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閱讀歐洲歷史時,最簡單的時間順序是古代、中世紀、近現代。中世紀是黑暗的,而黑暗時代結束之後,歐洲也就進入了近代,那麼如何去確定黑暗時代和近代之間的界限呢?一般認為,在這樣一個劃時代的轉型期,存在幾個重要標誌,比如說地理大發現,再比如說宗教改革;而另一個重要的標誌便是我們這裡要談到的文藝復興。因此,如果你想要了解歐洲如何跨入近代社會,就必須要了解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
文藝復興是一場14世紀到16世紀歐洲內部的思想文化運動,知識分子通過復興古代的文化來反對中世紀的思想禁錮。他們認為,文藝在古希臘羅馬時期高度繁盛,但是在中世紀卻沒落了,直到14世紀才再度復甦,所以稱之為文藝復興。但知識分子並不是真的要復古,而是把古代的文化作為一種工具,把它們和義大利的現實相結合,從而產生了適用於時代需要的精神。如何看待這一時期的文化,學者們則是見仁見智。
布克哈特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這本書,被譽為研究文藝復興的必讀書目。這部作品沒有按照時間順序的傳統模式進行創作,而是通過政治、思想、學術、社交生活、禮儀、道德、宗教等許多方面,分析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從而構建了一個獨特的解釋體系。
文藝復興時代最根本的因素是近代精神的覺醒和發展。換句話說,文藝復興幾乎等同於近代。
在中世紀時期,人們的視野是狹隘的,在精神上受到了禁錮。而在義大利,這些枷鎖最早被打破,義大利人開始對世界進行探索,對人本身進行探索。對人性的發現,被視為文藝復興最偉大的財富。由此,義大利發展出了人文主義,這種精神特別強調對新世界的發現,強調個性的自我張揚。在文藝復興中,古典文化的「復興」並不是最重要的,它只是服務於義大利人近代精神的覺醒;文藝復興標誌著歐洲近代的開端。
那麼,在歐洲這麼多國家裡,文藝復興為什麼首先出現在義大利呢?
關於這個問題,現代學者給出了很多解釋。有的認為,在15世紀拜佔庭帝國滅亡前後,一批希臘人帶著大量珍藏的手稿,逃亡到了義大利,這些手稿中包含許多希臘古典時期的作品,這樣就把希臘文化重新帶回了義大利,義大利當地文人發現了這些文化寶藏,於是開始了文藝復興運動。
也有的學者認為,阿拉伯人持續一百多年的翻譯運動推動了文藝復興的興起。所謂阿拉伯的翻譯運動,指的是在9到10世紀,阿拉伯人把周邊其他國家的大量文化經典作品翻譯成阿拉伯語,這些作品中保存了很多希臘的古典文獻,所以在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在整理古希臘手稿時,也藉助阿拉伯語的翻譯本進行校對完善。這是關於文藝復興為什麼首先在義大利出現的兩種傳統觀點。
本書的著眼點有所不同,他認為,文藝復興之所以首先出現在義大利,是因為義大利各國的政治形勢在客觀上推動了古典文化的復興。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還沒有形成統一的現代國家,而是存在許多小的國家。像現在的城市米蘭、佛羅倫斯、比薩等,在當時都是相互獨立的小國家。從13世紀開始,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已經控制不了義大利,而教皇呢,也對義大利失去了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在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各個國家就獲得了自由發展的空間。而這些國家在政治上的發展,在客觀上卻推動了文藝復興的發展。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看看這些國家的具體情況。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政權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專制國家,比如米蘭、那不勒斯、費拉拉等。這些國家的統治者主要是通過不合法的方式獲得了政權。所以,他們只有努力獲得民眾的認可,才能確保政權的穩固。那麼怎麼樣才能獲得民眾認可呢?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去認識一些有聲望、有才能的人,並且和他們成為朋友。這些人本來就有很好的聲譽,如果他們能夠對統治者認可,那麼普通民眾也就更容易接納統治者。特別是文人,他們把文字變成一種工具,可以批評統治者,也可以為統治者歌功頌德。文人地位得到了提高,也就起到了激勵效果,社會上更加重視文化。
