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第一學霸家族有多強?朱棣文:獲得諾貝爾獎只是和家人打平了

2020-09-18 百年磨一劍

無論是在哪個領域中,「家族」都是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頭銜。比如尼古拉斯·凱奇、《教父》導演科波拉所在的科波拉家族(演藝世家);創辦了芝加哥大學、標準石油公司的洛克菲勒家族(金融家族);蘇洵、蘇轍、蘇軾的北宋蘇家(文學世家)等等。

而在科學、文化領域,也有這樣一個家族,其被稱為「華人第一學霸家族」。這個家族最出名的人就是朱棣文。朱棣文是全球著名的物理學家,1976年,他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博士學位後,留任進行著博士後研究,此後進入貝爾電話實驗室做研究。1987年,他受聘成為史丹福大學物理和應用物理學教授,是史丹福大學第一位華裔教授。

1997年,朱棣文因發明了用雷射冷卻和俘獲原子的方法,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此外,朱棣文還是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曾擔任美國能源部部長、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發展合作組織副主席等重要職位。

然而,這樣一位頂尖科學獎,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生活在一個傑出人才眾多的家庭中,你常常會感覺到自己是一個笨蛋。」從這兒就能預感到,這個家族一定非常厲害。

李書田(外祖父),康奈爾大學博士,國民政府教育部長,中國近代水利科學的開拓者之一。「李書田獎」也是歷史上第一個以中國人命名的國際科技獎項。

朱汝瑾(父親),麻省理工學院化工博士,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曾經擔任3所美國高校的教授,以及60多家石油、化學、飛彈、太空公司的顧問。

李靜貞(母親),麻省理工學院工商管理博士,曾任天津大學校長。

朱築文(哥哥),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史丹福大學醫學系教授。

朱欽文(弟弟),哈佛大學法學博士,美國頂尖律師,曾獲得「南加州第一強律師」的稱號。

以上還只是朱棣文的直系親屬,據統計,朱棣文的家族一共出了12位博士,且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比如朱棣文的二姑朱汝華,是芝加哥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也是美國化學家協會史上第一位女性主席。

在這樣一個「常春藤收割機」家族,朱棣文還曾小小自卑過。他曾在採訪中表示,家中都是成功得可怕的人,哥哥弟弟一共有6個高等學歷,而自己只有一個。在他眼中,自己獲得諾貝爾獎的意義之一,就是和家人打平了。

