釋認為,用以表達量子力學的波函數是有實體的,是一個叫作導航波的真實的波。粒子只是導航波上的「頂點」,然後被導航波帶著走。導航波詮釋與哥本哈根詮釋最大的區別是,導航波認為粒子的位置和軌跡是固定的,只是我們無法提前獲取,只能觀察到隨機化的結果。

為了解決多世界詮釋在概率上的問題,一些科學家發展出了宇宙學詮釋。這種詮釋建立在永恆暴脹的背景下,它認為,如果有無窮個宇宙,那麼多世界詮釋一定成立,因為有無窮個「你」正在進行實驗,而現實將會按照概率的比例進行分裂。這樣一來,經典概率就仍然存在意義。

除此之外,量子力學的詮釋還有量子貝葉斯主義詮釋、量子達爾文主義詮釋、交易詮釋、關係性詮釋等。

雖然對量子力學的詮釋都有缺陷,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只通過這些詮釋,就能精準計算出某些結果,並將此應用到科技上,製造出可以實際使用的電子產品。對於量子力學來說,還有一些非常基礎和根本的部分等待著被發掘。(吳長鋒)

內容來自科技日報

【來源:青瞳視角】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我們能做出量子計算機卻至今摸不透量子力學
    最近幾天,我國量子計算機「九章」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100萬億倍的新聞刷屏。雖然生活中、新聞裡經常會聽到量子力學這個詞,但很多人到現在都不清楚量子力學究竟是一門怎樣的學問。量子不是一個實體一聽量子,很多人會以為它跟電子一樣是一個實體。其實,這個理解是錯的。
  • 我們能做出量子計算機 卻至今摸不透量子力學
    最近幾天,我國量子計算機「九章」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100萬億倍的新聞刷屏。雖然生活中、新聞裡經常會聽到量子力學這個詞,但很多人到現在都不清楚量子力學究竟是一門怎樣的學問。量子不是一個實體一聽量子,很多人會以為它跟電子一樣是一個實體。其實,這個理解是錯的。
  • 即使做出了量子計算機,量子力學對人類來說仍是巨大的「黑箱」
    普朗克把這一份一份的能量稱為「能量子」,也被人們稱為「量子」。比如,生活中你每天都離不開的電腦,它的出現首先要感謝的就是量子力學。正是得益於量子力學基礎研究領域獲得的突破,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者尤金·華格納及其學生弗裡德裡希·塞茨才能在1930年發現半導體的性質——可同時作為導體和絕緣體而存在。在電晶體上加電壓能實現門的功能,以控制管中電流的導通或阻斷,利用這個原理便能實現信息編碼,可以編寫一種1和0的語言來操作它們。
  • 通俗講解一下量子計算機究竟是怎麼運作的?其實量子力學並不深奧
    量子講堂第九期:當量子力學與電子計算機相遇,於是就誕生了量子計算機,那麼我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量子力學與計算機究竟能擦出怎樣的火花?量子計算機究竟是怎麼運作的?其實量子力學並不深奧,我們身邊無處不存在著量子力學。
  • 量子波動速讀跟量子力學到底啥關係?
    讓廣大網民哭笑不得,讓無數雞娃老母親愛恨難捨的——量子波動速讀。 好奇之下我給某培訓班打了個電話,那邊慷慨激昂地告知我「我們這套課程是有量子力學專業知識支撐的balabalabala……」,當時隱隱約約覺得我作為理科生的過往和智商,在被piàn子們按在地上摩擦。
  • 量子計算機先導--認識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是20世紀初由普朗克、愛因斯坦、薛丁格、玻爾等多位科學巨匠創建的一門物理學分支,量 子力學是區別於經典力學、相對論(宏觀低速、高速世界),研究微觀量子世界的學科,但是量子力學的發展卻始終伴隨著否認與質疑。
  • 打破谷歌量子霸權!一文看懂什麼是量子力學
    所以我們能在「量子計算機」這個未來算力突破的至關重要領域,取得階段性的世界領先地位,是十分振奮人心的,這是踏出長徵之路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考慮到很多人對於「量子力學」這個神秘科學領域仍然還是十分陌生,雖然大多數人都聽過量子力學,但基本都不清楚量子力學是個什麼東東。
  • 郭光燦:我們要的不是印在論文上的量子計算機
    「本源量子要的不是印在論文上的量子計算機,那是不可用的;儘管現在水平還不夠高,但本源看重的是,未來有可能向實用化這條路走出的第一步。」量子信息是來源於量子力學的量子器件,它的性能遠遠超越現在的。人類的社會將從經典技術時代跨越到量子的技術時代。而跨越的標誌就是量子計算機。因為量子計算機是所有量子信息技術裡面最有顛覆性的、對人類影響最大的一個技術。
  • 郭光燦院士:我們要的不是印在論文的量子計算機
    「本源量子要的不是印在論文上的量子計算機,那是不可用的;儘管現在水平還不夠高,但本源看重的是,未來有可能向實用化這條路走出的第一步。」以下為郭光燦演講全文(略有刪節):我們這個時代是資訊時代,現在經典信息所用的器件,比如說手機電腦、網際網路這些都是來源於量子力學的經典器件。量子信息是來源於量子力學的量子器件,它的性能遠遠超越現在的。
  • 什麼是量子力學?愛因斯坦起到什麼作用,量子力學就在我們身邊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聽見量子力學?恩?量子力學,那不是一個搞不懂的領域麼?一直存在爭議,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聽到關於量子力學的事,估計就是這一句梗了吧: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解釋不通,穿越時空從這一句話裡不難看出量子力學對於現在的我們是一個很高深,很難懂的學科。那麼量子力學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 量子力學
