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與玫瑰奶奶》:生命的意義,就是用末日的心態活在當下

2020-12-06 常春藤媽媽六月

今年,疫情給人類帶來了一次非常嚴肅地思考死亡的機會。世界上每秒有1.8人死亡,也就是每分鐘有106人死亡,一小時就是6360人,一天就是152640人,一年就是55713600人。如果你還沒有親身體驗疫情帶來的直面死亡,甚至看到這些數據對於死亡還是沒有深刻的感受,那麼,《奧斯卡與玫瑰奶奶》這部短篇小說就能更好地幫助我們看待死亡。

《奧斯卡與玫瑰奶奶》出自被譽為法國國民作家的埃裡克·埃馬紐埃爾·施米特,他是巴黎高師哲學博士,曾經是哲學教授,如今則作為劇作家、小說家和導演活躍於文壇和戲劇界。這部小說在法國人心中,與《小王子》有著同等地位。豆瓣評分8.7分。

小說的故事是由十四封信組成的,前面十三封是由男主人公——一位10歲的白血病男孩奧斯卡在他病逝前的12天寫給上帝的,最後一封是由照顧他的醫院護工玫瑰奶奶執筆的。

為了安撫和陪伴病重的奧斯卡,玫瑰奶奶邀請奧斯卡一起來玩個遊戲,在年底的最後十二天中,把每一天當作10年來過,並且給上帝寫一封信,同時許一個願望。奧斯卡真誠用心地對待120歲的人生經歷,講述他的青春期、愛情、婚姻、親情、中年危機等等,仿佛這就是他真實的一生。並且事無巨細地告知上帝,是傾訴,是探討,更是一種變相的自我救贖。

在看這部小說之前,我像大多數人一樣很少思考死亡這件事情。在讀書過程中,我時常會被奧斯卡通過兒童視角看待人生和死亡的深刻和成熟所感動而熱淚盈眶。我們活著,在生存、現實和理想中掙扎,隨著年齡的增長,似乎經常忘記其實我們的生命在每一分每一秒中悄然逝去。大多數人都要等到直面死亡的時刻才會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才意識到自己曾經虛度光陰,錯過了自己內心真實所想,多麼的遺憾啊!

我將通過小說的劇情,為你解讀奧斯卡是如何通過向死而生獲得生命的圓滿,向死而生給奧斯卡帶來的三大改變和生命的意義,以及如何在生命中踐行向死而生的人生哲學活出我們的意義。

01

通過奧斯卡的兒童和遊戲視角,完美詮釋了如何踐行向死而生完成精神和心靈上的自我救贖,最終獲得生命的圓滿

在奧斯卡寫給上帝的第一封信中,他得知自己的骨髓移植失敗了,可能即將死去,但是身邊的醫生、醫護人員、甚至是他的父母都不願意在孩子面前談論這個事實。玫瑰奶奶解釋道,"我覺得大家對於生命也犯同樣的錯誤。我們忘了生命是脆弱的、易碎和短暫的,我們都假裝永遠不會死。"

為什麼我們總是習慣逃避對死亡的思考呢?

正如玫瑰奶奶的解釋,大家也許只是忘了,在生活的瑣碎、平庸和碌碌無為之中變得麻木了。事實上,我們甚至不敢承認內心對死亡的深深恐懼,阻擋了我們對它的進一步思考。

恐懼管理理論認為,人類的求生本能令我們對自身必死的命運產生強烈的恐懼,人們會通過文化世界觀的堅守與自尊的提升這兩類防禦反應來緩解死亡恐懼帶來的焦慮。

我們總是在追逐世俗的標準,思考成功、幸福和快樂這些表面上看上去正面的事物,已經習慣逃避那些難以面對的死亡、未知和負面能量。殊不知,其實逃避對死的思考,在某種意義上就是逃避對生的思考。

