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樹》講述的是,噩耗傳來,奧布萊恩家的二兒子不幸去世,父母和大兒子傑克都陷入了悲痛之中,傑克在鋼筋水泥的大廈之中不斷回憶成長的點點滴滴。影片放棄了普通的線性敘事,而採用了一種類似於人類意識流般的敘事方法,在不斷的人類成長體驗中,加入自然和宗教及性靈的低語和呼喚。
《生命之樹》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平常的基督徒家庭為我們帶來的啟示:愛你的家人,為他們努力付出,不論出現什麼樣的困境;愛上帝,愛你的教會,儘管工作不如意,十一奉獻都是值得我們做的。只管去愛,去付出,去原諒,而將生活中失去的交託上帝。正如母親在電影即將結束時天使託著她的手所表達的意思:上帝,我將我的兒子交給你了。
《生命之樹》中女性主義解讀在1880年,女性主義由法國的奧克雷在婦女參政權會上提出,但直到20世紀初才被法國社會認可。在某書中提出:女性主義為全國婦女的社會覺醒。在社會的快速發展下,女性主義的發展開始與社會發展同步進行,女性主義思想也以消除性別歧視、實現男女平等思想為宗旨。當前對女性主義界定最普遍的是英漢婦女和法律詞彙釋義中的定義:女性主義是一種理論和實踐,包括男女平等信念和社會變革的思想觀念,都是為了消除婦女在社會文化、經濟文化等不公平待遇。
整部電影就好似是一場哀傷藍調葬禮,泛著青綠與淡淡灰藍的光。每一楨畫面都有其獨特的味道,每一個表情,每一處陽光與陰影,每一句臺詞,每一段沉默與停頓,都深刻而有隱喻。似一首鋼琴曲,沒有驚心動魄,沒有激情頓挫,只有不輕不重的音符,一下又一下,重重落在你的心上。餘音繚繞,久久蕩漾。生命之樹,關於一切的美。
我喜歡《生命之樹》,雖然我不信上帝, 但我能感受到某種力量。我為主人公平凡,瑣碎的無數生活細節所感動。甚至落淚。它讓我感到自己是如此的幸福。生命之樹就是愛。生命的意義就是愛,一點錯都沒有。 一點都不空洞。空洞的其實是我們的內心。 在高樓大廈,在物慾橫流的城市中,心靈變得如此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