    但九章量子計算機作為原型機,實際上已經突破了去年穀歌建立的所謂量子霸權,也意味著我們繼「量子加密」領域之後,已經在量子計算機領域處於世界領先的水平。而要知道,人類未來50年內最急需突破的兩個領域,一個是量子計算機,一個是可控核聚變。量子計算機如果能在50年內實現大規模商業化,將可以幫助人類突破當前半導體材料的摩爾定律極限,避免陷入算力瓶頸。
  • 量子計算機的性能何時能超越傳統計算機?
    ,它利用量子力學的奇特特性更快解決問題,甚至解決普通計算機無法解決的問題。如果率先掌握量子技術,將有利於提升國家的競爭力。量子計算的前景在20世紀80年代首次得到認可,但至今仍未實現。量子計算機難以設計、建造和編程。其中,相干性、量子損失是巨大的挑戰,這對量子計算機的運營至關重要,這可能會導致重要程序在運營之前系統就崩潰。
  • 中科院院士郭光燦:我們要的不是印在論文上的量子計算機
    量子力學的經典器件;要處理量子信息需要量子力學的量子器件,它的性能遠遠超過現在的器件。「本源量子要的不是印在論文上的量子計算機,那是不可用的;儘管現在水平還不夠高,但本源看重的是,未來有可能向實用化這條路走出的第一步。」 以下為郭光燦演講全文(略有刪節):我們這個時代是資訊時代,現在經典信息所用的器件,比如說手機電腦、網際網路這些都是來源於量子力學的經典器件。
  • 量子力學目前最大的應用,量子計算機的計算能力有多強?超乎想像
    量子力學揭示了粒子具有波動性和不確定性,由兩個同一事件出現的兩個粒子具有鬼魅般的糾纏作用,科學家們已經利用量子糾纏特性,實現了粒子的遠距離傳輸,那離我們人類的遠距離傳送還有多遠呢?目前這項技術還不成熟。
  • 量子科技刷屏!為什麼量子計算機的計算速度能這麼「壕」?
    雖然「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量子科技」是這個周末最火熱的新聞,但是量子科技可不是一個新鮮事了,量子力學建立100多年,量子是我們目前對微觀世界最準確的描述,量子力學是人類探究微觀世界的重大成果。正因為量子的隨機性,因此當兩個量子在一起的時候,它們既可以是0和1,也可以是0和1兩種狀態在任何比例的疊加,而且兩個量子無論距離多遠,都能相互關聯和影響。這就是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量子疊加和量子糾纏。
  • 「萬事不決,量子力學」 量子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量子」最近又雙叒上熱搜了,量子科學真的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嗎?這已經不是「量子」第一次上熱搜了,早在2016年8月16日,被命名為「墨子號」的中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開啟星際之旅,「量子」這個概念就進入了大家的視線。但好多人只知道,墨子號這種量子通信試驗衛星,目前就只有中國發射了,我們為此感到很驕傲!可是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啥是量子通信,我剛開始也就是蒙圈了的。
  • 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
    槓精、著名物理學家薛丁格本來想諷刺一把量子力學,可命運弄人,他的貓卻成了量子力學最致命的代言人。   這隻既生又死的貓到底是何方神聖?今天,就讓我們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所有微觀世界中的粒子,包括原子、原子核、電子以及光子,全都是量子的,而且它們全都不滿足牛頓力學的規律。這背後是人類從未涉足的領域——微觀量子世界。   在這片光電效應的藍色火花之中,一場物理界的颶風即將到來,從宏觀現實世界過渡到以往經驗完全不適用的微觀量子世界。「量子魔王」呼之欲出。 薛丁格的貓是死,是活?
  • 關於量子計算機的原理和應用,搞清楚這些就夠了
    什麼是量子&量子力學量子的定義很簡單,一群不可分割的粒子的我們稱為量子。量子其實有別於現在的我們所看到的經典力學,在中小學學的物理學是所謂的經典力學,經典力學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我們現在所碰到、容易測量、用眼睛容易的去分辨的這些都是經典力學,而量子力學在非常微小在顯微鏡或在電子顯微鏡下也看不到,只有用量測的才有辦法。
  • 面對氣候變化等生存危機,量子計算機或許能幫我們?
    谷歌的量子霸權2019年6月4日,谷歌的量子研究團隊召開了一次緊急會議。在過去10年中,這個團隊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來建造一臺能實際運行的量子計算機,距離量子霸權越來越近。團隊成員塞爾吉奧·博伊克索(Sergio Boixo)設計了一個傳統計算機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谷歌的Sycamore量子晶片卻能輕而易舉地解決。模擬結果看起來不錯,到2019年4月底,量子霸權對谷歌來說似乎已經觸手可及。
  • 量子計算機能做什麼?
    量子計算領域這幾年發展得如火如荼,量子計算機的比特位數也在不斷增加。2019年12月,谷歌宣布實現「量子霸權」——量子計算機在某一「特定問題」上的計算速度超過傳統計算機,這標誌著量子計算機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但「特定問題」只是一些毫無價值的問題,量子計算機作為一個工具,它將來究竟能為我們做些什麼有用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