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塞斯:宏觀經濟學的方法

2020-12-03 柏文喜Kevin

一些著作的作者認為,在對市場經濟的分析中,他們已經用一種整體的、或社會的、或普遍的、或制度的、或宏觀經濟的方法取代了被他們鄙視為建立在錯誤觀念之上的個體主義方法。這些人既是在欺騙自己也是在哄騙民眾。因為所有與行動有關的推理都必須處理價值評估與對具體目的的追求,沒有任何行動不是指向終極原因的。

用這種方法來分析在社主義制度中盛行的狀況是可能的,因為在社主義制度中,只有至高無上的沙皇決定所有的活動,而所有其他的個體都被抹殺了自己的個性並在事實上把自己轉變為沙皇的行動之手中的純粹的工具。對完備的社主義理論來說,似乎只考慮至高無上的沙皇的價值評估和行動就足夠了。但是,如果探討的是這樣的一種制度,即在這種制度中不是一個人而是多個人對具體目的的追求指引或左右行動,那麼,就不可避免地要把行動所產生的結果追溯到對行動的分析再也不能推進的那個點上,也就是追溯到個體們的價值判斷和他們所指向的目的。

宏觀經濟的方法看待從市場經濟中武斷地選取出來的一個部分(通常被視為一個國家),就好像它是個一體化的單位。其實,在這一部分中所發生的一切都是個體們與合作行動的個體團體們的行動。但是,宏觀經濟學所從事的就好像所有這些個體行動實際上是一個宏觀經濟體與另一個類似的宏觀經濟體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

就其有關的術語而言,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間的區別是借用現代物理學之微觀物理學——它研究的是原子級的那些體系——與宏觀物理學——它所研究的是人之顯而易見的感官可感知級的那些體系——之間的區別。

現代物理學所做的這種區分意味著:在理論上,那些微觀法則單獨就足以覆蓋物理學的所有領域,而宏觀法則只是微觀法則的一種實用的改編版,且其針對的是某種特殊但經常發生的問題。宏觀法則呈現出來的是微觀法則的一個濃縮的和刪改的版本。因此,從宏觀物理學到微觀物理學的演變被視為是處理現實中的現象之由一種不太令人滿意的方法向一種比較令人滿意的方法的一個進展。

那些把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間的區別引入到處理經濟問題之術語中的著作家們在心中所想的恰恰是與之相反的。他們的學說意味著:微觀經濟學是研究有關問題之不能令人滿意的一種方法,用宏觀經濟學取代微觀經濟學相當於是放棄一種不令人滿意的方法而採用一種比較令人滿意的方法。

如果宏觀經濟學家在其推理中使用由個體的買者和賣者所決定的市場上的貨幣價格,那麼他們就是自欺欺人。一個前後一致的宏觀經濟方法將不得不避開在任何時候和任何地方提到價格和貨幣。市場經濟是個體們行動於其間的一種社會制度。表現為市場價格的個體們的價值判斷決定所有生產活動的進程。如果有人想用一個整體性制度的形象來對抗市場經濟的現實,那麼,他就應當放棄在任何時候和任何地方使用價格。

讓我們舉例說明宏觀經濟方法之謬誤的一個方面。這個例子是所謂的國民收入法,它是宏觀經濟方法中最流行的分析方法之一。

收入是逐利性商業之會計核算方法的一個概念。商人為了賺取利潤而服務於消費者。他為了查看賺取利潤這個目標是否達到而保存一些帳目。他(同樣地還有其本身不參與商業活動的資本家和投資商,當然,也還有農民和各種不動產的所有者)比較在兩個不同時點上與投入到企業中的所有財貨等值的貨幣,從而獲悉其在這兩個時點間的時段裡的交易結果是什麼樣的。從這樣的一種計算中就顯現出與資本的概念形成對比的利潤或虧損的概念。如果這種會計核算所涉及的這一套東西的所有者稱利潤為已經產生的「收入」,那麼,他的意思是:如果我把它全部消費掉,我並沒有減少已投入到企業中的資本。

現代稅法不僅把會計人員視為由某一商業單位所創造的利潤和這一單位的所有者視為來自這個單位運營的收入稱為「收入」,而且把專職人員的淨收入和僱傭員工的薪水和工資也稱為「收入」。將一國之內所有會計意義上的收入與只是稅法意義上的收入加在一起,所得到的數字被稱為「國民收入」。

