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數個世紀的西方文明,為何能重新衝破黑暗?只因這五個因素

2020-12-08 淺評歷史

西方世界很早就出現了璀璨的文明,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在歐洲發源,並綿延發展 。然而文明的發展也伴隨著文明的消亡。

公元395年,強盛的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從分裂出來開始就飽受璀璨,日耳曼人、匈人在西羅馬帝國的領土內肆意掠奪,長時間的掠奪與戰爭,使西羅馬帝國快速衰亡。

羅馬帝國的分裂

公元476年,日耳曼人奧多雅克攻破羅馬城,西羅馬帝國滅亡。日耳曼人在西羅馬帝國的領土上建立了大大小小几十個王國,西歐文明從古羅馬文明進入「黑暗」的中世紀。公元6世紀到11世紀的這五百年間,西歐人以一種愚笨、野蠻的形象出現在當時的阿拉伯人眼中:

那些人身材高大,性格粗暴,舉止粗俗,智力低下,……生活在最北方的人們特別的愚笨、粗魯和野蠻。——《西方文明史》

這就是當時西歐人的真實寫照。然而11世紀後,西歐突然出現了中世紀盛期,西歐開始快速發展起來。

一、中世紀盛期的到來

中世紀盛期指的是從公元1050年到公元1300年的西歐世界,這一時期的西歐高速發展。

中世紀的教會

這一時期,西歐地區溫度逐漸升高,農作物能夠良好的生長,這促使了大量的城市出現以及人口的急劇增加;城市與人口的增加促使了商業的興起,在這一時期,西歐的商品經濟非常發達,商人因此獲得了大量的財富;當人有了財富之後就會嚮往權力,商人用財富獲得了自由民的身份,並讓從封建領主的手中讓一些城市轉變為了「自治市」,獲得了特權;文學方面對古典文化的重新關注,神學思想的復生,本土文學的發展以及建築熱情的迸發,使城市和城鎮當中也出現了新的文化形式。中世紀盛期的西歐已經開始準備走出黑暗的中世紀了。

二、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源於中世紀盛期貿易興盛的義大利之中,其後傳遍整個西歐,成為西歐中世紀與近代的分界線。

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有但丁、薄伽丘等人,著有《神曲》、《十日談》等,其中但丁被譽為「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新世紀的第一位詩人」。但丁和薄伽丘等第一批文藝復興的文人標誌著歐洲走出了愚昧黑暗的中世紀。

但丁

但丁與薄伽丘大致活動在14世紀,相當於我國的元朝,由於東西方的政體不同,14世紀的西歐和中國分別被認為近代與古代,然而實際上卻處於同一時期。

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精神,人文主義精神的核心是提出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主張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現實生活中的幸福,倡導個性解放,反對愚昧迷信的神學思想,認為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

米開朗基羅

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人物有但丁、彼特拉克、伊拉斯謨、馬基雅維利、薄伽丘、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伯魯涅列斯基、帕萊斯特裡那、拉索。

三、新航路的開闢

西航路的開闢又被稱為地理大發現,始於哥倫布、達伽瑪、麥哲倫等西班牙、葡萄牙航海家為代表的冒險,這一冒險開闢了到亞洲的新航路並發現了新大陸美洲。新航路的開闢標誌著五大洲開始連接在一起,各大文明區域逐漸從獨立封閉自願或者被迫地融入世界當中。

新航路的開闢

西歐人發現了新大陸後,新大陸的財富讓西方人的眼光不再局限於歐洲與中東,西方人開始對新大陸以及非洲進行殖民,掠奪財富,這一行為在之後擴大到了全球。西方人開始實現了對其他文明的超車。

四、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發生在16世紀的德國,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就是那個既不「神聖」,也不「羅馬」、又不「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實質最高統治者是教皇,而不是皇帝,因此這場宗教改革的根源就在基督教自身的分裂之上。

神聖羅馬帝國

基督教的分裂早在羅馬帝國時期就已經開始,分出來的天主教跟隨西羅馬帝國,東正教跟隨東羅馬帝國。天主教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佔據了整個西歐的信仰,教皇成為了西歐最有權勢的人,隨著天主教的墮落與腐化,德國人馬丁·路德創立了新教,從天主教中分裂出去。

