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簡述——沈桂萍

2020-12-05 佛教在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是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立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形成的關於社會主義國家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宗教問題的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中國化的成果。

一、形成過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體系是中國共產黨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初步形成於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在整個90年代和21世紀初得到了重大發展,黨的十六大以後又得到了新的豐富。

1.19號文件標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原則正式確立

1982年下發的《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中發〔1982〕19號),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宗教工作正反兩個方面的歷史經驗進行了總結,主題是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文件肯定了在社會主義時期宗教長期存在,明確提出:「全黨同志務必要有足夠的清醒的認識。那種認為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經濟文化的一定程度的發展,宗教就會很快消亡的想法,是不現實的。那種認為依靠行政命令或其他強制手段,可以一舉消滅宗教的想法和做法,更是背離馬克思主義關於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的,是完全錯誤和非常有害的。」[1]文件第一次強調指出在社會主義時期信教和不信教的群眾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必須堅定不移、始終如一地貫徹執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經典作家未曾十分明確地提出來過,也是社會主義在一些國家取得勝利後長期困擾人們的一個重大問題。19號文件不僅重新闡明了馬克思主義宗教理論,而且結合中國情況闡明了中國共產黨關於宗教問題的基本經驗和基本政策,是中央第一個專門性的宗教問題的文件,成為後來宗教工作步入正規的指導性文件,標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原則正式確立,具有裡程碑的性質。

2.「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目標體系

1982年中央19號文件,為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問題的提出奠定了理論基礎。同年10月,胡喬木同志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六五」規劃座談會上提出要研究在中國社會主義社會裡,宗教怎樣才能同社會主義社會相協調。隨後我國理論界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1993年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江澤民同志正式提出「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命題。從1993年的全國統戰工作會議到2001年的全國宗教工作會議, 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講話中、在相關政策文件中,我們黨全面系統地論述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理論的內涵,指出全面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目的都是要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為黨和政府找到了正確處理宗教問題的目標,為中國宗教在社會主義社會生存和發展指明了方向,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創造性發展。

3.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構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路徑體系

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的主要內容,概括起來就是四句話: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1993年,江澤民同志在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講話中,提出了著名的宗教工作「三句話」:一是全面、正確地貫徹執行黨的宗教政策,二是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三是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2002年黨的十六大,在「三句話」基礎上增加了一句話,即:「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這是中央第一次把四句話放在一起,但沒有明確這「四句話」就是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2003年底,中央在有關宗教工作的內部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把「四句話」稱作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並把第三句話與第四句在前後次序上做了調整,即「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2006年7月10日,胡錦濤在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做好新形勢下的宗教工作,關鍵是要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落實宗教事務條例。」黨的十七大,宗教工作基本方針正式進入黨的政治報告和黨章,成為全黨一體遵循的原則。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的確立標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體系正式確立。

總之,在偉大的實踐中,我們黨深刻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社會主義與宗教關係一系列重大課題,形成了豐碩的理論創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形成,表明我們共產黨人雖然是唯物主義者,不信仰宗教,但同時又堅持以科學的觀點和方法對待宗教,努力認識和掌握宗教自身規律,寫出了「社會主義與宗教」的歷史新篇。

二、主要內容

回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形成過程,每一個重大理論觀點的提出都是圍繞社會主義如何正確對待和處理宗教問題展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內容體系也是圍繞科學認識和處理宗教問題而構建的,主要包括三部分:關於社會主義時期宗教本質及其表現的理論、關於宗教工作根本宗旨的理論、關於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的理論。

(一)關於宗教本質及其表現的理論

1.宗教不僅是社會歷史現象,還是一種文化現象

19號文件開宗明義指出:「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一定階段的歷史現象,有它發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宗教信仰,宗教感情,以及同這種信仰和感情相適應的宗教儀式和宗教組織,都是社會的歷史的產物。」這一關於宗教的定義式的表述包含了豐富的內容:強調宗教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而不僅僅是意識形態現象;強調宗教有其演化的客觀規律,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強調宗教現象是由多種要素構成的,而信仰是其中的第一要素,也可說是核心要素。

2.社會主義社會宗教長期存在

中國共產黨人依據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結合中國宗教的具體實際,闡發了宗教存在的長期性、宗教產生與存在的根源以及宗教的消亡等問題。提出:宗教走向最終消亡可能比階級、國家的消亡還要久遠;社會主義時期宗教的長期性是因為支撐宗教存在發展的自然根源、社會根源、認識根源和心理根源的長期存在。「解決宗教問題的唯一正確的根本途徑,只能在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通過社會主義的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事業的逐步發展,通過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逐步發展,逐步地消除宗教得以存在的社會根源和認識根源。」[2]

