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11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這才是我們真正的榜樣!

2020-11-27 騰訊網

不知道大家最近應該都被日本十八年裡拿十八枚諾貝爾獎的消息給震驚了。

進入21世紀以後的這18年裡日本誕生了18位諾獎得主,平均年均一人。除歐美諸國之外,日本是獲得諾貝爾獎人數最多的國家。達到「21世紀前50年獲得30個諾貝爾獎」的目標幾無懸念。

而相信大家看到這裡心裡多少也會納悶,既然日本有這麼多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那麼中國呢?

又有多少的中國華人獲得諾貝爾獎呢?

不要著急,下面就給大家盤點一下或者諾貝爾獎的11位中國華人。雖然目前他們有些已經移民到國外,甚至也有去世了的,但誰也不能否認他們獲得的成就,已經做出的貢獻!

1、李政道

李政道1935年出生於臺灣,是美亞生物科技公司創始人之一,美籍華裔科學家,免疫基因學者、美籍華人李政道博士是美國骨髓資料庫的創始人,被譽為"血清之父",是著名的骨髓移植配型、幹細胞臨床實驗室專家。

李政道在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2、楊振寧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於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學家。

楊振寧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了裡程碑性的貢獻。20世紀50年代和R.L.米爾斯合作提出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統計物理方面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開闢了量子可積系統和多體問題研究的新方向等。

於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3、丁肇中

丁肇中,男,1936年1月27日生於美國密西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國山東省日照市,實驗物理學家。

1974年發現第4種夸克的束縛態—J粒子,因此貢獻,1975年被美國政府授予洛侖茲獎,1976年被授予諾貝爾物理獎;1977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79年發現膠子噴注;1989年確定三代中微子種類的數目只有三代;1994年起領導AMS實驗在空間尋找反物質和暗物質,同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4、李遠哲

李遠哲1936年11月29日出生於臺灣省新竹市,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美籍中國臺灣人。

李遠哲主要從事化學動態學的研究,在化學動力學、動態學、分子束及光化學方面貢獻卓著。

於1986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5、朱棣文

朱棣文1948年2月28日生於美國密蘇裡州聖路易斯,美國第12任能源部部長。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現任史丹福大學物理學教授。

朱棣文從事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尖端的雷射致冷捕捉技術研究,有著非常廣泛的實際用途,這項研究為幫助人類了解放射線與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特別是深入理解氣體在低溫下的量子物理特性開闢了道路。

6、崔琦

崔琦,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人,第六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美籍華人科學家。

1998年解釋了電子量子流體這一特殊現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電子量子流體現象的發現是量子物理學領域內的重大突破,它為現代物理學許多分支中新的理論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7、高行健

高行健祖籍江蘇泰州,1940年生於江西贛州1962。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專業,1987年移居法國,1997年取得法國國籍。

200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並因此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華人作家。直至2010年,他的作品已經被譯為36種文字。

8、錢永健

錢永健,1952年2月1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祖籍中國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是「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的堂侄。200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之一,美國生物化學家。

2008年,與美國生物學家馬丁·沙爾菲和日本有機化學家兼海洋生物學家下村修2名科學家以綠色螢光蛋白的研究獲得該年度諾貝爾化學獎。

2016年8月24日,錢永健在美國俄勒岡州逝世,享年64歲。

9、高錕

高錕生於江蘇省金山縣(今上海市金山區),華裔物理學家、教育家,光纖通訊、電機工程專家,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擁有英國、美國國籍並持中國香港居民身份,華文媒體譽之為「光纖之父」、普世譽之為「光纖通訊之父」。

2009年,高錕因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於光學通信方面」作出突破性成就,獲得 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8年9月23日,高錕在香港逝世,享年84歲。

10、莫言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亦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2011年憑藉小說《蛙》獲得茅盾文學獎。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通過 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11、屠呦呦

屠呦呦,女,藥學家。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在醫學院藥學系生藥專業學習。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

