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郭光燦:我們要的不是印在論文上的量子計算機

2020-09-14 本源量子計算


圖片來源:本源量子

「現在計算機處理信息所用的設備,都來源於量子力學的經典器件;要處理量子信息需要量子力學的量子器件,它的性能遠遠超過現在的器件。因此,人類社會從經典信息技術時代跨越到量子信息技術時代,標誌就是量子計算機。」9月1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說,「什麼時候通用量子計算機得到廣泛應用,什麼時候我們社會就進入到了量子時代。」

郭光燦是在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本源量子)於合肥召開的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發布會上發表的上述言論,他也是該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科學顧問。

本源量子脫胎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於2017年9月,是一家以實用化量子計算機為研發目標的企業。在該發布會上,本源量子發布了自主研發的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悟源。基於該平臺,本源量子將面向全球用戶免費提供「真實的量子計算服務」。

對這個搭載了有6比特超導量子處理器的量子計算雲平臺,郭光燦發表了看法:「這個平臺現在還沒辦法解決大的問題、談不上有多大用處,但它是基於按照量子力學規律運行的量子處理器開發,是地地道道的量子器件。通過建立雲平臺,可以滿足人們對量子計算『嘗嘗鮮』的需要——這是很初步的,但是很重要的一步。」

「雖然悟源的量子處理器只有6個比特,但就像小孩學走路,開始走路總是晃晃悠悠,以後一定能健步如飛。」郭光燦說。

對成立僅3年的本源量子開發團隊,郭光燦也給予充分的鼓勵。

「國內搞超導量子計算機的單位非常多,研發歷史比本源量子悠久、資源多很多倍的團隊大有人在,但沒有一家做出一個在線的、可供大家使用體驗的量子計算平臺——並不是說這些團隊水平不夠,他們技術水平不會比本源量子低,但目標可能不同。」郭光燦說,本源量子年輕研發團隊的目標不是發論文,而是未來的市場化應用。

他表示,在這個導向下,本源量子團隊不僅要做量子晶片,還要做量子操控系統、可運行的量子軟體……方方面面的研發才能構成一個可運行的量子計算平臺。

郭光燦說,一般而言,僅發表論文並不需要上述複雜的開發——有的可能只需做個實驗、拿到可用的數據、演示出潛在可能,就能發表文章,這與瞄準市場是完全不同的。「本源量子要的不是印在論文上的量子計算機,那是不可用的;儘管現在水平還不夠高,但本源看重的是,未來有可能向實用化這條路走出的第一步。」

以下為郭光燦演講全文(略有刪節):

我們這個時代是資訊時代,現在經典信息所用的器件,比如說手機電腦、網際網路這些都是來源於量子力學的經典器件。量子信息是來源於量子力學的量子器件,它的性能遠遠超越現在的。人類的社會將從經典技術時代跨越到量子的技術時代。而跨越的標誌就是量子計算機。因為量子計算機是所有量子信息技術裡面最有顛覆性的、對人類影響最大的一個技術。什麼時候叫作量子技術時代到來呢?當通用的量子計算機得到廣泛的應用,那個時候我們社會進到了量子時代。所以量子計算機的研究受到各個國家的重視。

在早期的時候,大家沒有看好,不知道量子計算機能不能做出來。雖然在量子力學上推導出可以做出,但真的能不能做出來大家很懷疑。後來在基礎研究取得突破以後,各個公司開始說量子計算機已經到達了可以研製產品的新階段。所以最近這五年,美國各大公司都已經投入到量子計算機的研發當中。

大公司的投入使得量子計算機的發展變得更快。所以這5年之內,量子計算機的發展是超乎人們想像的,每年都有新的方向,一年一個臺階。這就是現在國際競爭的態勢。

本源量子是國內第一家以量子計算機作為研發目標的公司,短短的三年內已經成為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公司。

今天所發布的成果中,最重要的就是6個比特超導量子計算機的平臺上線。這個平臺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量子處理器。因為這個處理器是按照量子力學的規律運行的,我們叫量子器件,所以我們叫量子計算平臺。平臺是可以讓全世界的人通過網際網路來使用、感受量子計算的威力的。想嘗嘗到底量子計算什麼味道,都可以上線來用。所以這是非常初步的,但非常重要的一步。

不過,現在這個平臺現在還沒有辦法幫你算你所需要的問題,沒法解決大的問題,因為它只有6個量子比特,現在還談不上有多大用處。但是但它是地地道道的量子計算,確實是我們國家第一個在線的、可以讓大家操作的一個平臺。

當然它不是現在國際最高水平,國際最高水平是什麼?2016年IBM公司就做出了5個量子比特的在線平臺,那是國際上第一個。現在已經發展到20~50幾個量子比特。IBM第一步是5個,我們現在做到6個,就相當於國外3~4年前的水平。所以,我們不是國際上最好的,但是,是國內第一家做成在線的平臺。

從更高的角度看,6個量子比特太少了。好像還很初步。沒有關係,就像小孩學走路,開始走路總是晃晃悠悠,不像樣,但是以後他一定會騰飛、會健步如飛。

本源量子也是剛剛走入量子計算,我們希望他們很快能夠健步如飛,能夠做得更快,最後能夠超越到世界的前列。所以今天非常高興本源量子能夠發布國內第一臺在線的超導量子計算平臺。

我這裡再多說幾句,特別要感謝本源量子的這些年輕人。他們以前沒有做過超導路線,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學,硬是在三年裡做出來了超導量子計算。其實國內搞超導量子計算機的單位非常多,他們的歷史比我們悠久得多,他們的資源也比我們多了多少倍。但是為什麼沒有一家搞出一個在線的、一個可供使用體驗、演示的這種平臺呢?

