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玄黃,宇宙洪荒,講的是個什麼東西?

2020-12-05 寶寶會自媒體

有些事情,做習慣了,之後再做起來總是一樣的方式,但認真想一想,卻不一定說得清楚為什麼那麼做。

例如寫字,總是左手邊起行。為什麼呢?右邊起行不行麼?大概也不是一定不行,不過習慣了,總是這麼做,覺得既然習慣了,就這樣吧。

生活上許多事情,都是這樣。習慣這樣,就這樣下去。也不見得不能改,但又為什麼一定要改呢?

也許世界上許多事情,就是這樣習慣地發展吧。這習慣應該有一定的道理,有它的規律。有規律,自有其道理。

廣州的天氣好,四季都有綠葉,當然也有代謝,但是有落葉,也不斷有新葉成長。

望著窗外山坡上的綠葉,忽然想,這些綠葉都是從無到有地生長出來的。當然,綠葉要依託著樹枝,樹有根,根連泥,泥土中有樹枝需要的營養,不斷地供應,直到綠葉完成了它存在的過程。然後成了黃葉,成了落葉。落葉歸根,使泥土肥沃,泥土又供養了新一代的樹與葉。於是大地生氣盎然。宇宙就這樣,生意勃勃。萬物也就這樣生意勃勃地發展。

每一枝,每一葉,都有其生意勃勃的發展過程,也都會到達成熟的一站。成熟了,又發展新的一個過程。

住處附近有個小小的公園,我常去散步。對著一枝一葉,有時想:這是我早幾天見到的那一枝一葉嗎?是新的嗎?世界萬物就這樣不斷地運作發展,宇宙真是神奇。不斷地做著新的變更。我們所見到的一切好似是凝定的,但其實又是在變化著的。我面對著那些枝葉,知道它在變化著,但是又看不出在變化。不過,過了一段時間,明天,後天,你再來時,就感覺真的起變化了。新的形態,出現在你眼前了。我不能確定,我眼前見到的那一枝一葉,就是早幾天見到的那一枝一葉嗎?應該肯定是的,但其實又說不清楚,因為事實上那一枝一葉是在起變化的。

早幾天,我在這些枝葉上見到一隻小蝸牛,白色,白得可愛,因此印象很深。今天見不到了,因為蝸牛是會動的,現在不知道爬到哪裡去了。這些事物本身是在動著的,所以我很容易發現這些變化。但是有些事物看起來沒有在動,沒有在變化,而其實它是在動,在變化。但是我現在覺察不出它在動,在變化。那麼,我到底是看到了它們的變化沒有呢?我自己也說不清楚了。

我們周圍的事物一切都是在動、在變化、在進展的。不過有些變動,我們看出來了,有些變動,我們不能一下子看出來。不過,經驗告訴我們,一切都是在變動的。此刻看不出在變動,但是過些日子,我們就看到變化出現在眼前了。

許多小小的變動,構成了大的變動。我們就是這樣,生活在一個不斷變化的宇宙中。當我們把目光儘量放長遠一點來看,這個大宇宙就是那麼在變化。無數小的變化,組成了大的變化。

說起來,我們的地球,我們的太陽系,也是在不斷地變化的。千萬年前,我們的地球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的宇宙是什麼樣子的呢?真是很難想像。我們的古人說: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其實這也是說不清楚的一種狀態。不過我們的古人能夠說出這幾個字來形容,也真是了不起了。

想得遠了。太遠了。其實那都是無法想像,無法證實的狀態。我們有能力回到宇宙洪荒的時候,去看一看嗎?

