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世紀的騎士階層的形成有著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特色,從古希臘時期莊嚴的武器授予儀式,具有忠誠關係的親兵制,以及具有依附關係的古羅馬庇護制中誕生的維繫領主和軍事力量之間的正式紐帶關係,形成了騎士制度和文化體系。
西歐社會在中世紀時期動蕩不安,戰亂四起,要想屹立不倒,必須要有雄厚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人們的思想也需要一種精神引導,社會秩序需要一種精神去統一。而虔誠的宗教信仰和基督教理想所駕馭和整合的騎士精神,就成為了應運而生的精神思想。
騎士教育是歐洲中世紀時期除了教會教育之外,世俗教育的主要形式,它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並沒有專門的教育機構,也沒有專職的教育人員。它在騎士生活和社交活動中進行,而且具有世襲性,是一種較為封閉的貴族文化體系。
中世紀的騎士教育主要分為三個階段。一般在約8歲之前是家庭教育階段,由母親在家撫養和教育,主要進行學習宗教知識、道德教育和初步的體格訓練。
在8歲到14歲的階段,是侍童教育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被送往高一級的貴族家庭裡當侍從,侍奉主人和主婦,同時學習上流社會的各種應酬答對、交往禮儀。
從十四五歲開始,就是侍從教育階段了,這個時期的男童已經長大,可以跟隨領主當侍從,學習騎士「七技」,包括騎馬、遊泳、投槍、擊劍、打獵、弈棋、吟詩。這個時期的學習主要以軍事戰鬥技能為主,如果爆發了戰爭,也要跟隨軍隊出徵。
一般到了21歲,騎士的教育就算是完成,會舉行授職典禮,授予騎士稱號,並且會專門配備長劍、長矛等武器,成為一名真正的騎士。
騎士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訓練一批能夠保護封建貴族和奴隸主利益的武夫集團,因此教育的內容最重視的就是兩點:品德和能力。品德方面最重要的是「忠誠」,在中世紀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能力則是軍事方面的徵戰能力,也是騎士教育的主要側重點。
只要滿足了「忠誠」和「武力」就具備了成為騎士的基本要求,因此相對來說,騎士教育在文化、科學、知識方面非常的貧乏。其教育方式和內容則以簡單實用為主,培養了當時社會所需要的實際應用人才。
騎士教育體系的成立是中世紀時期特殊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所決定,符合當時的社會需求,也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到了中世紀後期,家庭化封閉化的騎士教育體系漸漸被城市教育所取代。不過騎士精神卻流傳下來,後來成為了紳士精神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