在奧斯卡寫給上帝的第十二封信中,奧斯卡已經100歲了,在過去12天,他已經活過了完整而又幸福的一生,也與不敢面對死亡的父母完全和解了。他向父母解釋道,生命是上帝饋贈的禮物,剛開始我們不懂得珍惜,以為死亡還很遙遠一般浪費它。最後,又認為它腐爛、短暫而想放棄它。只有知道如何讓自己配得上這個生命,才是它的意義。

從奧斯卡的第一封信和最後一封信中,我們看到了截然相反的人生價值觀。當知道自己即將病逝的真相時,他是堅強的,只是對身邊的人,尤其是父母不敢陪他面對死亡感到很失望,卻也只能陪身邊的人裝作不知道。然而,隨著向死而生這個遊戲的推進,奧斯卡的人生智慧最終超越了自身的年齡和身邊人的智慧,他明白了生命的真諦,與父母和解,也試圖幫助父母解脫對他死亡的恐懼。

著名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指出,人的肉身只要還沒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著。這個存在者的一生貫穿著走向死的整個過程,這個過程是先於亡故的存在形式。在這個向死的過程中,人能真實地感受到自我的強烈存在感,自己在這個向死的過程中"在場"。所以,死的過程與亡的結果相比較,這個向死的過程更本真,更真實。

人的一生並非表面上看到的,它存活於每個人的心靈和品格。肉體上的痛苦沒有人能逃離,上帝之子也曾被釘在十字架上,然而生命它存在於心靈裡和精神上,上帝的啟示就是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生命不是永恆的,死亡總是如影隨形。向死而生,需要我們時刻保持對死亡的深刻意識,才能把對人生的注意力從外界轉移到自身,領悟到什麼對我們才是最重要的。

02

向死而生給奧斯卡的生命帶來的三大改變,使人深思為何向死而生能給我們的生命帶來如此重大的意義

與玫瑰奶奶的遊戲約定,使得奧斯卡在10歲的年紀就經歷了充實的一生,還收穫了豐富的精神財富和人生智慧,改善了他與世界的關係,獲得了生命的圓滿。這些意義主要體現在奧斯卡在向死而生的過程中發生的三大改變。

1. 奧斯卡勇敢面對"婚姻"的挫折順利度過"中年危機",反映了向死而生的遊戲給他帶來的巨大成長

奧斯卡在醫院裡有個很喜歡的小姑娘叫佩吉,奧斯卡把她當作自己的妻子一般相處。由於醫院裡的另一個小女孩也喜歡奧斯卡而引起誤會,佩吉不理他了,這讓奧斯卡仿佛經歷"中年危機"一般難過至極。最後,奧斯卡勇敢地向佩吉表達了真誠的愛,佩吉也感動地回應她對奧斯卡的愛,兩人重歸於好。

向死而生的遊戲給了奧斯卡無窮的勇氣去追求一段藏在他內心深處的愛戀,也有幸經歷了這輩子再也無法真實體驗的"婚姻生活"。儘管這段"婚姻關係"經歷了一些波折,但是他也在向死而生的過程中坦然面對"中年危機",收穫了超越實際年齡的成人智慧,甚至比許多中年成人更有智慧和勇敢。

今年經過疫情之後,除了令人痛心的病患死亡消息,最殘酷現實的莫過於離婚事件爆發導致離婚率比往常還要高出許多。疫情使我們有了更多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卻也讓很多人無法面對自己的丈夫或者妻子而選擇離婚。雖然我們無從得知離婚當中有多少遺憾,但是如果我們真的從疫情的災難中認真思考了生命的意義,如果我們能像奧斯卡一樣向死而生,也許人生會少一些艱難,多一些幸福。

