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街頭擦鞋到競選美國總統,這位華人的奮鬥史,才是真正的美國夢

2020-12-08 騰訊網

1、

從街頭擦鞋到競選美國總統

按照美國的法律,只要是年滿35周歲,在美國出生並居住14年以上的人,就可以競選美國總統。在美國不算長的歷史裡,誕生過愛爾蘭裔、德裔、荷蘭裔和非洲裔的總統,很可惜目前還沒有華裔總統。

但是華裔已經在競選總統這條路上努力了,2020年那位要給「每個18歲美國公民每個月發1000美元」的楊安澤,就是歷史上第二位參與美國總統競選的華人。

在楊安澤之前,還有一位華人參與了總統競選,並且比起毫無政治經驗的楊安澤,這位華人擔任了17年的美國國會議員,堪稱華人參政的先鋒和典範,他就是鄺友良。

鄺友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成就,不僅僅是參與競選了美國總統,或者是擔任了17年的國會議員,而是他從底層一路奮鬥的經歷。

1906年,鄺友良出生在美國夏威夷的一個貧民窟裡。鄺友良的父親是清末從廣東中山被「賣豬仔」到美國的契約工,在夏威夷的種植園裡做甘蔗工人,母親則是女僕。

因為家庭貧困,從4歲開始,鄺友良就要跟隨著哥哥姐姐去幹活賺錢。從小學到中學,鄺友良都是一邊讀書,一邊送外賣、送報紙、在街頭擦皮鞋來賺取自己的學費,即便如此,他還是因為交不起學費而沒能進入大學。

輟學之後,他想盡一切辦法賺錢,做過搬運工、汽車售票員、導遊、雜誌編輯、小商販……最多的時候一個星期有25種收入,在賺夠了學費之後,他考入了夏威夷大學,還是一邊讀書一邊工作,不僅順利完成了學業,還小有盈餘,給自己買了一輛二手的福特汽車。

大學畢業後的鄺友良,在當地一家水務公司工作,但他一直有個願望,就是能成為一名律師。美國是法治社會,律師在美國社會的地位很高,不僅賺錢多,許多政治人物甚至總統都是律師出身。

但當時的鄺友良或許沒有想到那麼遠,想成為律師的初衷,可能是為了完成階級的跨越。

在準備了幾年之後,鄺友良如願以償考入了哈佛大學法學院,在29歲的時候,獲得了法學博士學位。

但是,就當他拿著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學位這塊「金字招牌」,想要在美國的法律界一展拳腳的時候,他發現:種族歧視還是難以跨越的鴻溝。

因為他亞裔的身份,當地的律師事務所都不願意聘用他,難道辛辛苦苦拿到的博士學位,沒有可以施展的地方嗎?難道就因為亞裔身份,他的美國夢就要破碎了嗎?

2、

面對歧視迎難而上,

為亞裔爭取權利

鄺友良剛剛拿到博士學位的年代,正處於美國對亞裔、華裔種族歧視最為嚴重的年代。

那時臭名昭著的《排華法案》還在運行當中,拒絕了所有階層的華人移民入境,並且將限制擴展到了其他亞洲的種族團體。「黃禍論」在美國這些西方國家盛行,這個時候華人最具代表的形象,是「傅滿洲」,一個精明能幹又陰險狡詐的邪惡天才。

生不逢時的鄺友良,並沒有因為處於一個種族歧視嚴重的時代而氣餒。既然其他律所不願意聘用自己,那他就自己開辦一家律所。

1938年,他和自己的朋友,一位同樣因為亞裔身份不被美國律所接受的日本人三浦勝朗合夥,開辦了自己的律所,進軍美國法律屆。

儘管困難重重,這家律所創辦之後員工從來沒有超過10個人,但卻人才輩出。從這裡走出了兩個州議員、一個檢察官、三個法官,還有一個國會參議員,就是鄺友良自己。

通過開辦律所,鄺友良賺到了第一桶金,有了本錢之後,他開始在商海展現自己的才華。

從1946年開始,鄺友良開始投資,與人合夥買下大塊土地,建立了一個「城市市場購物中心」,進軍商業用地領域。此後十幾年時間,他又投資了貸款、建築、保險、農場、房地產等多個領域,最多時一共擔任了九家公司的總裁,不僅成為夏威夷華人首富,也躋身了當地頂級富豪行列。

