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量子實驗表明:客觀現實可能並不存在

2020-11-26 cnBeta

北京時間11月22日消息,「另類事實」(alternative facts,一般指替代性,不真實的謊言)像病毒一樣在全社會蔓延,現在似乎也感染了科學界——至少在量子領域。這聽起來有點違反直覺。科學方法畢竟是建立在可靠的觀察、測量和重複性的概念之上。通過測量確定的事實應該是客觀的,這樣所有的觀察者才能達成共識。

然而,最近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指出,在由量子力學支配的微觀粒子世界中,兩個不同的觀察者都有權獲取自己的事實。換句話說,根據目前的量子理論,事實實際上是主觀的。

觀察者在量子世界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根據量子理論,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多個地方或多種狀態,這就是所謂的「疊加態」。但奇怪的是,這只是在它們沒有被觀察到的情況下。當我們觀察一個量子系統時,粒子會選擇一個特定的位置,即打破疊加態。事實上,自然界的這種行為已經在實驗室中被多次證實,比如著名的雙縫實驗。

1961年,物理學家尤金·維格納(Eugene Wigner)提出了一項頗具挑釁意味的思維實驗。他問道,如果將量子力學應用到一個觀察者身上,而這個觀察者同時也受到觀察,將會發生什麼?想像一下,維格納的一個朋友在封閉的實驗室裡擲出一枚量子硬幣——處於正面和反面的疊加態。每次朋友扔硬幣時,他們都觀察到一個明確的結果。我們可以說,維格納的朋友建立了一個事實:擲硬幣的結果肯定是正面或反面。

維格納無法在外面得知這個事實,根據量子力學,他必須把朋友和硬幣描述成實驗中所有可能結果的疊加。因為二者是「糾纏」的,彼此詭異地聯繫在一起。所以如果你操縱其中一個,同時也會操縱另一個。在原則上,維格納可以通過所謂的「幹涉實驗」來驗證這種疊加。幹涉實驗是一種量子測量方法,可以讓你解開整個系統的疊加,從而確認兩個物體之間的糾纏。

在觀察結束之後,當維格納和他的朋友交換意見時,朋友會堅持認為,他們在每次拋硬幣時都看到了明確的結果。但是,維格納不會同意這種觀點,因為他觀察到的是「朋友」和「硬幣」處於疊加態。

這就成了一個難題。朋友眼中的現實與外界看到的現實是不一致的。維格納最初並不認為這是一個悖論,他認為把一個有意識的觀察者描述成一個量子對象是荒謬的。然而,他後來背離了這種觀點,根據量子力學的正規教科書,這樣的描述是完全正確的。

新的實驗

維格納想像的場景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個有趣的思維實驗,但真的能反映現實嗎?在科學上,這一問題幾乎一直沒有什麼進展。直到最近,維也納大學的Časlav Brukner研究表明,在某些假設下,維格納的思想實驗可以用來證明,量子力學中的測量對觀察家而言是主觀的。

Brukner提出了一種測試方法,他將維格納的朋友場景轉換成物理學家約翰·貝爾(John Bell)在1964年首次建立的框架。最後的結果總結起來,可以用於估算所謂的「貝爾不等式」。如果這個不等式被打破,觀察者可能就會得到替代性的事實。

研究人員首次在愛丁堡赫瑞瓦特大學進行了實驗性測試。他們使用了一臺由三對糾纏光子組成的小型量子計算機。第一對光子代表硬幣,另外兩對光子則代表著在各自的盒子裡投擲硬幣(測量光子的偏振)。在兩個盒子之外,兩邊各有兩個光子,也可以進行測量。

儘管使用了最先進的量子技術,但僅從6個光子中收集足夠的統計數據就需要數周時間。最終,研究人員成功證實了量子力學可能確實會與客觀事實的假設不相容——不等式被打破了。不過,這個理論建立在一些假設的基礎上,包括測量結果不受光速以上信號的影響,以及觀察者可以自由選擇測量內容等。因此,這並不是最終確定的結論。

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是否可以將單光子視為觀察者。在Brukner的理論中,觀察者不需要具有意識,只需要能夠以測量結果的形式建立事實。因此,一個無生命的探測器也可以是有效的觀察者。根據教科書上的量子理論,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探測器如果能做得像原子那麼小,那應該也可以描述成像光子一樣的量子物體。也有可能標準的量子力學不適用於大尺度,但想要進行測試的話,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因此,這個實驗表明,至少就量子力學的局部模型而言,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客觀性的概念。在宏觀世界中,我們所體驗到的事實似乎仍是安全的,但主要問題在於,現有的量子力學解釋如何能容納主觀事實。

一些物理學家將這些新進展視為支持一次觀測中可以出現多種結果的理論依據,例如存在平行宇宙,每一種結果都可能發生。另一些人則認為,這些研究結果是本質上依賴觀察者的理論(如量子貝葉斯理論)的有力證據。在量子貝葉斯理論中,主體的行為和體驗是該理論的核心關注點。還有人認為,這是一個強有力的暗示,或許意味著量子力學將在某些複雜的尺度上崩解。