天主教強調忠誠,因此受到西班牙、義大利、法國等封建政權的喜愛,而新教人人都是教皇的教義對新興的資產階級有著極大的幫助,因此新教分布在英國、德國北部、荷蘭等地。

基督教各教派

如果說文藝復興的作用是讓西方知識分子開始覺醒,那麼宗教改革即是將普通的民眾從愚昧的天主教會統治中解脫出來。

五、科學革命

在希臘羅馬文明時期,東西方都出現了思想繁榮科學爆發的時期,然而在中世紀時由於教會愚昧的統治,西方文明的思想科學被進一步摧殘。直到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西方的科學才再一次拾起。

時間進入公元17世紀,我國的明王朝深陷農民軍與清兵的內憂外患之中,而西方卻實現了科學革命。

哥白尼

早在文藝復興時期,著名天文學家哥白尼就著有「日心說」與《天體運行論》,讓西方自然科學從中世紀中解脫出來。其後英國的培根與笛卡爾分別奠定了歐洲實驗類與理論類兩大方向。在其後又湧現出一批著名科學家,如克卜勒、伽利略等。

最終,哥白尼、克卜勒的天文學,伽利略的物理學以及培根與笛卡爾的科學都被牛頓總結在了他的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之中,牛頓的出現標誌著自然科學的轉折,人類認識世界的方法改變,工業革命即將到來。

牛頓

18世紀後期,英國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機,被英國率先應用,隨即波及全球,第一次工業革命讓英國維持了一百多年的「日不落帝國」。

結語

牛頓出生於公元1643年,在牛頓活躍與科學活動時,中國的大清王朝的專制主義達到了巔峰,正大肆開展「文字獄」,扼殺民眾的思想。兩方文明的不同做法,最終導致了在近代西方文明的優勢和東方文明的頹廢。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學習歷史為的就是知興衰,但僅僅知道中華文明的興衰是不夠的,還要知曉其他文明的興衰,一一進行對比,在這個對比中你會發現為何在古代大河文明總是遙遙領先,而進入近代卻是海洋文明崛起。因此,讀史不能盲目否定,也不能盲目肯定,不能因為我們的文明是中華文明,就覺得其他文明不值一提,這樣做與自稱「天朝上國」的大清無疑一樣,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做到不自大才行。

