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的歐洲資本主義開始發展,文藝復興思想也應運而生

2020-12-05 快永遠伴隨你

中世紀的歐洲在我們現在看來就是一個黑暗的時期,那時正是基督教主導下的歐洲社會,不論從政治、經濟還是思想文化方面都呈現出了基督教的鮮明特點。

這種社會各方面的單一發展和單一特徵,使得整個西歐世界在中世紀時期展現出了文化枯竭的發展趨勢。

那時的西歐社會各階級,不論是生活在基層社會的普通民眾,還是當時西歐國家的統治集團、貴族、官員等等都處於基督教思想的深刻影響之下,這成為了中世紀西歐社會文化的主要特點。

這種在思想文化上所展現出來的暗無生機、了無生趣的發展趨勢使得當時西歐社會也是處於一潭死水的發展狀態。

基督教文化講究的是封閉,專制的,中世紀不斷湧現出的神學家,為中世紀的基督教文化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神學基礎。

比如當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經院哲學,由此湧現的一批神學思想家竭力宣傳基督教神學思想,並以豐富和發展神學思想內容和形式作為自己一生的旨趣。

而且,那時以經院神學為代表的基督教神學思想體系一般都掌握在那些基督教會的主教和知識分子手中,因為他們接受過比較高等的文化教育和神學教育。

而像普通大眾一般來說很少能夠接受正式的文化教育,神學教育更不必說了,他們只是虔誠地信仰基督教,並將其作為能夠救贖自己的神學力量。

因此絕大多數的社會民眾都是處於一種被動地接受基督教神學思想文化影響的狀態,在這種缺乏自主的接受中,他們逐漸失去了自我。

這種情況到公元14世紀逐漸出現了巨大變化,公元14世紀在地中海沿岸以義大利地區為中心出現了一股資本主義萌芽爆發的熱潮。

由於地中海當時正處於東西方貿易交往當中的核心樞紐地,因此其商業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規模的發展,與此同時逐漸湧現出了一批商業經濟家。