國民收入這一概念給人們的錯覺並不只是見之於其對貨幣單位的購買力之變化的依存關係中。通貨膨脹越是加劇,國民收入增加得越多。在一個貨幣和信用媒介供給並沒有增加的經濟制度中,資本積累的逐步增加和由於生產活動所引起的生產之技術方法的不斷改進,將導致價格的日趨下降,或者同樣的說法是將導致貨幣單位之購買力的上升。隨之而來的是:可用於消費的財貨數量將會增加,平均生活水平也將得到提高。但是,這些變化並不能在國民收入統計的數字中表現出來。

國民收入的概念完全掩蓋了市場經濟中生產的真實狀況。它意味著這樣的一種觀念:導致可獲得的財貨數量增加(或減少)的不是個體們的活動,而是在這些活動之上和之外的某種東西。這種神秘的東西產生出一個被稱為「國民收入」的數量,接下來的第二個步驟是在各種個體間「分配」這一數量。這種方法的政治意義是顯而易見的。有人抨擊在「國民收入」的「分配」中普遍存在著「不平等」。有人忌諱談論是什麼使國民收入上升或者下降這個問題,並暗示在個體們對產生國民收入總量的貢獻和成就上沒有什麼不平等。

如果有人提出是一些什麼因素使得國民收入增加的問題,那麼,答案只有一個:一方面是在生產中使用的工具和機器等生產設備的改進,另一方面是為最大可能滿足人的需求而在可獲得的生產設備之利用方面的改進。前者是儲蓄和資本積累的結果,後者是技術技能和企業家活動的結果。

如果有人把國民收入增加(不是由通貨膨脹產生的國民收入增加)稱為是經濟發展,那麼,他就不能避免要承認這樣的一個事實:經濟發展是儲蓄者、發明家和企業家們努力的成果。但凡對國民收入不帶偏見的分析,首先就應當表明:各種不同的個體對所謂國民收入這一大量級數值之出現的貢獻顯然是不平等的。並且還要表明:人均使用資本的增加、技術性活動與企業家活動的完善,是如何也讓那些其自身並沒有對改善生產條件和增加「國民收入」做出貢獻的個體階層們受益——由於提高勞動的邊際生產率及工資率和提高支付給自然資源利用的價格——的。

採用這種「國民收入」方法來為馬的觀點辯護是一種失敗的嘗試。馬的觀點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財貨是由「社會」生產出來的,然後再被個體們「佔為己有」。這把事情弄顛倒了。在現實中,生產過程是個體們互相合作的活動。每一個個體的合作者得到他的同胞——作為購買者在市場上互相競爭——願意為其貢獻所支付的東西。

出於討論問題的需要,一個人可能會接受:先將支付給每一個個體之貢獻的價格進行加總,然後把加總得到的總額稱為國民收入。但是,如果得出結論說這一總額是由「國家」生產出來的,並且抱怨——忽視各種不同個體們之貢獻的不平等——其在所謂分配上的不平等,那麼,得出這樣的結論和發出這樣的抱怨就是一種毫無道理的娛樂性消遣。

無論如何,只在一個「國家」範圍內,而不在一個更寬或更窄的集體範圍內,進行這樣一種所有收入的加總,是沒有任何非政治性的理由的。為什麼只說美國的國民收入而不說紐約州的「州民收入」、或韋徹斯特縣的「縣民收入」或者白原自治市的「市民收入」?所有能夠促使人們反對這些較小領土單位的收入而傾向於喜歡美國的國家收入這個概念的說法,也能促使人們反對美國的國家收入而傾向於喜歡美洲大陸所有部分的美洲大陸收入這個概念甚至「世界收入」這個概念。

使選擇美國作為單位看似合理的只是政治上的偏好。對這種選擇負有責任的那些人所批評的是他們認為在美國範圍內——或者在別的主權國家的領土範圍內——存在的個體收入不平等,這些人的目的所指是使他們自己國家的居民們在收入上更加平等。他們既不偏愛於世界範圍內的收入平等,也不偏愛於從美國來說的各個州或者各個州以下的行政區域範圍內的收入平等。對他們的政治目的可以贊同也可以不贊同。但不可否認的是:國民收入這個宏觀經濟的概念只是一個沒有任何認知價值的政治口號

(選自米塞斯《經濟學的終極基礎》,由亦方翻譯)

