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人類近代精神的覺醒

2020-12-04 讀史十二年

我們在閱讀歐洲歷史時,最簡單的時間順序是古代、中世紀、近現代。中世紀是黑暗的,而黑暗時代結束之後,歐洲也就進入了近代,那麼如何去確定黑暗時代和近代之間的界限呢?一般認為,在這樣一個劃時代的轉型期,存在幾個重要標誌,比如說地理大發現,再比如說宗教改革;而另一個重要的標誌便是我們這裡要談到的文藝復興。因此,如果你想要了解歐洲如何跨入近代社會,就必須要了解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

文藝復興是一場14世紀到16世紀歐洲內部的思想文化運動,知識分子通過復興古代的文化來反對中世紀的思想禁錮。他們認為,文藝在古希臘羅馬時期高度繁盛,但是在中世紀卻沒落了,直到14世紀才再度復甦,所以稱之為文藝復興。但知識分子並不是真的要復古,而是把古代的文化作為一種工具,把它們和義大利的現實相結合,從而產生了適用於時代需要的精神。如何看待這一時期的文化,學者們則是見仁見智。

布克哈特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這本書,被譽為研究文藝復興的必讀書目。這部作品沒有按照時間順序的傳統模式進行創作,而是通過政治、思想、學術、社交生活、禮儀、道德、宗教等許多方面,分析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從而構建了一個獨特的解釋體系。

文藝復興時代最根本的因素是近代精神的覺醒和發展。換句話說,文藝復興幾乎等同於近代。

在中世紀時期,人們的視野是狹隘的,在精神上受到了禁錮。而在義大利,這些枷鎖最早被打破,義大利人開始對世界進行探索,對人本身進行探索。對人性的發現,被視為文藝復興最偉大的財富。由此,義大利發展出了人文主義,這種精神特別強調對新世界的發現,強調個性的自我張揚。在文藝復興中,古典文化的「復興」並不是最重要的,它只是服務於義大利人近代精神的覺醒;文藝復興標誌著歐洲近代的開端。

那麼,在歐洲這麼多國家裡,文藝復興為什麼首先出現在義大利呢?

關於這個問題,現代學者給出了很多解釋。有的認為,在15世紀拜佔庭帝國滅亡前後,一批希臘人帶著大量珍藏的手稿,逃亡到了義大利,這些手稿中包含許多希臘古典時期的作品,這樣就把希臘文化重新帶回了義大利,義大利當地文人發現了這些文化寶藏,於是開始了文藝復興運動。

也有的學者認為,阿拉伯人持續一百多年的翻譯運動推動了文藝復興的興起。所謂阿拉伯的翻譯運動,指的是在9到10世紀,阿拉伯人把周邊其他國家的大量文化經典作品翻譯成阿拉伯語,這些作品中保存了很多希臘的古典文獻,所以在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在整理古希臘手稿時,也藉助阿拉伯語的翻譯本進行校對完善。這是關於文藝復興為什麼首先在義大利出現的兩種傳統觀點。

本書的著眼點有所不同,他認為,文藝復興之所以首先出現在義大利,是因為義大利各國的政治形勢在客觀上推動了古典文化的復興。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還沒有形成統一的現代國家,而是存在許多小的國家。像現在的城市米蘭、佛羅倫斯、比薩等,在當時都是相互獨立的小國家。從13世紀開始,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已經控制不了義大利,而教皇呢,也對義大利失去了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在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各個國家就獲得了自由發展的空間。而這些國家在政治上的發展,在客觀上卻推動了文藝復興的發展。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看看這些國家的具體情況。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政權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專制國家,比如米蘭、那不勒斯、費拉拉等。這些國家的統治者主要是通過不合法的方式獲得了政權。所以,他們只有努力獲得民眾的認可,才能確保政權的穩固。那麼怎麼樣才能獲得民眾認可呢?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去認識一些有聲望、有才能的人,並且和他們成為朋友。這些人本來就有很好的聲譽,如果他們能夠對統治者認可,那麼普通民眾也就更容易接納統治者。特別是文人,他們把文字變成一種工具,可以批評統治者,也可以為統治者歌功頌德。文人地位得到了提高,也就起到了激勵效果,社會上更加重視文化。

