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25日,46歲的黑人男子喬治·弗洛伊德死亡。其生前最後的影像顯示,警察執法時用膝蓋壓住了他的頸部,他不斷呼喊稱自己無法呼吸,希望警察可以鬆手,但是警察無動於衷。這起悲劇導致了數萬名的非裔美國人走上街頭,舉行示威遊行,抗議美國社會長期存在的種族歧視。事實上,不只是黑人,眾多有色人種在號稱包容的美國從來就沒有得到過真正的尊重,包括華人在內,其中最悲情的要數《排華法案》,這一法律直接導致無數華人生離死別,譜寫了一首首家破人亡的人生悲歌。
01《排華法案》背景
北美移民潮
第一個重要的中國移民北美潮始於1848-1855年的加利福尼亞淘金潮,接著又以大型勞工項目帶來大批華人,包括建設第一條橫貫大陸的鐵路。在淘金熱的早期階段,當表層黃金充足時,中國人即使不受歡迎,也能夠被白人容忍。然而,隨著黃金越來越難找到,競爭越來越激烈,對中國人和其他外國人的敵意也在增加。在被州立法者和其他礦工(外國礦工稅)一起強行趕出採礦業後,移民中國人開始在城市(主要是舊金山)的飛地定居,從事低報酬的勞動,如餐館和洗衣店的工作。
隨著19世紀70年代美國內戰後經濟的衰退,勞工領袖丹尼斯·卡尼(Denis Kearney)和他的工人黨團體以及加州州長約翰·比格勒(John Bigler)將反華仇恨政治化,他們都指責中國的「苦力」導致工資水平低下。加州的輿論和法律開始以多種角色妖魔化中國工人和移民,19世紀後半葉,針對中國勞工、行為甚至生活條件制定了一系列越來越嚴格的法律。儘管許多立法嘗試很快被州最高法院推翻,但加州和全國仍在通過更多的反華律法。
19世紀50年代初,由於中國移民工人提供了必要的稅收,填補了加利福尼亞州的財政缺口,因此阻止他們移民的想法遭到了抵制。當時的清朝皇帝對排華持支持態度,他擔心中國移民到美國會導致中國失去勞動力。但到了50年代末,經濟狀況有所改善,隨後,在州一級立法排華的嘗試獲得成功。1858年,加利福尼亞州立法機關通過了一項法案,規定所有「中國或蒙古」人進入該州都是非法的;但是,1862年該州最高法院推翻了這條法案,未發表解釋意見。
中國移民工人提供廉價勞動力,不佔用任何政府基礎設施(學校、醫院等),因為中國移民人口主要由健康的成年人男性組成。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中國移民來到加利福尼亞州,在洛杉磯等地開始多發暴力事件。賓夕法尼亞州議會和國會提到,賓夕法尼亞州海狸瀑布餐具公司(Beaver Falls Cuttery Company)因為所有工作被200多名中國男性取代而爆發了罷工。」在某種程度上,它促成了《排華法案》的最終通過,「曾經,在加州,中國男性佔所有掙工資工人人口的近四分之一,到1878年,國會感到有必要在立法中禁止來自中國的移民,而這項法案後來被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Rutherford B. Hayes)總統否決。1873年8月27日《舊金山紀事報》文章的標題是「中國入侵!他們來了,90萬人,強大的種族」,這篇文章被《大西洋》追溯為2019年反移民「入侵」言論的根源之一。
然而,到了1879年,加利福尼亞州通過了一部新憲法法案,明確授權州政府決定哪些人可以在該州居住,並禁止中國人受僱於公司和州、縣或市政府。儘管關於加州的反華情緒是否推動了聯邦政府(加州論)作出決定,或者對華歧視主義是否僅僅是該國固有的問題存在爭議,但到1882年,聯邦政府還是被說服通過了《排華法案》,在10年內禁止從中國移民。
該法案通過後,大多數中國工人面臨一個兩難的境地:是該獨自留在美國,還是返回中國與家人團聚。儘管法律通過後,人們對中國人的普遍厭惡依然存在,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資本家和企業家拒絕被排華,因為他們想要繼續享受較低工資支出。
加州華人淘金熱