在美國,一向是商而優則仕。鄺友良不僅僅是個成功的商人,他還擁有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學位,還有著多年的律師從業經驗,這樣的條件進入美國政壇,易如反掌。

鄺友良在這一時期成為了美國歷史上首位華裔參議員,後來又成為了首位國會議員。並且在1964年和1968年兩次參選美國總統選舉。在1964年他成為第一位在共和黨黨內初選中獲得選票的亞裔候選人,並獲得了夏威夷州及阿拉斯加州代表團的選票。儘管因為票數原因最終沒有競選成功,但鄺友良的這些壯舉還是被記錄在美國國會,成為華人參政歷史的見證。

從40年代開始,《排華法案》被廢止,華人在美國的權益開始逐漸恢復,作為華人參政的代表,鄺友良也為爭取華裔乃至亞裔團體的權益奔走呼號。

1962年,他針對美國境內許多少數族裔在社會上受到的歧視,社會地位低下的現狀,在國會鄭重提出了民權法案,受到了美國民眾的支持。當年就有20萬美國群眾聚集在華盛頓,舉行集會遊行來支持這個民權法案。

1965年,美國國會終於通過了這個法案,並立法規定,取消對亞太地區國家設置歧視性的移民配額,首次允許成年美國公民的父母、子女和兄妹來美實現家庭團聚,還明確規定禁止在公共場所作種族或膚色上的歧視。

在《排華法案》之後,華人能夠將中國的親人接到美國來,並給自己的親人申請美國綠卡,就從此開始,鄺友良在其中可謂功不可沒。

3、

拿起選票,

才是真正的融入美國

作為「華裔參政第一人」,鄺友良的貢獻不僅僅是他的政績,還有榜樣的影響力。在他之後,越來越多的華人開始進入美國政壇。

後起之秀比如曾任美國勞工部部長,現任運輸部長的趙小蘭;曾任商務部長、華盛頓州州長、駐華大使的駱家輝;曾獲諾貝爾獎,任美國能源部部長的朱棣文;還有更多的華人市長、議員不勝枚舉。

華人參政的過程是艱難的,但在美國華人的歷史上,總有榜樣站出來為華人群體爭取權益,推動著華人在美國政治地位的上升。

其中最為津津樂道的例子,除了鄺友良推動了「親屬團聚」,在1987年,由陳香梅、吳先標、李政道等1000多位著名華人聯合推動的爭取華人權益的活動,更是美國華人全面參與政治的高峰。

他們在全美10個大城市同時發表了《華裔公民關於1988大選政治宣言》,指出:「每次選舉, 華裔出錢出力, 為兩黨候選人助選, 捐助的競選經費遠超其人數的比例。然而華裔至今未能在美國政治體系中享有充分參與的機會。比如在聯邦政府的決策階層, 至今未有華裔任職; 華人雖然在科學研究上有卓越的成就, 曾經有四人獲得諾貝爾獎, 但在國家科學委員會中, 至今未有華人擔任委員; 很明顯, 現行的政治資源分配對華人存在著歧視。」

最後, 宣言大聲吶喊: 「不能再容忍這種偏差的待遇!」

這個宣言一出,立即引起了美國社會巨大的轟動,當時兩個總統的候選人,美國共和黨總的布希和民主黨的杜卡基斯都表示願意接受宣言提出的要求。而在布希獲勝當選總統之後,他也履行了諾言,任命亞公職人員200多名, 其中60%左右是華裔, 如交通部部長趙小蘭、內政部國際事務副助理韓錦嫦、總統辦公室亞裔聯絡委員會主席祖炳民、美國駐尼泊爾大使張之香等。