我不是說他們水平比我們低——他們技術水平不會比我們低,但是可能目標不同。他們的目標可能更多是想「我要在我這個平臺上做出成果去發表論文」,多數是以論文為導向來做科研。而本源量子的這些年輕人,他的導向不是論文,而是市場,未來的市場。這個導向就要求他們不僅僅要做晶片,還要做操縱晶片的操控系統,還要做運行的量子軟體……所有方方面面才能構成一個可以運行的這種這種量子計算的平臺。

因此,我們更看重的不是印在論文上的量子計算機,那是不可用的;儘管我們水平還不是很高,但我們更看重的是,我們將來有可能往前做的、實用的這條路並走出第一步。

所以我要感謝這些年輕人這幾年的努力。如果沒有他們努力,本源不可能在這麼短時間內,技術力量不是很強、資金也不雄厚的情況下,能做出國內第一臺的在線量子計算雲平臺。所以,我作為股東、科學顧問,非常感謝這些年輕人的努力。

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郭光燦院士:我們要的不是印在論文的量子計算機
    因此,人類社會從經典信息技術時代跨越到量子信息技術時代,標誌就是量子計算機。」9月1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說,「什麼時候通用量子計算機得到廣泛應用,什麼時候我們社會就進入到了量子時代。」「國內搞超導量子計算機的單位非常多,研發歷史比本源量子悠久、資源多很多倍的團隊大有人在,但沒有一家做出一個在線的、可供大家使用體驗的量子計算平臺——並不是說這些團隊水平不夠,他們技術水平不會比本源量子低,但目標可能不同。」郭光燦說,本源量子年輕研發團隊的目標不是發論文,而是未來的市場化應用。
  • 郭光燦:我們要的不是印在論文上的量子計算機
    因此,人類社會從經典信息技術時代跨越到量子信息技術時代,標誌就是量子計算機。」9月1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說,「什麼時候通用量子計算機得到廣泛應用,什麼時候我們社會就進入到了量子時代。」「國內搞超導量子計算機的單位非常多,研發歷史比本源量子悠久、資源多很多倍的團隊大有人在,但沒有一家做出一個在線的、可供大家使用體驗的量子計算平臺——並不是說這些團隊水平不夠,他們技術水平不會比本源量子低,但目標可能不同。」郭光燦說,本源量子年輕研發團隊的目標不是發論文,而是未來的市場化應用。
  • 郭光燦院士:要在量子爭霸中勝出,靠遊擊戰是不行的
    現在這已經是一項國際間的科研競賽,量子科學也被中國政府放置到了國家科研戰略需要重攻突破的高度。但《科學大師》記者在採訪郭光燦院士之後也發現,在量子科學家之間,實際上對中國量子科研的發展方向和路徑仍存在一些分歧。量子通信當前無疑是輿論矚目的明星項目,中國也被認為在這方面是走在了國際前列,具有領先性。不過郭光燦也提出,真正應該重攻的是量子計算機,而不是量子通信。
  • 對話郭光燦院士:量子科技研究一定要有實際應用價值
    10月22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就量子科技的相關問題專訪了量子信息專家——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教授。郭院士在量子光學、量子密碼、量子計算、量子信息等眾多研究方向取得一系列優秀成果,是量子科技的先行者和開拓者。
  • 郭光燦院士:量子力學早已進入生活 量子科技將改變生活
    10月22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就量子科技的相關問題專訪了量子信息專家——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教授。郭院士在量子光學、量子密碼、量子計算、量子信息等眾多研究方向取得一系列優秀成果,是量子科技的先行者和開拓者。量子信息專家,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教授。
  • 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量子信息勿過分炒作
    「有人宣傳說量子什麼技術馬上可以走進千家萬戶,這是不對的,量子技術距離真正的應用還早。」11月1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主任郭光燦在「中國高新技術論壇——顛覆性創新技術主題論壇」上就量子計算機相關主題發表的演講中提到,近幾年量子信息「炒作太過分」。
  • 郭光燦院士:「量子計算器」可能先出現—新聞—科學網
    郭光燦院士在論壇上   「有人宣傳說量子什麼技術馬上可以走進千家萬戶,這是不對的,量子技術距離真正的應用還早。」11月1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主任郭光燦在「中國高新技術論壇——顛覆性創新技術主題論壇」上就量子計算機相關主題發表的演講中提到,近幾年量子信息「炒作太過分」。 「量子世界確實神奇,但經過某些媒體、個別學者炒作以後,把量子信息弄得非常火,什麼靈魂、宗教這些自然界搞不清的都可以歸結於量子糾纏,這是不對的。」
  • 對話郭光燦院士:量子力學早已進入生活,量子科技將改變生活
    量子科技,一個看起來高深莫測的科技詞彙,因為中央政治局的一次集體學習迅速成為熱詞,圍繞什麼是量子科技、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量子科技如何影響現有產業等問題的討論也持續火熱。10月22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就量子科技的相關問題專訪了量子信息專家——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教授。
  • 對話郭光燦院士:我國量子信息技術研究處在國際前列