最初,加利福尼亞州政府並不支持排斥華人勞工移民,因為這些勞工提供的稅收填補了政府赤字。直到後來,當政府擁有了足夠的資金時,才停止反對排華的行為。到1860年,華人已經是加利福尼亞州最大的移民團體了。華人勞工提供了價格低廉的勞動,且不佔用政府的任何基礎設施(比如學校、醫院等),因為華人移民的全部人口當中,健康的成年男性佔據了絕大多數。
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華人移民抵達加州,暴力事件在洛杉磯這樣的城市時有發生。1878年,國會決定起草並通過《排華法案》,但這遭到了總統海斯的否決。當《排華法案》最終在1882年被通過時,加州也通過了各項法律,更加深入地進行了對華人的差別待遇——但這些法律隨後被宣告為違憲。
《排華法案》通過之後,絕大多數華人面臨著這樣一個兩難的境地:獨自留在美國,或者回到中國與家人團聚。全國的(尤其是加州本地的)報紙開始從各方面質疑和譴責華人,比如白人失業問題。警察也儘可能尋找一切微小的機會來逮捕華人,從而對他們進行區別對待。儘管對華人的反感是普遍的,仍有一些資本家和企業家基於經濟因素而反對排華。
02《排華法案》的產生過程
《排華法案》是誰提的?那個匿名答案引用的史料非常到位。排華法案是美國本地勞動力階層組織——工會提出的,而不是來自於資本家。當時的AFL、勞動騎士團……都是隨著國際工人運動發展起來的美國勞動力階層政治組織。對,你沒看錯,反華的都是那些憑勞動吃飯996,得福報,看著牛奶商把牛奶倒入陰溝而自己嗷嗷待哺的孩子沒有牛奶喝,被資本家割韭菜的可憐的美國勞動力階層。
想像一下,如果你和你的工友建立了一個組織,和資本家老闆談好了,準備把996改成855,同時長10%的工資。幾個中國人偷偷的來了,偷偷堅持996,還願意少拿10%工資。關鍵是,這幾個中國人剛開始時還表面上答應保密並始終和你們組織站在一起的。
半個月後,你發現你被解僱了。你能不排這幾個中國人嗎?你估計都得揍他們,這無關種族,這難道不是一個正常人的反應嗎?對於工賊,即使你是老實人,你也有打人的衝動!——於是,當工人運動高漲,勞動力階層政治勢力強大時,出現了大量反對工賊的排華聲音。這便是排華的真實起點和最初原因。資本家其實喜歡用華人,迫於當時勞動力階層政治勢力的強大,不得不把自己和勞動力階層的矛盾,轉嫁出去。
忽然美國資本家一轉頭,看到牆角蹲著碟飯的那個面黃肌瘦的996減10%工資的可愛少年,心想「就TM你了~」資本家和資用媒體一直都是忽悠高手,玩的一手「鬥轉星移」,指著牆角那個才碟半碗飯沒吃飽的996中國少年,「是他搶了你們的工作」,「不是我們的錯」。美國被壓榨的同樣面白肌瘦的勞動者們,想起了上個月這個碟飯青年還拍著胸脯說絕不洩露組織秘密,一起衝上來,一頓暴打,邊打邊喊「死叛徒,死工賊,去滾回家去吧!」
資本家心裡樂哈哈,小聲嘟噥著「真蠢-」你沒看錯,這就是《排華法案》的歷史,非常糾結,非常尷尬。
《排華法案》是在美國歷史上針對自由移民所作出的最重大的限制之一。該法案通過監禁和驅逐的懲戒方式禁止「被礦井僱傭的有技能或無技能的華人勞工們」在10年之內進入美國。僅僅因為種族,許多華人被殘酷地控制住了。少數想要移民的非勞工華人不得不從中國政府那裡獲得保證以證明他們有資格移民,但證明這一點顯然太過困難。
沃普認為《排華法案》被認為是美國排斥華人法律的起始點,原因在於用詞不當。她建議開展有關種族、性別和美國國籍的交流從而令雙方了解對於這樣一種歷史性傾向(包括1875年的Page法案)的控制並促使女性華人的移民。
法案同樣影響到了那些已經在美國定居的亞洲人。任何離開美國的華人必須獲取日後再次入境的證明,並且《排華法案》通過剝奪華人的美國國籍使得他們永久性地成了外國人。該法案通過之後,美國的男性華人與他們的妻子團聚或者在新家組建家庭的機會非常的小。1884年的修正案收緊了為之前的移民的離開和返回所作的準備,並細化了法案的適用範圍:華人種族,無論其國籍是哪裡。
