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加密技術存在缺陷?專家:客觀看待新技術

2020-12-05 環球網

量子加密技術存在缺陷,被破解?

攻擊,是為了讓量子通信更加無懈可擊

本報記者 吳長鋒

近日,一篇題為「量子加密驚現破綻:上海交大團隊擊穿『最強加密之盾』」的文章在網上流傳開來。文中宣稱「現有量子加密技術可能隱藏著極為重大的缺陷」。事情原委究竟如何?量子保密通信真的存在「破綻」嗎?

這樣的報導是不負責任的

文章來源於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一篇題為「有一種打破量子加密的新方法」的報導,報導援引了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研究組一項尚未正式發表的工作。

「讀完這篇自媒體報導,感覺就是為吸引讀者眼球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韓正甫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篇研究文章是ARXIV上的一個帖子。 ARXIV是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設立的一個預印本平臺,這裡的文章都是作者自己貼上去的,並沒有經過同行審核。

「報導以此為依據顯然是不科學的,也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韓正甫表示,「誇大其詞只會嚴重誤導廣大群眾的視聽,損害學科技術的公信力,百害而無一利。」

文章在網上流傳的第二天,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教授團隊便在中國科大上海研究院的微信公眾號「墨子沙龍」上發布聲明,予以澄清。

金賢敏教授團隊表示:「我們的工作並不否認量子密鑰分發理論上的絕對安全性,相反,正因為量子加密提供了理論上的絕對安全,使得人類追尋了幾千年的絕對安全通信幾近最終實現。而我們不斷的針對實際系統的物理安全漏洞問題的研究,正是為了這個絕對安全性變得更加可靠。」

可證的安全性已建立起來

韓正甫告訴記者,現有實際量子密鑰分發系統主要採用BB84協議,由Bennett和Brassard於1984年提出。與經典密碼體制不同,量子密鑰分發的安全性基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它指的是有嚴格數學證明的安全性。

針對人們的關心和困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作出了正面回應:量子密鑰分發逐步走向實用化研究,出現了一些威脅安全的攻擊,這並不表示安全性證明有問題,而是因為實際量子密鑰分發系統中的器件並不完全符合理想的BB84協議的數學模型。

歸納起來,針對器件不完美的攻擊一共有兩大類,即針對發射端——光源的攻擊,和針對接收端——探測器的攻擊。

「文中所說的就屬於對光源的木馬攻擊,它只對偏振編碼相關等少數系統的攻擊有些效果,並非一個普適性的攻擊。」韓正甫告訴記者,這類攻擊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經被提出,而且其解決方案正如文章作者宣稱的那樣,加入光隔離器這一標準的光通信器件就可以了。

韓正甫告訴記者,他所領導的問天量子團隊早在15年前的系統設計中,就已經考慮到這類攻擊。自2000年初開始,科研類和商用類量子加密系統都會引入光隔離器這一標準器件。

「雖然現實中量子通信器件並不嚴格滿足理想條件的要求,但是在理論和實驗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之下,量子保密通信的現實安全性正在逼近理想系統。」 韓正甫說。

正如潘建偉團隊所指出的那樣,過去二十年間,國際學術界在現實條件下量子保密通信的安全性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資訊理論可證的安全性已經建立起來。中國科學家在這一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實用化量子保密通信的研究和應用上創造了多個世界紀錄,無可爭議地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攻擊,是為了讓量子密碼更加無懈可擊

記者在中國科大採訪時,巧遇了世界著名「量子黑客」——俄羅斯量子中心的瓦蒂姆馬卡洛夫先生。他的團隊曾提出並演示了著名的「致盲攻擊方法」。

針對「量子破綻」一文,馬卡洛夫向記者坦陳了他的觀點:量子密鑰分發的安全性基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它有著有嚴格數學證明的安全性。「攻破量子密碼唯一的方法,就是設法找到現實系統中的安全漏洞」,馬卡洛夫說。

「攻破量子密鑰的安全性,只有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從協議的安全性入手——但這是不可能的。二是只能是從系統現實的安全性入手。」馬卡洛夫說,這通常需要兩個步驟。第一步,尋找以新的,在系統現實時相對於協議設計的不完備性漏洞——上海交大的金教授的研究文章等於完成了第一步。第二步,利用這種不完備性構建一種可能的攻擊方式,金賢敏教授還沒有完成第二步。

「對於第二步而言,只有50%有可能構建起攻擊方式,另外50%則無從構建。而設計應對此類攻擊方式的措施,正是產業界和學術界在做的事情。」馬卡洛夫說。

馬卡洛夫表示,量子黑客們將所有發現的安全漏洞全部以科學論文的形式公開,與量子密鑰(QKD)系統構建者緊密合作,共同推動了實際系統的安全性。「從這種意義上來說,量子黑客肩負特殊使命任務,已經成為獨立於QKD生產商和用戶的第三方評估者。」