很顯然,這些都是關於現實本質的哲學問題。無論答案是什麼,一個有趣的未來正等待著我們。(任天)

相關焦點

  • 最新量子實驗證實,客觀現實並不存在!
    據《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報導,一項新的量子物理實驗為一個此前僅限於理論領域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想法提供了證據:在合適的條件下,兩個人觀察同一件事,可以看到兩件不同的事情發生,而且都是正確的。該實驗涉及兩個人對單個光子的觀察。光子是可量化的最小光單位,在不同條件下可以作為粒子或波。光子可以存在於兩個不同量子態中的一個,但是只有當某個人實際對其進行測量時,才能確定是哪一個量子態;在這之前,可以說這個光子以疊加態存在,兩種條件同時都是真實的。實驗過程中,一位科學家按部就班地測量光子,引發坍縮。
  • 最新量子實驗證實,客觀現實並不存在
    據《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報導,一項新的量子物理實驗為一個此前僅限於理論領域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想法提供了證據:在合適的條件下,兩個人觀察同一件事,可以看到兩件不同的事情發生,而且都是正確的。赫瑞瓦特大學的物理學家首次展示了如何通過重建經典的量子物理思想實驗來讓兩個人體驗不同的現實
  • 最新量子實驗表明:客觀世界並不真實!
    觀察者是量子世界中一個強有力的參與對象。現實世界是由觀察者的「觀測行為」決定的。在量子領域,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多個位置或狀態——即量子疊加。但奇怪的是,只有在沒被觀察到的情況下才會有疊加。當你觀察量子系統時,它會選擇一個特定的位置或狀態——打破疊加。自然界的這種行為已經在實驗室裡被多次證明了——例如著名的雙縫實驗。
  • 赫瑞瓦特大學研究:量子力學中客觀現實並不存在
    在量子力學中,觀察的客觀性不是很清楚,最明顯的體現在威格納的思想實驗中,兩個觀察者可以體驗到看似不同的現實。觀察者的敘述是否可以調和的問題,直到最近才被實證研究所解決。最近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研究中,表明在由量子力學的奇怪規則支配的原子和粒子的微觀世界中,兩個不同的觀察者有權獲得自己的事實。
  • 涉及到量子力學時,「共同的客觀現實」或許不存在
    北京時間3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當涉及到量子力學時,所謂「共同的客觀現實」或許是不存在的。據《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的報導,一項新的量子物理學實驗為此前僅限於理論層面的概念提供了證據,即在適當的條件下,兩個人可以同時觀察同一事件,並看到兩個不同的情況發生,而他們都是正確的。
  • 黑客帝國量子版:量子力學揭示不存在客觀現實,或能解釋平行宇宙
    實驗表明,不存在客觀現實,事實實際上可以是主觀的。「維格納的友人」思想實驗是「薛丁格的貓」的延伸版,證明量子世界中多重現實可同時存在維格納無法從外界得知這個事實,根據量子力學,他必須把友人和硬幣描述成實驗所有可能結果的疊加。
  • 量子力學表明,物理學可能是一門感知科學,而不是觀察者的現實
    這種違背直覺的預測——似乎與唯我論有危險地調情——幾十年來一直在呼籲進行實驗驗證。但直到最近才有足夠先進的技術來實現這一點。現在,終於,Massimiliano Proietti和他在英國Heriot-Watt大學的合作者,似乎已經證實了RQM;正如量子力學所預測的那樣,很可能根本就沒有客觀的物理世界。
  • 費解的思想實驗:證明量子世界中多重現實可同時存在
    北京時間3月2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近期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宣稱他們證實了兩個現實可以同時存在——至少是在量子世界中。為了驗證這一假說,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從一個名為「維格納的友人」(Wigner『s Friend)的思想實驗入手。
  • 量子加密技術存在缺陷?專家:客觀看待新技術
    量子加密技術存在缺陷,被破解?攻擊,是為了讓量子通信更加無懈可擊本報記者 吳長鋒近日,一篇題為「量子加密驚現破綻:上海交大團隊擊穿『最強加密之盾』」的文章在網上流傳開來。文中宣稱「現有量子加密技術可能隱藏著極為重大的缺陷」。事情原委究竟如何?
  • 現實的本質到底是什麼?需要量子理論的研究!
