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眼起源,從文藝復興時期,到現代藝術。

2021-01-07 ROCKRIDE莫克雷德

中國諺語:人在做,天在看。

上帝之眼,又叫「全視之眼、全知之眼」,代表「上帝」監視人類的法眼,意思大概就是「全宇宙都在我視線範圍,老大哥我看著你呢!」的意思。

追根溯源

荷魯斯之眼

關於上帝之眼的概念起源,有人認為它源自古埃及的荷魯斯之眼。荷魯斯之眼是一個自古埃及時代便流傳至今的符號,也是古埃及文化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符號之一。

沃婕特

沃婕特是太陽女神,這個眼睛的意思是:沃婕特無所不見,察知世間萬物。

王寧祿(NIMROD)

在古埃及法老圖像中,鷹頭神荷魯斯具有神聖的意涵,代表著神明的庇佑與至高無上的君權。古埃及人相信荷魯斯之眼能在法老重生復活時發生神秘的作用。

也有人認為「全視之眼」發端於古巴比倫王寧祿(NIMROD),這個名字來自希伯來文的「MARAD」,意思是「反叛者」。寧錄就是那位負責監督巴別塔的興建者,並將全人類組織起來反叛上帝的人。

寧祿要在巴別塔上用「全視之眼」注視全地。這將讓所有的臣民陷入驚懼與恐慌。

荷魯斯
荷魯斯

全視之眼元素的「現身」。

荷魯斯是鷹頭神及太陽神的化身,荷魯斯之眼是能察知世間萬物的神聖之眼,代表著神明的庇佑與至高無上的權力。

全視之眼

有學者認為,美國國徽背面的金字塔圖案頂部的全視之眼的概念,即來源於古埃及的荷魯斯之眼。官方的說法是在上帝的注視下完成光明正義的事業。

在以馬杵斯的晚餐

1525年,義大利畫家蓬託爾莫(Jacopo Pontormo1494–1557 )創作的《在以馬杵斯的晚餐》(the Supper at Emmaus)中,耶穌頭頂上方出現了全視之眼,這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肖像畫法中,眼睛圖案(通常包圍在三角形內)明確象徵著基督教的三位一體。

美國國徽及一美元紙幣的背面的上帝之眼(Eye of Providence),又稱全視之眼(All Seeing Eye),代表著上帝監視人類的法眼,常見的形式為一顆被三角形及萬丈光芒所環繞的眼睛。

廣為人知的是,上帝之眼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經典標誌。上帝的全視之眼在基督教聖經中被多次提及。和現在常見形式較接近的上帝之眼則可追溯17、18世紀的歐洲,當時的形式為一顆漂浮在半空中的眼睛,有時會有雲霧或光芒環繞。

如今,也有很多飾品品牌開始嘗試用此元素融入藝術品。

藝術就是傳承,蘊含人類千百年來的文化內容。以藝術品為載體,與人們見面,訴說著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相關焦點

