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洪荒」,古人對時空概念的提出,比西方早了2000多年!

2020-12-05 商洛小書生

在閱讀這篇文章之前,向各位讀者先提出一個問題。假如你周邊的一切事物都停止變化,你是否還能感受到時間的變化?

1913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的概念,其中有一個涉及到時空的設想。他認為時間的速度是有極限的。如果空間中的一個物體,運動的速度無限接近於光速,時間就會趨向於停止狀態;如果物體運動的速度超過了光速,時間就會倒流。這個設想到目前來說,也只能是一個假設,沒辦法得到證實。這是西方科學家第一次提到有關世界時空的說法,然而在2000多年前的中國,就已經有了時空的概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宇宙。

說到宇宙,很多人第一概念就會衝到外太空,認為太空就是宇宙。太空就是宇宙,只是片面的強調了宇宙的空間概念,忽略了時間的概念,然而宇宙是空間和時間的統一。

「宇宙」這一概念,最早見於先秦諸子尸子的著作《尸子》中,提出了「天地四方曰宇,往來古今曰宙」的觀點。在先秦諸子中,大都提出了極具特色,且十分精闢的宇宙觀,就像老子提出了道和域的概念,墨子也提出了久和宇的書法,惠子也說出了大一和小一的概念。然而在這麼多言論中,老子的思想傳播最廣,尸子的觀念在後世看來最為精闢,也是中國古代首次提出時空的概念,認為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

再到南北朝時期周興嗣編纂出《千字文》,將「宇宙洪荒」作為開篇第二句,讓宇宙這一概念在後世廣為流傳。

宇——空間中的世界

宇,《說文》中解釋:「宇,屋邊也。」本意指的是房簷的意思,後來又用來指房屋,如成語「瓊樓玉宇」,說的就是天上的宮殿房屋。

再又在將房屋比作天地,將整個天地之內的空間,認為是宇。所以才有了「天地四方曰宇」這一概念,被尸子之後的人們廣為認可,紛紛將宇的比喻義使用出來,比如說寰宇、宇內這樣的說法。

人類一直生活在地球上,對我們生活環境的認知,也是隨著人們對地球的探索一步步變的更為廣闊。早期的人們因為生活環境的限制,就提出了「天圓地方」這一概念。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都被這種傳統的觀念所籠罩,認為太陽東升西落,天就是圓的,地就是方的。

直到哥白尼提出日心說,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麥哲倫航海之後,有關地球是個圓形的概念,才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天圓地方的概念才慢慢淡化,讓人類逐步的認識到,我們現在生活的星球是一個兩端稍扁的橢圓形球體。

科技的發展,也讓人們逐步的走進太空,認識到了更加浩瀚渺茫的宇宙。在目前看來,宇宙的空間可以說是無邊無際,但萬物的存在本就有著一個極限,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肯定有一天能看到宇宙的邊際。

就像我們生活的星球一樣,直徑12700多米,但我們認識到的也就僅限於地表以上。對於地心,也是從未涉足過的領域。這也引起了人們的好奇,誕生了很多有關地心遐想的偉大作品。

宙——時間中的世界

又回到開篇中的問題,假如我們周邊的一切事物都停止運動,處於一個絕對靜止的狀態,那我們還能發現時間的存在嗎?我想,是不能的。

正是因為地球的自傳,有了黑夜和白天,我們才有了一天的概念;也是因為地球在圍繞著太陽公轉,有了四季的變換,我們才有了一年的概念。正是這種空間世界中,物質運動帶來的變化,才讓這個世界有了時間的概念。

大概在150億年前,宇宙在大爆炸中誕生,之後經歷了最原始的演變,有了微生物,再到生物,動物,最終在大概380萬年前,出現了第一個人類,又經過不斷的發展,才有了今天的人類社會。

早先的人類,在經過一次次晝夜的變化,一次次四季不停的變換,不斷的總結其規律,慢慢的有了曆法的概念,從而將一年四季的變化,劃分為十二個月,再到24個節氣,365天。從早期的立竿見影到了日晷,沙漏,點香等計時,讓人們再對每一天進行細化,分為十二個時辰,二十四個小時。再到中國的唐代,僧一行發明了最初的時鐘。之後時鐘在經過完善,人們又將一個小時劃分為60分鐘,3600秒,讓人們對時間有了確切的概念。

更加確切的讓我們明白了,每一天的時間都極為寶貴,一分一秒都不能輕易浪費。

洪荒

「洪荒」這兩個字,在現代早已充斥了人們的眼球,這個功勞主要歸功於網絡小說。在2006年,夢入神機的一本《佛本是道》開創了洪荒流小說的時代,讓洪荒走入人們的視野,此後大多數修真類的網絡小說都開始引入洪荒的概念。