對文化的認可,進一步推動了對教育的重視。這一時期,社會上相互攀比的不是權力有多大,而是受教育水平有多高。那麼怎麼才能提高教育水平呢?這就需要大學發揮更大的社會功能。當時的義大利雖然只有少數幾所大學,但它們都開始變得更加有活力,課程也出現了一些新內容,特別是經常使用拉丁語和希臘語,這就直接推動了古典文化的復興。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專制國家的統治者為了鞏固政權、獲得好的聲譽,無形中推動了社會對文化和教育的認可。

拉丁語和希臘語

另一方面,既然這些專制統治者是通過不合法的形式得到的政權,那麼其他人也可以效仿他們去建立自己的專制統治。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只要有能力、有手段,能夠得到部下的忠誠和愛戴,就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這樣的話呢,每個人就更加有動力去提升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統治者面臨這種壓力,既要提升自己治理國家的能力,同時還要善於利用有能力的人輔佐自己。這就和前面提到的一樣,對人才的重視,最終導致了對文化和教育的重視。

這是我們說的第一類國家,專制國家,專制統治者為了維護政權,重視人才,從而推動了文藝復興的發展。

第二類國家是城市共和國,以佛羅倫斯和威尼斯作為代表。這類國家往往在商業領域獨領風騷,從而積累了豐富的物質財產,這進一步導致他們在政治上領先於時代,可以建立共和國。比如威尼斯,國內幾乎沒有農業,國家的生存和發展主要依靠海上貿易,許多人把錢放在一起,獲得足夠多的資本,然後去投資獲得利潤。在這種情況下,顯然是需要大伙兒共同決策,在國家層面,也是這樣的情形,所以能夠建立共和國。

在當時的年代,世界範圍內仍然以專制君主統治為主,共和國這種政治制度顯然是超越了時代的。所以這些國家更具有包容性,也更早跨入近代社會。比如在作者看來,佛羅倫斯就是世界上第一個近代國家。這些國家既然是近代國家,在文化先進性方面自然更有開放的心態,所以它們願意接納古典文化,推動文藝復興的發展。

這些國家既然是共和國,那麼國內自然也就存在執政黨派和反對黨派,自然也就存在演講和辯論。在這種情況下,古代的政治理論和古典文化中的講演術也就有了發展壯大的土壤。西塞羅的書信作品成為這一時期風靡一時的流行文化。許多人甚至可以大段背誦,因為這樣可以增強演講的感染力。通過講演術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義大利的城市共和國為了適應自身的政治制度,客觀上需要更加先進的文化,從而推動了文藝復興的發展。

除了專制國家和城市共和國之外,作者還列舉了義大利存在的第三類政權,也就是教皇國。因為教皇國內部腐敗,所以義大利民眾非常不滿,對教皇的權威產生懷疑,從而更容易接納古典文化。

教皇國的墮落已經滲透到每一個角落,甚至連一些教皇也公然腐敗,他們買賣聖職,斂取大量錢財,不斷擴張在世俗領域的影響力,甚至在私生活方面也不守清規戒律,過著聲色犬馬、荒淫無度的生活。這些腐敗集中體現在一個現象上,作者稱之為「族閥主義」。族閥主義,就是嘗試著把教皇國變成和歐洲其他世俗君主國一樣,把教皇的職位變成世襲的。

比如教皇亞歷山大六世,通過賄賂,獲得了教皇職位,然後他就肆無忌憚地買賣聖職,獲得了大量錢財。在此之後,他不僅違背教規生了個兒子,而且還努力幫助他的兒子成為新的教皇。另一位教皇利奧十世,來自著名的美第奇家族,他在任的時候,幫助他弟弟獲得了那不勒斯王國,幫助他侄子掌控了義大利北部的幾個國家,包括米蘭、費拉拉等。這樣,教皇國周圍的鄰國全都是美第奇家族的勢力,教皇國實際上就變成了美第奇家族的附屬國。我們可以想像,教皇國的腐敗顯然會招致人民的不滿,古典文化的復興就擁有了生存發展的空間。