2. 奧斯卡通過轉變父母對死亡的看法改善了彼此的關係,並且使彼此不再遺憾

當奧斯卡的父母從醫生那裡得知奧斯卡即將病逝的消息時,難過得無法面對奧斯卡。這讓看在眼裡的奧斯卡對父母很失望,認為是因為父母的懦弱才無法面對他的疾病和死亡。

聖誕節這一天,奧斯卡為了躲避懦弱的父母,想方設法跟隨玫瑰奶奶回到她的家。玫瑰奶奶友善地跟他解釋,父母是愛他的,只是無法面對死亡和遺憾。奧斯卡提出讓父母來接他,並且對父母說:"對不起,我忘了你們有一天也會死的。"這句話使奧斯卡與父母完全和解了,並且在玫瑰奶奶家留下一起度過了難忘的聖誕節。

只有10歲的奧斯卡無法理解父母的愛和痛苦,誤會他們是無法接受自己而選擇逃離醫院躲避父母。孩子總是不自覺地把自己放在特殊的弱勢地位來看待父母,這種心態只會讓他們習慣一味地索取、要求,失去了本該有的同理心。在死亡面前喪失理智的孩子會變得任性而自我,卻沒有想到這樣的做法會給身邊愛他們的人帶來多大的傷害。

通過給上帝寫信這一場向死而生的遊戲,奧斯卡看到了父母會因為他的過早離世而感受的巨大痛苦。奧斯卡不忍心看到父母餘生都無法釋懷,選擇主動地與父母和解,在生命的最後為彼此創造了美好的回憶。當我們面對生活的挫折、自我憐憫、自我悲傷的時候,向死而生的智慧給了我們理智,讓我們看到他人也在同我們一起承受悲苦,這時候我們就獲得了慈悲心,把自己與世界融為一體。

3. 奧斯卡安慰醫生放下焦慮和自責,影響了身邊的人更加積極正面地看待死亡帶來的精神財富

"我在服藥方面一直很積極配合,您在治病方面一直無可挑剔,所以不要一副自責的樣子了。如果您不得不向人家宣布壞消息,告訴他們疾病的拉丁名和無法治癒的結論,那不是您的錯。輕鬆點,放鬆心情,您又不是上帝他老人家,不是由您來指揮造化,您只是個修理者。拋掉壓力,卸下包袱,杜塞多夫醫生,別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否則您這份職業幹不了多久,看看您那副尊容。"——奧斯卡寫給上帝的第九封信

經歷了9天的向死而生遊戲,奧斯卡從最初配合醫生逃避死亡,轉變成安慰醫生放下對於無法治癒他的內疚和自責。奧斯卡接受上帝給他的生命安排的釋然態度,大大緩解了醫生的焦慮和壓力,並且也影響了醫生與他一起更加勇敢和輕鬆地面對死亡的來臨。

由於對死亡的恐懼是可以感染的,當我們感覺他人對死亡的恐懼時,我們為了躲避這種恐懼,也選擇避而不談死亡,以為這就是對將亡之人的尊重,卻不自知逃避帶來的是憐憫和同情,還有更多的恐懼。這時候,只有像玫瑰奶奶和奧斯卡一樣,勇於正視死亡,接受和面對死亡帶來的負能量,就能在所剩無幾的生命之中收穫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就像村上春樹曾經說的:"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奧斯卡幸福地離世了

03

生命的意義,就是向死而生,用末日的心態活在當下

"因為他,我歡笑,我品嘗快樂。他幫助我更加信仰你,我的心裡充滿愛意,滾燙的愛意。他給了我無盡的愛,充盈我剩下的歲月。"——最後一封信,玫瑰奶奶寫給上帝

在小男孩奧斯卡生命的最後十二天,信仰上帝的玫瑰奶奶,用她的方式讓奧斯卡度過了"完整的一生",並最終獲得了心靈的解脫。死亡於他而言,變成了另一種開始。而玫瑰奶奶,也因為奧斯卡而獲得了相應的治癒和圓滿,是雙向的給予。不得不承認,用此種方式詮釋生死真是漂亮又有智慧,留給人無盡的思索。

從這部小說中,我們可以如何學習思考向死而生的原則活出自我和生命的意義呢?