相關焦點

  • 在三體中,所有文明都怕黑暗森林,為何歸零者一點都不怕?
    在書中我們看到人類和三體星人,為了應對這個可怕的理論,兩方打了近4個世紀的戰爭,結果三體文明被毀滅,人類也失去了生存的家園,每每讀來讓人不斷的嘆息,同時也感慨這個理論的恐怖性,但奇怪的是,在書中的後半段登場了一個強悍到極致的文明,他的名字叫做歸零者。
  • 在《三體》中,低等文明為何不抱團,卻要彼此發動黑暗森林戰爭?
    在《三體》中,低等文明為何不抱團,卻要彼此發動黑暗森林戰爭?在身體的宇宙文明描寫中,冷酷的黑暗森林法則讓我們印象深刻,剛開始我們以為所有的文明都適用於這個法則,都只能乖乖的隱藏自己的位置,不惜一切代價要摧毀發現的對方,整個宇宙變成了戰場,而美麗的星空也變成了槍林彈雨的硝煙,當年人類和三體人可是打了整整4個世紀的對抗戰爭,讓我們印象非常深刻。
  • 宇宙中所有文明都懼怕「黑暗森林法則」,為何歸零者直接無視?
    宇宙中所有文明都懼怕「黑暗森林法則」,為何歸零者直接無視?科幻巨作《三體》在國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因劉慈欣一人就將中國的科幻小說推向了世界的高度。三體中的故事情節以及各種法則都是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黑暗森林法則。
  • Jeremy Lin (林書豪) | 衝破黑暗(轉)
    有些人可能希望在這篇文章中,看到國家與國家的對立,東方與西方。對我來說,其實很簡單,我們現在所經歷的一切,關乎黑暗與光明。對我們人類來說,我們似乎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我也知道,社交媒體和手機上每天不斷更新的新聞,也許不是人性最好的代表,但是它們似乎成為了我們現在擁有的唯一一面鏡子,不是嗎?這些不就是我們現在每時每刻都在關注的唯一的東西嗎?
  • 尼爾·弗格森:西方文明為何崛起?
    在他給英國廣播公司(BBC )拍攝的13部影片中,第一部以禮貌但又毫不含糊的姿態藐視拜佔庭帝國的拉文納、凱爾特人生活的赫布裡底群島、海盜挪威,甚至查理曼大帝出生的亞琛。以克拉克對文明這個詞的定義看,從羅馬帝國崩潰到12世紀文藝復興之間的黑暗時代,根本就不符合文明時代的標準。
  • 西方思想發展的三個階段,西方人「理性的自負」是從何而來的?
    前面我們分享了這本書的核心其實是:對理性的批判,哈耶克所說的「致命的自負」,其實就是「理性的自負」,為什麼哈耶克會有這樣的思想呢?為什麼理性會自負呢?今天我們來詳細聊聊,理性的另外一面。首先,我們來聊聊西方思想的發展,從古希臘開始,西方思想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 《黑暗物質》這可能是年度最佳的奇幻電視劇
    當直升機衝破迷霧,呼嘯而過,映著蒼白月色,穿過高聳的哥德式尖頂,你就知道,這部電視劇氣質出挑,絕不簡單。;你能發現人類還是那個人類,民族與文化依然沒變;卻擁有著如同口袋妖怪般的靈魂寵物,穿梭在這光怪陸離的世界;一切發生在我們熟悉的世界,卻又顯得如此遙遠陌生、奇特怪狀,就像一個平行於我們世界的異域世界,兩者共生在一棵世界之樹上,汲取養分,葳蕤生枝,在同一個節點,分叉出完全不同的未來。
  • 三體:所有的文明都害怕黑暗森林法則,為何歸零者卻不怕呢?
    在科幻小說《三體》中歸零者為何不害怕黑暗森林法則呢?對於這個問題,小臺的觀點是,黑暗森林法則只適用於中、高級文明,對於低級文明和大神級文明歸零者是不適用的。對於前者來說,他根本意識不到黑暗森林法則的存在,而後者則是不屑於黑暗森林法則,因為歸零者的文明已經處於這個宇宙的頂峰了。黑暗森林法則黑暗森林是羅輯發現的宇宙中的一個法則。主要的內容說的是,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一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都小心翼翼的潛行於林間。
  • 盤點五個最帥的黑暗奧特曼,他們的人氣一點不輸給主角!
    第一位,黑暗浮士德,這一個奧特曼可以說純粹就是,黑暗梅菲斯特所製作出的傀儡,當然,也有人說是黑暗扎基在背後牽線的木偶,假如把黑暗浮士德的面具摘下,他完全就是一個傀儡娃娃一般的存在,而當他戴上黑暗浮士德的面具後,那他將是毫無感情的殺人娃娃機器。
  • 「黑暗的中世紀」這種說法為何是不對的?
    「黑暗的中世紀」似乎已經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然而,這種說法最初來自於啟蒙哲人的概括。中世紀真的有那麼「黑暗」嗎?為何啟蒙哲人會認為中世紀是「黑暗」的? 研究中世紀歷史的德國歷史學家約翰內斯·弗裡德認為,中世紀遠沒有啟蒙哲人所說的那麼愚昧無知。其實,中世紀早已蘊含著現代文明的能量。
  • 《三體Ⅱ黑暗森林》章北海:兩個世紀的逃亡,一個人創造一個文明
