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世紀,歐洲開始進入近代文明黎明期,偉大的文藝復興放射光芒

2020-12-06 遊觀

十四世紀,歐洲的歷史開始進入了近代文明的黎明期。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威尼斯等地,工商業已經有了長足發展,一些城市還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新興資產階級開始走上政治舞臺,他們需要新的意識形態,為他們所追求的政治、經濟利益辯護,他們需要新的學術、新的文化,為他們所做的一切給予支持。這樣,一種完全嶄新的近代精神就產生了,文藝復興是反對神權、反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成為託起近代歐洲的力量。

然而,黑死病和中古晚期的封建主義危機,卻正是文藝復興的背景。十四世紀中葉,歐洲飽受黑死病的摧殘,大瘟疫奪去了歐洲五分之二的生命,大瘟疫繼續在整個歐洲大陸肆虐傳播,伴隨它而來的是,封建主義危機所帶來的飢餓、戰爭、愚味、冷漠、迷信和死亡,大瘟疫、秩序紊亂和經濟崩潰給所有的人們帶來了空前巨大的壓力,歐洲進入了全面崩潰的動蕩時期。但是,就在這毀滅和絕望之中,一片燦爛的陽光在義大利佛羅倫斯和威尼斯諸城中冉冉升起。一場永遠改變人類生活和思想的運動就此開始。在五彩斑斕、瞬息萬變的景色之中,詩歌、音樂、繪畫、雕刻和建築五彩繽紛,一個由多面結構組成的近代文化體系在歐洲浮現出來。當我們按照字面認識到文藝復興就是新生和再生時,我們就知道歷史已在大瘟疫死亡的喧囂聲中孕育出綠色的希望種子,中世紀就此隱退,新時代就此誕生。

在今天的佛羅倫斯、威尼斯,還有其他許多歐洲城市,人們仍在盡情享受這段輝煌時期遺贈下來的文化傑作、經濟成就和浪漫情調。

在六百多年前,詩人彼特拉克無疑是其中最為敏銳的一個,他把歷史劃分為古代、中世紀和近代,視中世紀為一個無比混亂的中間期,深感羞愧和不安的詩人和藝術家心裡醞釀出強烈的變革願望,學者、藝術家和科學家們開始聯合起來。

(義大利佛羅倫斯國家文藝復興研究所教授米切樂·西裡彼得)「藝術家們,從達·文西到米開朗基羅,到布魯涅列斯奇,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因為這是一種將文學的元素和圖形、建築的特性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的文化,文藝復興展現為一系列文化成果,藝術家、科學家和人文主義者們把科學、藝術和文學聯繫起來,同樣的,這一文化最傑出的代表者們廣泛涉獵很不同的文化領域,並成功地將它們結合起來。」

這些團體所帶來的信息就是,人類很快會跨出黑暗,而進入燦爛的近代文明,圍繞著危機和社會拯救的主題,新生代知識分子無與倫比的創造力,就被如醉如痴地激發出來。

(義大利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館長安德瑪利亞·儂卓利·貝法尼)「佛羅倫斯城中,社會政治和經濟的發展,成就了一種藝術的表達方式,就是,作為一個個體的人,以自己知識的能力,來獲取一個重要社會地位,從這個觀點出發,建築家開始以人為主而設計畫家和雕塑家開始重視作為個人的人,以類似的方法,人們試圖了解自己的生理結構和心理結構,以及思維過程,由此而言,文藝復興和隨之而來的人文主義哲學,是人類歷史上最重大的變革之一。」

這股力量的中心是一個名為人文主義者的知識團體,他們追求著人文主義的理念,他們的思想完全基於現實主義,他們的目的是開拓人類和平和幸福的新生活,他們義無反顧地同充滿悲觀和憂鬱的中世紀文化告別,成百上千的進步人士,都在追隨這一理想。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孝遠)「新的文化是來自於民間、來自於社會的底層,那些文藝復興的大師們,要麼本身就來自於民間,要麼從勞動人民的文化中,汲取了營養,這樣,文藝復興的文化,就具有了文化的開放和文化的整合的雙重特徵,從內容看,文藝復興的新文化吸收了古典文化的精華,吸收了中國人的智慧,也吸收了拜佔廷人、阿拉伯人和歐洲市民文化的智慧。」

