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的本質到底是什麼?需要量子理論的研究!

2021-01-18 宇宙探索


對於推翻了偉大的艾薩克牛頓關於光的本質的想法的演示,它非常簡單。英國物理學家託馬斯·楊在1803年11月對倫敦皇家學會的成員們說,「無論陽光照到什麼地方」,它都可以「非常容易地重複」,描述現在被稱為雙實驗的實驗。他提出了一個優雅、自然而然的實驗,以顯示光的波形性質,並駁斥了牛頓關於光是由小體或粒子構成的理論。

但是,20世紀初量子物理學的誕生清楚地表明,光是由微小的、不可分割的能量單位或量子組成的,我們稱之為光子。託馬斯·楊的實驗,當用單個光子或甚至單個物質粒子(如電子和中子)完成時,是一個令人費解的難題,它提出了關於現實的本質的基本問題。有些人甚至用它來論證量子世界是受人類意識的影使我們的頭腦在宇宙的本體論中佔有一席之地。但是,這個簡單的實驗真的證明了這一點嗎?

在現代量子形式中,楊的實驗包括將光或物質的單個粒子在兩個狹縫或開口處照射,這些狹縫或開口被切割成一個不透明的屏障。在屏障的另一邊是一個屏幕(例如,光子情況下的照相板),記錄粒子的到達。常識告訴我們,光子應該經過狹縫,然後堆積在每個狹縫後面。

相反的,他們走到了屏幕的某些部分,而避開其他部分,創造出交替的光帶和暗帶。這些所謂的幹涉條紋,就是當兩組波重疊時所產生的幹涉條紋。當一波的波峰與另一波的波峰排成一行時,你會得到相長幹涉,當波峰與波谷一致時,你會得到相消幹涉。


但在任何時候只有一個光子穿過儀器。就像每個光子同時穿過兩個狹縫幹涉自身一樣。這不具有經典意義。

然而,從數學上講,穿過這兩個狹縫的並不是物理粒子或物理波,而是一種叫做波函數的東西-一個抽象的數學函數,代表光子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是它的位置)。波函數的行為就像波。它撞上兩條裂縫,新的波從另一邊的裂縫中發射出來,傳播開來,最終相互幹擾。組合波函數可用於計算人們可能找到光子的概率。

光子在兩波作用產生相長幹涉的地方被發現的可能性很高,而在相消幹涉的區域不太可能被發現。測量在這種情況下波函數與照相板的相互作用,被稱為波函數塌縮。它從測量前的擴散到在測量時光子出現的地方達到峰值。

波函數的這種明顯的測量引起的塌縮是量子力學中許多概念困難的根源。在崩潰之前,沒有辦法確定光子會在哪裡著陸。它可以出現在任何一個概率為非零的地方。沒有辦法繪製光子從光源到探測器的軌跡圖。

沃納·海森堡等人將數學解釋為在觀察之前不存在現實。他寫道:「一個客觀真實的世界,其最小的部分客觀地存在,與石頭或樹木相同的意義上,與我們是否觀察到它們無關,這種想法是不可能的。」約翰·惠勒也使用了雙縫實驗的一種變體,認為「沒有一個基本的量子現象是一種現象,除非它是一種記錄的現象。」

但是,關於什麼是「測量」,量子理論是完全不清楚的。它只是假設測量裝置必須是經典的,而沒有界定經典物理和量子物理之間的界限,從而為那些認為人類意識需要被喚醒以導致塌縮的人敞開大門。去年5月,亨利·斯塔普和他的同事們在論壇上爭論說,雙縫實驗及其現代變種提供了證據,證明「有意識的觀察者可能是理解量子領域不可或缺的」,並且超個人思想是物質世界的基礎。

但這些實驗並不構成這種說法的實證證據。在單光子雙縫實驗中,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驗證數學上的概率預測。如果概率是在通過雙縫發射數以萬計相同光子的過程中得到證實的話,該理論聲稱每個光子的波函數都塌縮,這要歸功於一個叫做測量的不確定過程。僅此而已。