相關焦點

  • 美籍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崔琦偕家人回家鄉寶豐省親
    □本報記者中原三農網記者丁需學通訊員楊國棟劉楓    本報訊4月22日上午,闊別家鄉六十三載的美籍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崔琦教授,偕夫人琳達女士、女兒朱迪思·崔、女婿彼得·達爾以及外孫女斯黛拉、阿格尼絲回到家鄉寶豐縣肖旗鄉範莊村,與久別的父老鄉親們拉家常、憶往事、話鄉情。
  • 你知道有多少華人獲得諾貝爾獎嗎?
    說起諾貝爾獎,很多人可能都聽過楊振寧、李政道、莫言、屠呦呦等幾位的大名,但是華人(包括中國人和華裔外國人)到底有多少個獲得過諾貝爾獎的你知道嗎?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李政道和楊振寧是首兩位獲諾貝爾獎的中國籍人士。
  • 12位獲得諾貝爾獎華人名單
    圖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1 楊振寧(1922.10.1 - ) Chen-Ning Franklin Yang 美籍華人,生於中國安徽合肥,父親楊武之是芝加哥大學的數學博士,1942年畢業於昆明的西南聯合大學,他與李政道提出了宇稱不守恆理論,並與其共同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是最早的華人諾貝爾獎得主。
  • 為什麼中國很少諾貝爾獎獲得者?聽華人「諾獎」得主朱棣文怎麼說
    作為擁有355項專利的擁有者,這個名字您一定不陌生,他就是諾貝爾獎的創立者諾貝爾。而「諾貝爾」獎更是對一個科學家、一個學者所獲成就的最大認同,然而國外頻頻獲獎,可中國人很少有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原因是什麼,聽華人「諾獎」得主朱棣文怎麼說。
  • 11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諾貝爾獎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有聲望的獎項,今天為您盤點11位至今已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朱棣文(1948年生於美國密蘇裡州聖路易斯,華裔美國人,1997年因「發展了用雷射冷卻和捕獲原子的方法高行健(1940年生於江西贛州, 法籍華裔作家,200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華人作家)
  • 11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諾貝爾獎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有聲望的獎項,今天為您盤點11位至今已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年因「發展了用雷射冷卻和捕獲原子的方法」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崔琦
  • 盤點12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他與李政道提出了宇稱不守恆理論,並與其共同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是最早的華人諾貝爾獎得主。  楊振寧現居於北京清華大學。     他成為繼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之後,第六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
  • 細數11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這才是我們真正的榜樣!
    不知道大家最近應該都被日本十八年裡拿十八枚諾貝爾獎的消息給震驚了。進入21世紀以後的這18年裡日本誕生了18位諾獎得主,平均年均一人。除歐美諸國之外,日本是獲得諾貝爾獎人數最多的國家。達到「21世紀前50年獲得30個諾貝爾獎」的目標幾無懸念。而相信大家看到這裡心裡多少也會納悶,既然日本有這麼多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那麼中國呢?
  • 中國有多少人獲得過諾貝爾獎提名?他竟然獲得諾貝爾獎跨界提名!
    我們大家都知道諾貝爾獎是國際上最重要的獎項之一,被公認當時科學成就的最高榮譽。逐漸反映出整個國家或地區整體科學水平,最大程度地代表了所在領域的最高水平。諾貝爾獎創立於1900年,在這100年中有哪些華人華僑和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呢?他們當中有多少受過民國教育呢?
  • 先後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都有哪些?
    1957年,他31歲時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的這項發現,由吳健雄的實驗證實。李政道和楊振寧是最早獲諾貝爾獎的華人。  1974年5月30日會見毛澤東主席時,建議在中國科技大學開設少年班,受到採納。
  • 最傑出的諾貝爾獎華人得主
    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6、崔琦:崔琦,1939年2月28日出生於中國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
  • 諾獎得主朱棣文:樂於熱愛,當下即未來
    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出席。因「發明了用雷射冷卻和捕獲原子的方法」,獲得1997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或許在大多數人眼裡,朱棣文幸運地走上了人生坦途;但他認為,更重要的是「我從未為未來擔憂,因為我樂在其中」。無數年輕人們都在思考著:未來要做什麼?擔心自己能夠掙多少錢?賺的錢又夠多嗎?朱棣文給出了對年輕人們所期待著的「財富自由」的新定義:有衣可穿,有屋可住,有車可行,不必奢侈,那你就會脫離財富的束縛而感到自由。
  • 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 Chinese Nobel Prize Winners
    通過對暨南大學推出的慕課《諾貝爾獎解析-醫學篇》的學習後,該推文是對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簡要總結及引發的思考
  • 高行健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作家
    中國作家莫言獲得本屆諾貝爾文學獎,不少國人的情意結得到紓解,終於圓夢。  莫言不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即使在文學獎的領域,早有了高行健。高行健當年獲獎,內地官方低調處理,原因是他的作品在國內向來沒有獲廣泛推崇,部分更曾被禁,他又自我流放法國,成為法籍華人,與早前獲得物理學獎的外籍華人一樣,不屬於中國公民,他的獲獎,不能標誌國內社會主流獲得諾獎象徵的西方社會價值觀推崇。  不少中國人,對於沒有主流作家躋身諾貝爾獎殿堂,有一種難解的情意結。
  • 莊小威或當選中科院外籍院士 曾師從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
    據中國科大官網的消息稱,莊小威博士曾經師從朱棣文教授。朱棣文是繼楊振寧、李政道等之後的第5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美籍華裔科學家,也是首位掌管美國能源部的華裔。界面新聞了解到,莊小威出生於江蘇省如皋市,15歲時從蘇州中學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在中國教育界有「千年學府」之稱的蘇州中學,其前身是由範仲淹創辦的蘇州府學。
  • 那些獲得過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中國數字科技館
    《科學畫報》在80年的辦刊歷程中,形成了通俗生動、圖文並茂地介紹最新科技知識,形式多樣地普及科學技術的特點,對提高廣大群眾的科學水平,啟發青年愛好科學、投身科學事業起了很大的作用,當今的不少著名學者、教授、科學家,青少年時代都曾受到它的薰陶和啟發。
  • 朱棣文:我有一些人生經驗,和年輕科學家分享
    朱棣文在演講中,與年輕科學家分享了科研和生活中的一些人生經驗。因「發明了用雷射冷卻和捕獲原子的方法」,獲得1997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還有一種,我稱之為『全球同理心』,它不局限於你的朋友、家人或社區。」而後,朱棣文以氣候變化為例來解釋,究竟什麼是全球同理心:過去的二十年裡,出於興趣,朱棣文開始關注氣候變化議題,隨著閱讀和討論的深入,他認為自己或許應該跳出既有研究領域,更為實際地作出貢獻。
  • 朱棣文:我有一些人生經驗,和年輕科學家分享
    朱棣文在演講中,與年輕科學家分享了科研和生活中的一些人生經驗。人物介紹:朱棣文(Steven Chu),美國華人物理學家,曾任美國能源部部長,現任美國科學促進會主席。因「發明了用雷射冷卻和捕獲原子的方法」,獲得1997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我要上觀網|你見過的學霸有多強?
    【觀察者網 文/陳雅莉】日前,科學領域的第一巨獎「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S)揭曉,兩名80後的中國數學家——惲之瑋和張偉都獲得了其中的「數學新視野獎」。觀網的一篇文章就寫過,被稱為YUN神的惲之瑋到底有多強。
  • 朱棣文一家12位博士:家風傳承和個人奮鬥,究竟哪個更重要?
    自古以來,家學淵源深厚的家族很多,一門多才子的情況也並不少見。從古代的「三蘇」「三曹」,以及西方的大仲馬、小仲馬父子,到當代出了12位博士,其中有一位還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朱棣文家族」,都是典型的書香門第。朱棣文家族是近代乃至現代赫赫有名的學者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