1. 把每一天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來活。

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重複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條條框框束縛,否則你就生活在他人思考的結果裡。不要讓他人的觀點所發出的噪音淹沒自己內心的聲音。最為重要的是,要有遵從自己內心和直覺的勇氣,它們可能已經知道你其實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蘋果手機創始人,賈伯斯

賈伯斯自17歲起就每天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天,我還願意做我今天原本應該做的事情嗎?"直到50歲時發現自己得了癌症,他仍然以這個問題開啟每一天。

奧斯卡和賈伯斯告訴我們,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不是由生命本身的長短來界定的。向死而生,就是把每一天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來活出自己。只有這樣要求自己思考死亡,我們才有可能克服對死亡的恐懼,才能深切體會生的意義,發現對我們最重要的東西,不遺餘力、不留遺憾地實現自我。

2. 用新鮮的眼光看待每一天,回歸本心,不忘初衷。

過去的我,工作第一,事業第一;現在,家人第一,健康第一。我仍然熱愛工作,但也學會放下偏執,不再計較是否最大化利用時間、最有效發揮影響力,也不再把世俗價值裡的名利當作自己的人生目標,只願挖掘自己的內心,去成為自己真正想成為的人。我想,這樣的人生才會圓滿,沒有遺憾。——《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李開復

奧斯卡在他離世前三天,仍然覺得充滿活力地觀察這個世界和他周圍的環境,是他賦予了這個世界充滿愛和歡樂。美好的事物都是稍縱即逝的,人人都懂這個道理,卻很少有人真正放在心上。所以每一天都要認真去過。活在當下,就是最好的人生。

總結一下

《奧斯卡與玫瑰奶奶》這部短篇小說通過一個10歲男孩的兒童和遊戲視角,為我們輕鬆、完美地詮釋了生和死的意義。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短,只在於我們如何看待生死。心裡有愛,12天的生命足以。

向死而生,就是直面死亡,無所畏懼,才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真實的自我、生活和現實。我不再擔心未來,只專注於把每一天過好:努力做到不為情緒所累,積極地追求自我成長,把時間用來做那些自己認為對的、有意義的事情,以及陪伴那些重要的人。我不知道自己何時會離開,也不知道那些重要的人和物何時會失去,我能夠做到的就是,失去的時候,沒有任何遺憾。

【想了解更多心理學資訊,改變你的認知,突破你的人生局限。請關注 @六月之家,作者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碩士,從事心理諮詢師,作家和金融投資。分享個人成長乾貨和人性心理學,讓你更加了解自己,也更加了解他人。啟發你的深度思考,共同成長!】