教皇亞歷山大六世

教皇利奧十世

義大利的政治環境確實比較特殊。教皇國就位於義大利境內,它的腐敗導致古典文化復興能夠得到接納。義大利所特有的城市共和國,願意利用文藝復興,來適應自己相對先進的政治文化,即便是義大利的專制國家,也與歐洲其他專制君主有所不同。義大利專制統治者在大多情況下很難實現世襲,經常會遇到挑戰,這就需要在位的君主藉助有才能的人為自己贏取聲譽,從而推動了文化的發展。所以,義大利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並不是偶然的,這和義大利的政治形勢有著緊密的關係。

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個問題,文藝復興是怎麼培育了個人主義文化的?

文藝復興最偉大的歷史功績之一,就是解放了人性,突出個人的發展,而文藝復興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和義大利人長期具備的自由人格密切相關。

對於義大利人來說,文藝復興時代就是一個「發現」的時代。義大利人早早地擺脫了各種束縛,所以能夠脫離禁錮,把視角轉向外部世界。比如我們所熟悉的航海大發現,義大利人在其中就功不可沒。發現美洲大陸的哥倫布也是義大利人,而第一次試圖尋找通往東印度海路的,則是義大利人中的熱那亞人。

除了新大陸之外,義大利人在現有的世界裡,也開始關注以前被忽略的領域,其中典型的例子是動物園和植物園。義大利人開始關注、收集動植物。在文藝復興以前是沒有植物園的,最早的植物園就是由義大利人創建的。動物園也在文藝復興時期得到了發展。15世紀末的社會,動物園幾乎成了每一個義大利君主的標配。這些君主們利用海運,從地中海東部和南部購買大量動物,他們相互之間還會因為動物的稀缺等進行攀比。比如活獅子就是義大利各國特別喜愛的動物。在佩魯賈和佛羅倫斯宮城邊,甚至有專門的獅子洞。獅子們的健康情況被視為吉祥或者噩運的徵兆,如果獅子多產,則意味著舉國昌盛、普遍繁榮。

當義大利人把注意力放在動植物身上時,他們發現了大自然原來是如此的美麗。義大利人是現代人中最早擁有欣賞自然美能力的,他們開始關注自然,然後通過風景畫和田園詩等,去反映大自然和鄉村生活的美麗。這說明當時的義大利人確實不是一味地想要回到古代的典雅生活,而是在切切實實享受當下,享受社會進入到近代以後帶來的進步。

義大利人在對新舊大陸世界都有了新發現後,又把目光轉向了人類本身。他們能夠認識和揭示各種各樣的人性。

例如,在詩歌方面,14世紀的偉大詩歌已經在無拘束地描寫人類精神,特別是對內心生活有細心的觀察和獨到的描寫。比如家喻戶曉的但丁的《神曲》,它的布局和立意雖然屬於中世紀,但卻生動刻畫了人性的每一種類型。

再例如,在歷史寫作中,中世紀的傳記完全忽略了人物的個性,而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作品則通過敏銳的觀察力,去描寫人物內部和外部特徵的個性。薄伽丘的《但丁傳》不僅語言優美,更重要的是把但丁的性格刻畫得活靈活現,給讀者非常真實的衝擊感。

義大利人身上具有自由人格,所以他們能夠發現新舊大陸裡的美,發現人和人之間的不同。這就是文藝復興時期非常重要的個人主義。在這一時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而一個完美的人則會受到社會的追捧,所以義大利出現了一類特殊的人群,他們被稱之為「多才多藝之人」,或者換個說法,就是全才。