這個宣言代表著更多華人群體的政治覺醒,此後美國華人參政,行使自己的公民政治權利也越來越普遍。

這也再次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在美國,想要權益就要靠自己去爭取,像鄺友良、陳香梅、李政道這樣的社會名流,要利用自己的社會影響力去爭取,而普通的華人,則要靠自己手中的選票去爭取。

華人自古以來沒有投票的傳統,到了美國之後,也常常對政治漠不關心,只關心自己的小生意,那麼很容易在各方勢力都在積極發聲,爭取自己權益的美國被忽視。

這些年來,也越來越多的華人呼籲自己的族群不再做政治上的「啞裔」,積極參與每次投票,因為只有拿起選票,才算是真正融入美國。也只有這樣,在未來,美國才會有華裔總統的誕生。

相關焦點

  • 美國總統競選也發幣?華裔候選人楊安澤競選代幣MATH即將發布
    作者丨斯諾囧編輯丨門人運營丨一百 小石頭10月10日,據Yang Dividend官方消息,美國華裔總統候選人Andrew Yang(楊安澤)的競選代幣The Andrew Yang Coin,簡稱MATH,即將正式發布,這意味著MATH將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總統競選代幣。
  • 為什麼蓋茨從不競選美國總統?他本人這樣回答
    問題是,既然商人川普能當美國總統,蓋茨為什麼從來沒有參加總統競選呢?2018年,蓋茨曾參加網絡論壇Reddit上的一個問答活動,期間一個網友問蓋茨,「你會考慮參加2020年的總統競選嗎?」蓋茨寫道: 「我不會競選總統,因為我對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以及基金會以外的工作非常投入。」雖然他的回答讓許多網友感到失望,但這位世界第二富豪強調了未來美國總統應該具備的重要能力,比如,必須長遠考慮美國在世界上的角色、解決疾病負擔和成本、應對氣候變化和改善教育等。
  • 「中國夢」和「美國夢」的差異在哪裡?
    隨著北美殖民地反對英國統治者的獨立戰爭的勝利,「美國夢」便開始悄然萌芽——美國要給全世界每一個人均等的機會,只要努力奮鬥,都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當然,早期的「美國夢」只是屬於歐洲移民,而不屬於被他們殺戮的印第安人。 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頒布了《解放宣言》,為「美國夢」的形成構建了精神和物質支撐。
  • 坎耶·維斯特競選美國總統是「壓死金·卡戴珊的最後一根稻草」
    2021-01-07 21:59:51 來源: 大鳥哥 舉報   據最新報導,坎耶·維斯特成為美國總統的夢想破壞了他與金
  • 陳香梅:當過8位美國總統的顧問,「我的一生沒白活」
    但總有人生而不凡,在時代的舞臺之上綻放璀璨的華光,如果說一位華人女性能夠成為8任美國總統的顧問,或許有許多人會認為這是天方夜譚,但這卻已成現實,而實現這一難事的人正是中國女人陳香梅。對於許多對政史感興趣的中國人而言,陳香梅這個名字或許並不陌生,她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作為前美國飛虎隊將軍陳納德的遺孀,她以華裔的身份成為了第一位進入白宮工作的華人,此後更連續成為8任美國總統的顧問。
  • 說唱歌手「侃爺」要競選美國總統,美媒細數他的挑戰,搭檔會是這人嗎?
    新華社資料圖報導稱,韋斯特尚未完成參加大選的關鍵程序,如在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登記或者組建競選團隊等。這麼晚才加入大選也意味著,他在幾個州無法登記為獨立候選人,這是因為得州、新墨西哥州和北卡羅來納州的登記截止日期已經過了,包括佛羅裡達州和紐約州在內的9個州的登記截止日期也即將到來。
  • 《排華法案》下美國華人悲情史—2020美國黑人被殺案引發的思考
