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樹》:再創意識流經典

2021-01-20 網易娛樂

2011-05-17 08:30:40 來源: 網易娛樂專稿

舉報

美國導演泰倫斯·馬力克新作《生命之樹》今日在坎城盧米埃爾廳展映。這部其四十年來的第五部長片不能被稱之為「好」電影,因為真正的藝術不能用「好」「壞」來衡量。不管好壞,都無妨它成為又一部意識流電影的經典之作。


《生命之樹》海報。

網易娛樂5月17日報導(文/幗傑) 被譽為「好萊塢詩人」的美國導演泰倫斯·馬力克新作《生命之樹》今日在坎城盧米埃爾廳展映。這部其四十年來的第五部長片不能被稱之為「好」電影,因為真正的藝術不能用「好」「壞」來衡量。「好」電影可以是賣座的、感人的、發人深思讓人快樂的,怎麼樣都好,就是不能像《生命之樹》這樣接近純粹,讓審美失去了評判準則,只能用「接受」或者「不接受」來對待它。而不管接不接受,都無妨它成為又一部意識流電影的經典之作。

電影主線故事發生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德州,傑克(成年由西恩·潘飾演)出生在一個中產家庭,父親(布拉德·皮特飾)是空軍,是個要求兒子對他說每一句話都要先說「」yes,sir」的嚴厲父親,母親是溫柔的家庭婦女,在這樣的環境中,傑克和他的兩個弟弟成長起來。出於對父親的心理反抗,傑克慢慢生出暴力、迷茫等種種負面情緒,然而弟弟的夭折,讓他開始思索「生命」這個沉重的命題。

影片充滿了哲理意味的內心獨白及富有美感與想像力的畫面,泰倫斯·馬力克對影像和音樂的理解和表現力讓人嘆服。其影像最打動人之處不在於色彩和構圖的美感(當然,它們也確實很美),而在於每一格畫面所富有的生命力。馬力克已經把簡單的物理運動升級到場面調度的藝術層次,鏡頭內物質的擴散及縱深運動,給人的不僅僅是視覺衝擊,更可以在鏡頭調度裡感受到生命韻律。那些影像不是他的電影手段,而是他的演員,是比西恩·潘、布拉德·皮特更本我更嫻熟的演員,導演只要將攝影機架好角度,就可以看到它們絢麗的生命之舞。

有觀眾認為儘管馬力克之前的作品裡也到處是壯麗的畫面,但《生命之樹》對影像的表現實在有些過頭,高速拍攝巖漿崩裂、海浪翻湧、沙石流動甚至細胞運動、星辰運行……最極致的時候,有長達10多分鐘的段落,完全沒有人物,從宏觀到微觀,到史前世界,導演用流暢、沒有邏輯痕跡的手法,將他認為的所有美好充滿生命力的畫面剪輯在一起。有一種觀後意見認為美則美矣,但是這些鏡頭多到不可忍受。其實,導演要講的是「生命」,那為什麼要只關注人?海浪的軌跡,沙丘的紋路,難道就不是生命的真諦?這些看似多餘的畫面每一個都在渲染生命的張力,因此這裡根本不需要劇情,或者說它們已經是情節本身。

睜開眼是絕倫的影像,閉上眼是偉大的樂章,《生命之樹》的電影原聲就是一部交響詩。拋開電影,金球獎最佳原創配樂得主亞歷山大·迪斯普拉特的作品本身就具很高的藝術價值,看看他的創作履歷:《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國王的演講》、《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暮光之城》……《生命之樹》這樣一部哲學思辨性強的電影給了亞歷山大更大的創作空間,恢宏的交響樂和聖歌完美配合了電影「生命」的主題。若不是坎城沒有此類獎項,最佳原創音樂很可能又要落入其手。

