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的歐洲在我們現在看來就是一個黑暗的時期,那時正是基督教主導下的歐洲社會,不論從政治、經濟還是思想文化方面都呈現出了基督教的鮮明特點。
這種社會各方面的單一發展和單一特徵,使得整個西歐世界在中世紀時期展現出了文化枯竭的發展趨勢。
那時的西歐社會各階級,不論是生活在基層社會的普通民眾,還是當時西歐國家的統治集團、貴族、官員等等都處於基督教思想的深刻影響之下,這成為了中世紀西歐社會文化的主要特點。
這種在思想文化上所展現出來的暗無生機、了無生趣的發展趨勢使得當時西歐社會也是處於一潭死水的發展狀態。
基督教文化講究的是封閉,專制的,中世紀不斷湧現出的神學家,為中世紀的基督教文化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神學基礎。
比如當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經院哲學,由此湧現的一批神學思想家竭力宣傳基督教神學思想,並以豐富和發展神學思想內容和形式作為自己一生的旨趣。
而且,那時以經院神學為代表的基督教神學思想體系一般都掌握在那些基督教會的主教和知識分子手中,因為他們接受過比較高等的文化教育和神學教育。
而像普通大眾一般來說很少能夠接受正式的文化教育,神學教育更不必說了,他們只是虔誠地信仰基督教,並將其作為能夠救贖自己的神學力量。
因此絕大多數的社會民眾都是處於一種被動地接受基督教神學思想文化影響的狀態,在這種缺乏自主的接受中,他們逐漸失去了自我。
這種情況到公元14世紀逐漸出現了巨大變化,公元14世紀在地中海沿岸以義大利地區為中心出現了一股資本主義萌芽爆發的熱潮。
由於地中海當時正處於東西方貿易交往當中的核心樞紐地,因此其商業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規模的發展,與此同時逐漸湧現出了一批商業經濟家。
文藝復興在此時就應時應景地出現了,這些開放的新型資產階級和商人開始想要衝破那種封閉的神學環境,找回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