相關焦點

  •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宇宙洪荒是什麼意思
    之前寫過一篇文,討論「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有朋友說,我只講了天地玄黃,還有宇宙洪荒沒講。這裡就試著做一下補充。「宇宙洪荒」,可以分為兩部分,即「宇宙」和「洪荒」。《淮南子》曰:天地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換句話說,宇,講的是空間,宙,講的是時間,宇宙即是最早的時空觀念。這和我們現在所講的「宇宙」不太一樣,我們現在講的,多數代表的是空間上的概念,而不含時間的概念。
  • 簡單又深奧的八個字: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是古代蒙學讀物《千字文》的第一句,所謂蒙學,就是兒童啟蒙教學,換句話說,《千字文》就是小孩子的玩意兒,很多人因此而瞧不上它,不屑一顧。但是,如果你肯翻開它,仔細地讀一遍,你就會明白,雖然它是啟蒙讀物,但是所講的知識,都是傳統文化中最重要,最基礎的部分。天文地理,包羅萬象。自然人文的概述,會讓你受益良多。開篇第一句:「天玄地黃」,就四個字,簡單地說,一句話就可以講明白。細究下去,千言萬語也未必能說完。
  • 千字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上圖是頗好柔翰寫的一幅草書作品,內容是《千字文》的開頭兩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周興嗣應南梁武帝之命,將梁武帝差人選定旳王羲之一千個字排列成文,便於學習,就成了歷代誦讀的《千字文》。周興嗣編定《千字文》,真是利在當代,功在幹秋啊天地玄黃,就是天玄地黃——天是玄的,地是黃的。玄,《說文》:「幽遠也,黑而有赤色者為玄。」黃,《說文》;「地之色也。」宇宙洪荒,宇宙,《尸子》卷下:「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來曰宙。」據此,宇是指空間,宙是指時間。
  • 《千字文》開篇說的「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是什麼意思?
    《千字文》開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天是黑的,地是黃的,鴻蒙初開,混沌未分,宇宙渺渺無人見。太陽升了又落,月亮圓了又缺,無數星辰布滿在遼闊無邊的太空中。《西遊記》講了半天的話,千字文十六個字就說完了。也如聖經第一卷開篇之作《創世紀》: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
  • 說說「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內涵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作為《千字文》的開篇,在幾百年來的文化傳播最為人們熟悉。短短八個字概括了天地初開,宇宙狀態,而為何要用「玄黃」和「洪荒」來總述呢?這裡所包含的文化,又有哪些講究?盤古開天闢地,可盤古又是從哪裡來的?
  • 千字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原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譯文】天是青色的,地是黃色的,宇宙形成於混池蒙昧的狀態中。太陽正了又斜,月亮圓了又缺,星辰布滿了天空。【注釋】玄黃:玄色和黃色。天剛亮時為玄青色,大地為黃土色 洪荒:廣闊浩渺。
  • 民歌——「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海納百川,禮樂安邦」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海納百川,禮樂安邦」本周亞軍是男高音歌唱家劉和剛老師的《叫一聲我的親娘》,這首歌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孝道家風,天大地大父母最大,劉和剛老師致力於民歌的發揚和傳承,孝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百善孝為先,希望這首《叫一聲我的親娘》可以慰藉遠在他鄉遊子的思鄉之情本周季軍歌曲是雲飛&王二妮的新歌
  • 翻譯《千字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用德文該怎麼說?
    將《西遊記》譯成德文走紅的瑞士學者這回翻譯了德文版《千字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用德文該怎麼說?《千字文》德文版。那麼,將《千字文》中「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翻譯成德語,應該怎麼說?外國人能看懂嗎?《千字文》文筆優美翻譯的難點是還原意象《千字文》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梁武帝命人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選取1000個不重複漢字,命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而成的一篇文章。
  • 「天地玄黃」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你真的理解了嗎?
    「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是中國傳統蒙學三大讀物之一《千字文》的第一句,玄幻小說或者仙俠小說也經常引用這句話。對我們現代人來說,這句話聽起來很是玄幻,它具體是什麼意思呢?其實要恢復這句話的本來面目,也很好理解。