1888年的《斯科特法案》延伸了《排華法案》的內容,禁止華人在離開美國後再次入境。1892年的《吉爾裡法案》將《排華法案》的有效性延長了10年。1902年,該法案再次被無限期延長。當1902年該法案延長時效時,它命令「每一個華人居民註冊並取得居留證明。如果沒有證明就會被驅逐出境。」
從1882年至1905年之間,約有10,000名華人通過對人身保護權的請願方式將否決移民的決定上訴到聯邦法院。在大多數情況下,法院都作出了有利於請願者的判決。除了一些摻雜偏見和疏忽的案例導致這些請願被一項於1894年由國會通過、並在Lem Moon Sing與美國政府的訴訟期間於1895年由最高法院贊成的一項法令駁回。在1905年的Ju Toy與美國政府的訴訟期間,美國最高法院重審的結果是,港口監察員和商務部部長有決定誰才能被認可(入境美國或成為美國公民)的最終權力。因此,儘管事實證明地方法院了解到Ju Toy是一個美國公民,但他的請願仍舊被駁回了。最高法院堅持認為,在港口拒絕入境者不需要通過正當程序,並且從法律上講與在陸地上拒絕入境者的行為具有同等意義。這條法令在中國引發了一場短暫的、針對對美國商品的聯合抵制。
一個叫做喬治·福瑞斯比·霍爾的反蓄奴主義者、反帝國主義者和共和黨參議員對《排華法案》持批評態度。他將該法案描述成「簡直就是人種歧視的合法化」。
對於種族的憂慮催生了此類法案。但在此期間,其他種族的移民都沒有受到限制。另一方面,許多人強烈支持《排華法案》,包括一個叫做「勞動騎士」(Knights of Labor)的商業/勞工聯盟。這個聯盟認為企業家們會利用華人勞工繼續維持低廉的薪金。在工會和左翼團體當中,「世界工人」組織是僅有的一個例外。世界工人在《排華法案》通過之初至1905年都公開對此表示反對。
03《排華法案》影響與結果
《排華法案》以及隨之而來的一系列限制在1882年凍結了所有的華人社團。有限制的華人移民仍在繼續,直到1943年《排華法案》被廢止。此外, 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摧毀了市政廳和檔案室之後,許多被稱作「契約兒子」(paper sons,即,冒充他人兒子的身份前往美國的男性華人)的移民聲稱他們與許多現存的華裔美國公民有著親屬關係。這些人的「契約兒子」身份的真偽已經無法證實。因此從1910年到1940年,舊金山灣的天使島移民站(即現在的加州天使島州立公園), 處理了約17.5萬華人, 其中56,113名記錄在案的華人移民或者等待遣送回國的華人裡的入境申請,其中有30%以上的華人被遣返回了中國。
《排華法案》導致了第一波大規模的商業性人口走私浪潮,之後這樣的行為又擴散到了其他國家和種族團體當中。後來,1924年的《移民法案》更加嚴格地限制了移民,排斥了所有階層的華人移民,並且將限制擴展到了其他亞洲的種族團體。華人移民被迫與外界隔離,並且構建一個他們能夠自給自足的社會團體(中國城,或唐人街),直到一系列限制在20世紀中期被放寬。
此外,《排華法案》並未解決這樣一個白人面臨著的問題:事實上,華人很快就迅速且急切地被在社會中扮演著性質與華人相似的角色的日本人所取代。與華人不同,一些日本人甚至能夠通過經商或種植、販賣農作物來提高自己的社會等級。不過後來,1924年專門針對日本人的《排亞法案》徹底杜絕了亞洲移民。
1885年在懷俄明州的石泉煤礦,150名白人礦工公然闖入唐人街開槍,殺害28名華人,震驚全國,警方隨即逮捕16名嫌疑犯。當地工團勞工騎士團揚言要驅逐華人,在1886年押解華人到達碼頭後,西雅圖警方趕赴現場制止,法院發出人身保護令並派民團隨身保護。隔日,當民團護送華人到唐人街時被一群暴徒攻擊,民團開槍打死兩人,西雅圖的華盛頓州政府宣布戒嚴,將華人全數運走。因此,即便在整個排華歷史中,美國政府經常動用警察、軍隊保護華人免受暴力攻擊。
清政府反應
自1876年起清政府曾不斷對美國迫害華僑提出抗議,然美國政府一直推脫責任,或乾脆不予置理。1884年清政府與美國籤定新的條約,10年內禁止華工赴美。1891年,中國政府因為美國參議員亨利·W·布萊爾在《排華法案》談判期間發表了有關中國的侮辱性言論而拒絕接受其出任公使訪問中國。1904年4月27日,美國國會通過將所有排華法案無限期延長的議案,激起中國人民極大憤慨,於1905年爆發了抵制美貨運動,迫使美國政府下令放寬教師、學生、商人和旅遊者的入境限制,但並未廢除該法案。