比如我們熟悉的但丁,他是著名的詩人,哲學家,同時還是有名的神學家。另一位當時著名的全才是裡昂·巴蒂斯塔,他從小就在體育和音樂方面嶄露頭角:據說他可以雙腳併攏跳過一個人的頭頂,他沒有音樂老師,卻在作曲方面得到了許多專家的認可,後來他又學習了繪畫和造型藝術,可以根據記憶把人畫得惟妙惟肖。他在寫作方面同樣聲名遠揚,而寫作的內容涉及到藝術、建築、散文、小說、倫理、哲學、歷史等,再次展現了他全才的一面。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但丁還是裡昂·巴蒂斯塔,他們都是在多個領域,同時具備非常厲害的才能。作者指出,15世紀是盛產全才的時代。這說明,文藝復興推動了社會對個人才能的認可,而個人順應潮流,不斷完善自己,努力成為全才。所以說,全才是個人主義高度發展的結果,也進一步推動了文藝復興的發展。

由於社會上對個人主義的推崇,義大利出現了對名人的追捧甚至是崇拜,和那個年代的追星相比,我們今天的追星行為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在文藝復興時期,社會上對於名人的出生地、墓地甚至是死去的地點,都有崇拜。

我們拿彼特拉克來舉個例子。彼特拉克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第一個人文主義者,被稱為「文藝復興之父」,和他相關的許多地方都成了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人崇拜的目標。比如他出生的房子,在他生前就已經受到政府的保護,任何人不得更改屋裡的樣子。他去世時所在的小村莊變成了著名的旅遊勝地。名人的遺體甚至成為許多城市爭奪的目標,比如但丁葬在拉文納,但他出生的城市佛羅倫斯也希望能夠得到他的遺骨,甚至連教堂也努力變成一個偉人祠。所以,現在我們去歐洲旅遊,仍然會發現一些教堂中埋著許多名人遺骨。

彼特拉克

對這些名人的崇拜,還體現在文學作品中,常常對他們歌功頌德。在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文人們發現自己獲得了一種空前強大的力量,他們可以通過文學作品來創造一個虛擬的名人萬神殿,他們可以讓別人獲得榮譽永垂不朽,也可以讓別人死了以後無人知曉。瘋狂追星、對名人全方位的崇拜,這些都是文藝復興對個人高度重視的結果。

正是由於有了個人主義,文藝復興時期才能發揮每個人的潛質,才得以創造出許許多多的文化奇蹟。那麼,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與古典文化之間的聯繫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關於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文化,是文藝復興時期文化的源泉和基礎。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例證是關於羅馬古城的遺蹟。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們第一次結合著碑文,對羅馬古城展開了研究,由此出現了近代歐洲最早的比較美術史和建築測繪學。許多教皇也宣揚這種緬懷古典歷史的新精神。例如庇護二世,這是一個好古成癖的教皇。他經常翻山越嶺,對這些古蹟進行實地考察,深入研究。這種對古代羅馬的關注,產生了一系列影響:比如出土文物增加,文物收藏也變得非常普遍;比如各個城市也希望能夠趁機沾光,都在努力證明自己與古羅馬城之間存在聯繫;再比如許多名人也喜歡為自己追根溯源、尋找到一個有名望的古代家族。

除了古代羅馬城遺蹟之外,文藝復興時期文化的源頭最主要的來自於古希臘羅馬的文學作品。現在,我們可以很容易地讀到古希臘的作品,但在中世紀,它們屬於非常稀缺的資源。因此,文藝復興學者在得到這一類作品以後,往往帶著一種膜拜的心情。比如,彼特拉克在獲得了一本希臘語的《荷馬史詩》之後,雖然看不懂希臘語,但對待這本書還是表現出對待宗教一樣的虔誠。為了獲得更多的書,社會上出現了手抄方法的改進,還出現了痴迷於古代著作的收藏家。比如教皇尼古拉五世,在他還是一個普通的教士時,他因為購買手稿或者花錢請人抄寫手稿而欠了一大筆錢;在他成為教皇之後,終於有足夠的財力滿足這個愛好,據說他花費了大量錢財在世界各地搜尋古代書籍,抄書的、買書的、翻譯的。在他死時,據說為羅馬教廷留下了五千冊圖書,而這些書構成了梵蒂岡圖書館的基礎。