  •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千字文》開頭八個字,彰顯古人智慧
    《千字文》是由南北朝時期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編纂、一千個漢字組成的韻文,是我國成書最早、流傳最廣的一種啟蒙讀物,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價值。在《千字文》中,前八個字就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那麼,這八個字是什麼意思呢?首先我們來看「天地玄黃」。
  •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哪個遊子,沒有可愛的故鄉?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哪個遊子,沒有可愛的故鄉?獨在異鄉,卻並非異客。當我們懷著種種夢想散落在各大城市的各個角落。一年又一年,異鄉的情形在我們的眼裡從好奇、習慣直至漠然。
  • 你讀過最有氣勢的一句詩詞是什麼?我選「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從風花雪月中抬眼,看看更廣闊的世界,讀一些詩,會覺得有股浩然之氣在胸中滌蕩,你讀過最有氣勢的詩句是什麼呢?我先來三句:1.關於宇宙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千字文》踏著腳下這片厚重的土地,仰望群星,感受宇宙的浩瀚,不禁會思考世界的源頭。遙想混沌初開的時候,宇宙形成於一片混沌荒蕪之中,後來有了天地,有了群星,天空是青黑色的,大地一片無垠的黃土,日升日落,月亮圓了又缺缺了又圓,星辰似棋盤羅列有方,遍布在無盡的天空中。
  •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天地玄黃混沌之間,左右未分,上下顛倒,時不知過往,空不知所在。迷迷濛蒙,似虛似實。恍若夢幻泡影。他使了個法天相地,變成了個萬丈巨人,胎膜也被撐了個萬丈之高。只是還沒等他高興起來,便被胎膜那束縛之力打回了原形。如此這般,直到力竭…「這裡被混沌規則之力束縛著,若無利器你是破不開那胎膜的」胎盤蠕動著。從肉泥之中擠出一把開天神斧。
  • 你聽過最有氣勢的一句古詩詞是什麼?我先來: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1、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千字文》賞析:天空是青黑色的,大地是黃色的,宇宙形成於一片混沌荒蕪中。太陽正了又斜,月亮圓了又缺,星辰遍布在無盡的天空中。《易經》裡有「天玄地黃」之說,《淮南子》裡則說上下四方稱為宇,古往今來叫做宙,雲天之上有日月設、星辰列。
  • 古人云: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意思是宇宙廣闊沒有邊際
    自盤古開天,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人為天地靈長……此時正值三皇中的人皇末期,五帝未定,人族也不是天地靈長。鴻蒙天演,造化鴻蒙。天道蒼蒼,唯我鴻蒙!一把神劍闖天地,一曲情歌任逍遙。洪荒大地生靈塗炭,百族強者齊力撐起一方世界,共抗天魔,爆發神魔大戰,眾神隕落無數,終換得蒼生無恙,歲月太平。仙武帝尊率領百萬神將打入太古洪荒,卻無一人歸來,只有一縷真火遺留世間。浴火重生,逆天而上。玄曦,由於前世犯下大錯,命魂被玉皇大帝所取,從此三魂缺一。
  • 重慶這個地方有點「霸道」 有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當時,望江廠的職工住宅按區域分為七類,命名延續著五十兵工廠的特色,分別冠以字號天、地、玄、黃、宙、洪、山。「天」字類是單家獨院,兩百多個平米,為廠長的住宅;「洪」字類和「宙」字類都是一樓一底,大都住著技術骨幹;「地」和「玄」則分配給普通職員;
  • 紀錄片推薦之《天地玄黃》
    《天地玄黃》是Look Filmes公司出品,由羅恩·弗裡克執導的紀錄片。該片於1992年9月15日加拿大多倫多電影節首映。該片一共分為20個章節,涵蓋了諸如雪與冰、非洲與星空之類的主題。講述地球與人類的進化、人類與環境的關係。
  • 《天地玄黃》:回歸最純粹的視聽語言,在美的震撼中觀照人類自我
    在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美國導演朗·弗裡克跑遍全球六大洲二十四個國家取景拍攝,最後創作出了紀錄片《Baraka》,這是一部沒有任何敘事劇情和人物對白的作品,但它卻在豆瓣拿下了9.1的高分,被評為一部經典之作。當《Baraka》被引進中國的時候,中國給了它一個聽上去優美而且蘊意深刻的名字:《天地玄黃》。
  • 「宇宙洪荒」,古人對時空概念的提出,比西方早了2000多年!
    早先的人類,在經過一次次晝夜的變化,一次次四季不停的變換,不斷的總結其規律,慢慢的有了曆法的概念,從而將一年四季的變化,劃分為十二個月,再到24個節氣,365天。從早期的立竿見影到了日晷,沙漏,點香等計時,讓人們再對每一天進行細化,分為十二個時辰,二十四個小時。再到中國的唐代,僧一行發明了最初的時鐘。
  •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古錢幣上的千字文是什麼意圖呢?
    趙孟行書千字文南朝時期,梁武帝肖衍為了教諸王書法,讓殷鐵石從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個不同的字,每個字一張紙>圖源網絡寶泉、 寶源二局所鑄光緒通寶背添加 「千字文 」 制錢有宇、 宙、 日、 列、 來、 往六字十二種, 是從千字文「宇宙洪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