當然,用洪荒來指代原始世界,並不是由現代的網絡小說開始。早在晉代時,謝靈運在《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詩》中,就提出過「詳觀記牒,洪荒莫傳」將洪荒指代為地球形成後的早期狀態,洪荒世界。

在這一說法中,洪指的是大水,荒指的是荒漠曠野。在遠古時代,因為地殼的運動,河流的走向十分的不規律,到處都是洪水,後來也才有了大禹治水的故事。所以用洪來指大水,洶湧的河流,沒有什麼異議。一般是指長滿野草的沼澤地,後來又有了引申為大無邊際的意思。

宇宙洪荒

在眾多的《千字文》研究中,大多都認為,宇宙洪荒指的是天地初成,一片混沌的狀態,形容的是原始世界四野荒涼,洪水肆虐的狀態。如劉宏毅老師的作品《千字文講解》中就認為,宇宙洪荒指的就是天地剛開時的宇宙,最原始的狀態。

但在這篇文章中,我想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應該在以前還沒有人提出過,畢竟找了兩天多,在網上也沒見到相類似的說法,可能也是我找的時間還不長。

在《千字文》中,宇宙洪荒的前一句是天地玄黃。在上篇文章中我就說到,天地玄黃只是為了押韻,正確的應該是天玄地黃,用玄來指天,黃來指地。那麼後面的宇宙洪荒中,也極有可能會用到相類似的語法。

宇,指的是天地四方,空間的意思。荒,也有引申義為大,廣闊無邊的意思。那麼在這裡,很有可能就是用荒來修飾說明宇的意思,畢竟就宇,天地四方比較抽象,很難理解。加上荒的修飾,用荒來形容宇,就讓人們很好的理解了。

同樣,宙指的是往來古今,時間的意思。單純的來說時間這個概念,讓人們也很難理解。如果說將時間比喻成洶湧的河流,這就讓人們很好的去理解了。在後來人們也經常性的將歷史比作一條長河,這種說法也是有根據而來的。

所以說,我個人認為,在這裡,洪荒指的並不是天地初成的原始世界。而是被《千字文》的作者周興嗣分開的去用洪來修飾宙,用荒來修飾宇,讓讀者更好的去理解時間和空間並存的這一概念。所以切實的意思應該是「宇荒洪宙」,只是為了更好的押韻,才寫作「宇宙洪荒」。

當然,這也只是我個人的一家之言。

小結

無論是作何說法,也改變不了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由時間和空間共同組成的四維世界,也很難排除,在我們這個世界上,還有著其他維度更高的世界,比如說仙界、天堂等,畢竟對世界的認知和人類的知識科技水平息息相關。

但人類對這個世界的探索從未停止過腳步,從早期的開始想像和聯想,到後來一步步的安上翅膀,從宏觀到微觀,從地球到太空,人類正在一步步的逐步剝開這個世界神秘的外衣。尤其是當今時代,在科技主導著人類生產力的時代,人類對世界的探索更是每天都在進步。

這種對於世界的探索本身是一件好事,但難免會帶來一些副作用,比如說對各種資源的過度開採,對世界環境的汙染更是前所未有,讓這個世界所承擔的壓力也是與日俱增。如今,全球變暖,霧霾等多變的氣候也早已讓人們吃夠了苦頭。

科技大發展與探索,本身是一件好事,但這幾百年中的工業化歷史也用沉痛的經歷,告訴了我們,在科技發展的同步,我們也要善用好科技帶來的福利,儘量的避免科技給我們帶來的巨大難題和損失。

希望,人類越來越好。

各位親愛的讀者們,在你們看來,作者對於《千字文》中,「宇宙洪荒」這一句的看法和解釋,有什麼不到位的嗎?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們的看法和腳印,你們的每一句留言我都會認真的看完,並做好回復。你們的每一次評論和轉發,都是對我繼續創作,最好的支持,謝謝您們!