3.社會主義時期宗教的社會作用具有兩重性

馬克思主義者對宗教的功能、作用,一般都持兩重性的觀點,認為宗教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事實上,宗教作為一種社會歷史現象,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已經深深同化進人類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結構,對社會的發展起著非常複雜的作用。概括地說,宗教具有社會整合功能、心理調適功能、道德教化功能和文化交往功能等。

宗教的社會作用具有兩重性表明,在一個深刻變革、快速轉型的社會中,宗教既可以發揮特殊的積極作用,也可能產生嚴重的破壞作用,關鍵是引導。

4.社會主義社會,宗教和宗教問題主要表現為長期性、群眾性和特殊的複雜性

2001年全國宗教工作會議,江澤民指出,社會主義時期的宗教問題突出表現為長期性、群眾性和特殊的複雜性。正確認識我國社會存在的宗教問題,關鍵是要立足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充分認識宗教存在的長期性,以及在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宗教問題所具有的特殊複雜性,關鍵是群眾性。

宗教的複雜性指的是宗教往往構成一種非常強大的社會力量,而且總是同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等方面歷史和現實的矛盾相交錯,常常與現實的國際鬥爭和衝突相交織。宗教問題的群眾性要求宗教工作必須關注信教群眾。宗教問題的「三性」是黨的宗教工作立論的基礎。

相關焦點

  •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來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正在形成和發展的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其理論來源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前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遺產、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文明成果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成果。本文以「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為重點,對這五種理論來源進行了闡述與論證。
  • 2019年10月成人自考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真...
    點擊查看: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 全國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試題課程代碼:12656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A.鄧小平理論B.毛澤東思想C.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世界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我們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黨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概念,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兩次理論飛躍的概念,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創立者是鄧小平,黨的十六大深入闡述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七大在對改革開放以來偉大歷史進程回溯的基礎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 2017年10月《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真題解...
    2017年10月《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真題解析(含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命題的理論演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命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命題的邏輯延伸和具體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命題經歷了問題醞釀、確立方向、內容突破、命題提出和理論成熟等歷史階段。
  • 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內涵
    黨的十七大的一個重大理論貢獻,就是明確提出並系統闡發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內涵豐富而深刻,意義重大而深遠。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必須深入學習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 大綱解讀: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可見2011年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的考試範圍與2010年保持一致,因此,個人認為2011年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課程的考查範圍和命題特點與2010年應是一致的,不會有太大出入。  三、分析2011年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命題規律  大綱是不斷變化的,而考試規律是不變的。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基本內涵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深入研究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要地位、核心內容、總目標、基本原則、根本保證等基本問題,集中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個根本性問題,標誌著我們黨已經形成了系統完整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 秦宣: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的幾個問題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
  • 問政人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九大理論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論述和在實踐中形成的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基本遵循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
    師:我認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作文題,這是歷史和時代給中國共產黨出的題。中國共產黨人要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來寫這篇文章。在過去幾十年的探索中,中國共產黨人已經寫了一些,在理論上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實踐方面建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那麼現在要接著寫。哎,假如我給你出個文章題目,要你寫怎麼做好一件事情,你會怎麼寫?
  • 習總十三問:如何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性
    今天推的是:「如何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性」。  1、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位一體  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新發展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升華
    原標題:新發展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升華 在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歷史節點上,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以辯證思維看待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從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以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 ...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從基本方略中透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要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把握黨的建設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核心價值,還意味著我們要充分樹立起對於黨的建設和國家現代化間渾然一體的中國方案、中國道路的理論自信。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上,我們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論證,正是黨的建設引領國家現代化這一中國特色,使執政黨最大限度地加速了惠及全民的現代化進程。從這個意義上說,體現這一特色的中國方案,最適合於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
  • 如何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思想內涵十分豐富,既包括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各方面的基本問題,也包括對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演變與內涵升華
    這裡對「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機制、性質、功能進行了界定,並通過梳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共對社會主義再認識過程中形成的理論觀點,從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方面,勾勒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基本輪廓。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慕課登錄國際知名慕課平臺edX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慕課登錄國際知名慕課平臺edX清華新聞網10月11日電 繼2015年秋季學期《毛澤東思想概論》登錄麻省理工學院與哈佛大學合辦的國際知名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平臺edX之後,9月19日,由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馮務中副教授講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也在edX上線。
  • 常識判斷之政治常識第三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具體內容如下: 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就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八、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 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任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和目標是: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
    五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推進歷史性重大變革、取得歷史性重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我們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有習近平總書記作為我們黨的核心、人民的領袖、軍隊的統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正是源自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源自於已經具有的堅實物質基礎、強大理論支撐和科學實踐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