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義是亙古不變的話題,對於生命的探討既是對萬物自然的敬畏,也是對生靈奇蹟的珍惜。《生命之樹》從一道光開始,對於生命的思辨、對於人類存在的思考具有哲學上的意義。
《生命之樹》是由泰倫斯·馬力克執導的劇情片,故事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中西部,主人公是一名叫傑克的11歲男孩,他是家裡三兄弟中的一個,父親嚴厲而粗暴,母親溫柔卻又無所作為。在目睹了飢餓、病痛以及兄弟的死亡之後,傑克的家庭發生了改變,他的心理受到了創傷,開始漸漸迷失自己。成年後的傑克生活得並不順利,在社會中漫無目的的摸爬滾打。當他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軌跡,開始換了一種眼光和角度來看社會,才發現社會裡充滿了奇蹟、珍寶和不可思議的事物。傑克也重新面對了自己的記憶,開始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他的父母、家庭、童年,最後終於原諒了父親,並且對生命和生活還有信仰有了更深的理解,開始自己生命的新的徵程。
這部電影的主題是簡單卻又複雜的,沒什麼智性的內容,如果你正好站在那個觸發點上,一切都是明了的。它只是輕輕念出那個最簡單的、但往往被濫用、從而時常失去意義的詞——愛。影片接近結尾,成年的傑克在亞利桑那的荒野絕壁間追趕著少年的自己,他追到海灘,人群慢慢聚攏,有家人、鄰居和發小。傑克跑向自己的父母,和他們擁抱,死去的弟弟也回來了,還是那個孩子,他是那麼溫和,微笑著。最後生者與死者重逢,母親找回失去的孩子,死亡的黑色面具脫落了,沉入水底。母親終於得到了安慰,她輕輕地重複:我把他交給你。
《生命之樹》中,「樹」作為點題的意象,在導演的鏡頭下得到了親切的關照。一棵樹站在土地裡,向上延伸,又向下探索。由它象徵的生命,便獲得了既面向未來又回溯過去的可能。影片中的生命具備了某種超越性,它可以在時間的界限中悄然瀰漫,這就是《生命之樹》最波瀾壯闊的意義之所在。所以,我們看到宏觀宇宙的磅礴和微觀家庭的細膩,被導演有意地調和在一起,碰撞出驚人的思維勢能。在宇宙的大背景下,虯根錯節的恢恢「天道」盤踞著一方大地,滋養了細枝末節的絲絲「人道」。而人類的生命,就是這棵大樹上的一葉青萌。
傑克有一句自白:「有愛才會幸福,如果你不付出愛,你的一生只會是浮光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