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那些獲得過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

2021-02-13 蚌埠青年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因發現了青蒿素而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李政道,1926年11月25日生於上海,江蘇蘇州人,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因在宇稱不守恆、李模型、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撲孤立子場論等領域的貢獻聞名。1957年,李政道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生於安徽合肥三河鎮。1956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共同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丁肇中,祖籍山東省日照市濤雒鎮,丁肇中曾發現一種新的基本粒子,並以物理文獻中習慣用來表示電磁流的拉丁字母「J」將那種新粒子命名為「J粒子」。

1976年,丁肇中獲1976年諾貝爾物理獎。

李遠哲,1936年11月29日出生於臺灣新竹。1986年,李遠哲和哈佛大學的達德利·赫希巴赫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約翰·波拉尼三人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們應用交叉分子束實驗方法在反應動力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李遠哲研究:把交叉分子束實驗方法應用於一般的化學反應,特別是研究較大分子的化學反應;利用雷射激發已被加速但尚未碰撞的分子或原子,以此控制發生化學反應的類型。李遠哲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中國臺灣人。崔琦,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人,第六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1998年,崔琦解釋了電子量子流體這一特殊現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高行健,1940年1月4日出生於江西贛州,祖籍江蘇泰州。2000年,高行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華語作家。



錢永健,1952年2月1日出生,祖籍浙江杭州,2008年,錢永健與美國生物學家馬丁·沙爾菲和日本有機化學家兼海洋生物學家下村修,以綠色螢光蛋白的研究獲得該年度諾貝爾化學獎。