相關焦點

  •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千字文》開頭八個字,彰顯古人智慧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都對論語、道德經等古人流傳下來的作品耳熟能詳,但是有一部作品卻被忽視,那就是《千字文》。《千字文》是由南北朝時期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編纂、一千個漢字組成的韻文,是我國成書最早、流傳最廣的一種啟蒙讀物,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價值。
  • 早在幾千年前,中國的古人就已經告訴我們宇宙是什麼了
    其實早在幾千年前的古代中國,古人們就已經告訴我們宇宙是什麼了!古人認為,宇宙中的「宇」代表空間,包含了東、南、西、北和上下的各個方向;而宇宙中的「宙」代表時間,包含了過去、現在和未來。這是迄今在中國典籍中找到的與現代「時空」概念最好的對應。
  •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宇宙洪荒是什麼意思
    之前寫過一篇文,討論「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有朋友說,我只講了天地玄黃,還有宇宙洪荒沒講。這裡就試著做一下補充。「宇宙洪荒」,可以分為兩部分,即「宇宙」和「洪荒」。換句話說,宇,講的是空間,宙,講的是時間,宇宙即是最早的時空觀念。這和我們現在所講的「宇宙」不太一樣,我們現在講的,多數代表的是空間上的概念,而不含時間的概念。
  • 中國人對「宇宙」的理解比歐洲早了兩千多年
    來源:文匯報中國人對「宇宙」的理解比歐洲早了兩千多年數千年來,中國人對於 星空的探索從未停止陸紓文北鬥組網、嫦娥探月、載人航天……近年來,中國航天事業取得的成就全球矚目。事實上早在數千年前,中國就是天文學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
  • 中國人對「宇宙」的理解,比歐洲早了兩千多年
    事實上早在數千年前,中國就是天文學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歷代科學家創造了早於西方成百上千年的天文成就,同時留下了數以千計的天文觀測資料,時至今日仍在為現代天文學研究貢獻一己之力。然而,中國留給世界的天文學寶庫卻沒能在西方國家得到充分認可,很多歐洲人至今依然錯誤地認為「是耶穌會傳教士將天文學帶到了中國」。
  • 奇聞:愛琴海出現海市蜃樓,1000年前的武士在奔跑,時空隧道真的存在?
    便是因為我國山東蓬萊海面上常出現海市蜃樓,古人將這種幻景認定為蛟龍之屬的蜃,吐氣而成樓臺城廓,故而得名,又稱蜃景,秦始皇、漢武帝等都曾多次派上去蓬萊尋求靈丹妙藥。在古代西方,「魔鬼論」盛行,他們同樣將海市蜃樓描繪成魔鬼的化身,是死亡和不幸的兇兆。直至現代,科學家們認為太陽使地面溫度上升後形成一種氣溫梯度,是一種因遠處物體被折射而形成的幻象,屬於光學現象。
  • 宇宙、總時空、星系、時空、空間並不能混用4-2
    宇宙中國人的宇宙:中國古人對宇宙的概念說得很清楚:《尸子》:"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再之後,基於現代應用數學,西方產生了時序分析或者時序預測這個概念。當然,這不是搞人文算卦了,而是應用於自然科學方面了。空間,古人也研究了。五緯七曜的運轉區、銀河、北鬥、28天罡、天、天外天、九重天等等,這相當於考慮了空間的擴展性。僅僅是當時只有渾天儀,少瞭望遠鏡,證據不夠充分。這種問題西方也一樣,直到伽利略發明了天文望遠鏡,證據開始多了,人類的目光變得比古人深遠了一些。
  • 愛琴海出現2000年前的古人?疑似與平行宇宙有關,如今有了答案!
    難道真的是平行宇宙的展現嗎?古代的科學技術是非常落後的,所以古人在看到海市蜃樓的時候,總會聯想到神明。沈括就曾經在《夢溪筆談》中記錄過這樣的一起海市蜃樓。當時歐陽修正在一館裡休息,在傍晚時分突然聽到了人聲鼎沸的聲響,當他定睛一看才發現在空中竟然出現了熱鬧的集市,而且還出現了許多車馬。實際上海市蜃樓是不會發出聲音的,那麼歐陽修聽到的究竟是幻覺還是真實的聲音呢,我們也已經無從考證了。
  • 愛琴海出現2000年前的古人,疑似與平行宇宙有關,如今有了答案!
    古代的科學技術是非常落後的,所以古人在看到海市蜃樓的時候,總會聯想到神明。沈括就曾經在《夢溪筆談》中記錄過這樣的一起海市蜃樓。當人們仔細一看才發現,輪船上的人竟然穿著古代的服裝,這些人正是維京人的打扮,距今已經2000多年的時間了。這個時候沙灘上的2400名遊客才意識到,這其實是幻想,但是為什麼古時候的情景會發生在當今世界呢,這真的只是普通的海市蜃樓嗎?
  • 千字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上圖是頗好柔翰寫的一幅草書作品,內容是《千字文》的開頭兩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周興嗣應南梁武帝之命,將梁武帝差人選定旳王羲之一千個字排列成文,便於學習,就成了歷代誦讀的《千字文》。宇宙洪荒,宇宙,《尸子》卷下:「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來曰宙。」據此,宇是指空間,宙是指時間。古人的意思,不僅指空間和時間,而且還有無限無窮的意思:《莊子庚桑楚》「有實而無乎處者宇也……」郭象汪:「宇者有四方上下,而四方上下未有窮處。」注意"未有窮處「這四個字。古人的這種宇宙觀念,不知同現在天文學、宇宙學的宇宙的意思異同若何?
