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意義和基本內涵

2020-11-25 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意義和基本內涵

2018年03月13日 13:53 來源:《領導科學》 作者:李庚香 李宜馨 胡明遠 李潔

字號

關鍵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九大;全面從嚴治黨

內容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標誌著中華民族站在實現「強起來」的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站在具有主體性的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現代化站在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的新的歷史起點上。

關鍵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九大;全面從嚴治黨

作者簡介: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標誌著中華民族站在實現「強起來」的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站在具有主體性的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現代化站在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的新的歷史起點上。這是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盛起來的新時代,使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強大起來的新時代,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起來的新時代,使中華民族復興起來的新時代,使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做出更大貢獻的新時代。認識新時代、適應新時代、引領新時代,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實現黨的歷史使命。

  【基金項目】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委託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意義和基本內涵研究」專項課題(項目批准號:2017WT0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一個重大政治判斷,是一項關係全局的戰略考量,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是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創光明未來的現實基礎,政治分量很重,思想內涵很深,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的意義,需要我們進行深入準確的把握。

  一、準確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黨的十九大報告用「三個意味著」,從中華民族、科學社會主義、人類社會發展道路的多樣性三個維度,深刻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標誌性意義。

  1.中華民族站在實現「強起來」的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的崛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將是人類社會21世紀最偉大的歷史事件之一。現在,我們前所未有地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前所未有地有信心有能力去實現這一夢想。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比中華民族對歷史的興替有著更深切的感受。毛澤東曾誓言中華民族「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於民族復興這一「千年一嘆」的深切思考。中華民族從5000年悠久文明走來,歷經170多年艱辛探索歷程,終於走到了最為接近夢想的今天。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站在具有主體性的新的歷史起點上。從理論辯護到理論闡釋再到理論創新,我們把握住了追尋理想社會的真諦,為人類通往真理之路樹立起了新航標。中國的成就,讓社會主義這一綿延500多年的進步思想,經過幾輪高潮和低谷的交替,在世界的東方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讓我們依然相信「十月革命的光芒」。馬克思主義並未過時,中國讓社會主義學說重新偉大。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多年的大視野來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5年來,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變革、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所產生的前所未有的世界影響、所贏得的越來越多的國際認同,雄辯地證明了「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這是我們對馬克思主義保持堅定信心、對社會主義保持必勝信念的科學依據。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參天大樹之根本,是我們黨和人民不斷奮進的萬裡長河之泉源。2017年,十月革命過去了100年;2018年,《共產黨宣言》將迎來發表170年,中國改革開放也將迎來40年。歷史沒有終結,也不可能終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的崛起,更是一種不同於西方的制度文明的崛起。這一崛起,是社會主義這一標誌著人類對於理想社會追尋的運動在21世紀的復興,是馬克思主義在經過近170年的大浪淘沙後在世界東方的延續。當今世界,新自由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思潮盛行,世界社會主義在總體上還處於低潮,但中國共產黨以自身建設和領導成就拓展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發展的現代視野。

  3.中國現代化站在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的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其內生自主增長模式,超越了蘇聯模式、超越了西方模式,其思想意義在於打開了現代化的更多可能性,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讓世人震動的,不僅是一個大國的和平崛起,更是一條獨特的現代化道路的勃興。這是一個被世界高度關注的新時代。中國將歷史性地擺脫絕對貧困,將提前完成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將創造人類歷史上第一個10億以上人口共同邁入現代化的奇蹟。放眼未來,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將成為人類發展進步史上最具標誌性的事件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正在領導中國完成三大治理——執政黨治理、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作為「站在世界地圖前的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一開始就把思考「人類命運」視為中國共產黨人的職責所在。過去5年來,「一帶一路」猶如兩隻翅膀,以中國為原點,沿著古老大陸和大洋鋪展開來。中國這隻睡醒的獅子,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是全球發展的貢獻者,是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我們正在進入的這個時代,最確切的表述應該是現代性競爭的時代,中國現代化所確立的榜樣,給了更多國家自主探索現代化道路的勇氣和信心。一直以來,有能力輻射富裕和文明,是衡量一個國家為人類做出貢獻的重要指標。在人類文明的馬拉松中,從「現代化」一詞在18世紀中葉出現以來,這一歷程已經走過近300年。今天,現代化仍然是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共同願望。那種認為世界只有一種現代化模式,即西方化現代化的觀點,是一種謬論。自1954年,新中國的領導人第一次提出「四個現代化」起,從「兩步走」「三步走」「新三步走」到「中國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不斷拓展現代化路徑,走到了人類現代化的最前沿。