文藝復興在此時就應時應景地出現了,這些開放的新型資產階級和商人開始想要衝破那種封閉的神學環境,找回真正的自我。

相關焦點

  • 中世紀文藝復興的出現,終結了西歐文化的沙漠時期
    中世紀的歐洲資本主義開始發展,文藝復興思想也應運而生 中世紀的歐洲在我們現在看來就是一個黑暗的時期,那時正是基督教主導下的歐洲社會,不論從政治、經濟還是思想文化方面都呈現出了基督教的鮮明特點。
  • 文藝復興運動:中世紀時期寶貴的思想光芒
    文藝復興運動:中世紀時期寶貴的思想光芒14世紀在天主教會長期進行黑暗統治下的歐洲,思想文化處於停滯狀態,很多人甚至已經失去了獨自思考的能力,宗教神學處處壓抑著原本嚮往自由的人性。但是一切並沒有像他們想像的那樣開始好轉,黑死病反而更加蔓延開來,這讓教會的地位在人們心裡大不如從前,許多人終於開始懷疑上帝的真實性。一場思想上的偉大變革蓄勢待發。當時正處於政治分裂狀態下的義大利,由於思想上的相對自由,人們開始尋找世界上的其他神明。
  • 學問遠在中國亦當求之:中世紀以來歐洲思想變革中的「四書五經」
    一、中世紀末期,西方傳教士為了能夠了解中國文化,更方便在中國傳教,將「四書五經」引入歐洲,卻被近代啟蒙思想家所用,當成瓦解教會思想專制的武器中世紀末期的歐洲,正處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教會和世俗政權勾結,採取高壓的文化政策,試圖穩固已經搖搖欲墜的封建統治。
  • 十四世紀,歐洲開始進入近代文明黎明期,偉大的文藝復興放射光芒
    十四世紀,歐洲的歷史開始進入了近代文明的黎明期。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威尼斯等地,工商業已經有了長足發展,一些城市還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新興資產階級開始走上政治舞臺,他們需要新的意識形態,為他們所追求的政治、經濟利益辯護,他們需要新的學術、新的文化,為他們所做的一切給予支持。
  • 文化發展與歐洲中世紀文學
    這項成果是一部系統論述歐洲中世紀文學風貌以及其與文化關係的著作。作者針對國內歐洲中世紀文學研究比較薄弱的狀況,以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所導致的思維方式的變化、維繫方式的變更以及文學自身發展的傳承規律為學理根據,從來源論、演進論和成就論三個維度對歐洲中世紀文學現象進行了重新審視,全面探索了中世紀西南歐、拜佔庭、北歐文學產生、發展的文化淵源、演進機制、基本成就和藝術特色。
  • 文藝復興後的歐洲平民:因為讀書,開始捍衛「隱私權」
    談到文藝復興,出現在普通人腦海中的,都是一些大人物,比如達文西、莎士比亞、米開朗基羅……那麼,歐洲普通人的文藝復興是什麼樣的呢?我們今天就從「讀書」這件小事開始,聊聊那個巨變的時代。中世紀的歐洲,普通人都讀什麼書?
  • 14世紀蔓延歐洲的「黑死病」,緣何成為「文藝復興」的導火線?
    中世紀從西羅馬滅亡為開端,到14世紀文藝復興開始為終結,前後延續將近1000年。此時,西方處在封建社會時期。近代以14世紀為起點,是隨著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發生,作為開始的標誌,從此後,西方告別封建社會,步入資本主義社會。
  • 瘟疫成為文藝復興催化劑,黑死病席捲歐洲後,人們的思想開始轉變
    病毒面前人人平等的現象,開始被當時一些有民主和人本思想的人士所關注,天主教一向吹噓的上帝之上、人人皆受到上帝庇護的宗教神學思想,在此次鼠疫災難面前被衝擊的七零八落。也正因此,鼠疫災難過後的西歐人民的思想,開始對天主教產生了懷疑,因為他們按照教會的所說所做,卻並沒有拯救親人的生命,這使得宗教神學思想開始發生動搖。
  • 劉景華:中世紀城市與歐洲文明成型
    從16世紀起,中世紀歐洲產生的許多新因素,開始凝結成強大力量,新的文明形態成型,同時對外展現自己,形成對世界其他文明的優勢。19、20世紀時,歐洲文明確定了在世界上的統治地位和主導作用。18世紀的伏爾泰,19世紀的黑格爾,20世紀的湯因比,他們基本都是這種看法。城市發展和社會的城市化是歐洲文明突出的特徵和優勢,城市文明是歐洲文明所凝結的最重要表現形態之一。
  • 「橫向」看歷史,明朝時期的中國與世界,歐洲中世紀的黑暗
    那麼此時的歐洲是怎麼樣的呢?此時的歐洲確實還是處於黑暗的中世紀時代(476—公元15世紀)。我們為什麼會說中世紀是黑暗的?黑死病大家都是聽說過的,最為一種大規模的傳染病,黑死病持續肆虐在歐洲大陸上。此時的黑死病使得歐洲大陸隆重在一片陰霾之下,充滿了瘟疫饑荒和暴力。
  • 20世紀歐洲時期,中世紀對歐洲的第三大貢獻「東西交流」走向近代
    在這之前,羅馬帝國時期以及中世紀的早期,歐洲人也了解到了一些有關下希臘哲學、文藝、美術、建築等方面的思想,但是比較間接,零碎,而更多的是接受了亞里斯多德、柏拉圖之後的新柏拉圖、新斯多葛的理論,對於古希臘的思想則知道的較為零散。
  • 歐洲中世紀時期的基督教育