「量子黑客攻擊在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實際安全漏洞被發現」。韓正甫告訴記者,十多年前發表的關於安全漏洞的論文每年多達十幾篇,現在每年只有兩三篇,現實系統的漏洞將越來越少。

「這次事件也提醒公眾,不能一說量子就認為高深、絕對安全,一說有漏洞,就什麼都不行了,說量子是騙局、垃圾」,「要客觀看待新技術,專業的事情應該由專家來討論,不能人云亦云。」韓正甫強調說。

(科技日報合肥3月17日電)

相關焦點

  • 潘建偉等5位科學家回應「量子加密技術存重大缺陷」| 科技早頭條
    關注環球科學周一至周五早8點我們為你準時送上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量子通信 ·潘建偉等人回應「量子加密技術存重大缺陷」包括潘建偉在內,來自中科大和清華大學的5位量子保密通信領域的科學家共同撰文,對「現有量子加密技術可能隱藏重大缺陷」的觀點予以回應。
  • 量子加密sim卡技術原理是什麼?
    前面加了個量子,似乎就變得神秘而且高大上。其實這個就是一個加密的更加安全的通訊SIM卡而已。特別之處就是使用了所謂的量子密鑰分發技術而已。其他的和普通手機沒任何區別。這個和量子概念沒有半毛錢關係。存儲加密:將數據存儲到SIM卡集成的空間時,它採用了所謂金融級的安全算法。簡單一點講就是集成了國密晶片,支持國密算法。這裡和量子概念也沒多大關係。通信加密:這裡就是疊加量子概念的地方,量子加密SIM卡裡面的通信加密採用了所謂的量子密鑰分發的技術來加密通信過程。
  • 量子通訊加密技術並不安全
    這完全打破了以前量子加密信息是無法盜取的固有說法,這種研究似乎讓量子信息加密技術變得脆弱不堪。在量子信息加密傳輸的前沿科技研究中,目前多數使用的都是光子傳輸。普遍的做法都是將數據以光子的偏振方式進行信息編碼,不同的偏振光子代表不同的信息。比如說垂直偏振光子代表1,水平偏振光子代表0,或者用正負45度偏振角來代表01。
  • 日本開始大規模開發新一代密碼技術「量子加密通信」
    日本將在本月開始一個大規模開發項目,此項目參加者包含眾大企業及大學,以被稱為「量子加密通信」的新一代密碼技術於世界上的拓展為目標。 在網絡上,各種各樣的數據被加密在進行傳輸通信,如果能全面使用計算能力遠超超級電腦量子計算機,現今的密碼就能很簡單被解讀,因此世界上正加速開發新一代的密碼技術「量子加密通信」。
  • 基於現有設備研發的新型量子加密系統,速度是當前技術的5至10倍
    量子計算機威脅將至,但量子加密通信現狀堪憂對量子計算機應用開始之初會出現的問題,俄亥俄州立大學物理學教授Daniel Gauthier解釋道:「我們現在可能會有一臺運行良好的量子計算機,它能夠在不久的將來解開現有的複雜密碼
  • 「中國量子加密技術領先,美國若再等5年才投入就晚了」
    【文/觀察者網作者 程小康】 《紐約時報》12月3日發表題為《量子加密競賽方興未艾,中國已領先一步》的文章,對比了中美兩國在量子計算機領域的發展成就。文章稱,中國在量子加密技術方面已經處於領先地位。美國專家驚嘆之餘也不得不對美國發出警告:如果再等上5或者10年才投入進去,那就太晚了。
  • 量子加密技術:泛在電力物聯網無形盾牌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隨著5G靴子逐漸完全落地,5G完整標準的R16也即將在2020年3月份完全凍結,屆時物聯網,無人駕駛,全息投影等需要高帶寬,低延時網絡技術的應用領域將會有一份完整的參考標準,作為電網公司提供增值服務的重要支撐,泛在電力物聯網也將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
  • 量子通信被爆重大的物理缺陷,已被上海交大破解 ?
    不過根據《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報導,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團隊近來在經過不斷的實驗與嘗試之後,發現目前的量子加密技術可能隱藏著極為重大的物理缺陷,使這個原本號稱堅不可破的高端技術轉而成為脆弱不堪的加密工具。報導說,一篇在預印本arXiv上發表的文章顯示,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團隊近來發現目前量子加密技術隱藏著極為重大的缺陷,攻破這個最強的加密之盾卻不需要什麼神兵利器,而是利用「盾」本身就存在的物理缺陷。
  • 量子加密也不安全了 中國科學家發現重大隱患
    量子加密現在人們對加密應有的需求,催使人們不斷的開發新的加密技術,而量子加密技術的出現讓人們看到了絕對安全的加密技術。量子加密量子加密技術的關鍵理論點就是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作為量子物理學的一個重要基礎,簡單的理解就是當我們在對量子態的一個性質來測量的時候,就會干擾到該量子態的另外一個性質,換算成加密應用來說,一旦光子束信息被竊取,就是意味著信息接收者或者發送者都會察覺到