在意識流電影中,內心獨白向來是重要的。而對馬力克這位沒畢業的哈佛哲學系學生來說,哲學思辨體現、但不僅僅體現在電影獨白中。在這部電影裡,導演用畫面、音樂、音響效果等一切出現在電影中的東西進行思考,人類的思考反而最淺白無力。演員獨白的臺詞往往呈現迷茫的追問「你可知道我們生來為何?」「我怎麼回來?」「他們在哪兒?」,苦苦的追思比不過一朵花綻放的頓悟。所有的水花、巖漿、砂礫、星辰,都用它們的軌跡給出生命的答案。在這部電影中,不僅僅人和動物是生命,導演將他的哲學思辨性體現在展示宇宙萬物的生命魅力。影片最後,中年的西恩·潘(兒子)、實際年齡比他小的皮特(父親)、少年的二兒子(死去的兒子)奇異的出現在同一畫面,在隱喻天堂的空間裡,父子的最終和解完成了馬力克對生命的追問。

這樣一部受關注的電影,在放映後得到噓聲一片,其實倒是可以想見的。電影從它誕生以來,就一直在「為受眾服務」(商業價值)和「純粹藝術」這個通常是悖論的夾縫中尷尬前行,就因為它是群體作品,決定了它不能像其他藝術形式那樣不管不顧,「迎合」與「妥協」就成了每個導演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區別只在程度多少。但是藝術從來只有約定俗成,沒有規矩定論,哪怕電影這個「第七藝術」要受太多制約,也應該允許它向著純粹前進一步,借用馬力克之前作品《天堂之日》的某篇評論「它只能是一部電影,無論把它改編成哪種藝術體裁,詩歌也好,散文也好,戲劇也好,話劇也好,都比不過它是一部電影時的純粹。」,這就是經典的意義所在。