    歐洲中世紀時期是指公元5世紀(公元476年)至公元15世紀中期(公元1453年)中間將近一千年的時間。這段時間內歐洲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來統治,各個封建領主軍閥之間混戰不休,戰爭頻繁。再加上天主教對於人們思想的禁錮,導致科技和生產力發生停滯,使得歐洲的文明史發展極為緩慢。在世界史上,這個時間段被描述為充滿了無知、迷信的「黑暗時期」。事實上,在中世紀時期,歐洲的教育體系依舊在發展,只是因為時代的局限性和歷史背景,有著其獨特的特點。
  • 文藝復興對歐洲的意義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吳主任,ID:lixingleguanpa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圖:Paul Gauguin世界發展成今天這個樣子,歐洲文明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文藝復興(Renaissance)是指發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的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13世紀末興起於義大利,16世紀開始蔓延至歐洲各國。對起源的解釋是這樣的,義大利人生活在古羅馬帝國的土地上,熟知拉丁語,可以從歷史典籍中汲取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文明,其次教皇本人在義大利羅馬。還是很有說服力的。
  • 文藝復興時期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文學
    文藝復興:歐洲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期產生的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運動。思想鬥爭採用:宗教改革、文藝復興。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術語解釋文藝復興:114—17世紀初歐洲一系列新興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的總稱。
  • 西方思想發展的三個階段,西方人「理性的自負」是從何而來的?
    前面我們分享了這本書的核心其實是:對理性的批判,哈耶克所說的「致命的自負」,其實就是「理性的自負」,為什麼哈耶克會有這樣的思想呢?為什麼理性會自負呢?今天我們來詳細聊聊,理性的另外一面。首先,我們來聊聊西方思想的發展,從古希臘開始,西方思想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 教會學校:中世紀歐洲「免費」的基礎教育,是如何實現的
    中世紀歐洲哥白尼和伽利略等天文學家和科學家的遭遇,讓我們把教會看成了中世紀歐洲反智的總指揮部,教會仿佛成了宣揚愚昧的後臺,然而揭開歷史的面紗,我們卻會驚訝的發現,中世紀歐洲的教會學校是在衰落的希羅文明,和文藝復興期間維護歐洲文明火種的根基,是歐洲一切近現代教育的發源地,教會做為阻礙理性知識傳播的主要推手,又是基礎教育醞釀的溫床。
  • 中世紀歐洲的騎士教育體系
    歐洲中世紀的騎士階層的形成有著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特色,從古希臘時期莊嚴的武器授予儀式,具有忠誠關係的親兵制,以及具有依附關係的古羅馬庇護制中誕生的維繫領主和軍事力量之間的正式紐帶關係,形成了騎士制度和文化體系。
  • 中世紀晚期西歐上層家庭的哺育方式為何會發生改變?
    在一些影視劇的情節當中,奶媽甚至還扮演者關鍵的角色,對故事情節的發展起到了轉折作用。因此對國人來講,奶媽哺育似是司空見慣的歷史現象,這種觀念自然而地在中國人的心中生根發芽,但提到歐洲社會曾經的奶媽哺育方式,必是十分陌生的。
  • 歐洲經歷中世紀時,中國正在發生什麼?
    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被認為是中世紀的開端。文藝復興和地理大發現到來,被認為是中世紀的結束。歐洲人如此劃分,將上千年的歷史統稱於此。寫下《光榮與夢想》的威廉·曼徹斯特曾如此評價中世紀:「這是統一的基督教世界逐漸分裂為不同文明體的時代,這是一個現代歐洲就此誕生的時代。」
  • 近代科學是真正現代意義上的科學,近代科學的誕生和早期的發展
    15世紀下半葉,西歐封建社會內部逐漸形成和發展了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開始了人類社會的一個新時代。近代科學技術即誕生於此時。它經歷了400年的發展,19世紀末終結。人的天職在勇於探索真理。——哥白尼(波蘭)(一)近代科學誕生的社會條件近代自然科學是真正現代意義上的科學,與古代和中世紀的科學分屬兩個完全不同的科學傳統。但是近代科學是在古代科學的基礎上產生,是從原來的自然哲學中脫胎而出而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的,恩格斯指出:「科學的產生和發展一開始就是由生產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