人文主義研究的是人的價值、人的精神、人的生活和人的幸福的學問,它認為知識只有加以運用才有價值,熱愛塵世的生活是人的天性,因為人的任務,就是要在大地上建立城市和社會,這是一種格外強調人類的世俗生活,就是幸福的新的信仰,它認為社會的改良和人的生命價值的實現,完全是人類自己的事情,並不是神的恩典。人文主義者相信,知識就是力量,人需要通過自我能力的展現來完成歷史,這種信仰具有兩個特徵:第一,人是有尊嚴的,因此人性並非是罪惡的,人類的不完善性完全是因為缺乏學習和知識的緣故;第二,那就是人不僅具有人格尊嚴,還具有自己意志和能動性,因此,他就可以自由選擇、自由行動。這些思想家的出現,本身就是一件重大的事情,他們竭盡所能,把他們的天才展現在許多的方面,他們是那個時代的巨人,他們通過自己的作品改變了人們看待自己的方式。

(義大利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館長安德瑪利亞·儂卓利·貝法尼)「在十五世紀的佛羅倫斯,我們發現是藝術家們首先關注和社會發展有關的問題,比如多那太羅,為奧爾聖米凱萊教堂外部裝飾,創作的聖喬治雕像,我們看見的是文藝復興時期巨匠,所達到的高度的體現,不僅可以將人的肉體體現在三維空間,還可以通過他的面部表情及姿勢體現出他個人的心理活動,他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的最好例證,通過自己心靈與思想的力量,人開始主宰自己周圍的世界,即:人能理解自己周圍的世界,而隨著他理解周圍世界的動作過程,他就著手來主宰它。」

有了新的自信和新的知識,人文主義者就去創造一個與以往不同的世界,於是,人間天國的概念產生了,真正的伊甸園是在人間的,而它的建立只能靠人類自己的忘我的勞動。

人文主義對文明和世界的全新理解,帶出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的出現,將人和空間連接起來。

在1420到1463年之間,一個名為布魯涅列斯基的建築師為佛羅倫斯的天主教堂,設計了一個高106米的八角形圓屋頂,這又一次再現出人類和宇宙再結合的精神。大圓頂不再蓋住封閉的空間,開有窗洞的圓頂讓陽光射了進來,反映出人類擺脫束縛、追求自由的精神。當我們從遠方走到了近處,去仔細的端詳這個輝煌建築時,首先發現的就是,它是一個由多面的結構組成的整體,它同時也象徵著近代的歐洲文明的複合結構。從上往下看,我們就看到了新君主制這種政體。在其中,君主代表著民族和國家。再往下看,就看到了支撐這種新君主政治的乃是一種新的經濟結構,其中農民、市民的各種生產活動,通過稅收源源不斷地流向宮廷,使得政府與一個社會所能提供的主流經濟緊密地結合。在君主和市民之間,是一大批新型官僚和一支支的服從於國家的常備軍,他們起著維持社會秩序和保衛祖國的任務。我們再稍稍地向左右環顧一下,就會發現社會已經開辦了許多培養管理和技術人才的大學,它們在各地興起,於是科學和文化在各地復興。

大圓頂所要象徵的,就是一個各個部分都發展得比較和諧的近代社會的整體,它協調的運轉著,這個既多面又互相協調的工作的結構,是相當的年輕而新鮮的,它同以前的中古歐洲的結構大不相同,這種新的人類精神也體現在當時的很多其他的雕塑傑作上,也影響了其他的文化表現形式。

偉大的詩人但丁在這個時期寫下了他的代表作《神曲》,他的另一本著作《新生》成為呼喚一個新時代到來的旗幟。新生的號召徹底否定了中世紀於世無補的經院哲學,文化開始轉向了。

繼但丁之後,其它的詩人如彼特拉克和薄伽丘,擔負起了重築文明的重任,一個探索思想、關心現實的文學團體就此誕生。在這些人中,詩人彼特拉克,無疑是最為敏銳的一個,他常去登高望遠,每當他在山上望遠時,就期望自己能夠與至高無上的燦爛之神相見,他把歷史分為古代、中世紀和近代,視中世紀為一個無比混亂的中間期,他的集中並且銳利的眼光,已經能夠區分什麼是過去的黑暗和愚昧,什麼是未來的光明和科學。

薄伽丘也是這個文學團體中最富有才華和智慧的人,他在1347年到1374年的黑死病肆虐流行時期寫出了《十日談》,書中敘述七個年輕女子和三個年輕男子如何在菲耶索萊山上的鄉間別墅閉門不出,以躲避佛羅倫斯的鼠疫。在十天裡,他們利用音樂、爭論、跳舞和講故事以排遣煩惱,這部作品的主題就是愛和理性,同時盡情諷刺了中世紀的迷信和愚昧,這部偉大的作品所要揭示的真正的主題就是如何創建真正有用的文化,來對現有的世界進行一番徹底改造,這是人文主義者完全信奉的真理。