相關焦點

  •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寧折不彎的誠實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早期的米塞斯並未表現出對理論的熱情,反倒閱讀了大量歐洲歷史,這也是奧匈帝國當時的主流學術方法。  1903年,米塞斯讀到奧地利學派創始人門格爾所著《國民經濟學原理》,大為觸動,對經濟學產生了興趣。他總是很冷靜,從未表現出對龐巴維克或其他奧地利學派領袖的崇拜,而同時形成了對奧地利學派「方法論的個體主義」的信心。
  • 宏觀經濟學的麻煩
    目前主流宏觀經濟學採用的校準或貝葉斯估計等方法不僅無法真正解決識別問題,反而使研究者可以通過調整參數取值或先驗分布來達到自身預想的結果。這導致研究結果具有更大的人為操控性,所構建的模型也進一步脫離了現實。第三,主流宏觀經濟學家在面對他們所提出的理論存在的缺陷時,採取了相互支持和包容的態度。
  • 為什麼說米塞斯和哈耶克的經濟理論本質上是一致的?
    柯茲納是米塞斯的博士生,他當然深知二人的差別,然而,他卻明確提出了這樣一種觀點: 哈耶克與米塞斯的經濟學理論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哈耶克的經濟學是對米塞斯的進一步發展。這確實是一個有點令人吃驚的論斷,那麼,柯茲納是怎樣證明他的這一主張的呢?
  •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區別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區別,二者的區別是明顯的,主要表現在:   (1)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如家庭、廠商等。正如美國經濟學家J·亨德遜(J·Henderson)所說「居民戶和廠商這種單個單位的最優化行為奠定了微觀經濟學的基礎」。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與規律,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正如薩繆爾遜所說,宏觀經濟學是「根據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失業來分析整個經濟行為。」美國經濟學家E·夏皮羅(E·Shapiro)則強調了「宏觀經濟學考察國民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
  •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異同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異同,既體現在經濟理論上,也體現在經濟政策上。先看經濟理論。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都是研究市場經濟中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及其後果的,而市場經濟中所有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都是一定意義上的供給和需求行為,因此,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主要相同之處就在於都是通過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決定價格和產量,並且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需求曲線一般說來都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即價格下降,需求量會增加,而它們的供給曲線都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即價格上升,供給量會增加。
  • 【宏觀】宏觀經濟學的意義
    年薪1500萬的宏觀研究專家任澤平說「宏觀經濟學的存在的意義在於拯救世界」。
  • 《宏觀經濟學》理論介紹
    因此,這種宏觀超越了人類認知的知識框架。作為名詞,起著定位之用。在這一領域,宏觀意味著是頂層設計的概念。因此作為頂層具有著思想、政治以及制度等的功能。作為《宏觀經濟學》理論的核心就是要解決宏觀經濟這一複合性概念的精準性。如何做到?
  • 宏觀經濟學能預測金融危機麼?
    宏觀經濟學能預測金融危機麼?一方面,根據該分析框架經濟學家無法預測金融危機,不免讓原先對宏觀經濟學充滿期待的普通民眾感到極度失望。另一方面,經濟學內部也對近30年來宏觀經濟學發展的方向進行了一次大反思和大爭論。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羅默認為DSGE模型框架最荒謬的問題之一是將經濟周期的原因歸結為無法解釋的外生衝擊,並稱其為宏觀經濟學的大「麻煩」。
  • 作為「屠龍術」的宏觀經濟學,還能夠改變世界嗎?
    新時代的宏觀經濟學 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肯定了「時間序列方法」的宏觀計量經濟學;2004年給了兩位研究「真實經濟周期」的宏觀經濟學家;2006年發給了研究菲利普斯曲線的費爾普斯;2011年,發給普林斯頓大學的西姆斯(C. Sims)和紐約大學的薩金特(T. Sargent)。
