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諺語:人在做,天在看。
上帝之眼,又叫「全視之眼、全知之眼」,代表「上帝」監視人類的法眼,意思大概就是「全宇宙都在我視線範圍,老大哥我看著你呢!」的意思。
追根溯源
關於上帝之眼的概念起源,有人認為它源自古埃及的荷魯斯之眼。荷魯斯之眼是一個自古埃及時代便流傳至今的符號,也是古埃及文化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符號之一。
沃婕特是太陽女神,這個眼睛的意思是:沃婕特無所不見,察知世間萬物。
在古埃及法老圖像中,鷹頭神荷魯斯具有神聖的意涵,代表著神明的庇佑與至高無上的君權。古埃及人相信荷魯斯之眼能在法老重生復活時發生神秘的作用。
也有人認為「全視之眼」發端於古巴比倫王寧祿(NIMROD),這個名字來自希伯來文的「MARAD」,意思是「反叛者」。寧錄就是那位負責監督巴別塔的興建者,並將全人類組織起來反叛上帝的人。
寧祿要在巴別塔上用「全視之眼」注視全地。這將讓所有的臣民陷入驚懼與恐慌。
全視之眼元素的「現身」。
荷魯斯是鷹頭神及太陽神的化身,荷魯斯之眼是能察知世間萬物的神聖之眼,代表著神明的庇佑與至高無上的權力。
有學者認為,美國國徽背面的金字塔圖案頂部的全視之眼的概念,即來源於古埃及的荷魯斯之眼。官方的說法是在上帝的注視下完成光明正義的事業。
1525年,義大利畫家蓬託爾莫(Jacopo Pontormo1494–1557 )創作的《在以馬杵斯的晚餐》(the Supper at Emmaus)中,耶穌頭頂上方出現了全視之眼,這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肖像畫法中,眼睛圖案(通常包圍在三角形內)明確象徵著基督教的三位一體。
美國國徽及一美元紙幣的背面的上帝之眼(Eye of Providence),又稱全視之眼(All Seeing Eye),代表著上帝監視人類的法眼,常見的形式為一顆被三角形及萬丈光芒所環繞的眼睛。
廣為人知的是,上帝之眼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經典標誌。上帝的全視之眼在基督教聖經中被多次提及。和現在常見形式較接近的上帝之眼則可追溯17、18世紀的歐洲,當時的形式為一顆漂浮在半空中的眼睛,有時會有雲霧或光芒環繞。
如今,也有很多飾品品牌開始嘗試用此元素融入藝術品。
藝術就是傳承,蘊含人類千百年來的文化內容。以藝術品為載體,與人們見面,訴說著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