本屆電影節進行到今天,馬力克是第一位沒有出席影片發布會的導演,全靠皮特一個人撐場。有些媒體猜測導演可能是對毀譽參半的評論戰戰兢兢。筆者到認為,也許對馬力克來說,探討生命的意義要比應付媒體更重要。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專稿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卡巴拉生命之樹的智慧
    卡巴拉生命之樹聽起來具有十分濃厚的神秘氣息,但哲學概念描述起來很簡單,這個樹從上到下是描述神是如何從無中創造世界的
  • 《神鬼傳奇》生命之樹的爭議
    在《神鬼傳奇》的魔幻世界中,存在著一棵《聖經》中記載過的生命之樹。生命之樹在創世紀中出現在伊甸園裡,其果實能使人得到永遠不朽的生命。雖然,《神鬼傳奇》中的生命之樹並不能使人得到永恆的生命,卻可以源源不斷的輸送大量經驗,令人得到無以倫比的力量。
  • 《泰拉瑞亞》生命之樹是什麼 生命之樹在哪裡
    泰拉瑞亞生命之樹是什麼,生命之樹在哪裡。泰拉瑞亞是一個自由度非常廣的沙盒類遊戲,遊戲中充滿了隨機性和不確定性,生命之樹便是其中之一。那生命之樹是什麼呢?一起去看看吧~玩家在泰拉瑞亞中不少玩家都遇到過生命之樹,生命之樹是一顆巨大的樹木(不飛到天上看不到它的頂部)。
  • 泰倫斯·馬力克的《生命之樹》
    樹的含義在很早以前,很多的民族、宗教都把樹當成是一種生命的崇拜。「以樹為名義張揚生命之神秘之崇高之偉大並創造出無數神奇而美的造型,是人們對生命之源、宇宙之源的求知求索,也潛藏著對美好事物的強烈憧憬與欲求。」人生命的緣起,胎生、成長、茁壯、轉換,凋零、再生等等歷程,就像樹。
  • 「生命之樹」和「知識之樹」
    園中有兩棵樹,一顆是生命之樹,一顆是知識之樹。上帝耶和華警告亞當說:「園中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便吃,只是分別善惡之樹(即知識之樹)上的果子不能吃,吃的日子你必定死!」而狡猾的蛇對夏娃說:「吃了不一定死,吃了果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和上帝一樣能知善惡。」
  • 劍與遠徵生命之樹攻略 生命之樹屬性介紹
    劍與遠徵生命之樹攻略 生命之樹屬性介紹 作者:網際網路 來源:九遊 發布時間:2020-02-17 18:03:00手機訂閱
  • 宇宙神秘的因果關係——卡巴拉生命之樹
    生命之樹用來描述所謂通往神(在卡巴拉教派文獻中,通常被稱為耶和華,或"神名")的路徑,以及神從虛無中創造世界的方式。有人說,生命之樹是神創造宇宙的藍圖,或者稱之為神體的構造圖。更直白一點的說,生命之樹不只是一個存在於紙上的圖樣,它象徵著廣大的宇宙、人體,以及達到神之境界的精神旅途,而我,更樂意稱之為——「宇宙神秘的因果關係」。
  • 【覺醒原創:周五摸魚系列】遠古文明留下的創世和人類起源之謎:生命之樹
    他說:必須要把吃了善惡知識樹之果的他們趕出伊甸園。如果不趕走夏娃和亞當那麼他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吃掉生命之樹之果,然後亞當和夏娃就會成為跟我們一樣的神。這些原句是記載在《創世紀》裡。有一個想法是,人類可能是有意識的通過這種方式編程來實現更快地死亡的(早死早超生?),所以他們不可能像神一樣擁有不朽。因此,生命之樹要傳達的是一個公式,或者一種待解碼的智慧:如何在時間跨度上使得我們的身體物理體得到不朽的能力。
  • 電影語錄:《生命之樹》
    愛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途徑, 若你不愛, 生命不過浮光掠影。 -《生命之樹》 影片的主角是一個叫做傑克的11歲美國中西部的少年。他是家裡三個孩子當中的一個。
  • 卡巴拉生命之樹,這個世界三個藍圖之一
    然而,創世故事與生命樹的謎團,仍未能從猶太秘教的教義內全面破解,原因是有部分秘密屬於不傳之秘,所以若要追尋下去,必須再返本歸源了解卡巴拉與生命樹的源頭,要知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前,他們的民族亦曾長時間生活在埃及與巴比倫一帶,若多翻查多一點考古資料,就會發現到巴比倫的創世神話與創世紀有很多相似之處,最古老的生命樹圖形亦源出自巴比倫。
  • 「生命之樹」——猴麵包樹
    這座與世隔絕海島上有一種神奇樹種:猴麵包樹。它偉岸,雄壯還渾身是寶,當地人稱為「生命之樹」。現在請跟隨小編,讓我們來了下的猴麵包樹。猴麵包樹又叫波巴布樹、猢猻木或酸瓠樹,是大型落葉喬木,主幹短,分枝多。猴麵包樹樹冠巨大,樹杈千奇百怪,酷似樹根。樹形壯觀,果實巨大如足球,甘甜汁多,是猴子、猩猩、大象等動物最喜歡的食物。
  • 金銀灣(二十七)—阿凡達生命之樹