另外,還有其他解釋雙縫實驗的方法。以德布羅利-博姆理論為例,認為現實既是波又是粒子。光子總是以一個確定的位置朝雙縫方向運動,並穿過一個或另一個狹縫,因此每個光子都有一個軌跡。它駕駛著一個導頻波,經過兩個狹縫,幹涉,然後引導光子到一個有相長幹涉的位置。


1979年,倫敦伯克貝克學院的克裡斯·杜德尼及其同事模擬了該理論對粒子通過雙縫軌跡的預測。在過去的十年裡,實驗者已經證實了這種軌跡的存在,儘管使用了一種叫做弱測量的有爭議的技術。儘管存在爭議,但實驗表明,德布羅利-博姆理論仍然作為量子世界行為的一種解釋而存在。

最重要的是,這一理論不需要觀察或測量,也不需要非物質意識。

所謂的塌縮理論也是如此,它認為波函數是隨機塌縮的:量子系統中粒子的數量越多,崩潰的可能性就越大。觀察者只是發現了結果。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馬庫斯·阿恩特的團隊一直在通過雙縫發射越來越大的分子來驗證這些理論。塌縮理論預言,當物質的粒子變得比某一閾值更大時,它們就不能停留在同時穿過兩個狹縫的量子疊加中,這將破壞幹涉圖樣。阿恩特的研究小組通過雙縫發射了一個擁有800多個原子的分子,他們仍然看到了幹擾。對閾值的搜索仍在繼續。

羅傑·彭羅斯有他自己的塌陷理論,在這個理論中,物體的質量越大,由於引力的不穩定性,它就會越快地塌縮到某一種狀態。再說一遍,這是一個獨立於觀察者的理論。不需要意識。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德克·鮑邁斯特正在測試彭羅斯對雙縫實驗的看法。

從概念上講,這個想法不僅僅是把一個光子放入同時經過兩個狹縫的疊加,而且也把其中一個狹縫放在同時存在於兩個位置的疊加中。彭羅斯認為,當光子飛行時,偏移的狹縫要麼保持在疊加狀態,要麼塌縮,從而導致不同類型的幹涉圖樣。塌陷將取決於裂縫的質量。鮑邁斯特在這個實驗上已經工作了十年,可能很快就能證實或反駁彭羅斯的說法。

至少,這些實驗表明,我們還不能對現實的本質提出任何主張,即使這些主張在數學上或哲學上都有很好的動機。考慮到神經科學家和心靈哲學家對意識本質的不同看法,認為意識塌縮波函數往好裡說是不成熟的,往壞裡說是誤導和錯誤的。