高錕,1933年11月4日出生於上海,祖籍江蘇金山(上海市金山區)。2009年,76歲的高琨因"開創性的研究與發展光纖通訊系統中低損耗光纖"而獲得諾貝爾獎。

相關焦點

  • 那些獲得過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中國數字科技館
    《科學畫報》在80年的辦刊歷程中,形成了通俗生動、圖文並茂地介紹最新科技知識,形式多樣地普及科學技術的特點,對提高廣大群眾的科學水平,啟發青年愛好科學、投身科學事業起了很大的作用,當今的不少著名學者、教授、科學家,青少年時代都曾受到它的薰陶和啟發。
  • 那些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的華人科學家
    今天,材料人梳理幾位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的國內外華人科學家。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結果公布,獎項同時授予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醫學家本庶佑,以表彰他們在癌症免疫治療方面所作出的貢獻。然而,卻有很多記者和學者在為華人科學家、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免疫學教授陳列平。
  • 你知道有多少華人獲得諾貝爾獎嗎?
    說起諾貝爾獎,很多人可能都聽過楊振寧、李政道、莫言、屠呦呦等幾位的大名,但是華人(包括中國人和華裔外國人)到底有多少個獲得過諾貝爾獎的你知道嗎?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李政道和楊振寧是首兩位獲諾貝爾獎的中國籍人士。
  • 11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諾貝爾獎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有聲望的獎項,今天為您盤點11位至今已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李政道(1926年生於上海,美籍華裔物理學家,1957年,與楊振寧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高行健(1940年生於江西贛州, 法籍華裔作家,200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華人作家
  • 11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諾貝爾獎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有聲望的獎項,今天為您盤點11位至今已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楊振寧(1922年生於安徽合肥,1957年,與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12位獲得諾貝爾獎華人名單
    1 楊振寧(1922.10.1 - ) Chen-Ning Franklin Yang 美籍華人,生於中國安徽合肥,父親楊武之是芝加哥大學的數學博士,1942年畢業於昆明的西南聯合大學,他與李政道提出了宇稱不守恆理論,並與其共同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是最早的華人諾貝爾獎得主。
  • 研究外賣路線 山東中學生獲「華人青少年諾貝爾獎」
    山東一中學生獲「華人青少年諾貝爾獎」&nbsp&nbsp&nbsp&nbsp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12月23日訊(記者 陳洋洋)「外賣路線咋規劃能送得更快?」這樣一個「接地氣」的話題研究讓一位山東小夥在全球比賽中脫穎而出。近日,山東省實驗中學學生王雨舟在一項全球中學科學獎總決賽中獲獎,該科學獎被譽為「華人青少年的諾貝爾獎」。
  • 盤點12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他與李政道提出了宇稱不守恆理論,並與其共同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是最早的華人諾貝爾獎得主。  楊振寧現居於北京清華大學。一個成功的科學家必出於一個開放的社會,多元包容的價值是關鍵。」  4  李遠哲(1936.11.29 - )  Yuan Tseh Lee  生於中國臺灣省新竹市,先後就讀於新竹國民小學、新竹中學;1959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化學,1961年在臺灣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
  • 高行健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作家
    中國作家莫言獲得本屆諾貝爾文學獎,不少國人的情意結得到紓解,終於圓夢。  莫言不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即使在文學獎的領域,早有了高行健。高行健當年獲獎,內地官方低調處理,原因是他的作品在國內向來沒有獲廣泛推崇,部分更曾被禁,他又自我流放法國,成為法籍華人,與早前獲得物理學獎的外籍華人一樣,不屬於中國公民,他的獲獎,不能標誌國內社會主流獲得諾獎象徵的西方社會價值觀推崇。  不少中國人,對於沒有主流作家躋身諾貝爾獎殿堂,有一種難解的情意結。
  • 盤點:曾經獲得過諾貝爾獎的11位中國(華)人
    ,其中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美國癌症學家威廉·凱林、英國醫學家彼得·拉特克利夫和美國醫學家格雷格·塞門扎;物理學獎授予了美國科學家詹姆斯·皮布爾斯以及兩位瑞士科學家米歇爾·馬約爾和迪迪埃·奎洛茲。作為世界學術界含金量最高的獎項,諾貝爾獎的授予者通常被認定為在世界科技發展的進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細數11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這才是我們真正的榜樣!
    不知道大家最近應該都被日本十八年裡拿十八枚諾貝爾獎的消息給震驚了。進入21世紀以後的這18年裡日本誕生了18位諾獎得主,平均年均一人。除歐美諸國之外,日本是獲得諾貝爾獎人數最多的國家。達到「21世紀前50年獲得30個諾貝爾獎」的目標幾無懸念。而相信大家看到這裡心裡多少也會納悶,既然日本有這麼多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那麼中國呢?
  • 那些「錯失」諾獎的華人科學家們
    ,華人科學家張鋒在其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將這項基因編輯技術引入到了哺乳動物體系中,但卻沒有獲得這一次的諾獎。今天我們就借著諾獎最後的一點餘溫,給大家聊聊這些華人科學家。但是這其中他們受到的待遇是否公正,就要留待諸位來判斷了。
  • 中國有多少人獲得過諾貝爾獎提名?他竟然獲得諾貝爾獎跨界提名!
    我們大家都知道諾貝爾獎是國際上最重要的獎項之一,被公認當時科學成就的最高榮譽。逐漸反映出整個國家或地區整體科學水平,最大程度地代表了所在領域的最高水平。諾貝爾獎創立於1900年,在這100年中有哪些華人華僑和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呢?他們當中有多少受過民國教育呢?
  • 問鼎能源界「諾貝爾獎」 華人科學家王中林獲埃尼獎
    問鼎能源界「諾貝爾獎」 華人科學家王中林獲埃尼獎 2018年07月28日 10:14   來源:新民晚報   參與互動
  • 諾貝爾獎預測名單又有華人
    原標題:諾貝爾獎預測名單又有華人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季節,諾貝爾基金會宣布今年將在10月5日到12日開獎,與往年一樣,湯森路透集團又趕在此前發布了年度引文桂冠獎名單,這也被看作是一份諾獎預測名單。
  • 中國有幾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
    (李遠哲·化學獎; 1936年生於臺灣,美籍華人(因後來在臺灣從政而放棄美國國籍)1986年,李遠哲和哈佛大學的達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約翰-波拉尼三人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們應用交叉分子束實驗方法在反應動力學方面的研究成果。)
  • 說說那些獲得「諾貝爾獎」科學偉人的故事
    那個叫路易斯·阿爾瓦雷斯的物理學家,是那個叫沃爾特·阿爾瓦雷斯的地質學家的父親,在幫助兒子得到偉大科學成就的10年之前,他曾經獲得196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二) 那些刨了一輩子石頭的人們東非古人類發源地的研究,由一個叫路易斯的英國人開創。他早年到東非尋找早期人類化石遺蹟時,多數專家認為是胡鬧。
  • 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
    2020年諾貝爾獎獲獎人員已經揭曉,到底是哪些人獲得該榮耀呢?那麼,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小編帶你來一起了解。02、楊振寧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於安徽合肥,根據家族族譜:「家,邦,克,振」排列,楊振寧為「振」字輩,出生的時候剛好父親在懷寧教書,這就是楊振寧名字的由來。
  • 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
    文 | 海豚女王01、諾貝爾獎的由來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代表某一行業或者學術的最高成就,能夠獲得這個獎項的人都是站在科研金字塔的人。>那麼,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也提到過諾貝爾獎,在當時,中國還沒有人獲得該殊榮,未免是一件遺憾。但是楊振寧卻和父親表示,自己以後一定要拿諾貝爾獎,原本以為是童年無忌的一句話,沒想到楊振寧真的兌現了。
  • 「能源界諾貝爾獎」頒發 華人科學家首次摘得
    來源:中國科技網北京時間10月22日下午5時,世界能源領域最高獎、被譽為「能源界諾貝爾獎」的埃尼獎(Eni Award)在義大利羅馬市奎裡納爾宮頒發,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王中林等科學家獲得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