對文化的認可,進一步推動了對教育的重視。這一時期,社會上相互攀比的不是權力有多大,而是受教育水平有多高。那麼怎麼才能提高教育水平呢?這就需要大學發揮更大的社會功能。當時的義大利雖然只有少數幾所大學,但它們都開始變得更加有活力,課程也出現了一些新內容,特別是經常使用拉丁語和希臘語,這就直接推動了古典文化的復興。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專制國家的統治者為了鞏固政權、獲得好的聲譽,無形中推動了社會對文化和教育的認可。
拉丁語和希臘語
另一方面,既然這些專制統治者是通過不合法的形式得到的政權,那麼其他人也可以效仿他們去建立自己的專制統治。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只要有能力、有手段,能夠得到部下的忠誠和愛戴,就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這樣的話呢,每個人就更加有動力去提升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統治者面臨這種壓力,既要提升自己治理國家的能力,同時還要善於利用有能力的人輔佐自己。這就和前面提到的一樣,對人才的重視,最終導致了對文化和教育的重視。
這是我們說的第一類國家,專制國家,專制統治者為了維護政權,重視人才,從而推動了文藝復興的發展。
第二類國家是城市共和國,以佛羅倫斯和威尼斯作為代表。這類國家往往在商業領域獨領風騷,從而積累了豐富的物質財產,這進一步導致他們在政治上領先於時代,可以建立共和國。比如威尼斯,國內幾乎沒有農業,國家的生存和發展主要依靠海上貿易,許多人把錢放在一起,獲得足夠多的資本,然後去投資獲得利潤。在這種情況下,顯然是需要大伙兒共同決策,在國家層面,也是這樣的情形,所以能夠建立共和國。
在當時的年代,世界範圍內仍然以專制君主統治為主,共和國這種政治制度顯然是超越了時代的。所以這些國家更具有包容性,也更早跨入近代社會。比如在作者看來,佛羅倫斯就是世界上第一個近代國家。這些國家既然是近代國家,在文化先進性方面自然更有開放的心態,所以它們願意接納古典文化,推動文藝復興的發展。
這些國家既然是共和國,那麼國內自然也就存在執政黨派和反對黨派,自然也就存在演講和辯論。在這種情況下,古代的政治理論和古典文化中的講演術也就有了發展壯大的土壤。西塞羅的書信作品成為這一時期風靡一時的流行文化。許多人甚至可以大段背誦,因為這樣可以增強演講的感染力。通過講演術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義大利的城市共和國為了適應自身的政治制度,客觀上需要更加先進的文化,從而推動了文藝復興的發展。
除了專制國家和城市共和國之外,作者還列舉了義大利存在的第三類政權,也就是教皇國。因為教皇國內部腐敗,所以義大利民眾非常不滿,對教皇的權威產生懷疑,從而更容易接納古典文化。
教皇國的墮落已經滲透到每一個角落,甚至連一些教皇也公然腐敗,他們買賣聖職,斂取大量錢財,不斷擴張在世俗領域的影響力,甚至在私生活方面也不守清規戒律,過著聲色犬馬、荒淫無度的生活。這些腐敗集中體現在一個現象上,作者稱之為「族閥主義」。族閥主義,就是嘗試著把教皇國變成和歐洲其他世俗君主國一樣,把教皇的職位變成世襲的。
比如教皇亞歷山大六世,通過賄賂,獲得了教皇職位,然後他就肆無忌憚地買賣聖職,獲得了大量錢財。在此之後,他不僅違背教規生了個兒子,而且還努力幫助他的兒子成為新的教皇。另一位教皇利奧十世,來自著名的美第奇家族,他在任的時候,幫助他弟弟獲得了那不勒斯王國,幫助他侄子掌控了義大利北部的幾個國家,包括米蘭、費拉拉等。這樣,教皇國周圍的鄰國全都是美第奇家族的勢力,教皇國實際上就變成了美第奇家族的附屬國。我們可以想像,教皇國的腐敗顯然會招致人民的不滿,古典文化的復興就擁有了生存發展的空間。
教皇亞歷山大六世
教皇利奧十世
義大利的政治環境確實比較特殊。教皇國就位於義大利境內,它的腐敗導致古典文化復興能夠得到接納。義大利所特有的城市共和國,願意利用文藝復興,來適應自己相對先進的政治文化,即便是義大利的專制國家,也與歐洲其他專制君主有所不同。義大利專制統治者在大多情況下很難實現世襲,經常會遇到挑戰,這就需要在位的君主藉助有才能的人為自己贏取聲譽,從而推動了文化的發展。所以,義大利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並不是偶然的,這和義大利的政治形勢有著緊密的關係。
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個問題,文藝復興是怎麼培育了個人主義文化的?