教皇尼古拉五世

古典文獻在文藝復興時期是至高無上的寶貝。在對古典文獻學習和吸收之後,義大利人出現了對古典文化的仿效。一個著名的例證便是講演術,我們前面提到,義大利的政治家為了提高演講水平,背誦西塞羅等古代文人的書信。事實上,義大利人在很多場合都在效仿古人進行演講,比如,在外交使節出訪他國時、在本國的公開慶典上、在周年紀念日、大學課堂上、法庭辯論中,戰前動員時、教壇講道時,等等。這些復古的演講容易感染別人,容易得到他人的認可,甚至成為許多人精神上的一種享受,所以教皇也招聘熟悉古典文獻的著名文人,專門為自己寫作演講稿。

除了演說詞之外,義大利人在歷史創作中,也仿效李維等古典歷史的風格。他們在新的作品中,除了摘抄一些古典的詞句之外,還繼承了古典歷史創作中公平判斷的傳統。這主要體現在,義大利人已經開始書寫中世紀的歷史。以福爾利的布朗德斯的《十卷史》為代表,這類作品開始力求公證地評判中世紀。

這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因為一旦涉及中世紀,就不可避免要涉及教會、教皇,而這些內容在當時仍屬於歷史創作中的禁區。義大利人能夠做到這一點,是因為在文藝復興時期,中世紀對於義大利人來說已經是過去式了,作者把這種來自古典的傳統概括為「對一切問題合理對待的歷史精神」。

除了在演說詞和歷史作品中仿效古典之外,大眾文化中也出現了仿效古典的習慣,許多人把它看作是一件很炫酷的時尚,有許多人願意為自己的兒女取希臘拉丁名字,比如阿伽門農等。在中世紀,人們更喜歡用教會人物來為子女命名,而文藝復興時期希臘拉丁名字的使用,說明古典文化已經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

不管是羅馬城的古蹟,還是古希臘羅馬文獻,古典文化確實是文藝復興時期文化的源泉和基礎。不過作者對文藝復興時期古典文化的研究並沒有止步於此,他認為義大利人不僅僅是學習效仿了古典文化,更重要的是,利用自身的特性,把古典文化的復興與新的創造力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了新的時代特徵。

那麼,新的時代特徵體現在哪裡呢?

新的時代特徵集中體現在社交生活中。它看似與文化無關,卻變成了文藝復興時期文化前進的巨大動力。

我們剛剛提到了文藝復興對個人的重視,在當時義大利的社交場合中,人們也希望能夠擁有很好的個人風度,於是人們開始追求個人外表的美麗。然後我們就看到了那個時代女人們的瘋狂:她們不厭其煩地用化妝去改變面貌和膚色;她們痴迷於假髮、胭脂和香水。如果我們穿越到那個時代,我們可以在商店裡看到塗抹臉上每一個部分的化妝品,甚至連牙齒都不放過。由於小道消息稱,曬太陽可以使頭髮變成金黃色,於是女人們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都待在露天的地方。社會上甚至還出現了一本叫做《加拉提奧》的社交禮節手冊。

可見,文藝復興時期,人們確實擁有一顆強大的愛美之心,這其實是對個性的重視,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在一群人中脫穎而出。後來,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比拼的不僅是外表的美麗,還有內在的品位,比如藝術素養,這樣,社交逐漸成為一種藝術,在社交場合,人們也會討論藝術和詩歌,這就推動了藝術作品在大眾中的傳播。