    這起悲劇導致了數萬名的非裔美國人走上街頭,舉行示威遊行,抗議美國社會長期存在的種族歧視。事實上,不只是黑人,眾多有色人種在號稱包容的美國從來就沒有得到過真正的尊重,包括華人在內,其中最悲情的要數《排華法案》,這一法律直接導致無數華人生離死別,譜寫了一首首家破人亡的人生悲歌。
  • 美國軍機又墜毀!離競選集會僅有幾十英裡,差點砸到總統面前
    除美國之外,巴西、希臘和加拿大等國都將其裝備到空軍部隊,目前並未出現性能方面的問題,所以美軍此次墜機,很有可能是飛行員操作不當所致。 而更重要的是,此次墜機的事發地點離川普競選集會的地點不到48英裡,差點就砸到總統面前。當時川普在結束最後一場總統辯論後,立馬趕往佛羅裡達州參加競選集會。
  • 白巖松美國耶魯大學的演講:我的中國夢
    央視主持人白巖松編者按:本文是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白巖松2009年3月31日在美國耶魯大學的演講,他以他個人的成長奮鬥為線索,從「家運」折射「國運」,濃縮了40年來中美關係發生的深刻變化,用真情講述了中國人的中國夢。整篇演講樸實無華,以小見大。特以此文,作為我們新欄目「名人演講選粹」的開篇。
  • 巨石強森想競選美國總統:既然大家慫恿了,那我就試試跟川普搶飯碗
    《勇敢者遊戲:決戰叢林》即將上映;隨後又被曝出女友再度懷孕,強森即將再次當爹;做客《艾倫秀》時,他又親口承認將於2024年競選美國總統。同為好萊塢壯漢的代表,施瓦辛格已經成功當選過加州州長;如果強森真的能夠競選成功,想必將成為這個星球上最勵志的壯漢,也將成為美國歷史上最有型的總統吧。「實際上當初我壓根沒想過要參選,」強森指出,「一切源於《華盛頓郵報》的一條新聞,並由此引發了一股極力擁護我去參選的風潮。」
  • 侃爺最後時刻登記成功 將舉辦首場總統競選集會】據美國...
    侃爺最後時刻登記成功 將舉辦首場總統競選集會】據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導,據一份競選文件顯示,美國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加總統競選的知名說唱歌手「侃爺」坎耶·韋斯特,將於當地時間7月19日在南卡州舉行首場競選集會。據報導,韋斯特將在南卡州北查爾斯頓的Exquis活動中心舉辦該次活動,活動只接待已進行登記的民眾。
  • |總統競選|川普|美國總統|...
    2020年12月,選舉人團宣布拜登贏得2020年總統競選的勝利。第45任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帶領下的美國見證了美國和世界的巨變,有評論認為川普對美國的影響將長期存續。伴隨著川普的社交媒體推特帳號被封號,推特成為研究川普治國理政方針的重要資源。從2009年5月至2021年1月,川普在10餘年發布了5.65萬條推特——這些數據背後蘊藏了什麼特徵?又折射出什麼問題?
  •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誰笑到最後?
    總統選舉、國會選舉以及多個州和地方選舉同日舉行,而最受關注的無疑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前副總統喬·拜登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現任總統唐納·川普之間的爭奪。  川普和拜登選前最後一日爭奪「搖擺州」  美國總統選舉日前一天,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現任總統唐納·川普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在「搖擺州」進行「最後一分鐘」拉票活動。
  • 美國總統說服力的悖論:口才重要但並不萬能