  • 為什麼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總是被邊緣化?
    1912年,奧地利學派第三代領軍人物也是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理論集大成者路德維希 馮 米塞斯發表了《貨幣與信用理論》,使得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的理論日臻完善,為奧地利學派贏得了極高的聲譽,米塞斯也躋身於歐洲最優秀的經濟學家行列。
  • 訪《微觀與宏觀經濟學》一書作者殷邦先生
    他說:經濟思想體系是經濟學中最核心的內容和最有價值的東西,經濟學應該注重向人們提供思想的武器,而非僅僅提供一些數理論證的技術。經濟學的分析研究方法涉及許多數學公式和圖表曲線及數學推導過程,對經濟學原理的論證需要以數學作為分析和論證工具,但決不能沉迷於數理邏輯分析中。西方有很多經濟學家力圖把經濟學變成像自然科學那樣完全實證的學科,實踐證明,這是緣木求魚。
  • 宏觀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問題:宏觀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解答:宏觀經濟學主要研究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宏觀經濟學要研究家庭部門和廠商部門如何選擇來決定消費和投資的數量,由此形成整個社會的總需求。  我們在微觀部分研究消費者的時候總是從單個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現在把所有的消費者合起來看成一個部門,整個社會所有的消費者是一個部門,那麼這個部門的消費者在整個社會或者整個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作用是消費支出。居民通過自己的消費、支出,通過自己的購買使經濟體系不斷運行。  第二:廠商部門如何選擇供給投入以決定整個經濟的總供給。  廠商部門如何進行選擇。
  • 方紹偉:羅默《宏觀經濟學困境》一文經濟學家的常見病分析
    該文認為宏觀模型並不是宏觀經濟學的全部,宏觀經濟學也並未遭遇羅默所說的麻煩。由於問題已經清楚,故本文將不再重複這個討論,而是在概括介紹之後把重點放在宏觀模型與現實脫節的原因上。 本文從「理論三分法」的視角去分析宏觀模型與現實脫節的原因,認為與現實脫節正是經濟學參照型理論的基本特徵和必然要求,也是經濟學向解釋型理論發展的必要基礎和起點。
  • 史正富:走向新的宏觀經濟學
    在2018年12月29日於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召開的「中國政治經濟學40人論壇·2018」上,復旦大學史正富教授發表了題為《走向新的宏觀經濟學》的演講,以下為速記稿整理的演講內容,已經作者審閱並授權。 二、虛實二元經濟造成的貨幣理論問題 美國經濟的虛實二元結構造成眾多宏觀經濟學理論失靈,主要集中在貨幣、資產、物價、國民收入決定及增長等問題上。 (一)貨幣量的測度:M2還有多大意義?
  • 米塞斯: 先驗知識
    任何吹毛求疵都絲毫不可能影響行動這個範疇對於人類之科學的所有問題、對於行動學、對於經濟學和對於歷史學所起的基礎性作用。(本文選自米塞斯《經濟學的終極基礎》)
  • 宏觀經濟學到底在研究什麼?
    今天晚上,正當我要寫點東西的時候,有網友在後臺提問:「老李,聽說你是做宏觀經濟的,那麼宏觀經濟學到底在研究什麼呢」?說實話,聽到這個問題,我陷入沉思:搞了那麼多年宏觀經濟,利用宏觀知識指導自己那麼多微觀投資,我怎麼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呢?
  • 米塞斯《人的行為》緒論(1)(中英對照)
    作者:米塞斯譯者:夏道平英文文本來自米塞斯研究院網站:http://mises.org/resources
  • 異質性代理人宏觀經濟學簡史
    明尼蘇達的宏觀經濟學家在20世紀80年代還發展了另一類模型,其異質性主要表現為對市場參與的限制,從而導致缺乏對外部不確定性的保險。這種異質性主要表現在年齡方面,即由於經濟中同時存在至少兩代同質的代理人。因為每個代理人出生,然後死亡,這實際上限制了市場參與。
  • 南京大學MBA課堂 | 宏觀經濟學——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而免費的...
    隨著安中樓外的秋葉一片一片落下,南京大學商學院20級C班的小夥伴們結束了宏觀經濟學課程。作為第一學期重要的基礎課,宏觀經濟學側重於使用國民收入、投資、消費和進出口等總體性概念去分析經濟運行的規律。36學時的過程中,陪伴他們的是一個商學院帥氣教授組合——耿強教授與韓劍教授。
  • 朱海就:經濟學知識的先驗性
    「先驗為真」的經濟學知識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經濟學的方法論是先驗的,如「方法論個體主義」的確切性是毋庸置疑的,因為社會是個體的人構成的,我們理解社會只能從個體的人出發。二是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也是先驗的,本文前面已經給出一些經濟學原理的例子。就像數學、邏輯、物理、生物都不是多數人能夠熟練掌握的知識一樣,經濟學知識也存在認知門檻,不是人們能夠輕易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