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2020-12-05 中國管科院德育中心

【原文】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譯文】

天是青色的,地是黃色的,宇宙形成於混池蒙昧的狀態中。太陽正了又斜,月亮圓了又缺,星辰布滿了天空。

【注釋】

玄黃:玄色和黃色。天剛亮時為玄青色,大地為黃土色 洪荒:廣闊浩渺。

盈:月光圓滿。昃(zè):太陽西斜。列張:張開排列在天空。

校稿:遊金地 小揚

本文屬於公益用途,意在發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評論您的觀點!文章中如有錯別字,歡迎指出,我們將積極改正!圖文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

相關焦點

  •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宇宙洪荒是什麼意思
    之前寫過一篇文,討論「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有朋友說,我只講了天地玄黃,還有宇宙洪荒沒講。這裡就試著做一下補充。「宇宙洪荒」,可以分為兩部分,即「宇宙」和「洪荒」。《淮南子》曰:天地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換句話說,宇,講的是空間,宙,講的是時間,宇宙即是最早的時空觀念。這和我們現在所講的「宇宙」不太一樣,我們現在講的,多數代表的是空間上的概念,而不含時間的概念。
  • 《千字文》開篇說的「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是什麼意思?
    《千字文》開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天是黑的,地是黃的,鴻蒙初開,混沌未分,宇宙渺渺無人見。太陽升了又落,月亮圓了又缺,無數星辰布滿在遼闊無邊的太空中。《千字文》的開篇十六字,為我們勾勒了一副宇宙荒涼而孤寂的場景。
  •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用字精妙,富含哲理
    《千字文》開篇一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氣勢宏偉,一片混沌鴻蒙中有了天、有了地,有了時間和空間。接下來就描繪抬頭可見的自然現象:"日月盈昃,辰宿列張",我們想像一下,這是一個動態的畫面:日落日出、月盈月虧,循環往復;星辰閃爍排列,展開布滿在空中。關於日月的文字記載在《周易•繫辭下》裡講到:"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 蔡國慶父子《千字文》
    蔡國慶父子《千字文》 蔡國慶父子《千字文》 詞:(南北朝)周興嗣 曲:劉卓 編曲:柒玖 演唱:蔡國慶 蔡軒正
  •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古錢幣上的千字文是什麼意圖呢?
    >光緒制錢背「千字文」問題是由錢荒所派生出來的問題。, 是從千字文「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 中選取。而選擇使用「千字文」,則可能是因為「千字文編號法」。千字文編號法千字文編號法是以《千字文》字順作為檔案編號、 分類的方法。宋代整理檔案即以年月先後,千字文為序登錄、編排。
  • 千字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上圖是頗好柔翰寫的一幅草書作品,內容是《千字文》的開頭兩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周興嗣應南梁武帝之命,將梁武帝差人選定旳王羲之一千個字排列成文,便於學習,就成了歷代誦讀的《千字文》。周興嗣編定《千字文》,真是利在當代,功在幹秋啊天地玄黃,就是天玄地黃——天是玄的,地是黃的。玄,《說文》:「幽遠也,黑而有赤色者為玄。」黃,《說文》;「地之色也。」宇宙洪荒,宇宙,《尸子》卷下:「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來曰宙。」據此,宇是指空間,宙是指時間。
  • 我選「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我先來三句:1.關於宇宙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千字文》踏著腳下這片厚重的土地,仰望群星,感受宇宙的浩瀚,不禁會思考世界的源頭。遙想混沌初開的時候,宇宙形成於一片混沌荒蕪之中,後來有了天地,有了群星,天空是青黑色的,大地一片無垠的黃土,日升日落,月亮圓了又缺缺了又圓,星辰似棋盤羅列有方,遍布在無盡的天空中。《淮南子》中將上下四方稱為「宇」,將古往今來叫做「宙」,而《易經》中,「天玄地黃」就是我們對宇宙的認識,天高地遠,宇宙莫測,還有什麼會比這種造化的無窮更有氣勢呢?
  • 翻譯《千字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用德文該怎麼說?
    將《西遊記》譯成德文走紅的瑞士學者這回翻譯了德文版《千字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用德文該怎麼說?《千字文》德文版。那麼,將《千字文》中「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翻譯成德語,應該怎麼說?外國人能看懂嗎?《千字文》文筆優美翻譯的難點是還原意象《千字文》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梁武帝命人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選取1000個不重複漢字,命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而成的一篇文章。
  • 我先來: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1、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千字文》賞析:天空是青黑色的,大地是黃色的,宇宙形成於一片混沌荒蕪中。太陽正了又斜,月亮圓了又缺,星辰遍布在無盡的天空中。《易經》裡有「天玄地黃」之說,《淮南子》裡則說上下四方稱為宇,古往今來叫做宙,雲天之上有日月設、星辰列。
  • 說說「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內涵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作為《千字文》的開篇,在幾百年來的文化傳播最為人們熟悉。短短八個字概括了天地初開,宇宙狀態,而為何要用「玄黃」和「洪荒」來總述呢?這裡所包含的文化,又有哪些講究?盤古開天闢地,可盤古又是從哪裡來的?
  •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千字文》開頭八個字,彰顯古人智慧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都對論語、道德經等古人流傳下來的作品耳熟能詳,但是有一部作品卻被忽視,那就是《千字文》。《千字文》是由南北朝時期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編纂、一千個漢字組成的韻文,是我國成書最早、流傳最廣的一種啟蒙讀物,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價值。
  • 簡單又深奧的八個字: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是古代蒙學讀物《千字文》的第一句,所謂蒙學,就是兒童啟蒙教學,換句話說,《千字文》就是小孩子的玩意兒,很多人因此而瞧不上它,不屑一顧。開篇第一句:「天玄地黃」,就四個字,簡單地說,一句話就可以講明白。細究下去,千言萬語也未必能說完。「玄」是指黑色,黃是指黃色。「天地玄黃」,簡而言之,天是黑色,地是黃色。講的就是天和地最籠統的樣子。但如果要細究起來,那就有的說了,《易經》中講,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