    今年7月19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佛羅裡達州的西棕櫚灘演講,在這裡,他需要繼續說服選民選他當總統。今年是美國大選年,謀求連任的歐巴馬和他的對手羅姆尼都已經蓄勢待發。不久前,歐巴馬正式開始了他的競選之旅。不停的演講是競選之旅的主要內容,因此,美國總統普遍被認為是口才極好的人才有能力角逐的。2003年去世的理察·諾斯塔特全美國在總統學研究方面最有影響力的學者。理察生前是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創建者,並擔任過杜魯門、甘迺迪、詹森、柯林頓等歷任美國總統的顧問。在他的著作《總統權力》中,理察提出了一個至今仍被津津樂道的理論:總統的權力就是他的說服力。
  • 一名美國總統競選人被蝙蝠咬傷,發推自嘲將變「蝙蝠俠」參加競選
    【南方+8月9日訊】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除了拜登和川普之外還有一些小黨派會派出競選人參加,美國自由黨就是其中之一。不過自由黨的女總統候選人喬根森(Jo Jorgensen)卻不怎麼順利,因為她被蝙蝠咬傷了,不得不缺席競選活動。她在社交媒體上自嘲自己將變成「蝙蝠女」參加競選辯論。
  • 美國總統候選人,被蝙蝠咬傷了!打上了狂犬病疫苗,被迫在家隔離
    9日,美國今年總統大選一位候選人,竟被蝙蝠咬傷!在新冠病毒疫情的背景下,這一意外事件,受到美國各界廣泛關注。美國的這一位2020總統大選競選者,是專業心理學家、克萊姆森大學講師喬·喬根森。她今年5月被確認為自由黨的總統候選人。她的競選綱領是提倡減少政府對經濟和公共事務的參與。但最近這一意外事件,使她暫時無法參加競選活動。身為自由黨總統候選人的喬·喬根森周五在社交媒體上宣布,她因為最近被蝙蝠咬傷,不得不注射狂犬疫苗,所以她只得取消周六上午在路易斯安那州的競選集會。
  • 從GMAT講師到總統參選人...這個美國華裔小夥, 2021年或成NYC市長
    近日,楊安澤的一名親近盟友,向Forbes雜誌證實,從今年總統競選中殺出的「黑馬」Andrew Yang,正在考慮參加紐約市市長的競選,以期接替2021年任期到期的Bill de Blasio。
  • 美國總統與他們的「筆桿子」
    公務員與事業單位國家級官場職場信息中心關注美國總統與他們的「筆桿子」作者:高洪山 張 陽對於美國總統來說,要獲得競選成功並當好總統,一個重要條件就是要善於演講。美國總統在任期間要發表很多演講:大選期間要發表競選演講,就職典禮上要發表就職演講,每年年初發表國情諮文時也要演講。總統站在臺上總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常常博得聽眾的喝彩。其實,總統演講並非隨口而出的即席談話,而是經過一番精心準備的「照本宣科」。在總統精彩演講的背後,有很多「無名英雄」在為他埋頭筆耕。每一篇演講稿都凝結著大家的智慧與汗水。他們就是白宮的撰稿人——總統的「筆桿子」。
  • 美國「女版希特勒」崛起:美國距離「地獄」只差一個AOC總統
    這時的AOC不過是桑德斯陣營的志願者,大選結束後,她駕車橫跨了整個美國。在橫跨美國的途中,她意識到只有從政才能救美國。(像不像當初維也納街頭的流浪漢失意畫家的頓悟?) AOC 從一開始就決定要幹一票大的,她決定以一個高起點來開始她的政治生涯,她不去競選市議會,不去競選州議會,而是直接上國會。
  • 美國夢的由來和演變
    從狹義的角度來理解,在美國,人們相信,只要經過不懈努力和奮鬥,個人便能獲得更好生活,即人們必須通過自己的勤奮工作、勇氣、創意和決心實現自身的價值,而非依賴於特定的社會階級或他人的援助,這就是美國夢。簡單地講,只要你努力工作,就可以成就一切。只要個人奮鬥,就能獲得成功,實現自身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