文藝復興時期的特徵還體現在,婦女與男子擁有完全平等的地位。她們接受的教育與男人基本相同,從而導致婦女個性得到發展。當時對女人的最高讚美就是,她們是「女漢子」,擁有像男人一樣的精神和勇氣。婦女地位的提高,導致家庭生活也受到文藝復興的影響。文藝復興的精神第一次把秩序帶到家庭生活中:社會開始對家庭、子女教養、生活水平等加以重視。

人們越來越相信,門第無關於一個人的好壞,想要獲得社會的認可,就需要擁有更多的文化和財產。不看出身,而是看文化和財產,這實際上是一個建立在完全平等的基礎上,所出現的近代社會的尊榮觀念。

由此可見,文藝復興的重要意義,不僅在於對古典文化進行了復興,而且還結合現實,形成了一系列的近代精神:階級上的平等,男女性別上的平等,注重個人主義,強調文化和財產帶來的社會地位。這是與中世紀的告別,是邁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當然,古典文化在復興的同時,也為社會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

義大利人在個性得到高度發展的同時,也突破了一些道德和宗教的限制,因而輕視法律。在16世紀中期,社會上出現了嚴重的道德危機,個人主義發展到一定程度,就變成了沒有約束的利己主義。它以最可怕的形式表現出來。具體體現在幾個方面:比如,嗜賭成性;比如,有嚴重的復仇性格,並從中獲取復仇成功的快感;又比如,最為後世詬病的在兩性方面的私通,他們過著放縱的生活,因為偷情而發生的命案屢屢存在。

這些情況導致社會治安出現問題,盜竊、搶劫、道德敗壞、公然的行刺等,幾乎每天都會發生。以至於,在社會上甚至出現了一些變態,他們不是將犯罪作為達到目的的手段,而是純粹為了犯罪而犯罪。也就是說,義大利出現了極端個人主義,個人在內心裡擺脫了國家的權威和道德的約束之後,成為一切惡性的根源。

古代文化對文藝復興的另一大負面作用是,迷信活動在社會上一度相當盛行。由於世間許多不公平和悲慘的現象,使得一些人心裡關於上帝在統治著世界的信仰遭到破壞。打開這一缺口的是古代的佔星術,這是一種利用星辰和黃道十二宮來推論未來事件,甚至整個生命的方法,我們現代生活中提到的星座,便與此有關。

13世紀初,義大利人突然開始青睞這種行為,教皇保羅三世在佔星家沒有給出確定日期之前,從來不召開教會最高層會議。由此可以看出,這些迷信活動的影響力有多大。義大利人雖然掀起了反對這種迷信的鬥爭,但卻並沒有將人們引回到信仰上帝上,從而造成了思想領域的進一步混亂。除了佔星術,巫術等迷信活動也非常盛行,這也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不可忽視的一個文化側面。

從文化的角度而言,義大利在整個歐洲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國度,因為它的南北領土分別代表著羅馬和希臘兩大古代文化。義大利半島上早早出現了許多獨立的小國家,它們所帶來的文化多樣性為義大利的文藝復興奠定了基礎。因此,文藝復興最早出現在義大利並非偶然。