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相關焦點

  • 11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諾貝爾獎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有聲望的獎項,今天為您盤點11位至今已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高行健(1940年生於江西贛州, 法籍華裔作家,200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華人作家
  • 11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諾貝爾獎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有聲望的獎項,今天為您盤點11位至今已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也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華人作家) 錢永健(1952年2月1日-
  • 12位獲得諾貝爾獎華人名單
    1 楊振寧(1922.10.1 - ) Chen-Ning Franklin Yang 美籍華人,生於中國安徽合肥,父親楊武之是芝加哥大學的數學博士,1942年畢業於昆明的西南聯合大學,他與李政道提出了宇稱不守恆理論,並與其共同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是最早的華人諾貝爾獎得主。
  • 盤點12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他與李政道提出了宇稱不守恆理論,並與其共同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是最早的華人諾貝爾獎得主。  楊振寧現居於北京清華大學。  4  李遠哲(1936.11.29 - )  Yuan Tseh Lee  生於中國臺灣省新竹市,先後就讀於新竹國民小學、新竹中學;1959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化學,1961年在臺灣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
  • 從街頭擦鞋到競選美國總統,這位華人的奮鬥史,才是真正的美國夢
    但是華裔已經在競選總統這條路上努力了,2020年那位要給「每個18歲美國公民每個月發1000美元」的楊安澤,就是歷史上第二位參與美國總統競選的華人。 鄺友良在這一時期成為了美國歷史上首位華裔參議員,後來又成為了首位國會議員。並且在1964年和1968年兩次參選美國總統選舉。在1964年他成為第一位在共和黨黨內初選中獲得選票的亞裔候選人,並獲得了夏威夷州及阿拉斯加州代表團的選票。儘管因為票數原因最終沒有競選成功,但鄺友良的這些壯舉還是被記錄在美國國會,成為華人參政歷史的見證。
  • 盤點:曾經獲得過諾貝爾獎的11位中國(華)人
    作為世界學術界含金量最高的獎項,諾貝爾獎的授予者通常被認定為在世界科技發展的進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那麼在過年的百年時間中,我們中國人和中國華人共有多少獲得過諾貝爾獎呢,下面給大家進行簡單介紹。
  • 那些獲得過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因發現了青蒿素而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李政道,1926年11月25日生於上海,江蘇蘇州人,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因在宇稱不守恆、李模型、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撲孤立子場論等領域的貢獻聞名。
  • 「數說」諾貝爾物理學獎:歷史上僅3位女性獲獎,12位華人獲獎
    1895年11月27日,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籤署了他最後的遺囑,將他最大的財富分給了一系列獎項——諾貝爾獎。正如諾貝爾在遺囑中所述,其中一部分是獻給"在物理學領域做出最重要的發現或發明的人"。
  • 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
    文 | 海豚女王01、諾貝爾獎的由來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代表某一行業或者學術的最高成就,能夠獲得這個獎項的人都是站在科研金字塔的人。那麼,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小編帶你來一起了解。02、楊振寧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於安徽合肥,根據家族族譜:「家,邦,克,振」排列,楊振寧為「振」字輩,出生的時候剛好父親在懷寧教書,這就是楊振寧名字的由來。
  • 中國有多少人獲得過諾貝爾獎提名?他竟然獲得諾貝爾獎跨界提名!
    我們大家都知道諾貝爾獎是國際上最重要的獎項之一,被公認當時科學成就的最高榮譽。逐漸反映出整個國家或地區整體科學水平,最大程度地代表了所在領域的最高水平。諾貝爾獎創立於1900年,在這100年中有哪些華人華僑和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呢?他們當中有多少受過民國教育呢?
  • 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
    文 | 海豚女王01、諾貝爾獎的由來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代表某一行業或者學術的最高成就,能夠獲得這個獎項的人都是站在科研金字塔的人。,那麼大概在11月份的時候,頒獎委員就會打電話給你訂頭等艙機票,然後等你下了飛機,就有瑞典大使館的人來迎接你,給你賓至如歸的感覺。
  • 楊振寧、李政道才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代表著科學界的最高學術水平的諾貝爾獎誕生已一百多年了,獎勵在各個領域中「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900多個,而獲獎的中國科學家或華人科學家卻屈指可數。就這寥寥無幾的幾位,大多數國人也難述其詳,不過對楊振寧和李政道這兩位科學家倒是比較熟悉。
  • 你知道有多少華人獲得諾貝爾獎嗎?
    說起諾貝爾獎,很多人可能都聽過楊振寧、李政道、莫言、屠呦呦等幾位的大名,但是華人(包括中國人和華裔外國人)到底有多少個獲得過諾貝爾獎的你知道嗎?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李政道和楊振寧是首兩位獲諾貝爾獎的中國籍人士。
  • 高行健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作家
    中國作家莫言獲得本屆諾貝爾文學獎,不少國人的情意結得到紓解,終於圓夢。  莫言不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即使在文學獎的領域,早有了高行健。高行健當年獲獎,內地官方低調處理,原因是他的作品在國內向來沒有獲廣泛推崇,部分更曾被禁,他又自我流放法國,成為法籍華人,與早前獲得物理學獎的外籍華人一樣,不屬於中國公民,他的獲獎,不能標誌國內社會主流獲得諾獎象徵的西方社會價值觀推崇。  不少中國人,對於沒有主流作家躋身諾貝爾獎殿堂,有一種難解的情意結。
  • 血統加法律,楊振寧、李政道才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代表著科學界的最高學術水平的諾貝爾獎誕生已一百多年了,獎勵在各個領域中「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900多個,而獲獎的中國科學家或華人科學家卻屈指可數。就這寥寥無幾的幾位,大多數國人也難述其詳,不過對楊振寧和李政道這兩位科學家倒是比較熟悉。
  • 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全世界60位獲獎,其中2位華裔數學家
    他們是目前唯一獲得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Fields Medal)的華裔數學天才。他們就是——數學家丘成桐和陶哲軒。截至2018年全世界獲得菲爾茲獎(Fields Medal)的數學家總共只有60位,其中2位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
  • 那些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的華人科學家
    今天,材料人梳理幾位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的國內外華人科學家。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結果公布,獎項同時授予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醫學家本庶佑,以表彰他們在癌症免疫治療方面所作出的貢獻。然而,卻有很多記者和學者在為華人科學家、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免疫學教授陳列平。
  • 那些獲得過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
  • 我們的榜樣——《榜樣3》
    於2018年11月26日,觀看了由中央組織部和中央電視臺聯合推出的「兩優一先」、「兩學一做」系列特別節目之一——《榜樣3》。節目中每一位在自己崗位上默默奉獻,為了國家、為了自己的家園、為了同胞克服艱難、努力工作的每一位中國中產黨員讓我們明白了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榜樣」。
  • 細數英國的OG院校!
    2021年的申請季馬上就要到啦,大多數申請英國留學的同學都開始著手選擇英國院校了,除了學校排名、優勢專業以外,學校的名氣和成立時間也可以作為擇校因素之一,但是網上隨手一查,可能就是」英國老牌院校」的標籤,今天立思辰留學雲小編就給大家細數英國本土的OG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