    英國物理學家託馬斯·楊在1803年11月對倫敦皇家學會的成員們說,「無論陽光照到什麼地方」,它都可以「非常容易地重複」,描述現在被稱為雙實驗的實驗。他提出了一個優雅、自然而然的實驗,以顯示光的波形性質,並駁斥了牛頓關於光是由小體或粒子構成的理論。但是,20世紀初量子物理學的誕生清楚地表明,光是由微小的、不可分割的能量單位或量子組成的,我們稱之為光子。
  • 《自然》子刊:往薛丁格的貓箱裡加個人,客觀現實還存在嗎?轉載
    《自然》子刊:往薛丁格的貓箱裡加個人,客觀現實還存在嗎?這是著名的「維格納朋友」悖論,直指量子力學最根本的觀測問題。對維格納的朋友而言,貓是生是死一目了然,對箱外的維格納而言,貓和他的朋友在箱子打開前都處於疊加態中。兩人對世界的認知分歧了,那客觀現實還存在嗎?絕大多數物理學家都把這個腦洞視為哲學上的胡言亂語。
  • 量子世界與現實世界有什麼不同?科學家:在量子世界時間可能倒流
    關於量子世界,存在許多說法,以至於是否真實存在量子世界現在還得不到一個確切的答案。在2018年的好萊塢作品《蟻人2》中,就曾出現了量子空間,當然這只是一種影視劇的表演形式罷了,至於真實的量子世界,現在還沒有一種完美可以表達的視頻作品。
  • 最新量子實驗:不同觀察者眼中的現實不一致!
    導語:量子觀測效應證實了,觀察者與事件之間存在緊密關聯(事件在未觀測前處於多種可能性的疊加狀態)。現實中,每個人都是獨立的觀察者,這意味了人眼看到的現實並不一致(每個人看到的「真實」世界不一樣)。換句話說,古代發生的事件,現代人看來可能根本就沒發生過(假若古代人看見了神,世界就坍縮為神的世界;現代人沒有看見神,我們的世界就是無神的世界)!1961年,物理學家尤金·維格納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如果將量子力學應用到一個正在被觀察的觀察者身上,會發生什麼?
  • 終止執迷不悟:客觀存在並不存在!
    人心向善,是因為現實太惡劣,惡劣現實的來源在哪裡?不是競爭所致嗎?人心之善能撲滅現實的烽火硝煙嗎?一個理想的世界能建立在越來越劇烈的競爭之中嗎?那個理想的大同世界裡人就不再競爭了嗎?人不再競爭的理由是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了嗎?當今世界貧富差距很大的地區的競爭烈度與財富的多少有關係嗎?人們相親相愛的理由是因為人的素質提高了嗎?人們平等和睦的條件是找到了良好的制度和管理了嗎?
  • 《自然》子刊:往薛丁格的貓箱裡加個人,客觀現實還存在嗎?
    這是著名的「維格納朋友」悖論,直指量子力學最根本的觀測問題。對維格納的朋友而言,貓是生是死一目了然,對箱外的維格納而言,貓和他的朋友在箱子打開前都處於疊加態中。兩人對世界的認知分歧了,那客觀現實還存在嗎?
  • 《自然》子刊:往薛丁格的貓箱裡加個人,客觀現實還存在嗎?
    這是著名的「維格納朋友」悖論,直指量子力學最根本的觀測問題。對維格納的朋友而言,貓是生是死一目了然,對箱外的維格納而言,貓和他的朋友在箱子打開前都處於疊加態中。兩人對世界的認知分歧了,那客觀現實還存在嗎?絕大多數物理學家都把這個腦洞視為哲學上的胡言亂語。
  • 新的量子悖論:量子力學的恐怖,皆來源於人對「真實」的認知
    最近在《自然-物理》上發表的一篇重磅論文,提出了一個新的量子悖論,再次使量子力學這門公認的與其它任何科學不一樣的科學、看起來更為奇特、怪異、與恐怖,目前在國際科學界引起了廣泛的熱議。研究表明,如果是這種情況,則張三和李四可能期望看到的結果之間的相關性將受到限制。研究還表明,量子力學預測張三和李四將看到超出這些極限的相關性。接下來,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實驗,通過使用糾纏光子對以確認量子力學預測。
  • 我們的世界並不存在 量子力學證實了這一切
    來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科學家重建了一個著名的實驗,證實了量子物理對於現實本質的怪誕預測。  如果這聽起來很複雜,不用擔心。這個實驗提出了一個簡單的問題:由於基本粒子的行為可表現為粒子或波,那麼什麼時候基本粒子會決定處於某種狀態呢?這個問題讓我們進一步了解現實是如何建立的。
  • 量子研究者從量子實驗揭示:過去未來時空並不存在,只有當下時空
    或許,有的人能通過自己的超感意識,感應到平行宇宙的存在;也或許,有的人能藉助夢境,讓自己的意識在平行宇宙之間恣意穿梭;還有可能,個別的人能在特殊的條件下,預觀到平行宇宙裡的人或事——這樣的人往往被稱為預言家。
  • 宇宙大爆炸可能並不存在?量子方程式預測宇宙沒有開始
    根據一個新的模型,宇宙可能永遠存在,該模型應用了量子校正項來補充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該模型還可以考慮暗物質和暗能量,一次解決多個問題。根據廣義相對論估計,宇宙被廣泛接受的年齡是138億年。起初,人們認為存在的一切都佔據了一個無限密集的點或奇點。只有在這一點開始在「大爆炸」中擴展後,宇宙才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