法案的廢止與當前狀況
1943年,《排華法案》被《馬格努森法案》廢止。後者允許已經居住在美國的華人歸化美籍,並令他們停止因為被驅逐出境的威脅而躲藏。該法案也給出了每年105名華人移民的限額。大量的華人移民並未湧現,直到1965年的《移民和國籍法案》被通過。儘管《排華法案》已經於1943年被廢止,但1948年之前,加利福尼亞州禁止華人與白人通婚的法律仍未廢除。在1967年以前,其它的州也有類似法律,直到最高法院在洛楓訴維吉尼亞州(Loving v. Virginia)的訴訟期間一致同意地作出判決:反對種族通婚的法律是違反憲法的。而1879年加州憲法禁止政府與公司僱用華人的條款,到1952年才被廢除。
甚至在今天,儘管《排華法案》的重要部分早已經被廢止,但美國法典第8號的第7章仍舊以「排華」字樣開頭。在法典第8號的15個章節中,第7章是惟一一個完全聚焦於某個特定國籍或種族團體的章節。
2009年6月23日,加州眾議院通過正式決議,為曾經通過針對華人的歧視性法律道歉。2012年6月18日,美國國會通過正式決議,為曾經針對華人的歧視性法律道歉,但無任何賠償
04現代美國華人被排擠的原因
身為勞動力階層卻總站在美國大資本階層的立場,是華人被排的重要原因
如果今天,你改了,其實美國勞動力階層也沒那麼邪惡。結果,結果……當今的美國部分華人,仍然站美國大資本以及大資本豢養的政府,佔領華爾街你很難看到華人的身影。無論美國哪派的總統,華人都能穿鑿出這位總統的各種好;一個白人勞動力階層,如果他是被忽悠瘸了的白左,他支持希拉蕊和歐巴馬,反對川普;如果是個紅脖子,他支持川普,反對建制派;而有一些華人,誰當政他們都能找到這個人的好。結果白左和紅脖子都煩他們。
你會發現,有拿到美國綠卡的華人,無論美國怎麼樣,他都能找到各種好。個別在美華人,是沒有階級思維,逢美必跪,造成沒有立場。你去跟一個美國勞動力階層白人聊天,反而愛憎分明。哪裡人不煩這種牆頭草。
沒有美國大資本階層的命,得了站美國大資本階層的病
美國大資本財閥,基本是封閉通道,只讓白人進來的。美國華人,幾乎就沒有成為大資本財閥的,基本都是勞動力階層打工者;矽谷高管,選印度人都很少選華人。而且和排華法案時期的祖先一樣,特別喜歡主動幫著大資本財閥解決本國的階級矛盾。美國大資本財閥控制政府,華人不容易當高階官員,但特別喜歡去當基層科員,低階美軍等。美國人也聰明,動不動就把華人往勞工部這種緩解和勞動力階層矛盾的部門扔,甚至趙小蘭做到了勞工部部長。也有去美國地方當基層檢察官的,而你幾乎見不到美國華人大律師。不過這種在美華人,跑知乎來是特別有市場的,很多人很崇拜他們,跑中國來科普美國法律比中國資深律師教你實用的中國法律,關注度高几個數量級。
沒有民族,又沒有階級
美國華人既沒有抱團的種族主義,向綠綠、黑命貴甚至拉美人那樣;又是階級立場與自身階級分離,兩頭不討好。如果美國未來再搞勞動力階層政治,排華幾乎又是必然的;如果保持現狀,每當需要緩解階級矛盾時,美國大資本又會想起牆角的那個碟飯996少年。這種尷尬的境地和東亞easy girl的境地差不多,東亞easy girl 因為用下賤幹擾了美國有尊嚴女性的婚戀市場,拉低了女性的婚戀底線。造成現在也會偶有美國女性對東亞女性有偏見,甚至有出手毆打東亞女性的案例。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雖然隨著中國國家實力增強,海外華人的地位有所提高,但美國白人特別是種族歧視者對華人的歧視、鄙視、防範並沒有因此而有所降低。美國黑人的境地就是明證。我們有幸生活在一個安全而充滿希望的國度,能夠得到尊重,能夠享受繁榮。
(免責聲明:部分內容來源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