  •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講的是個什麼東西?
    宇宙就這樣,生意勃勃。萬物也就這樣生意勃勃地發展。每一枝,每一葉,都有其生意勃勃的發展過程,也都會到達成熟的一站。成熟了,又發展新的一個過程。住處附近有個小小的公園,我常去散步。對著一枝一葉,有時想:這是我早幾天見到的那一枝一葉嗎?是新的嗎?世界萬物就這樣不斷地運作發展,宇宙真是神奇。不斷地做著新的變更。
  • 奇聞:愛琴海出現海市蜃樓,1000年前的古人在內走動,時空碰撞真存在?
    ,但是對於一些神秘的天災、異象,東西方的文獻資料裡都能找到同樣的記載,比如說海市蜃樓,古代的中國人認為,它是海怪吞雲吐霧形成的亭臺城樓,是仙境;而在西方傳說裡,蜃樓是魔鬼創造出來的,代表厄運和死亡。66年前,有2000多人在愛琴海附近看到了海市蜃樓,這場海市蜃樓的特別之處在於,目擊者都說自己看到了維京時代(歐洲的歷史時代名稱,一般指790年到1066年)的古人在空中走動,他們的穿著跟當時的人完全不一樣,透著一股濃濃的「復古風」。
  • 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統治西方近2000年,為何直到1600年才被推翻?
    比如從公元前3世紀左右,一直到16000年,這接近2000年裡面,西方世界的世界觀一直被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統治,當然這裡面並不僅僅只有亞里斯多德,而是很多後來的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在裡面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但是人們是世界的基本認識是沒有變化的。
  • 傳說中的海市蜃樓,竟出現2000多年的情景,這是為什麼?
    傳說中的海市蜃樓,竟出現2000多年的情景,這是為什麼?說起海市蜃樓,大家都聽說過,在很多的史書上都記載了關於海市蜃樓的信息,之所以出現海市蜃樓,人們也非常迷茫,所以海市蜃樓的起源到底是什麼?人們一直在潛心探索。
  • 宇宙時空維度的概念關係 何為時空維度上的嵌套關係
    與此共同偉大的理論還有改變物理史瓶頸點的被譽為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該理論主要闡述了我們日常所觀測的宇宙的基礎模型與天體的規律以及空間的可參考數據,還有最偉大的黑洞的數理化的發現,儘管在當年就連該理論的提出者愛因斯坦本人都不太相信黑洞這種天體的存在,但是由近代的實際的觀測研究,黑洞確實是存在的。
  • 暢談《千字文》宇宙洪荒之問:大禹治水是真的嗎?
    但是《千字文》開篇「天地玄黃」之後,便是「宇宙洪荒」。那麼宇宙又怎麼是洪荒呢?洪荒又是什麼意思?這跟大禹治水有關係嗎?有關係,個人覺得就是因為洪荒,才有大禹治水。洪荒現代漢語中,洪荒解釋為混沌蒙昧的狀態,指的是太古時代。那麼混沌又是什麼呢?混是形聲字,從水從昆,昆由日和比組成,表示普天之下有人的地方就有水,可見水勢浩大,混的本義就是水勢盛大。沌是形聲字,從水,從屯,屯表示包裹,水包裹著這個世界,可見水勢很大,沌的本義就是水勢洶湧。
  • 當美少女擁有宇宙洪荒之力是什麼樣?這個攝影師給出了他的答案
    古人云: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傳說天地初開之時,曾經有過一次大洪水,幾乎毀滅了整個世界。著名遊泳運動員傅園慧在採訪時說:「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讓洪荒之力成為了網絡熱詞。那麼擁有洪荒之力的美少女用圖像表現是怎麼樣的?
  • 霍金生前提出尋找「多元宇宙」證據,是否有證據證明多元宇宙?
    這正是荀子在《勸說》一章中所說的:「君子不異於人,而善於騙人」,用古人幾千年來的智慧來對待科學技術,依我拙見,就是要善於現代科學技術,造福我們和子孫後代。    多元宇宙理論基於量子力學物理學,這個概念其實最早是由美國哲學家與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在1895年所提出的。目前上看這是理想主義者的哲學,純粹的科學宗教,而不是正統的科學延展。
  • 海市蜃樓出現古代戰士,現場有2000目擊者,是時空發生碰撞?
    在1954年,有將近2000多個目擊者看到天空上有古代維京人打仗的場景,這就是出現在歐洲愛琴海的海市蜃樓。上面人物無論是穿著還是使用的武器都不符合當時的社會,後來也有專家特意去查詢同時期發生的戰爭也沒找到類似的。
  • 宇宙黑洞內部的時空扭曲
    在整個銀河系,數以百萬計質量各異的黑洞在軌道上運行,它們和宇宙中其他質量的黑洞一樣,都遵循著同樣的引力規律。只是它們完全是黑色的,而不是根據表面面積和溫度發光。無論在奇點上存在什麼存在於每個黑洞的視界之後,我們都看不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