對知識和創造力的熱情帶來了許多的新思想,也鼓勵了探索,包括哥倫布的地理大發現和伽利略的新宇宙理論。這是伽利略在發展他的新宇宙觀時所用的一個望遠鏡。人文主義者把伽利略的理論作為基礎,通過這些大發現,把知識用於發展對宇宙的全新的認識。這個有趣的東西是安東尼奧·索圖西在1588至1593年,在佛羅倫斯製作的阿米拉裡半球。這個半球,是為有權勢的梅迪奇家庭製作的。用來演示宇宙的運行,也以此展示他們的權勢。

毫無疑問,不僅是在文藝復興時期,直到今天,知識就是力量也是一種普遍的信仰,這能夠為那些追求進步的人提供一個基礎,因為,一無所知的人也就一無所愛,什麼都不做的人也就什麼都不懂。

文藝復興時期,教育興邦的觀念產生了,近代的高等教育在牛津、劍橋這樣的大學裡誕生了。對文化和科學知識的研究,徹底改變了中世紀的愚昧和悲觀的世界觀。因為教育的緣故,人類獲得了主宰命運的機會,而知識成了人類發揮他巨大創造力的基礎。

沒過多久我們就可以看到,文藝復興正在創造一種新的文明,一個從未見過的和諧而複雜的結構。

我們不禁要對文藝復興時期如此鮮明的色彩感到驚奇,藝術家們大膽使用燦爛的色彩,以襯託出人們已經進入黃金時代的新時期,每件藝術品都色彩豐富、形象生動。中世紀的黑和灰讓位給了一系列的明亮色彩。金色,象徵尊敬、高貴和希望;紅色,象徵熱情和愛;黃色,象徵高雅;綠色,象徵希望和辛勤工作;藍色,代表天空和海洋。

從文藝復興的早期開始,這些充滿活力的明亮色彩就很快地覆蓋了整個歐洲。拉斐爾、達·文西、提香和其他的藝術家留給了我們許許多多的傑作。當時這些明快的色彩的運用,象徵著人類已經改變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從攻擊變得優雅,從冷漠到熱情,從卑賤到高貴,從迷惑到清晰,從壓抑的生活到充滿創造性表現的生活。

隨著文藝復興思想的傳播,社會也發展了一種充滿主動、熱情、活力和創造的精神。當時的天才藝術家們,通過自己的作品,反映了社會思想的變遷。在這段時期,他們逐漸的模糊掉聖母瑪利亞頭上的光環,並讓她穿上了最亮麗的服裝。他們大膽運用金色、紅色、藍色和綠色來描繪美麗的婦女。

達·文西的代表作,微笑的蒙娜麗莎並不是什麼貴族婦女,而是一個商人的妻子。在當時,用她來做這種畫的模特是很少見的,但這幅畫的光輝告訴人們即使在這樣灰暗的世界中,生活也可以是這樣的,同時也暗示著婦女的社會地位的變化。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孝遠)「中世紀僧侶們把女性看成實現自己禁慾理想的障礙,然而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不管是圖書也好、繪畫也好,都力求提高婦女們的地位,婦女們現在看起來是這麼的美麗,足以證明他們的精神世界是很透明的。有位人文主義者做過這樣的比喻,他說如果在兩個相同的燈籠裡,點上相同的蠟燭,那麼,那個比較透明燈籠裡的光就會這一點,他要用這個來比喻婦女,說明因為她們比男性透明,因此也就比較精神化,這樣就整個地改變了中世紀文化輕視婦女的看法。」

現在的人們感覺到,社會已經發展到一個他們可以信任別人、建立長期友誼的階段了。藝術家發展對人類美麗身材的欣賞。詩人痴迷和渴望鄉間安靜美麗的景色,明亮、美麗、愛和靈魂組成了這個新紀元的形象,一個美妙的世界正等待著剛從中世紀苦難中掙脫出來的人們去研究和理解。