相關焦點

  • 中世紀文藝復興的出現,終結了西歐文化的沙漠時期
    中世紀的歐洲資本主義開始發展,文藝復興思想也應運而生 中世紀的歐洲在我們現在看來就是一個黑暗的時期,那時正是基督教主導下的歐洲社會,不論從政治、經濟還是思想文化方面都呈現出了基督教的鮮明特點。
  • 十四世紀,歐洲開始進入近代文明黎明期,偉大的文藝復興放射光芒
    十四世紀,歐洲的歷史開始進入了近代文明的黎明期。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威尼斯等地,工商業已經有了長足發展,一些城市還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新興資產階級開始走上政治舞臺,他們需要新的意識形態,為他們所追求的政治、經濟利益辯護,他們需要新的學術、新的文化,為他們所做的一切給予支持。
  • 文藝復興時期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文學
    文藝復興:歐洲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期產生的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運動。思想鬥爭採用:宗教改革、文藝復興。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術語解釋文藝復興:114—17世紀初歐洲一系列新興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的總稱。
  • 西方人文精神傳統與近代科學思維
    文藝復興運動號召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遺產,重新肯定和發展了古希臘的人文精神傳統,增強和確立了人類對自身自由理性的信心,改變了人的自然觀。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精神實際上孕育和促生了近代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各學科。17世紀以後,近代科學各學科在改造自然和社會中顯示出巨大力量,科學的實用價值日漸突出。
  • 14世紀,歐洲已經有了近代文明的萌芽
    這樣一來,就誕生了一種全新的近代精神。文藝復興是一場新文化運動,反對神權至上和封建君主制度,是一股讓歐洲煥然一新的力量。文藝復興產生的社會背景,是歐洲和世界範圍內爆發的黑死病和封建主義危機。因為瘟疫爆發造成社會秩序混亂,經濟也開始崩潰,人們的生活壓力空前巨大,歐洲仿佛即將全面崩潰、陷入黑暗。但是,就在這樣的困境中,義大利的佛羅倫斯和威尼斯出現了一絲黎明的曙光。
  • 文藝復興為什麼是「Renaissance」?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英文版書影   眾所周知,「文藝復興」是指14世紀至16世紀發生在歐洲的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思想文化運動。阿諾德在《文化與無政府主義》一書中指出:「文藝復興是希臘精神的再次覺醒,人性無可抗拒地向自然、向認清事物本相的方向回歸,並在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等領域中結出璀璨的成果。但如同古代多神教世界的希臘風氣一樣,文藝復興在道德上也是孱弱的,道德品格松垮,道德情感冷漠,其中以義大利表現最為顯著,但在法、英等國也很明顯。
  • 歷史示意圖通常以簡單的線條和符號等反映人類文化狀況,表明什麼
    歷史示意圖通常以簡單的線條和符號等反映人類某一時期的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狀況.如圖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文藝復興B.宗教改革C.啟蒙運動D.工業革命本題以地圖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宗教改革的掌握,以及學生對材料分析和綜合應用能力.
  • 15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畫家科學家發明家,達文西創作圖集
    15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畫家科學家發明家,達文西創作圖集15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畫家科學家發明家,達文西創作圖集15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畫家科學家發明家,達文西創作圖集15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畫家科學家發明家,達文西創作圖集
  • 歐洲人的文藝復興,是要恢復何時的「興盛」?
    」是指14—17世紀時一場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    文藝復興最先在義大利興起,然後擴展到西歐各國,在16世紀時達到頂峰,帶來了一段科學與藝術的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
  • 文藝復興對歐洲的意義
    這個時期的中國不僅國力強盛,當時的明朝統治著跟整個歐洲差不多的領土,科技水平也遙遙領先,造紙術、印刷術等也相繼傳入歐洲。為什麼是歐洲,而不是阿拉伯或者中國這樣文明古國?答案可能是文藝復興。文藝復興(Renaissance)是指發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的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