    金銀灣之二十七:阿凡達生命之樹這一集我們將離開海岸,去原始密林裡探索更新奇的自然秘密。沿著新修築的金灣外環路,驅車抵達一處大榕樹群下。前面我們在不同的故事裡講述過原始森林的榕樹,現在我們眼前看到的是一棵最大的榕樹,樹下的根莖所佔有的空間就有幾百平米,上面的樹冠還要大於這個面積,再看看樹幹,是由多棵樹交織而成,加上周邊的藤蔓和樹叢,他們共同盤織起一座自己的樹林。因為溼地效應,樹生根、根生樹已經分不清楚了,也說不清是哪一棵樹在先?哪一棵樹在後?誰是誰的根?誰是誰的幹?總之,枝幹都簇擁著長在一起,形成了連體的森林。
  • 生命之樹
    家是一棵樹,父母是樹根。我們是枝葉,花果是兒孫。生命是一棵樹,孝道是樹根。愛心是枝葉,花果是人生。生命是一棵樹,孝道是樹根。愛心是枝葉,花果是人生。事業是一顆樹,眾生是樹根。慈悲是職業,花果是前程。若要大樹參天,施肥要在樹根。祈禱平安幸福,孝道祖宗父母。
  • 末世流經典小說,末世主角重生回到末世開啟前,劇情精彩文筆佳!
    末世流經典小說,末世主角重生回到末世開啟前,劇情精彩文筆佳!然而這些小說雖然經典,但是想必大家都已經看過了,那麼這裡小編就再給大家推薦一本好看的末世流小說,這本小說的名字就叫做《重啟末世》,作者是古羲。關於這本小說,我不知道有沒有讀者看過,下面就先和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 約戰精靈再臨逆卡巴拉生命之樹智慧 逆卡巴拉生命之樹智慧攻略收好...
    約戰精靈再臨逆卡巴拉生命之樹智慧 逆卡巴拉生命之樹智慧攻略收好不謝時間:2018-10-19 20:30   來源:小皮手遊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約戰精靈再臨逆卡巴拉生命之樹智慧 逆卡巴拉生命之樹智慧攻略收好不謝 約戰精靈再臨逆卡巴拉生命之樹進化是最近新出的玩法,質點不同,卡巴拉生命之樹的玩法也不同
  • 掐指一算:三月草長鶯飛生命之樹為這個春天添生氣!
    生命之樹為這個春天添生氣。以樹木為靈感的珠寶可真不少,一方面自然題材本來就是首飾設計當中重要的一個靈感來源,用於體現自然之美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密切關係;而且樹木一向給人堅韌而充滿生機的印象,努力伸展的枝葉非常具有表現力,很適合作為珠寶造型。就比如說著名珠寶品牌梵克雅寶,自然主題一向是它的傳統設計元素,因此也出現了不少樹木造型的珠寶。
  • 猴麵包樹在非洲為什麼被稱為「生命之樹」?
    對於非洲一些地區的人來說猴麵包樹稱之為「生命之樹」一點都不為過,因為,這種樹在關鍵的時候確實是能夠救很多人的命。那麼,這種樹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呢?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從外觀上看,猴麵包樹的高度都在5米以上,最高不超過30米,它的樹幹巨粗,而且其樹幹隨著其年齡增長,目前在非洲最古老的猴麵包樹樹齡已經超過了2000年。上面我們說過,猴麵包樹的樹幹內像麵包一樣鬆軟,這也預示著它是沒有年輪了,所以科學家們判斷它的年齡只能通過同位素測量法。猴麵包樹為什麼被稱為「生命之樹」?說猴麵包樹是生命之樹絕非空穴來風,而是有依據的。
  • 江門站「生命之樹,小鳥天堂」現雛形
    龐博飛 畢松傑 攝江門日報訊 (見習記者/畢松傑 通訊員/黎玉玲) 記者近日從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以下簡稱「江門站」)站房施工方中鐵建工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江門站站房建設再迎新進展,位於側式站房的鋼結構編織筒順利提升,寓意「生命之樹,小鳥天堂」的造型已初現雛形,為側式站房的順利完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據了解,江門站站房採用的是線上式+線側式的T型綜合站型。
  • 何效傑:生命之樹常青
    生命如歌,曲韻悠揚。時光如同流水一般從指縫中逝去,青春之樹越長越蔥蘢,生命之花越開越豔麗。中年是金色的年輪,回首如煙往事,追憶似水年華,總會充滿莫名的感慨,回憶像春風一樣,帶著陽光般的溫暖,讓人難以釋懷。
  • 電影《生命之樹》,對生命意義的探討,尋覓生命的起源
    生命的意義是亙古不變的話題,對於生命的探討既是對萬物自然的敬畏,也是對生靈奇蹟的珍惜。《生命之樹》從一道光開始,對於生命的思辨、對於人類存在的思考具有哲學上的意義。《生命之樹》是由泰倫斯·馬力克執導的劇情片,故事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中西部,主人公是一名叫傑克的11歲男孩,他是家裡三兄弟中的一個,父親嚴厲而粗暴,母親溫柔卻又無所作為。在目睹了飢餓、病痛以及兄弟的死亡之後,傑克的家庭發生了改變,他的心理受到了創傷,開始漸漸迷失自己。成年後的傑克生活得並不順利,在社會中漫無目的的摸爬滾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