相關焦點

  • 弦理論解釋—什麼是現實的真正本質?
    宇宙的本質是什麼?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人們想了各種模型來描述這個世界。我們測試這些模型,並知道了哪些應該保存下來,哪些該捨棄。但當我們了解到更多,模型就變得更加奇怪且複雜,有些甚至困難到,相當難以精確地說明它,就像弦理論——一個著名的、充滿爭議的、並且常被誤解的理論。
  • 相對論和量子理論是如何揭示現實的本質的
    什麼是實證主義?它如何塑造我們對現實的看法?物理學已經揭示出,從宇宙中最高層次的事物,到時空相互依存的本質,再到亞原子和籠罩著波粒二象性的可能性雲團,各種關係都滲透在現實之中。具有歷史諷刺意味的是,正是對還原主義方法的正確性和實證主義合理性的信念,導致了物理學家們發現了波和粒子無法獨立於他們的觀察者而存在。雖然我們構建了呈現給我們的現實的形象,但這並不意味著只有我們的思維構成了這個現實。
  • 時空的本質到底是什麼?「萬物理論」或揭露真相
    北京時間1月1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兩位研究人員發現了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之間的潛在聯繫,或將迫使物理學家重新思考時空的本質。
  • 宇宙真正的本質是什麼?是由什麼組成的?它的性質又是什麼?
    宇宙真正的本質是什麼?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人類提出很多猜想來描述這個世界。我們檢驗我們的猜想並學會什麼要保留,什麼要丟棄。但是我們了解得越多,我們的猜想就變得越複雜和怪異,其中一些猜想過於古怪,以至於很難知道它們到底是什麼。
  • 赫瑞瓦特大學研究:量子力學中客觀現實並不存在
    在量子力學中,觀察的客觀性不是很清楚,最明顯的體現在威格納的思想實驗中,兩個觀察者可以體驗到看似不同的現實。觀察者的敘述是否可以調和的問題,直到最近才被實證研究所解決。最近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研究中,表明在由量子力學的奇怪規則支配的原子和粒子的微觀世界中,兩個不同的觀察者有權獲得自己的事實。
  • 時間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愛因斯坦用自己的理論道出了真相
    這個時候,我們更是能夠真正感受到時間的存在,既然時間是真實存在的東西,那麼它的本質到底是什麼?事實上,直到現在,也沒有一個人能夠真正完全破解時間的奧秘。每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其實對於時間的研究探索都是非常嚮往的,不管是牛頓還是愛因斯坦對於時間都有過自己的研究,也對時間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
  • 宇宙的本質是什麼?弦理論簡說
    宇宙的真正本質是什麼?為回答這一問題,人類提出了各種描述世界的理論,我們檢驗這些理論並且得知哪些可以保留哪些應該拋棄,不過我們了解得越多,我們的理論就變得更加奇怪和複雜,以至於很難理解它們講的是什麼,比如弦理論,一項著名的頗受爭議的並且常常讓人誤解的關於萬物本質的理論,我們為何提出它?它是正確的嗎?或者,它應該被屏棄?
  • 宇宙的本質是什麼?弦理論簡說
    宇宙的真正本質是什麼?為回答這一問題,人類提出了各種描述世界的理論,我們檢驗這些理論並且得知哪些可以保留哪些應該拋棄,不過我們了解得越多,我們的理論就變得更加奇怪和複雜,以至於很難理解它們講的是什麼,比如弦理論,一項著名的頗受爭議的並且常常讓人誤解的關於萬物本質的理論,我們為何提出它?它是正確的嗎?或者,它應該被屏棄?
  • 【大揭秘】一文讀懂量子理論到底揭示了什麼微觀現象?
    100多年裡,在許多物理學家共同努力下量子理論的構建初步完成。21世紀以來,量子技術突飛猛進,量子應用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量子理論所描述的「微觀現象」究竟是什麼?物理學家至今未能給出完美的闡述,對量子理論本質的詮釋五花八門、懸而未決。
  • 量子力學對我們究竟有何現實意義?科學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科學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Connor Feng • 2018-09-20 11:40:55 來源:前瞻網 E他提出了一個優雅、明確且樸素的實驗來展示光的波狀性質,並以此反駁了牛頓的光是由微粒或粒子構成的理論。但20世紀初量子物理學的誕生清楚地表明,光是由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單位,即能量量子構成的,我們稱之為光子。當用單個光子或甚至單個物質粒子(如電子和中子)進行楊的實驗時,這都會是一個難以理解的難題,它引出了關於現實本質的基本問題。