  • 20世紀歐洲時期,中世紀對歐洲的第三大貢獻「東西交流」走向近代
    西歐的文化在歐洲文明中最具代表性的,實際上是近代歐洲文明(自文藝復興之後)。歐洲文明的形成過程中,東方文明功不可沒,具體來說,是阿拉伯人的功勞。十二三世紀的時候,阿拉伯人將希臘哲學的原本從兩河流域經過敘利亞,一直傳到西班牙,使得西班牙成為第一個轉運希臘哲學的基地。
  • 文藝復興時期有哪些「高科技」?
    原標題:文藝復興時期有哪些「高科技」?   展覽: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藝術、文化和生活   時間:2018年3月27日至6月22日   地點:首都博物館地下一層A展廳   眾所周知,「文藝復興」發端於佛羅倫斯,迅速擴展,開始於15世紀早期,延續到16世紀末。
  • 文藝復興運動:中世紀時期寶貴的思想光芒
    文藝復興運動:中世紀時期寶貴的思想光芒14世紀在天主教會長期進行黑暗統治下的歐洲,思想文化處於停滯狀態,很多人甚至已經失去了獨自思考的能力,宗教神學處處壓抑著原本嚮往自由的人性。當時正處於政治分裂狀態下的義大利,由於思想上的相對自由,人們開始尋找世界上的其他神明。而義大利著名的詩人但丁,更是寫下了一首名為《神曲》的長詩,詩中猛烈抨擊了天主教會的卑劣行為,強調了人的自由,這首偉大的長詩仿佛黑夜中的一盞明燈,給無數迷茫中的人指引方向。而文藝復興也由此拉開了序幕。
  • 普勒:淺談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對公共關係的影響
    公共關係學之父愛德華·伯內斯曾提到,在此期間有兩次重要的運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前者是一場世俗化運動,它強調人之理性對於認識自然和社會正當性;後者是一場宗教運動,它強調個體意識的正當性。該時期特別強調了個體和輿論的重要性,若無這兩次運動,我們今天所理解的公共關係將無從談起。那麼,這兩次運動是如何影響著今天的公共關係?
  • 近代科學是真正現代意義上的科學,近代科學的誕生和早期的發展
    15世紀下半葉,西歐封建社會內部逐漸形成和發展了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開始了人類社會的一個新時代。近代科學技術即誕生於此時。它經歷了400年的發展,19世紀末終結。人的天職在勇於探索真理。(2)資產階級反封建的革命鬥爭為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開闢了道路:①文藝復興與思想解放,產生於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的中心思想是「人文主義」,即提倡人性,批判神性,提倡人權,反對神權,提倡個性自由,反對宗教禁錮。其實質就是資產階級新文化運動。
  • 科學家發現500年前文藝復興時期古船!
    文藝復興時期誒,其實挺想親身經歷一下那段時期。只注意到文藝復興,腦子裡浮現的都是歷史題...據此可以推測:A.文藝復興時期的造船技術非常發達了。B.文藝復興時期水上航路開闢了。C.文藝復興時期工業發展迅速。D.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還處於蒙昧狀態...額...只能說想像力挺豐富的。
  • 上帝之眼起源,從文藝復興時期,到現代藝術。
    上帝之眼,又叫「全視之眼、全知之眼」,代表「上帝」監視人類的法眼,意思大概就是「全宇宙都在我視線範圍,老大哥我看著你呢!」的意思。追根溯源沃婕特沃婕特是太陽女神,這個眼睛的意思是:沃婕特無所不見,察知世間萬物。
  • 為什麼說科學是近代才產生的,與古希臘無關?
    三,文藝復興與百家爭鳴。大家都知道,古代西方無信史,西方的信史是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算的。14世紀,義大利的弗洛倫薩、威尼斯、熱那亞等城邦小國經濟繁榮,產生了文藝復興運動。這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本質是新興資產階級(商人)在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名義下,發起的弘揚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隨後,文藝復興運動又逐漸傳播到歐洲其他國家,並在16世紀達到高潮。西方的文藝復興和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如出一轍。
  • 14世紀蔓延歐洲的「黑死病」,緣何成為「文藝復興」的導火線?
    近代以14世紀為起點,是隨著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發生,作為開始的標誌,從此後,西方告別封建社會,步入資本主義社會。把「黑死病」看作是歐洲歷史上,乃至人類歷史上最為慘重的天災,並不為過。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首先瘋狂的是義大利。
  • 英語的強勢地位與漢語文藝復興
    我們可以通過莎士比亞來解讀英語文化崛起的秘密:1、莎士比亞雖然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在小時候曾經學習希臘文和拉丁文,因而可以復活遠比英語更悠久的語言並使後者所蘊涵的可能性進入其精神生命;2、與這種語言上的背景相應,莎士比亞在創作中以「萬物皆備於我」的態勢統攝當下生活和歷史,所以,我們在其作品中看到的是古代(如古希臘羅馬的多神論信仰)、中世紀、近代(他所處的新舊交替的時代)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