大衛雕像是文藝復興最重要的象徵之一,幾百年過去了,現在的這個大衛像只是一個複製品,原件安全地收藏在學院藝術畫廊。在米開朗基羅的這個偉大的雕像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展現的力量和感情,正是人類的根本激情。站在我們面前的不光是一個肌肉發達的人體,而是象徵著力量和勇氣的強壯的年輕人。這個雕像是真實生活的一個寫照,不僅是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更是一個新領導者、一個趔的勇氣的護衛者。它告訴人們,歐洲擺脫過去罪惡的方式只有一個,那就是以健康的精神去奮鬥。這個現代的雕塑,表現了一個充滿活力和快樂的人,他告訴人們要警覺,要運用他們所有的力量擺脫中世紀非人的黑暗。

隨著文藝復興思想的傳播,另一個歐洲的主要城市倫敦,也受到了啟迪,城堡山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女王伊莉莎白的權力中心,到今天已經成為象徵當時的美麗和權勢的寶貴遺產。但是,泰晤士河的對岸,可能才是英國對文藝復興做出最在貢獻的地方。

文藝復興時期的倫敦還是個正在朝今日大都市努力發展的村莊。在這片混亂中,受過教育的人和平民都聚集到劇院或其他場所去欣賞表演,其中有個劇院叫環球,是由演員和劇作家共同修建的小劇場,用來表演自己的作品。這是倫敦新的環球劇場,它建立在泰晤士河岸邊,十分接近幾個世紀以前的老環球劇場的原址,它忠實的再現了原劇院的模樣。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的許多作品曾經在這裡演出,人們是來這裡娛樂的,但也成為偉大的文化復興的一部分。

十六世紀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和十七世紀的偉大詩人彌爾頓是英國歷史上繼喬叟以後的兩顆最為燦爛的明星。

(英國倫敦環球劇場派屈克·斯泊提斯伍德)「我們說莎士比亞是世界的天才,他的作品適合於任何人和任何時代,這當然是事實,他描寫的是具有人類共通性的情感和境遇,他能夠把握到人的心靈深處,但他同時也是個英語的語言大師,為英語語言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我們知道他沒有上過大學,可是他廣泛的閱讀,得益於各種出版物,得益於古典文學,阿米拉裡半球。我認為他把新古典文學和民間傳說及市民文化結合在了一起。」

莎士比亞的作品,不論是《李爾王》、《享利五世》之類的歷史劇,還是《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等悲喜劇都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展現在觀眾面前。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孝遠)「那些最著名的人文主義大師們,卻寫了很多通俗的作品,為什麼呢?是因為他們要對社會進行啟蒙,比如說,他們教導人們怎麼當好一個君主?怎麼當好一個大臣?怎麼當好一個丈夫、一個妻子、一個醫生等等?他們不贊成人去修道院裡當隱士,或者單憑自己修身養性,他們要用自己的雙手來建立一個文明的社會。」

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家和其它領域的領頭者們在文學、藝術、雕塑、建築和音樂上創造了大量的傑作,這些作品對文明進入一個新的文化層次做出了貢獻。他們非常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因為他們意識到,如果一個國家沒有眾多傑出人才,勢必不能繁榮昌盛。

光、美、愛、靈魂組成一種新的世界圖像,庸人統治的中世紀舊世界被埋葬了。

人文主義者相信,社會的發展必須是平衡的,為了祖國的繁榮和人類美好的生活,他們注意到了人性發展的無限制的可能性,他們相信,人類生機勃勃的文明時代即將來臨,一個新人將要誕生。他就像米開朗基羅所雕刻的那個大衛那樣站立了起來。