相關焦點

  • 人生不易,活在當下,20個道盡人生的句子,句句經典
    活在當下,把握每次的機會,因機會稍縱即逝,為自己的生命找到出路!世界很大,無需鑽牛角尖,擠不進的世界,不要硬擠,換個角度,你會更有作為。心平氣和地告別過去,只爭朝夕地活在當下,淡定從容地迎接未來。將來不迎,過往不戀,當下的每一個瞬間,就是生命的唯一瞬間。活好了當下,就活好了一生。沒有人會為你做的事買單,而你自己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所需要做的事做好。
  • 提問的轉換(生命的當下就是永恆)
    這時,人就活像一隻把手伸進樹洞攥緊了蘋果,明明被卡住卻捨不得撒手的猴子,在堅忍的掙扎中經受日曬雨淋,直到被風乾。生命啊,你竟是如此的脆弱!假如時間能倒流,假如他們都能早日學會新的思維方式,或許當他們再一次面臨著曾經經歷的那每件事情,又或許都能將提問方式通過積極的心態,迅速轉化過來。那麼會不會到今天,這個世界將會又多了12張開心的笑臉。我不知道,但是我真的很想知道。
  • 《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本書解決你有關生命意義的所有困惑
    當生活又重新回歸平靜,弗蘭克爾在回顧這段經歷時驚訝地發現,一個人不論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只要能找到生命的意義,就能激發出內在力量,從而改變外在的命運。這並不是心靈雞湯,而是弗蘭克爾在無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過程中感悟出來的生命真諦和心理治療方法,他將之命名為「意義療法」。意義療法,就是為生命找到意義,讓生活更有價值。
  • 「活在當下」的前提是什麼
    「活在當下」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在日常的生活狀態中,無悲無喜、無憂無懼,仿佛超越了頭腦思維而存在,遇人遇事隨機而動、順勢而為,從不糾結,也不會有所期盼。不用刻意做事,也沒有想要去的別處,時間仿佛不存在,只是感到身心泰然,似乎能包容世間的一切。
  • 紀錄片《浮生一日》:最幸福的人,活在當下
    但實際上,正是因為生命是短暫的,生命存在的每個瞬間才富有意義,人才有無盡的悲歡離合,才能夠享受和體悟人生的妙處。試想,如果人的壽命無窮無盡,那麼一時片刻的光陰,即使白白浪費掉,也不值得感嘆和傷懷,因為時光無窮無盡,即使什麼都不做,生命也看不到終點,所以又何必珍惜片刻的光陰呢。
  • 活好當下,別再虛度時間了
    但是當生命突然而止,是否因為來不及好好享受生活而遺憾悔恨呢?活好當下。該努力工作的時候就努力,該高興得的時候就高興。別總活在明天 ,老想著明天如何如何好,而不活好當下。明天是個未知數,誰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人的一生很快就會過去,時間都去哪了,我們都在尋找,一年中充滿焦慮與等待,但每每都是無奈。
  • 《活出生命的意義》之「社畜」拯救者
    為了,我無意間翻開了有本書慢慢拼湊起一些那段歲月的映像,這本書的名字叫《活出生命的意義》,猛一聽還以為是本雞湯書,但看了簡介之後還是決定把這本書看完。作者是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集中營的倖存者。有意思的矛和盾的問題出現了,當極端的精神困局發生在優秀的心理治療導師身上會發生什麼後果?維克多·弗蘭克爾交出的是一份標準答案。
  • 《別告訴她》:在死亡真相的背後,探討親情和生命的意義
    「我不想活了,活著還有什麼意義。」5、「接受」:「好吧!既然我已經沒法改變這件事了,我就好好準備後事吧!」正是我們預感到了一旦說出真相,不管是當事人本身還是她身邊親近的人都可能會遭到沉重打擊,所以我們選擇了閉口不談。
  • 人死了,以後就是一把土,那活幾十年的意義是什麼?
    季羨林說,大多數人的生命沒有任何意義。我說,對於個人而言,宇宙存在的意義就是為我而存在、讓我來感知的,沒有我,這個宇宙也沒有意義。 更深一步的問題是,生命為何不能是先於宇宙而存在?生命的形式難道只有自然界有型身體這一種形式嗎,為何不會是人類還沒有認識到的其它形式?
  • 活在當下,忘掉過去,擁抱未來!(句句精闢)
    活在當下,笑在當下,悟在當下 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系當下,由此安詳。 無論你今天怎麼努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也不會明白命運為何這樣待你。只有在你經歷了人生的種種變故之後,你才會褪盡了最初的浮華,以一種謙卑的姿態看待這個世界,從而活在當下! 當下這一念,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活在當下,我們才能回首過去不蹉跎,展望未來不懼怕。
