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異同,既體現在經濟理論上,也體現在經濟政策上。先看經濟理論。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都是研究市場經濟中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及其後果的,而市場經濟中所有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都是一定意義上的供給和需求行為,因此,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主要相同之處就在於都是通過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決定價格和產量,並且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需求曲線一般說來都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即價格下降,需求量會增加,而它們的供給曲線都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即價格上升,供給量會增加。這就是說,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有著相同的供求曲線形狀,它們的交點決定著價格和產量。
然而,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個體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及其後果,而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後果,這就決定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主要區別是,微觀經濟學中的供給和需求曲線都是個體經濟的供求曲線,因而由此決定的成交價格和成交量也是個體商品(包括產品和要素)的價格和成交量。例如,大米市場供求均衡所決定的價格也許是1美元/公斤,成交量是5萬噸;或者某上衣20美元/件,成交量是1萬件等等。然而,宏觀經濟學中供給和需求曲線是整個社會經濟的供求曲線,即總供給曲線和總需求曲線,因而由此決定的價格和產出是整個社會的價格水平和社會產出總值。例如,某國家在某年的價格指數即價格水平是1.05或者說105%,意指該年的價格水平在總供給和總需求二者的作用下比基期(也許是上ー年,也許是以前的某一年份)上升了5%,同時該國在該年的總產出也許是300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可見,微觀經濟學中的價格和產量是一個個具體商品的價格和產量,而宏觀經濟學中的價格和產量是整個社會的價格水平和產出水平。這裡價格水平用價格指數表示,產出水平用貨幣衡量的市場價值(國內生產總值)表示。
不僅如此,而且微觀經濟學中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的一般形態,看起來和宏觀經濟學中的總需求曲線和短期總供給曲線的形態都差不多地向下傾斜和向上傾斜,但是其原因卻是不同的,這是以後要講到的。
再看經濟政策上,微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政策的共同點在於:二者都是政府運用一定經濟手段引導和規範微觀經濟主體的行為,使之趨向有利於改善社會的經濟福利。二者的區別又在哪裡?
微觀經濟政策的目標主要是解決資源優化配置上的問題,糾正市場在資源優化配置上的「失靈」。例如,政府用反壟斷政策矯正企業因壟斷行為而不能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方面的失調,政府出場提供公共物品來解決市場經濟主體不能提供社會所需要的公共物品問題,。所有這些微觀經濟政策都是政府的「有形之手」補充市場這隻「無形之手」在資源配置上的失靈。宏觀經濟政策目標雖然也得通過微觀經濟主體的行為來實現,但這個目標主要不是解決資源配置問題,而是解決資源利用問題。例如,經濟出現蕭條和失業,表明經濟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政府就要用經濟政策來刺激經濟,引導居民和企業增加消費和投資,以克服資源閒置和浪費。相反,若經濟過熱,產生了嚴重的通貨膨脹,表明社會對資源的需求超過資源的供給能力,政府就應當用經濟政策來給經濟降溫,引導合理的消費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