相關焦點

  • 14世紀,歐洲已經有了近代文明的萌芽
    14世紀,歐洲已經有了近代文明的萌芽。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和威尼斯等一些地方,工商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一些地區,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了。新興資產階級來到歷史前臺,他們渴求新的思想形態,保護他們已經得到的政治和經濟利益。新藝術和文化形式也是他們需要的,用來支持他們得到的一切。
  • 20世紀歐洲時期,中世紀對歐洲的第三大貢獻「東西交流」走向近代
    西歐的文化在歐洲文明中最具代表性的,實際上是近代歐洲文明(自文藝復興之後)。歐洲文明的形成過程中,東方文明功不可沒,具體來說,是阿拉伯人的功勞。十二三世紀的時候,阿拉伯人將希臘哲學的原本從兩河流域經過敘利亞,一直傳到西班牙,使得西班牙成為第一個轉運希臘哲學的基地。
  • 14世紀蔓延歐洲的「黑死病」,緣何成為「文藝復興」的導火線?
    近代以14世紀為起點,是隨著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發生,作為開始的標誌,從此後,西方告別封建社會,步入資本主義社會。由於古希臘文明體系非常先進,很快漂洋過海,得到了古羅馬人的認同,古羅馬人把古希臘文明忠實地傳承下來,在前期繼續發揚光大。然而,從公元5世紀後期開始,也就是西方歷史步入東羅馬時代,一切都變了。
  • 文藝復興運動:中世紀時期寶貴的思想光芒
    文藝復興運動:中世紀時期寶貴的思想光芒14世紀在天主教會長期進行黑暗統治下的歐洲,思想文化處於停滯狀態,很多人甚至已經失去了獨自思考的能力,宗教神學處處壓抑著原本嚮往自由的人性。但是一切並沒有像他們想像的那樣開始好轉,黑死病反而更加蔓延開來,這讓教會的地位在人們心裡大不如從前,許多人終於開始懷疑上帝的真實性。一場思想上的偉大變革蓄勢待發。當時正處於政治分裂狀態下的義大利,由於思想上的相對自由,人們開始尋找世界上的其他神明。
  •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人類近代精神的覺醒
    我們在閱讀歐洲歷史時,最簡單的時間順序是古代、中世紀、近現代。中世紀是黑暗的,而黑暗時代結束之後,歐洲也就進入了近代,那麼如何去確定黑暗時代和近代之間的界限呢?一般認為,在這樣一個劃時代的轉型期,存在幾個重要標誌,比如說地理大發現,再比如說宗教改革;而另一個重要的標誌便是我們這裡要談到的文藝復興。
  • 文藝復興對歐洲的意義
    也就是近四五百年的世界,整個歐洲向世界輸出了戰爭和文明,輸出了意識形態和價值觀,輸出了市場經濟和宗教。14世紀以前,阿拉伯人四處徵戰,不僅傳播伊斯蘭教,也帶動了商品和文化的交流,最為人熟知的就是阿拉伯數字。14世紀初,古代中國也比歐洲強大許多。
  • 近代文明是歐洲人獨創嗎?
    大家都知道歐洲是近代文明的發源地。15世紀末,葡萄牙、西班牙進行海外探險、殖民,成為第一代殖民帝國,開啟了歐洲近代史。隨後,荷蘭、英國相繼崛起,荷蘭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英國率先爆發工業革命,引領世界進入了新時代。
  • 近代科學的誕生為什麼在歐洲而不是中國?(2)
    探索問題的新視角:非社會學角度大家都在沙灘上找貝殼,我一遊泳健將可以到近海裡試試近代科學是指16~19世紀的自然科學(又稱「近代實驗科學「),現代科學是指19世紀末~20世紀的自然科學。中國在20世紀開始參與世界現代科學的發展,並且貢獻度也越來越高,但是,中國對於近代科學的直接貢獻,卻為「零」。近代科學的誕生為什麼在歐洲而不是中國這個問題,近百年來,有無數人在腦海裡盤旋,也有無數的答案。中國的科技發展歷史悠久,無論數學、物理、天文、地理等等,查一查歷史,都比歐洲早很多年。但是,近代科學卻誕生於歐洲而不是古代中國,這是為什麼呢?
  • 黑暗數個世紀的西方文明,為何能重新衝破黑暗?只因這五個因素
    西方世界很早就出現了璀璨的文明,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在歐洲發源,並綿延發展 。然而文明的發展也伴隨著文明的消亡。公元395年,強盛的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從分裂出來開始就飽受璀璨,日耳曼人、匈人在西羅馬帝國的領土內肆意掠奪,長時間的掠奪與戰爭,使西羅馬帝國快速衰亡。
  • 20世紀歐洲時期,中世紀對歐洲的第二大貢獻——基督教文明
    我們應該將基督教當作一種文明來對待。馬克思韋伯寫過一本書,叫做《新教理論與資本主義精神》(這裡的新教當然是宗教革命之後的新教了)。說明基督教對西方文明的影響巨大。例如,柴契爾夫人經常說「我們基督教文明如何如何……」然後下面完全是講其保守黨主張。
  • 15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畫家科學家發明家,達文西創作圖集
    15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畫家科學家發明家,達文西創作圖集15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畫家科學家發明家,達文西創作圖集15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畫家科學家發明家,達文西創作圖集15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畫家科學家發明家,達文西創作圖集