  • 上帝之眼|全視之眼|全知之眼
    上帝之眼,又稱全視之眼和全知之眼,代表著上帝監視人類的法眼
  • 《人皮日誌》第十七篇-全知之眼
    >全知之眼又稱上帝之眼(Eye of Providence,音譯普羅維登斯之眼、普洛維頓斯之眼)又稱全視之眼(All-seeing Eye),代表著「上帝」監視人類的法眼,常見的形式為一顆被三角形及萬丈光芒所環繞的眼睛,以出現在美國國徽及一美元紙幣的背面而廣為人知。
  • 荷魯斯之眼/上帝之眼/人類第三眼:松果體揭秘
    科學已證明人類確實存在有第三隻眼,現代西方醫學解剖發現松果體的位置正好和古代東方道家所描述的泥丸宮和天目(第三隻眼,Third Eye)的位置相吻合,人體的松果體在兒童時期比較發達,但到7歲以後開始退化。
  • 古典時期、近現代和當代的藝術起源論:藝術是如何產生的?
    藝術起源的五種觀點分別是遊戲、模仿、勞動、表現和多元起源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會接觸到很多物品,這些物品絕大多數都是工業標準製成品,不管是滑鼠鍵盤還是書籍報刊,所有我們可以看到的東西,無不是現代工業機器生產製造的。
  • 美國一元紙幣背後的上帝之眼,到底代表什麼意思?
    【每日科技網】   可能很多朋友都沒玩過美國的一塊錢紙幣,這個紙幣的背面就印有世界知名的上帝之眼,也就是一顆被三角形及萬丈光芒環繞的眼睛。關於為什麼要印上帝之眼,這個可能美國人自己都說不出來原因,不過關於上帝之眼的很多說法,倒是可以讓我們讀一讀。
  •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人類近代精神的覺醒
    這就是文藝復興時期非常重要的個人主義。在這一時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而一個完美的人則會受到社會的追捧,所以義大利出現了一類特殊的人群,他們被稱之為「多才多藝之人」,或者換個說法,就是全才。比如我們熟悉的但丁,他是著名的詩人,哲學家,同時還是有名的神學家。
  • 文藝復興運動:中世紀時期寶貴的思想光芒
    文藝復興運動:中世紀時期寶貴的思想光芒14世紀在天主教會長期進行黑暗統治下的歐洲,思想文化處於停滯狀態,很多人甚至已經失去了獨自思考的能力,宗教神學處處壓抑著原本嚮往自由的人性。人們一如既往的虔誠祈禱著,期望上帝能夠拯救世間眾生,拯救他們的父母,伴侶和幼小的孩子。但是一切並沒有像他們想像的那樣開始好轉,黑死病反而更加蔓延開來,這讓教會的地位在人們心裡大不如從前,許多人終於開始懷疑上帝的真實性。一場思想上的偉大變革蓄勢待發。當時正處於政治分裂狀態下的義大利,由於思想上的相對自由,人們開始尋找世界上的其他神明。
  • 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偉大劇作家不只莎士比亞
    文藝復興是西方歷史上最為重要的時期之一,而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戲劇是最為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文學體裁。因此,選擇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戲劇的代表作進行譯介,無疑有助於加深對於文藝復興、對於英國乃至對於整個西方世界的了解。
  • 文藝復興時期有哪些「高科技」?
    原標題:文藝復興時期有哪些「高科技」?   展覽: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藝術、文化和生活   時間:2018年3月27日至6月22日   地點:首都博物館地下一層A展廳   眾所周知,「文藝復興」發端於佛羅倫斯,迅速擴展,開始於15世紀早期,延續到16世紀末。
  • 文藝復興時期的浪漫:宇宙星辰,皆可為詩
    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詩人們繼承了這筆豐富的文化遺產,並在他們的作品中加以廣泛運用,從而為英國詩歌增添了豐富的營養和巨大的活力,使之充滿藝術的魅力和哲理的光輝。 從傳統宇宙論的角度來閱讀和研究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文學,往往會發現這樣的事實,即卓越的詩人總是力圖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反映傳統的宇宙模式,並賦予源自宇宙的各種意象以某種哲理、神學思想、道德涵義或價值觀念。
  •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雕塑!
    在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被認為是完美的藝術形式,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是這一信仰的巔峰之作。米開朗基羅的雕像是革命性的,因為大衛在與巨人戰鬥之前被描繪,而不是在巨人的失敗之後。所有凸起的靜脈和注視的眼睛,雕像都是為了傳達英雄向戰場前進的動作。當他僅僅29歲時開始,大衛的米開朗基羅雕像花了三年時間讓主人完成。