作者簡介

姓名:李庚香 李宜馨 胡明遠 李潔 工作單位:

相關焦點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
    這個新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從現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前言
    ,提出一系列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根據黨中央統一部署,會同中央組織部自2013年11月起,連續舉辦7期省部級幹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專題研討班;黨的十九大後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再次連續舉辦7期省部級幹部專題研討班,開辦省部級幹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高級研修班,在廳局級幹部進修班中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專題和理論研修班,在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和各類班次進一步突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學內容等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歷史地位和世界意義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內涵——「八個明確」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中,「八個明確」基本內涵是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的頂層設計,為我們明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
    從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根據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的歷史性變革、世界形勢的變化、根據現實環境條件對中國共產黨執政提出的新要求、根據我國「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等等,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鮮明的主題,進行了理論和實踐探索,系統回答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科學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一個基礎性的重大論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一個完整的新概念,不能脫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孤立地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一般的修飾詞,而是對新時代的定性、定位。  第一,這個新時代的制度定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不是別的什麼主義。
  • 如何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思想內涵十分豐富,既包括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各方面的基本問題,也包括對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
  • 甄佔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編寫工作情況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的編寫工作,是在中央領導同志和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的關心指導下進行的,是黨的十九大以後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校(院)委會和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長何毅亭同志直接組織、舉全校(院)之力實施的頭號工程,是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貫徹工作的實際行動。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以一系列原創性戰略性重大思想觀點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今天我們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就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從中汲取科學智慧和理論力量,用以涵養正氣、淬鍊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
  • 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這是理論的真正價值和意義所在,也是推進理論創新的內在要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堅持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理論品格的典範,是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典範。  就理論創新廣度而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通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大組成部分,貫通歷史、現實和未來,貫通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軍治國等各個領域,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時代課題,包括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
  • 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原標題: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黨的十九大報告鮮明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們黨準確把握我國發展新特點新要求作出的一個重大政治判斷,對於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是十九大報告立論的重要依據,也是貫穿報告全篇、具有統領性作用的重大理論創新亮點。
  • 從基本方略中透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要旨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的十四個方面的主要內容與基本方略,全方位概括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表明了黨對自身歷史使命和國家發展方向的充分自覺。因此,梳理其內涵主旨與邏輯關聯,將為準確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闡釋歸納其指導意義與實踐價值,提供有益的分析視角。
  • 從六大維度全面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我們可以從六大維度全面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即:世界變局維度、新時代維度、中華民族復興維度、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維度、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維度、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維度。前三個維度,關係到當代中國與世界、與時代的重大課題。後三個維度,關係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課題。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基本內涵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深入研究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要地位、核心內容、總目標、基本原則、根本保證等基本問題,集中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個根本性問題,標誌著我們黨已經形成了系統完整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 ...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劃時代的思想火炬——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方位無疑是新時代,而這個新時代的基本指向是中國發展新的歷史階段,是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新的歷史跨越,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的歷史進程。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演變與內涵升華
    如此,「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概念的內涵得以充實和拓展。當然,中共十三大報告並未就這些衍生提法展開具體論述,但對「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進行了初步說明。中共十三大報告指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現代化建設相結合的產物,是紮根於當代中國的科學社會主義。它是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統一認識、增強團結的思想基礎,是指引我們事業前進的偉大旗幟。」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理論創新的三個維度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我們黨推動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這一理論的創新性,我們可以從理論範疇創新、理論板塊創新和方法論創新三個維度來把握。  理論範疇創新  範疇,是反映事物本質和普遍聯繫、學科理論邏輯藉以推演的基本術語。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本體論、認識論與方法論研究...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本體論、認識論與方法論研究》開題論證會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陳鍊)10月28日,由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黃力之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2020年度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本體論、認識論與方法論研究」及由朱葉楠博士主持的中共中央組織部委託的同名課題開題論證會在中共上海市委黨校舉行。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方法論體系
    黨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論創新、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最深遠的歷史貢獻,是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全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從理論看,既然該思想是一個內涵豐富、邏輯嚴密的科學體系,那它自然內含有相應的方法論。
  • 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內涵
    黨的十七大的一個重大理論貢獻,就是明確提出並系統闡發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內涵豐富而深刻,意義重大而深遠。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必須深入學習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