  • 行動支付存在安全隱患 量子加密技術為其保駕護航
    導讀隨著物聯網、智能硬體、行動支付、車聯網等新興技術的發展,安全問題愈發受到大眾關注。然而,量子技術發展,使得安全加密變得更加的牢不可破。最近,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量子加密系統,不僅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數據傳輸率,而且有望小型化後應用於行動裝置。行動支付安全近些年來,行動支付發展的十分迅速。
  • 韓國5G量子加密技術正式商用,是真領先還是蹭領先
    日前,在5G還正忙著建設拓展之期,業內突然傳出另一個更勁爆的消息,韓國下月將商用 5G 量子加密技術。這無疑讓很多人驚掉了下巴。「比4G多1G的5G都還沒全整明白,咋地又來個量子技術呢?」據了解,5G 量子加密技術即將在韓國商業應用的消息是韓國第一大電信運營商 SK 電訊自家在官網上宣布的。
  • 量子通信技術助力「新基建」信息安全 | 趙勇
    數字基礎設施是「新基建」的重心和基礎,而信息安全是當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的重要前提。以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為代表的量子信息技術是當前國際熱門的戰略性科技方向,我國在這一領域處於國際前列,特別是量子通信技術在信息安全領域已有較明確的應用模式,在國內外都受到了廣泛關注和大力推進。
  • 後量子加密究竟是什麼?
    雖然目前的量子計算機還遠稱不上強大,但其正在快速發展當中。有可能在未來十多年——甚至更短時間——之內,量子計算機就會給目前廣泛使用的加密方法構成巨大威脅。正因為如此,研究人員與安全企業才競相開發新的加密方法,用以抵禦未來由黑客發動的量子攻勢。數字加密的工作原理目前存在兩種主要的加密類型。
  • IVN吳迪:用量子加密技術終結「裸奔的區塊鏈」時代
    在吳迪看來,量子加密技術是剛需,是解決當下「裸奔的區塊鏈」痛點最好的加密方法之一。什麼是「裸奔的區塊鏈」?吳迪認為,傳統的加密技術非常落後,區塊鏈的加密技術雖然已經比銀行的加密系統嚴密得多,一旦量子計算機出現量產,現在市面上所有的加密系統全部都可以很快被破解,區塊鏈也不例外。
  • 量子技術新突破:採用聲子傳遞量子信息
    量子具有很多神奇的特性,例如疊加和糾纏。量子物理催生了一系列的技術應用,例如:量子傳感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機等等。量子技術是現今世界上最具顛覆性的前沿技術之一,已成為世界各國進行高新技術競爭的重要領域。
  • 日媒稱日本開發新型加密技術 量子計算機也難破解
    據日媒報導,近日,日本總務省下屬的信息通信研究機構開發出了新型加密技術,連新一代超高速計算機——量子計算機也難以破解。該技術的原理是將需要保護的信息轉換為特殊的數學問題,可代替通信網等現有加密技術來使用。
  • 科普問答 | 現有的量子計算機能否破解rsa等商用軍用加密技術?
    群友問:現有的量子計算機能否破解rsa等商用軍用加密技術?實用型的通用量子計算機能做出嗎?如果不能,是因為計算原理導致的嗎?量子計算機用來存儲數據的對象是量子比特,它使用量子算法來進行數據操作。量子比特表現出一些在經典物理學世界中不存在的特殊性質。比如,它存在疊加態,可以同時既是0又是1,它們還可以形成量子糾纏。
  • 「量子計算」量子計算會使加密技術過時,量子網際網路是解決方案
    自世紀之交以來,沒有任何一個商業組織比它更直接地參與到未來量子計算機網絡的科學發展和工作理論中。有一類理論涉及加密安全性。一旦量子計算機(QC)突破了目前由公鑰加密技術(PKC)控制的大壩,世界上的每一條加密信息都將受到攻擊。這就是赫特納的「量子威脅」。
  • 大數據讓檔案「活」起來:用區塊鏈技術防篡改,用量子加密技術防盜竊
    2019數博會上,梵瀚科技帶來了「檔案管理+區塊鏈+量子加密」這一技術,吸引了眾多目光。貴州梵瀚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於2017年在貴陽國家高新區成立,是一家致力於檔案生態鏈全流程建設和覆蓋,從事檔案整理、檔案數位化加工、智能檔案館建設,以及檔案大數據和檔案區塊鏈研發的企業。
  • 韓國下月商用5G量子加密技術 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
    韓國下月商用5G量子加密技術 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 來源:TechWeb • 2020-08-20 16: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