文藝復興最偉大的歷史功績之一,就是解放了人性,突出個人的發展,而文藝復興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和義大利人長期具備的自由人格密切相關。
對於義大利人來說,文藝復興時代就是一個「發現」的時代。義大利人早早地擺脫了各種束縛,所以能夠脫離禁錮,把視角轉向外部世界。比如我們所熟悉的航海大發現,義大利人在其中就功不可沒。發現美洲大陸的哥倫布也是義大利人,而第一次試圖尋找通往東印度海路的,則是義大利人中的熱那亞人。
除了新大陸之外,義大利人在現有的世界裡,也開始關注以前被忽略的領域,其中典型的例子是動物園和植物園。義大利人開始關注、收集動植物。在文藝復興以前是沒有植物園的,最早的植物園就是由義大利人創建的。動物園也在文藝復興時期得到了發展。15世紀末的社會,動物園幾乎成了每一個義大利君主的標配。這些君主們利用海運,從地中海東部和南部購買大量動物,他們相互之間還會因為動物的稀缺等進行攀比。比如活獅子就是義大利各國特別喜愛的動物。在佩魯賈和佛羅倫斯宮城邊,甚至有專門的獅子洞。獅子們的健康情況被視為吉祥或者噩運的徵兆,如果獅子多產,則意味著舉國昌盛、普遍繁榮。
當義大利人把注意力放在動植物身上時,他們發現了大自然原來是如此的美麗。義大利人是現代人中最早擁有欣賞自然美能力的,他們開始關注自然,然後通過風景畫和田園詩等,去反映大自然和鄉村生活的美麗。這說明當時的義大利人確實不是一味地想要回到古代的典雅生活,而是在切切實實享受當下,享受社會進入到近代以後帶來的進步。
義大利人在對新舊大陸世界都有了新發現後,又把目光轉向了人類本身。他們能夠認識和揭示各種各樣的人性。
例如,在詩歌方面,14世紀的偉大詩歌已經在無拘束地描寫人類精神,特別是對內心生活有細心的觀察和獨到的描寫。比如家喻戶曉的但丁的《神曲》,它的布局和立意雖然屬於中世紀,但卻生動刻畫了人性的每一種類型。
再例如,在歷史寫作中,中世紀的傳記完全忽略了人物的個性,而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作品則通過敏銳的觀察力,去描寫人物內部和外部特徵的個性。薄伽丘的《但丁傳》不僅語言優美,更重要的是把但丁的性格刻畫得活靈活現,給讀者非常真實的衝擊感。
義大利人身上具有自由人格,所以他們能夠發現新舊大陸裡的美,發現人和人之間的不同。這就是文藝復興時期非常重要的個人主義。在這一時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而一個完美的人則會受到社會的追捧,所以義大利出現了一類特殊的人群,他們被稱之為「多才多藝之人」,或者換個說法,就是全才。
比如我們熟悉的但丁,他是著名的詩人,哲學家,同時還是有名的神學家。另一位當時著名的全才是裡昂·巴蒂斯塔,他從小就在體育和音樂方面嶄露頭角:據說他可以雙腳併攏跳過一個人的頭頂,他沒有音樂老師,卻在作曲方面得到了許多專家的認可,後來他又學習了繪畫和造型藝術,可以根據記憶把人畫得惟妙惟肖。他在寫作方面同樣聲名遠揚,而寫作的內容涉及到藝術、建築、散文、小說、倫理、哲學、歷史等,再次展現了他全才的一面。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但丁還是裡昂·巴蒂斯塔,他們都是在多個領域,同時具備非常厲害的才能。作者指出,15世紀是盛產全才的時代。這說明,文藝復興推動了社會對個人才能的認可,而個人順應潮流,不斷完善自己,努力成為全才。所以說,全才是個人主義高度發展的結果,也進一步推動了文藝復興的發展。
由於社會上對個人主義的推崇,義大利出現了對名人的追捧甚至是崇拜,和那個年代的追星相比,我們今天的追星行為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在文藝復興時期,社會上對於名人的出生地、墓地甚至是死去的地點,都有崇拜。
我們拿彼特拉克來舉個例子。彼特拉克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第一個人文主義者,被稱為「文藝復興之父」,和他相關的許多地方都成了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人崇拜的目標。比如他出生的房子,在他生前就已經受到政府的保護,任何人不得更改屋裡的樣子。他去世時所在的小村莊變成了著名的旅遊勝地。名人的遺體甚至成為許多城市爭奪的目標,比如但丁葬在拉文納,但他出生的城市佛羅倫斯也希望能夠得到他的遺骨,甚至連教堂也努力變成一個偉人祠。所以,現在我們去歐洲旅遊,仍然會發現一些教堂中埋著許多名人遺骨。
彼特拉克