    人都有私心的,這無可厚非,也不是錯,但是在危難關頭也總會有人挺身而出,這樣的人,令人敬佩,值得被稱為英雄,尤其是關乎國家大衣、興衰存亡之事。美版三體封面劉慈欣《三體》三部曲的第二部黑暗森林,有一個人叫章北海。他是宇宙第一代"神級文明"的"初代領袖",在被外來文明摧毀人類戰艦之際選擇了逃跑,他殺了航天領域三個德高望重之人,被很多人唾罵。
  • 貫穿《三體》的黑暗森林法則,揭露了宇宙文明進化的秘密
    在目前有一部非常著名的人科幻小說那就是《三體》,這本書中講述了宇宙中的規則以及星際文明更替的定律,尤其是在《三體》三部曲中,有一條非常重要的法則貫穿了這三部曲,那就是非常著名的宇宙黑暗森林法則。講述了宇宙中的任何文明,都是建立在其他文明的失敗之上的,在看似和平的宇宙中,隱藏在許多黑暗的鬥爭之中,宇宙就是森林,內部鬥爭時有發生。這就是眾所周知的黑暗森林法則,許多科學家認為這是費米悖論的延伸。
  • 《三體》為何只有歸零者不懼怕?其宇宙中大多文明都害怕黑暗森林
    《三體》最具代表性的科幻小說之一,書中講述的是關於人類文明、三體文明、歌者文明文明因宇宙黑暗的森林法則而發生的一系列戰爭。但值得一提的是,零文明在宇宙中並沒有遵守黑暗森林法,它不僅對整個宇宙進行了廣播,而且還把整個宇宙變成了零,為什麼只有它才不怕黑暗森林法呢?
  • 陳偉霆新歌《光》首發酷狗以歌聲衝破無邊黑暗
    堅定的歌詞向觀眾傾訴男主內心「我就是光 打破結局 任誰都無法阻止 太陽的升起」,劉子光從走上這條路開始,就明白黑夜將難迎曙光,白晝將在深淵中寬廣。他看遍了貪婪,亦嘗遍了人心暖涼,所以他無懼風浪,因為他相信暗處亦有萬物生長,亮處定會將惡意曝光。《光》由三皮 × 陳思同聯手打造,以激昂的旋律,譜寫出橙紅年代裡的平凡史詩。
  • 黑暗森林法則,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
    2008年,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橫空出世,隨即便吸引了一大波讀者,書中所講到的宇宙黑暗森林法則,更是讓廣大讀者甚至是科學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麼什麼是黑暗森林法則呢?宇宙黑暗森林法則是由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在三體中引入的法則,法則認為宇宙中的物質總量基本不變,一個文明的出現就代表另一個文明的終結,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一般潛行在林間,每個獵人都必須小心,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在這片森林中,他們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跟吃雞遊戲是一樣的道理。
  • 黑暗森林法則是宇宙文明生存的真相
    黑暗森林法則含義與我們看過的很多科幻片中善良的外星人不一樣,劉慈欣在《三體》中設想的外星文明的道德高度是值得商榷的,他認為存在零道德的宇宙文明是完全可能的。黑暗森林法則是劉慈欣在《三體》系列小說《黑暗森林》中提出的,簡單點說就是在宇宙中不慎暴露自己位置的文明一定會被幹掉。從作者的角度看,這是一個假說;從小說的角度看,這就是宇宙文明生存的真相。
  • 大部分文明都懼怕「黑暗森林法則」,為何歸零者可以直接無視?
    也只有地球文明和三體文明這樣的實力次一些的文明會懼怕黑森法則,因為在宇宙這個大海中,地球和三體頂多算小蝦米級別而已。黑森法則的本質是隱藏而不是出擊。黑森打擊是黑暗中放冷槍的狙擊行為,是首先要隱藏好自己,然後再偷偷瞄準目標放槍。這種偷偷摸摸的行徑,顯然只能屬於實力不足的弱者。
  • 黑暗森林法則是何?它與費米悖論是如何解釋外星文明的?
    早在上個世紀,人類就已經開始了對外星文明的探索,一些科學家迫切地想要知道,除了人類,宇宙中還有其他生命存在嗎?但也有一些科學家表示了反對,他們認為,如果外星人真能發現我們人類,那他們的文明程度必然要比我們高,我們如何能夠保證他們不會入侵地球呢?
  • 黑暗森林———摸魚系列
    我也越來越確信,劉慈欣的《三體:黑暗森林》是偉大的,他把近三五百年的人類文明寫透了,用三個詞「猜疑鏈」、「技術爆炸」以及「黑暗森林法則」。因為歷史是勝利者打扮和變性之後的產物,導致我對於美洲的認識一直停留在「霍姆伯格之誤」,比如美洲沒輪子,美洲人口稀少,美洲文明野蠻落後等等。
  • 黑暗的歐洲中世紀為何沒有農民起義?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記錄員範煒,ID:fw-note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大陸像掐斷了能量源一樣進入了長達千年的黑暗中世紀。某宮廷規矩有這一條:「每一個人,無論是誰,白天黑夜,餐前餐後或就餐期間,都不能在走廊裡、居室內、樓梯上、石階上隨地大小便」。連金碧輝煌的宮廷都如此,當時的歐洲社會髒亂差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