  • 人生感悟,珍惜現在,活在當下
    人生短暫,瞬間即過,我們不要為丟失的幸福而嘆息,也不要對未知的東西感到恐慌,太多的東西不在我們掌握之中,過去已經成為過去,未來也不一定是我們的想像之中,只有當下現在的每一秒才是實實在在地掌握在我們手中。好好珍惜現在,活在當下。
  • 靜心的三方面:關於靜定,關於當下,關於活在當下
    這就是「活在當下」,這就是「臨在當下」,這就是毫無妄想,如如不動的境界我們必須認清什麼叫真正意義上的「活在當下」當我們活在當下的時候,真正地在活著,作為一個人不然,就是穿上衣服的猴子也許,這句話聽起來太誇張、很難聽,但事實就是如此而真正的活在當下,即與我們如何靜心以及如何修心,息息相關也可以說,關於活在當下的知識
  • 理解生命的意義,活出精彩的人生
    如果說到現在為止哪本書讓我讀過之後受益匪淺,獲益良多,毫無疑問非《活出生命的意義》莫屬。它是著名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的著作,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經歷;第二部分是他開創的意義療法。
  • 疫情當下,孩子們了解生命的意義了嗎?
    中國數萬人感染了病毒,千餘人結束了寶貴的生命。看著這麼多因感染失去生命的無辜公民,看著那些為救治患者犧牲的醫務工作者,在這特殊時期,家長該如何利用這樣一個時機讓孩子們了解生命的意義呢?認知生命,打破未知,消除恐懼。
  • 活出生命真正的價值與意義
    若真覺得佛法好,那就整肅身心,浸潤其間,你的身心世界就會發生改變,命運當下改變。請問:若你戴著手銬腳鐐,我說你手銬腳鐐是不存在的,你手銬腳鐐「嘭」沒了;被癌症病痛折磨著,我說那是「假的」,然後你病沒有了;你肚子很餓,我說:飢餓的感覺是虛妄,現在肚子飽了沒有?飽了。這就是「空性」的道理。
  • 論中國生命哲學思想的內涵與意義
    作者楊文彬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化的國家,生命哲學一直佔有主流地位。中國的生命哲學認為,生命是一切存在的源泉。關注生命哲學,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體會哲學思想的魅力,追求思想和精神的提升,這在當下具有重要的意義。
  • 品味人生的苦,才能讀懂生命的意義!
    人生之所以能達到高峰那是因為他能吃別人吃不了的苦,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苦能成就一個人的高度,當然對有些人來說苦確實是毀滅性的,這是由性格和智慧決定的!可以說這個世界不會吃苦,不可能成就聖人、偉人、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沒有苦難的鞭策和鍛造,你很難在這個社會脫穎而出。苦是我們的老師、點燈人、引路人。所以每當苦難來臨,一定要積極面對用陽光的心態迎接這位老師。
  • 喪屍來臨,如果下一秒就是世界末日,你會怎麼辦?
    幾乎每一位熱愛喪屍電影的人都會幻想一個場景,如果下一秒喪屍來臨,如果下一秒就是世界末日,你會怎麼辦?有人想要像《我是傳奇》裡面那樣的設定,喪屍不能見陽光,於是你和你機警的獵犬在陽光下搜尋整座城市裡的倖存者,一日一狗,最文藝最浪漫的喪屍世界末日。
  • 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了,你只剩24小時可以準備
    ,講述了50年代美蘇冷戰期間,一家人在核彈爆炸後躲在地下室的末日求生故事。這個遊戲我沒買,因為看別人玩更有樂趣。不過在為一家人的生存擔憂的同時,我一直在想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了,我會怎麼做?▲夫妻二人用貨櫃自製的避難房屋同時他們還會在周末召集親友一起進行大範圍的緊急撤離演習。看了幾集後,我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如果災難真的發生,他們會過得比我好得多得多。▲竟然有8個人和我一起看紀錄片一共12集,每集約40分鐘,在騰訊視頻和B站上搜索《末日生存者》可以免費觀看。
  • 《流金歲月》倪妮和劉詩詩就像是紅玫瑰跟白玫瑰,你們結婚吧!
    今天小ai就來說說倪妮飾演的朱鎖鎖,劉詩詩飾演的蔣南孫,她們就像是紅玫瑰跟白玫瑰, 她們處於天平的兩端,相知相伴。紅玫瑰熱烈、美麗,沾染了世俗的魅力, 白玫瑰高貴、典雅,有不諳世事的單純。是一部聚焦女性成長的群像劇。1.紅玫瑰,熱烈,張揚朱鎖鎖從小寄人籬下,練就一身察言觀色的好手段。 她太知道怎麼討好大人達到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