  • 圖解松果體與第三隻眼、天目、全視之眼的秘密
    科學已證明人類確實存在有第三隻眼,現代西方醫學解剖發現松果體的位置正好和古代東方道家所描述的泥丸宮和天目(第三隻眼,Third Eye)的位置相吻合,人體的松果體在兒童時期比較發達,但到7歲以後開始退化。道家把松果體稱為泥丸宮、黃庭、崑崙,是人的元神(靈魂)所住之宮,是九宮之中央、腦中之腦、核心之核心,泥丸宮在人的機體生命活動中起至關重要作用,是人的生命中樞。
  • 部隊文職基礎知識:西方文學之文藝復興
    在常識考試中,人文知識是考試的常客,從先秦文學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至近現代文學,可考的點非常之多。上期結束了中國文學講解,今天咱們繼續總結西方文學中的常見考點。談到西方文學,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藝術成就,代表人物以文學三傑和美術三傑為主。其中文學三傑有: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美術三傑:達文西、米開朗琪羅、拉斐爾。但丁,跨世紀詩人,其代表作《神曲》也是中世紀的巔峰之作。除《神曲》外,但丁還著有《新生》、《詩集》等著作。因為但丁在文學上的成就,但丁、莎士比亞、歌德被譽為三大文學巨匠。
  • 你永遠不會注意到,13個隱藏在文藝復興藝術中的,代碼和符號
    對於真正的藝術史學者來說,布朗成了一個笑話,主要是因為他讓公眾開始認為,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中存在神秘的代碼和符號——以及一般藝術中隱藏的意義——而其實大部分都不存在。當然,毫無疑問的是,藝術家們在他們的作品中使用象徵主義,而且已經使用了幾個世紀,但它並不是許多人認為的聖經信息和預言。
  • 文藝復興時期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文學
    文藝復興:歐洲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期產生的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運動。思想鬥爭採用:宗教改革、文藝復興。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術語解釋文藝復興:114—17世紀初歐洲一系列新興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的總稱。
  • 中世紀文藝復興的出現,終結了西歐文化的沙漠時期
    中世紀的歐洲資本主義開始發展,文藝復興思想也應運而生 中世紀的歐洲在我們現在看來就是一個黑暗的時期,那時正是基督教主導下的歐洲社會,不論從政治、經濟還是思想文化方面都呈現出了基督教的鮮明特點。
  • 60幅大師之作訪滬 看文藝復興後西方藝術流派變遷
    原標題:一展縱覽「西方繪畫500年」 60幅大師之作訪滬 再現文藝復興後西方重要藝術流派變遷文藝復興後,西方誕生了哪些重要藝術流派?莫奈為何偏愛睡蓮?塞尚繪畫中「傾斜的」「結構式的」筆觸萌芽於何時?創作該畫作時,貝利尼已經超過75歲,但從中能窺見創造力依然無比鮮活的大師之筆。17世紀被稱為繪畫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光線大師」拉·圖爾的《吸菸男子》是必看之作。這是一位擅長描繪光線與陰影的神秘畫家,其作品長期作為無名畫作被人忽視,直到20世紀才被重新發現與認識。此次展出的《吸菸男子》在法國南部被發現,是拉·圖爾存世的大約40件作品中最好的一幅。
  • 上帝之眼.....
    你們要到幾時才能明白呢?那造耳朵的,自己不能聽見嗎?那造眼睛的,自己不能看見嗎?那管教萬國的,不施行審判嗎?那教導人的,自己沒有知識嗎?(詩篇 94:7-10 新譯本)今日分享:2009年2月26日,天文學家從浩瀚的太空中拍攝到一幅仿佛「目不轉睛的宇宙眼」的壯觀照片,並稱之為「上帝之眼」。「上帝之眼」是距離地球約700光年的螺旋星雲,編號NGC7293,位於水瓶星座裡面。
  • 圖像裡的音樂符號——論文藝復興時期繪畫藝術中音樂符號的視覺性...
    如此一來,觀者在審美觀照中喚醒隱含在畫面中的內置的時間性,實現海德格爾式的「『傾聽』存在的呼喚」,「用漢斯·約納斯(Hans Jonas)的話來說,(使)『精神走向視覺所指之處』。」〔2〕當面對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圖像時,我們不禁思索:相較於中世紀單一的宗教活動而言,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呈現何種形式的音樂活動?音樂活動中奏樂者的形象特徵如何表現?
  • 文藝復興時期,西歐修女院是如何衝破神學禁錮、重獲新生的?
    文藝復興的蓬勃發展,使無數生活在黑色幕布籠罩下的人們,在人文主義的理念號召下,高舉起人文主義的旗幟為理想而積極生活,主動參與到社會發展和改革當中,這些理念也同樣感染了原本在封建宗教下痛苦生活的婦女,鼓勵著她們努力衝破神學禁錮,獲得思想上的解放和人生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