  • 光子的本質及理論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愉快代替生活,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光子的本質及理論。光子19世紀時,物理學家們認為自己已經解釋了光的本質,它是一種波。但190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建立了一個新的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光是由粒子組成的。愛因斯坦沒錯,光的粒子後來被叫做光子。
  • 量子物理學:到底什麼是真的?
    身為英國牛津大學物理學家的Maroney解釋說,自從他們在20世紀初發明量子理論後,就一直在討論它有多麼奇怪,比如它如何使得粒子和原子同時在很多個方向移動,或者同時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不過,Maroney認為,討論終究不是證據。「如果我們告訴公眾量子理論是怪誕的,就最好證明這是真的。否則,我們不是在研究科學,只是在黑板上解釋一些好玩的胡亂塗鴉而已。」
  • 科學網—量子物理學:到底什麼是真的?
  • 新的量子實驗表明:客觀現實可能並不存在
    維格納最初並不認為這是一個悖論,他認為把一個有意識的觀察者描述成一個量子對象是荒謬的。然而,他後來背離了這種觀點,根據量子力學的正規教科書,這樣的描述是完全正確的。新的實驗維格納想像的場景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個有趣的思維實驗,但真的能反映現實嗎?在科學上,這一問題幾乎一直沒有什麼進展。
  • 「量子雷達」的曙光,理解理論與現實
    正如艾倫所描述的那樣,「量子相互作用本質上是沿著無限多個維度測量目標的存在,而不僅僅是幅度和相位,而是量子裝置(光子)的無數個屬性。原則上,使用糾纏光束,你可以得到的是目標的整個動量矢量,不僅是它的都卜勒速度,而是它的整個動量矢量,所有三個維度以及目標運動的那些維度的所有三個幅度。
  • 量子不確定性的哲學本質是什麼,什麼是全同性存在,誰又和誰全同
    首先我們來說一說量子不確定性的哲學本質,它究竟是什麼?量子理論是20世紀科學進步產物,在量子力學的世界中,日常所見的熟悉的物理定律不再成立。量子力學始終無法找到量子現實與經典物理之間的調和理論。波和粒子兩種特性無法擺脫地糾纏在一起。既是粒子又是波,如此圖像及運動規律在已有的常識中沒有物理上的對應物。由於不能精確測定一個電子的位置和動量,所以這一原理便有了很深的哲學內涵,這也是量子理論不確定性與經典力學確定性思想相分離的地方。
  • 萬有引力的來源和本質到底是什麼?
    也就是你落向地心的時候你換來了比之前慢的時間流逝,這類似時空穿越,請原諒現實的時空穿越這麼無力。這是場能轉化為鍾慢和尺縮的關係。所以你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如果覺得加速度太快太難以相信,可以參考真空狀態下羽毛和鐵球下落速度居然是一樣快的結果。物理學家從未停止過對於引力本質的研究。眾所周知,關於引力的第一套理論是牛頓提出來的平方反比理論。
  • 從量子的本質看量子通訊的騙局!
    量子通信早在1984年就由IBM公司的研究人員Bennett和蒙特婁大學的學者Brassard提出,但是專管通信安全的美國國家安全局是連經費都懶得出,原因就是量子通信用的量子糾纏在理論本身都還有很大的問題(連愛因斯坦都搞不懂),真正的量子通信是要通信內容都用量子加密,實用上必須製造一個一個單光子出來量子加密,做不做的出來是一回事,就算做的出來通訊速度也奇慢無比,
  • 量子理論和我們所知的現實有關嗎?
    量子態在量子理論中的作用就是確定(或者至少是編碼)這些概率。如果你知道量子態,那你就能計算任何可能實驗中獲得任何可能結果的概率。但是,量子態最終是否代表了現實的一些客觀方面,或者說,它是否能成為表徵我們所知現實的一種方式?這個問題可以追溯到量子理論最初誕生的時候,但最近又成為一個活躍的話題,啟發了一系列新的理論成果甚至一些實驗測試。
  • 「量子力學」有多重要?幫助人類探索宇宙本質,尋找微觀奧秘
    「量子力學」是一個神奇的名詞,它是人類物理體系中關於微觀世界的重要支柱,但是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把一些「不靠譜」的事情和量子力學聯繫在一起,那麼量子究竟是什麼?為什麼人類對量子力學都有些牴觸,認為這個理論不靠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