    量子科技,一個看起來高深莫測的科技詞彙,因為中央政治局的一次集體學習迅速成為熱詞,圍繞什麼是量子科技、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量子科技如何影響現有產業等問題的討論也持續火熱。10月22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就量子科技的相關問題專訪了量子信息專家——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教授。
  • 郭光燦院士:誰先做出量子計算機 誰就佔據全球科技創新高地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教授在接受人民網強國論壇記者採訪時對此進行了一一介紹。郭光燦指出,量子技術的發展,關係到我國的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應集中人力物力,加快發展量子技術,誰先做出量子計算機,誰就佔據全球科技創新高地。
  • 對話郭光燦院士:量子領域的競賽還沒有結果,正是我們的好機會
    10月22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就量子科技的相關問題專訪了量子信息專家——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教授。郭院士在量子光學、量子密碼、量子計算、量子信息等眾多研究方向取得一系列優秀成果,是量子科技的先行者和開拓者。
  • 對話郭光燦院士:量子領域的競賽還沒有結果,正是我們的好機會
    量子科技,一個看起來高深莫測的科技詞彙,因為中央政治局的一次集體學習迅速成為熱詞,圍繞什麼是量子科技、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量子科技如何影響現有產業等問題的討論也持續火熱。 10月22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就量子科技的相關問題專訪了量子信息專家——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教授。
  • 對話郭光燦院士:量子領域的競賽還沒有結果
    10月22日,記者就量子科技的相關問題專訪了量子信息專家——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教授。「這個時代量子計算機還沒有成熟,世界各國都處在競爭中,只有把通用量子計算機做出來,才算贏。」 郭光燦說,我們要培養更優秀的年輕人投入到量子信息研究的行列裡去,希望青年人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國家利益緊密結合。
  • 量子信息奠基人郭光燦:別人造星,我造「科技界富二代」
    21世紀,量子科技正變得炙手可熱。量子信息到底有多厲害?未來它會顛覆我們的生活,帶來又一次新的科技革命。例如,量子計算機可以解決很多經典計算機難於解決的問題,如攻破經典的公鑰體系等等;量子密碼可以滿足最高級別的保密需求,安全優勢突出。實際上,我國在這一研究領域已比肩國際。這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開創者和奠基人郭光燦教授。
  • 我國量子技術全球領先?發布會上看看郭光燦院士怎麼說
    「本源量子在以未來市場作為導向開展研發研究,而不是努力在印於論文上不可用的量子計算機上,儘管我們目前屬於跟跑狀態,但更著重於在將來實用化的這條路上走出第一步」。9月12日合肥本源量子計算機公司發布會現場,郭光燦院士認為,我國量子計算從0到1的道路上更需以應用為導向,而非論文研究,停留在實驗室。
  • 郭光燦:走在量子光學的最前沿
    既來之則安之,他也深知,努力學習才是要緊事。1960年,世界上第一臺雷射器問世。不久之後,中科大無線電系設立氣體雷射新專業,郭光燦對此方向產生了興趣,決心鑽研下去。也是由此開始,他與光學結緣。「我這輩子最幸運的一件事,就是考入了中科大。」郭光燦對自己的大學時光感念至深。
  • 兩院院士四川行 | 中國科學院院士 郭光燦:四川可提前布局量子計算產業
    四川在線記者 唐澤文 張彧希「量子計算機是未來的方向,國外已開始布局。四川信息產業基礎好,我們可以提前介入。」9月18日,兩院院士四川行電子信息專題對接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對四川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提出了這樣建議。郭光燦介紹,目前量子計算在技術上得到了新突破。
  • 郭光燦院士:量子水、量子肥料、量子藥、量子眼鏡都是假的—新聞...
    郭光燦院士:量子水、量子肥料、量子藥、量子眼鏡都是假的
  • 我們啥時候用上量子計算機?|神奇的量子科技
    川觀新聞記者 徐莉莎 「誰先做出量子計算機 誰就佔據全球科技創新高地」 說這話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
  • 我們啥時候用上量子計算機?| 神奇的量子科技②
    四川在線記者 徐莉莎「誰先做出量子計算機誰就佔據全球科技創新高地」說這話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電子科技大學供圖)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達到了摩爾定律的終結階段,增長曲線越來越慢,集成電路的數目已經要接近其極限了。科學家們在尋找「一雙新鞋」,從根本上替代半導體計算機模式。他們把目光投向具有「疊加態」的量子。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微系統與太赫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姚堯說,傳統的二進位計算機裡通過0和1表示信息單位,量子計算則以量子比特作為信息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