  • 文藝復興、大學教育、科學革命:歐羅巴是如何崛起的?
    伊斯蘭教在傳遍整個北非之後開始進入歐洲,成為基督教世界的最大威脅。到8世紀,伊斯蘭軍隊已經徵服了伊比利亞半島的大部分地區,並威脅要通過高盧繼續入侵北歐。愛德華·吉本在其著作《羅馬帝國衰亡史》中探討了一個問題:如果伊斯蘭軍隊北進成功,會對歐洲文明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一旦他們到達庇里牛斯山,就可以很輕鬆地一路向北,直抵蘇格蘭。那麼,「現在牛津大學的課堂裡可能在講授《古蘭經》」。
  • 《智慧宮》:展現近代西方對人類知識體系的塑造
    導致十字軍東徵這一罪行的反穆斯林狂潮究竟何以在公元11世紀形成呢?  中世紀中期,歐洲的人口增長和經濟停滯導致大面積破產。而教會與世俗君主之間的緊張關係一直難以化解。在好鬥的格裡高利七世及其繼任者烏爾班二世統治下,中央集權的羅馬教皇權力在11世紀日漸增強,其代價則是世俗君主和貴族們的統治日趨分解。
  • 12世紀文藝復興,一個沒有軍權的教皇為什麼能輕易控制歐洲
    中世紀起源於羅馬帝國的覆滅,結束的標誌一般認為是從14到16世紀起源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但鮮有人知,在歐洲中世紀的歷史上,一共發生過三次文藝復興。16世紀起源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而今天所要介紹的,是三次文藝復興中的第二次,也就是所謂的12世紀文藝復興。這場文藝復興可以說是黑暗的中世紀歷史上難得的一縷光明,也為後面的第三次文藝復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2世紀文藝復興實際上來源於根植中世紀歐洲的一個根本矛盾,也就是教權與世俗政權之間的矛盾。
  • 為什麼說科學是近代才產生的,與古希臘無關?
    除了西方,為什麼其他文明都沒有產生科學?為什麼科學只在歐洲產生?其實,看了本文你就知道:科學是近代產物,古代任何文明都沒有科學,包括古希臘羅馬。二,古希臘有科學和民主嗎?三,文藝復興與百家爭鳴。大家都知道,古代西方無信史,西方的信史是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算的。14世紀,義大利的弗洛倫薩、威尼斯、熱那亞等城邦小國經濟繁榮,產生了文藝復興運動。這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 文藝復興後的歐洲平民:因為讀書,開始捍衛「隱私權」
    談到文藝復興,出現在普通人腦海中的,都是一些大人物,比如達文西、莎士比亞、米開朗基羅……那麼,歐洲普通人的文藝復興是什麼樣的呢?我們今天就從「讀書」這件小事開始,聊聊那個巨變的時代。中世紀的歐洲,普通人都讀什麼書?
  • 文藝復興時期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文學
    文藝復興:歐洲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期產生的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運動。思想鬥爭採用:宗教改革、文藝復興。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術語解釋文藝復興:114—17世紀初歐洲一系列新興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的總稱。
  • 歐洲人的文藝復興,是要恢復何時的「興盛」?
    「復興」,所以「文藝復興」是指14—17世紀時一場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    文藝復興最先在義大利興起,然後擴展到西歐各國,在16世紀時達到頂峰,帶來了一段科學與藝術的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
  • 近代科學是真正現代意義上的科學,近代科學的誕生和早期的發展
    15世紀下半葉,西歐封建社會內部逐漸形成和發展了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開始了人類社會的一個新時代。近代科學技術即誕生於此時。它經歷了400年的發展,19世紀末終結。人的天職在勇於探索真理。——哥白尼(波蘭)(一)近代科學誕生的社會條件近代自然科學是真正現代意義上的科學,與古代和中世紀的科學分屬兩個完全不同的科學傳統。但是近代科學是在古代科學的基礎上產生,是從原來的自然哲學中脫胎而出而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的,恩格斯指出:「科學的產生和發展一開始就是由生產決定的。」
  • 劉景華:中世紀城市與歐洲文明成型
    >引子5至15世紀是歐洲文明的孕育期。11世紀歐洲城市開始興起後,其本質發生著從封建附庸向封建對立物的轉變。從16世紀起,中世紀歐洲產生的許多新因素,開始凝結成強大力量,新的文明形態成型,同時對外展現自己,形成對世界其他文明的優勢。19、20世紀時,歐洲文明確定了在世界上的統治地位和主導作用。18世紀的伏爾泰,19世紀的黑格爾,20世紀的湯因比,他們基本都是這種看法。城市發展和社會的城市化是歐洲文明突出的特徵和優勢,城市文明是歐洲文明所凝結的最重要表現形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