對這些名人的崇拜,還體現在文學作品中,常常對他們歌功頌德。在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文人們發現自己獲得了一種空前強大的力量,他們可以通過文學作品來創造一個虛擬的名人萬神殿,他們可以讓別人獲得榮譽永垂不朽,也可以讓別人死了以後無人知曉。瘋狂追星、對名人全方位的崇拜,這些都是文藝復興對個人高度重視的結果。
正是由於有了個人主義,文藝復興時期才能發揮每個人的潛質,才得以創造出許許多多的文化奇蹟。那麼,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與古典文化之間的聯繫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關於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文化,是文藝復興時期文化的源泉和基礎。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例證是關於羅馬古城的遺蹟。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們第一次結合著碑文,對羅馬古城展開了研究,由此出現了近代歐洲最早的比較美術史和建築測繪學。許多教皇也宣揚這種緬懷古典歷史的新精神。例如庇護二世,這是一個好古成癖的教皇。他經常翻山越嶺,對這些古蹟進行實地考察,深入研究。這種對古代羅馬的關注,產生了一系列影響:比如出土文物增加,文物收藏也變得非常普遍;比如各個城市也希望能夠趁機沾光,都在努力證明自己與古羅馬城之間存在聯繫;再比如許多名人也喜歡為自己追根溯源、尋找到一個有名望的古代家族。
除了古代羅馬城遺蹟之外,文藝復興時期文化的源頭最主要的來自於古希臘羅馬的文學作品。現在,我們可以很容易地讀到古希臘的作品,但在中世紀,它們屬於非常稀缺的資源。因此,文藝復興學者在得到這一類作品以後,往往帶著一種膜拜的心情。比如,彼特拉克在獲得了一本希臘語的《荷馬史詩》之後,雖然看不懂希臘語,但對待這本書還是表現出對待宗教一樣的虔誠。為了獲得更多的書,社會上出現了手抄方法的改進,還出現了痴迷於古代著作的收藏家。比如教皇尼古拉五世,在他還是一個普通的教士時,他因為購買手稿或者花錢請人抄寫手稿而欠了一大筆錢;在他成為教皇之後,終於有足夠的財力滿足這個愛好,據說他花費了大量錢財在世界各地搜尋古代書籍,抄書的、買書的、翻譯的。在他死時,據說為羅馬教廷留下了五千冊圖書,而這些書構成了梵蒂岡圖書館的基礎。
教皇尼古拉五世
古典文獻在文藝復興時期是至高無上的寶貝。在對古典文獻學習和吸收之後,義大利人出現了對古典文化的仿效。一個著名的例證便是講演術,我們前面提到,義大利的政治家為了提高演講水平,背誦西塞羅等古代文人的書信。事實上,義大利人在很多場合都在效仿古人進行演講,比如,在外交使節出訪他國時、在本國的公開慶典上、在周年紀念日、大學課堂上、法庭辯論中,戰前動員時、教壇講道時,等等。這些復古的演講容易感染別人,容易得到他人的認可,甚至成為許多人精神上的一種享受,所以教皇也招聘熟悉古典文獻的著名文人,專門為自己寫作演講稿。
除了演說詞之外,義大利人在歷史創作中,也仿效李維等古典歷史的風格。他們在新的作品中,除了摘抄一些古典的詞句之外,還繼承了古典歷史創作中公平判斷的傳統。這主要體現在,義大利人已經開始書寫中世紀的歷史。以福爾利的布朗德斯的《十卷史》為代表,這類作品開始力求公證地評判中世紀。
這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因為一旦涉及中世紀,就不可避免要涉及教會、教皇,而這些內容在當時仍屬於歷史創作中的禁區。義大利人能夠做到這一點,是因為在文藝復興時期,中世紀對於義大利人來說已經是過去式了,作者把這種來自古典的傳統概括為「對一切問題合理對待的歷史精神」。
除了在演說詞和歷史作品中仿效古典之外,大眾文化中也出現了仿效古典的習慣,許多人把它看作是一件很炫酷的時尚,有許多人願意為自己的兒女取希臘拉丁名字,比如阿伽門農等。在中世紀,人們更喜歡用教會人物來為子女命名,而文藝復興時期希臘拉丁名字的使用,說明古典文化已經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
不管是羅馬城的古蹟,還是古希臘羅馬文獻,古典文化確實是文藝復興時期文化的源泉和基礎。不過作者對文藝復興時期古典文化的研究並沒有止步於此,他認為義大利人不僅僅是學習效仿了古典文化,更重要的是,利用自身的特性,把古典文化的復興與新的創造力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了新的時代特徵。
那麼,新的時代特徵體現在哪裡呢?
新的時代特徵集中體現在社交生活中。它看似與文化無關,卻變成了文藝復興時期文化前進的巨大動力。
我們剛剛提到了文藝復興對個人的重視,在當時義大利的社交場合中,人們也希望能夠擁有很好的個人風度,於是人們開始追求個人外表的美麗。然後我們就看到了那個時代女人們的瘋狂:她們不厭其煩地用化妝去改變面貌和膚色;她們痴迷於假髮、胭脂和香水。如果我們穿越到那個時代,我們可以在商店裡看到塗抹臉上每一個部分的化妝品,甚至連牙齒都不放過。由於小道消息稱,曬太陽可以使頭髮變成金黃色,於是女人們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都待在露天的地方。社會上甚至還出現了一本叫做《加拉提奧》的社交禮節手冊。
可見,文藝復興時期,人們確實擁有一顆強大的愛美之心,這其實是對個性的重視,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在一群人中脫穎而出。後來,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比拼的不僅是外表的美麗,還有內在的品位,比如藝術素養,這樣,社交逐漸成為一種藝術,在社交場合,人們也會討論藝術和詩歌,這就推動了藝術作品在大眾中的傳播。
文藝復興時期的特徵還體現在,婦女與男子擁有完全平等的地位。她們接受的教育與男人基本相同,從而導致婦女個性得到發展。當時對女人的最高讚美就是,她們是「女漢子」,擁有像男人一樣的精神和勇氣。婦女地位的提高,導致家庭生活也受到文藝復興的影響。文藝復興的精神第一次把秩序帶到家庭生活中:社會開始對家庭、子女教養、生活水平等加以重視。
人們越來越相信,門第無關於一個人的好壞,想要獲得社會的認可,就需要擁有更多的文化和財產。不看出身,而是看文化和財產,這實際上是一個建立在完全平等的基礎上,所出現的近代社會的尊榮觀念。
由此可見,文藝復興的重要意義,不僅在於對古典文化進行了復興,而且還結合現實,形成了一系列的近代精神:階級上的平等,男女性別上的平等,注重個人主義,強調文化和財產帶來的社會地位。這是與中世紀的告別,是邁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當然,古典文化在復興的同時,也為社會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
義大利人在個性得到高度發展的同時,也突破了一些道德和宗教的限制,因而輕視法律。在16世紀中期,社會上出現了嚴重的道德危機,個人主義發展到一定程度,就變成了沒有約束的利己主義。它以最可怕的形式表現出來。具體體現在幾個方面:比如,嗜賭成性;比如,有嚴重的復仇性格,並從中獲取復仇成功的快感;又比如,最為後世詬病的在兩性方面的私通,他們過著放縱的生活,因為偷情而發生的命案屢屢存在。
這些情況導致社會治安出現問題,盜竊、搶劫、道德敗壞、公然的行刺等,幾乎每天都會發生。以至於,在社會上甚至出現了一些變態,他們不是將犯罪作為達到目的的手段,而是純粹為了犯罪而犯罪。也就是說,義大利出現了極端個人主義,個人在內心裡擺脫了國家的權威和道德的約束之後,成為一切惡性的根源。
古代文化對文藝復興的另一大負面作用是,迷信活動在社會上一度相當盛行。由於世間許多不公平和悲慘的現象,使得一些人心裡關於上帝在統治著世界的信仰遭到破壞。打開這一缺口的是古代的佔星術,這是一種利用星辰和黃道十二宮來推論未來事件,甚至整個生命的方法,我們現代生活中提到的星座,便與此有關。
13世紀初,義大利人突然開始青睞這種行為,教皇保羅三世在佔星家沒有給出確定日期之前,從來不召開教會最高層會議。由此可以看出,這些迷信活動的影響力有多大。義大利人雖然掀起了反對這種迷信的鬥爭,但卻並沒有將人們引回到信仰上帝上,從而造成了思想領域的進一步混亂。除了佔星術,巫術等迷信活動也非常盛行,這也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不可忽視的一個文化側面。
從文化的角度而言,義大利在整個歐洲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國度,因為它的南北領土分別代表著羅馬和希臘兩大古代文化。義大利半島上早早出現了許多獨立的小國家,它們所帶來的文化多樣性為義大利的文藝復興奠定了基礎。因此,文藝復興最早出現在義大利並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